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金融/投资 |
绿色信贷实施效果研究综述 |
第755期 作者:□文/邓江花 时间:2025/6/16 16:45:51 浏览:51次 |
[提要] 绿色信贷是引导经济绿色转型、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通过梳理绿色信贷对宏观经济、银行业及微观企业等方面实施效果的研究成果,发现大部分学者观点支持绿色信贷能够缓解宏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但在绿色信贷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上研究结论不统一。现有文献支持绿色信贷对企业投资及产出影响是正面的,但具有异质性。在梳理绿色信贷实施效果研究基础上,提出绿色信贷未来研究方向,以促进绿色信贷研究的拓展和实践应用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信贷;宏观经济;银行业;企业经济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绿色信贷政策的环境治理效果研究:中国上市企业的经验考证”(编号:GD22YYJ13)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2月23日
引言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其中重要支撑点是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信贷能够限制和引导企业注重环保规则、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并通过金融杠杆促进企业污染成本内部化,达到事前治理目的,从而引导经济绿色转型。
为尽快实现绿色转型目标,国内金融机构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文件。2012年,原银监会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该文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有效开展绿色信贷、推动传统行业绿色改造以及支持建立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提出了详细的可操作性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2016年8月,七部委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社会资本、股市、债市及期市等进行协作和配合。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经验,2017年6月,国务院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自治区)设立首批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的融资效应,2021年4月,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 年版)》。
近年来,学术界对绿色信贷的实施及政策效果进行了多层面的研究。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对宏观经济、中观产业及微观企业三个层面实施的经济效果方面。本文对现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出绿色信贷的实施效果评价,以期能促进绿色信贷研究的拓展,以及对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的实施及绿色信贷政策的完善提供实践参考价值。
一、绿色信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绿色信贷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文献主要集中于对宏观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影响两个方面。大部分文献支持绿色信贷市场机制能够缓解宏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江红莉等(2020)和赵娜(2021)实证证实了绿色信贷能降低城市的碳排量,并且能显著提升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绿色信贷能通过降低投资碳强度和加强环境监管来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金融机构通过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引导重污染行业资源向环保企业流转,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同样因为其对绿色产业的大力扶持,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对经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但也有部分文献认为绿色信贷的推行面临着政府追求GDP政绩和保护环境之间平衡的矛盾。关于绿色信贷未来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发达国家须履行绿色金融的援助服务,而发展中国家也要重视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定。
二、绿色信贷对银行业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绿色信贷对银行业绩效影响的文献相对较多,但其结论存在分歧。部分文献认为,站在长期发展视角,商业银行开展的绿色信贷业务能增加业务种类,扩大市场可以提升其经营绩效,促进其长远发展。Tripathy(2017)的研究也发现,绿色信贷业务是从稳定现金流量和提升投资收益率两方面对商业银行绩效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国内学者也发现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能通过降低经营风险以提升长远经营绩效,能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及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还能改善风险管理水平、提升银行的声誉,从而有利于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的提升。因此,长远来看,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对其经营绩效和资产质量都有提升作用,应倡导商业银行将生态和环境纳入其贷款原则。
然而,也有学者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产生消极的影响,商业银行开展的绿色信贷业务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提升了银行声誉,然而却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这也是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动力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主要原因。Labatt and White(2002)在研究中发现,因为环境问题损失的贷款客户及处理争议项目中的环境信誉风险都将给银行业带来不利影响。此外,还有学者认为绿色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绩效是存在异质性影响。Maya et al(2018)国外学者以全球银行业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在发达国家经营绩效水平较差的商业银行倾向于采纳赤道原则,以此提升其盈利能力,而发展中国家则是经营绩效好的商业银行选择成为赤道银行。王建琼和董可(2019)实证研究,发现绿色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与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有关,绿色信贷业务对大型国有银行的经营绩效有负面影响,但对中小股份制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三、绿色信贷对企业经济后果的影响
随着绿色信贷相关研究的深入,国内越来越多的文献关注绿色信贷对微观企业层面的影响。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对企业融资、投资和产出三个层面展开。
