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金融/投资 |
财产保险助力共同富裕探索 |
第755期 作者:□文/乔传淑 时间:2025/6/16 16:45:07 浏览:29次 |
[提要]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在中会遭遇各种挑战,需要发挥商业保险的功能。本文分析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财产保险在风险保障、经济补偿等方面的功能,以及如何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缩小贫富差距。同时,结合中国人寿财险具体实践,阐述财产保险在助力共同富裕中的实践路径和效果,提出进一步发挥财产保险在共同富裕中作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共同富裕;商业保险;财产保险
基金项目:中国商业经济学会2024年课题:“农业保险促进国家粮食安全的路径研究”(编号:20252210)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1月27日
共同富裕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协同配合。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产保险在助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财产保险通过为个体和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可以有效降低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一方面,财产保险的发展能够提升社会的风险承受能力,减少因风险事件导致的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财产保险还能够通过其独特的经济补偿机制,帮助弱势群体和受灾地区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如何发挥金融业特别是保险业的特有作用,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务和支撑,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保险从业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深入研究财产保险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财产保险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助力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一、共同富裕的内涵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共产党宣言》提出,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人民共同富裕为前提的。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写道,“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此迅速,以致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便定下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基调,在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提到,“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强调“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帮助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2021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快部署扎实推动共同富裕。2021年3月制定出台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指导思想、五大基本原则、四大战略定位、两阶段发展目标和六方面重大举措,明确浙江先行先试、作出示范。
二、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
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2021年7月,浙江省政府发布《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进一步明确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改革、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等七个方面的先行示范。从金融领域来看,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四部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原浙江银保监局、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先后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江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行动方案(2021-2025年)》《浙江银行业保险业支持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充分发挥金融对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加大金融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地区倾斜,助力浙江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共富实践取得扎实成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印发三年来,浙江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系统谋划浙江实践,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共同富裕之路,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向好,“三大差距”持续缩小,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持续加强,共同富裕理念机制持续深化,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2023年,浙江省城乡收入比达到1.86,比上年缩小0.04,已经实现连续缩差11年。(表1)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多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千万工程”不仅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整体面貌,更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共同富裕作出了先行探索和示范引路。20多年来,“千万工程”的范围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已经成为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内的一项系统性工程。
三、财产保险与共同富裕目标的适配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宗旨就是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浙江省的光荣使命,是浙江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历史机遇。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既是财产保险行业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也是自身高质量发展应尽的历史担当。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保险业要做好“五篇大文章”,着力抓好七大保险发展,充分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保险业具有专业化技术优势和市场化机制优势,在风险管理、损失补偿、资金融通等领域具有特有的自身优势。特别是在支持国家战略、区域战略落地,推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和民生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保障作用,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更具适应性、竞争力、普惠型的金融服务。