一是绿色信贷对企业融资的影响。现有主流文献关于绿色信贷对企业融资影响,主要从对企业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两个角度展开。陈幸幸等(2019)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由于政策的信贷约束,使重污染企业获取银行贷款难度增加,降低了银行信贷规模。薛俭和朱迪(2021)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指引》这一政策有助于降低重污染企业的非流动性负债融资规模,而流动性负债融资规模则呈现相反趋势。吴虹仪和殷德生(2021)同样也证实了绿色信贷政策会降低“两高一剩”企业的长期债务融资规模和债务期限结构。
而对于融资成本的影响结论并不一致。连莉莉(2015)研究发现绿色信贷能让绿色企业比高污染高消耗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更低。但牛海鹏等(2020)从企业债务融资的便利性和成本两个角度研究发现,我国的绿色金融政策目前只缓解了绿色产业融资难的问题,但还未能解决降低绿色产业融资贵的现状。蔡海静等(2019)研究发现2007年推出的特色信贷政策能抑制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新增信贷资金。
二是绿色信贷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主要文献结论都支持绿色信贷对企业投资的积极影响。对企业环保投资产生的影响方面,张娆和郭晓旭(2023)及李泽众(2023)研究发现2012年实施的绿色信贷政策提高了重污染企业的环保投资。对企业整体投资的影响方面,王康仕等(2019)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发展能促进企业投资,产生直接投资增长效应,又能缓解企业债务期限错配,产生间接投资增长效应。宁金辉等(2021)实证研究证实绿色信贷政策能够减缓重污染企业过度投资程度。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方面,绿色信贷同样也能积极促进企业的创新投资。如,张媛媛等(2021)以2013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报送绿色信贷统计表的通知》作为外生冲击变量,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促进重污染企业创新投资。谢乔昕和张宇(2021)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创新转型具有积极影响。孙焱林和施博书(2019)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通过获取信贷资金这一渠道能够提升企业的研发创新。还有其他文献集中在研究企业投资效率方面,如王艳丽等(2021)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有助于提高重污染企业的投资效率。
三是绿色信贷对企业产出的影响。现在主流文献分别从绿色信贷对企业绩效及企业创新视角来研究绿色信贷对企业产出的影响。近年来,关于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文献逐渐丰富,大部分学者认同绿色信贷政策是有利于企业产出的。张娆和郭晓旭(2023)研究发现绿色信贷通过促进企业环保支出从而提升其绿色治理绩效。谢乔昕和张宇(2021)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创新转型具有积极影响。毕茜和邓玲(2022)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是通过提升研发强度和环境合规成本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的。此外,绿色信贷政策还能提升企业的价值和生产效率、企业创新绩效、企业绿色专利水平以及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但也有少部分学者得出不一致的结论。王馨和王营(2021)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提升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但对企业创新质量提升并无显著影响。而杨柳勇和张泽野(2022)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抑制了高污染企业技术创新,并且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更为明显。陆文香和苏磊(2023)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降低了高污染企业的产能利用率。
四、研究展望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实践“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2021年3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绿色信贷正在对宏观经济调控、银行业发展及企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影响作用。但现有的相关研究文献和实证研究对实践指导还存在不足之处,基于目前“双碳”目标的发展视角下,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和深化:
第一,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信贷理论机制与理论体系研究。现有的绿色信贷实施效果的相关研究为绿色信贷的拓展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但关于绿色信贷系统理论体系的研究仍未形成。相比国外关于绿色信贷的研究,国内文献更集中于应用阶段,尤其集中在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效果层面,在绿色信贷理论机制方面研究较少。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根据绿色信贷理论和实践,深入研究绿色信贷背后的理论机制,以及深入探讨绿色信贷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非常有必要。此外,绿色信贷对银行业和微观企业的作用机理探讨也非常重要。同时,还需要厘清政府、银行及企业与绿色信贷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指导政府部门优化和提升绿色信贷政策的效能。
第二,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拓宽绿色信贷研究范围,深化中国特色绿色信贷的实证研究。现有的文献主要围绕国内宏微观经济探讨绿色信贷产生的影响。但在推进“一带一路”和实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研究如何以绿色金融、绿色信贷支持“一带一路”项目,满足沿线国家的绿色投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的紧迫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较严峻的环境和气候问题、能源转型问题以及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托绿色信贷发展的助力。因此,学术界应从绿色标准、绿色融资、可持续发展等多视角提供理论与实证评估建议。
第三,绿色信贷测度及计量的深入拓展研究。得益于计量方法的发展,近几年来对绿色信贷定量分析的文献大幅增加,但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绿色信贷政策展开。因为缺乏绿色信贷的计量,不能精确统计绿色信贷量,所以目前文献对绿色信贷的研究主要以绿色信贷政策效果评估为主。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银行业的绿色信贷数据和各省市及微观企业获得的绿色信贷的具体数据,以此精准预估绿色信贷实施的经济效果。同样,应鼓励各机构披露和共享绿色信贷数据。未来,研究者应在绿色信贷的收集和测度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设计和论证有效的绿色信贷信息披露和共享机制。
(作者单位:五邑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David,R..Structural Adjustment,the Environment,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Long Range Planning,1997.30(01).