财产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在服务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过程中具有独特价值。财产保险的核心功能是为个人和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风险事件可能导致个人或企业遭受巨大损失。财产保险通过为被保险人提供经济补偿,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帮助个人和企业迅速恢复生产生活,从而保障共同富裕的持续推进。除了风险保障功能外,财产保险还具有资金融通的功能。通过保险资金的积累和投资,财产保险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财产保险可以通过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扶持中小企业等方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在服务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财产保险还具有重要的社会管理功能。通过保险机制,可以加强社会风险管理,提高社会整体的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同时财产保险还可以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提高社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为共同富裕的实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中国人寿财险服务共同富裕探索
国寿财险作为金融央企,始终坚持保险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农业保险、公益保险、巨灾保险、数字转型、健康保险等领域积极探索,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提供优质的风险保障,为支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培育了一批可复制的典型案例。
(一)创新地方特色农险产品。公司切实履行省政策性农险共保体成员单位职责,聚焦“山区26县”,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2023年为全省农户提供47亿元农险风险保障。深化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专业机构合作,大力开发地方特色农险品种。丽水“生猪+期货”保险、杭州“新农综”、衢州“衢农保”、文旦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温州红树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等数十个险种服务项目在全省开花结果。针对“三农”投资小额项目保险的痛点,开发了全国首单小额工程“先建后验”全生命周期保险,并在桐庐试点落地,为当地政府、国企和有政府补助的“三农”投资小额项目“专师负责制”进行保驾护航,并成功列入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首批试点名单。
(二)区块链科技赋能公益保险。公司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合作开发“顶梁柱” “加油宝贝” “加油木兰” “小鹿妈妈”等公益项目,将区块链技术与公益保险有机融合,为贫困人群、留守儿童、困难女性提供生育、教育、疾病等领域风险保障,帮扶人数超1,300万人,保险保障达10,262亿元,覆盖全国117个县区;公司荣获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助力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奖”和阿里健康“年度公益伙伴奖”。
(三)技术创新助力风险减量。落实《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要求,通过数字技术运用,推动保险从事后损失补偿向事前风险减量转型。国寿财险深化与清华大学合作,创新研发“中国人寿安全生产智能预防体系(CIRS)”,深化安责险“保险+服务+科技”模式,为省内1.25万家企业提供632亿元风险保障,借助数据化手段,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效能。借助“安心防”智慧防灾防损云平台,全面参与温州、台州、丽水等巨灾保险试点工作,扎实开展汛期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风险减量服务覆盖全省2,275家企业,出具《防灾防损建议书》1,623份,提升中小微企业防灾减损能力。
(四)数字转型提升客户服务。公司对接省内各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发线上投标风险预审核系统,智能识别“失信” “限高”企业信息,优化完善线上投标保证险服务流程,有效缓解企业现金压力。加强智能客服工具运用,升级开发“安心享”平台5.0版、“@客户”云管理系统等,全年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超81万人次。强化总分联动,创新开发“客服热线数智化服务运营解决方案”,方案荣获国家工信部直管媒体——通信世界网“2023年度数字化优秀解决方案”。
(五)加大政策性健康险覆盖面。联合浙大邵逸夫医院召开“确诊保(2023版)”项目启动会,积极探索“卓越医疗+商业保险+健康综合管理服务”新模式,推动高品质医疗服务扩容的同时减轻民众医疗支出压力。针对残疾人、老年人以及新市民等特定人群,优化意外险、健康险保障覆盖,与寿险公司普惠保险形成有效互补,先后承保玉环市基本医疗意外险、磐安县老年人意外险等多个普惠保险项目;推动杭州“西湖益联保”、衢州“惠衢保”、舟山“舟惠保”等政策性普惠保险扩面上量,已累计保障30.38万人次。专门开发了为退役军人量身定制的惠军保一期、二期专属产品,为69万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实实在在的风险保障。
五、财产保险推动共同富裕的建议
推动共同富裕,需要进一步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提升保险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以优化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强化科技赋能、加大政策支持和风险减量管理等方面为切入点,发挥保险的机制优势和技术优势,助力经济稳健发展和社会治理提升。
(一)优化保险产品供给。加大农业保险创新力度,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不同养殖品种的特点和风险状况,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满足农户多样化保障需求。比如,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产量指数保险、农户收入保险。积极推广“保险+期货”模式,结合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功能,将农产品期货价格与保险产品相结合,降低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针对特定弱势群体,如贫困人口、残疾人、老年人、新市民等,开发专属保险产品,提升保险普惠覆盖面。
(二)提升保险服务质量。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建议和方案,提升其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风险。加大保险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案例分享、宣传手册、线上讲座等方式,进一步普及保险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加强理赔管理,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通过“暖心理赔”服务,切实解决理赔难的问题。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设立“枫桥式”金融消保服务站和“共享法庭”试点,推动客户投诉的从源治理。
(三)加强科技工具运用。提升保险服务的可及性,通过数字化平台和移动应用,让更多偏远地区和低收入群体能够方便地获取保险信息和服务,弥补传统保险服务覆盖不足的问题,降低因风险带来的致贫返贫概率。借助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监测和风险评估,提高农业保险的赔付效率和准确性,保障农民收入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支持小微企业防控风险,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不同客户群体进行精准风险评估,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便捷、更具针对性的保险解决方案,降低其经营风险。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财政加大对民生救助、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巨灾保障等普惠领域保险机制的政策性投入,助力优化社会治理机制,将复杂的社会利益矛盾转化为清晰规范的经济契约关系,不仅能够发挥保险社会治理“润滑剂”的作用,也能进一步放大财政支出的杠杆效应,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五)发挥风险减量作用。在企业层面,通过提前的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和动态监测,帮助被保险人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从而减少事故和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减少因风险导致的生产中断、财产损失等,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在社会层面,可以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引发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