[2]Scholtens,B..Finance as a driver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68(01).
[3]Wang,Y.,Zhi,Q..The role of green financ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wo aspects of market mechanism and policies[J].Energy Procedia,2016(104).
[4]江红莉,王为东,王露,等.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碳减排效果研究——以绿色信贷与绿色风投为例[J].金融论坛,2020.25(11).
[5]赵娜.绿色信贷是否促进了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基于地区绿色专利数据[J].经济问题,2021(06).
[6]Xu P,Ye P,Jahanger A,et al.Can green credit policy reduce corporat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Evidence from China's listed firms[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3.30(05).
[7]张小可,葛晶.绿色金融政策的双重资源配置优化效应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21(06).
[8]Alan,W.H.,Charles,R.H.,Marco,A.P..Economic Contributions of the Green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7-08[J].Hort Technology,2011.21(05).
[9]沈洪涛,马正彪.地区经济发展压力、企业环境表现与债务融资[J].金融研究,2014(02).
[10]Roberts J T,Eikmans R.Fragmentation,Failing Trust and Enduring Tensions over What Counts as Climate Finance[J].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greements,2017(17).
[11]Kissinger Gabrielle,Gupta Aarti,Ivo Mulder,et al.Climate Financing Needs in the Land Sector under the Paris Agreement:An Assessment of Developing Country Perspectives[J].Land Use Policy,2019(83).
[12]Kin G.Robert,Levine Ross.Finance and Growth: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108(03).
[13]Cilliers J E.,Diemont Emma,Derk-Jan Stobbelaar,Wim Timmermans.Sustainable Green Urban Planning:the Workbench Spatial Quality Method[J].Journal of Plac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2011.04(02).
[14]Tripathy,Aneil.Translating to risk:The legibility of climate change and nature in the green bond market[J].Economic Anthropology,2017.04(02).
[15]刘庆富,陈志伟,何畅.中国绿色信贷风险的评估与监测——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视角[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2(02).
[16]张颖,刘霄雅,施志奇,等.银行经营与社会责任: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03).
[17]汪炜,戴雁南,乔桂明.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研究——基于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准自然实验[J].财经问题研究,2021(08).
[18]丁宁,任亦侬,左颖.绿色信贷政策得不偿失还是得偿所愿?——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PSM-DID成本效率分析[J].金融研究,2020(04).
[19]Debasish,B..A Study of Conceptual Framework on Green Banking[J].Journal of Commerce and Management Thought,2016.07(01).
[20]Scholtens,B.,Dam,L..Banking on the Equator:Are Banks That Adopted the Equator Principles Different From Non-Adopters?[J].World Development,2007.35(08).
[21]Biswas Nigamananda.Sustainable Green Banking Approach:The Need of the Hour[J].Business Spectrum,2011.01(01).
[22]陆文香,苏磊.绿色信贷政策如何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23(07).
[23]王建琼,董可.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9.16(04).
[24]陈幸幸,史亚雅,宋献中.绿色信贷约束、商业信用与企业环境治理[J].国际金融研究,2019(12).
[25]薛俭,朱迪.绿色信贷政策能否改善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J].经济经纬,2021.38(01).
[26]吴虹仪,殷德生.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债务融资的“赏”与“罚”——基于准自然实验的效应评估[J].当代财经,2021(02).
[27]连莉莉.绿色信贷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吗?——基于绿色企业与“两高”企业的对比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30(05).
[28]牛海鹏,张夏羿,张平淡.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度变迁与效果评价——以绿色信贷的实证研究为例[J].管理评论,2020.32(08).
[29]蔡海静,汪祥耀,谭超.绿色信贷政策、企业新增银行借款与环保效应[J].会计研究,2019(03).
[30]张娆,郭晓旭.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政策传导视角[J].管理学刊,2023.36(05).
[31]李泽众.绿色信贷政策变迁与企业环境治理行为选择——《绿色信贷指引》出台前后的实证比较[J].上海经济研究,2023(02).
[32]王康仕,孙旭然,王凤荣.绿色金融发展、债务期限结构与绿色企业投资[J].金融论坛,2019.24(07).
[33]宁金辉,王敏.绿色债券能缓解企业“短融长投”吗?——来自债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21(09).
[34]张媛媛,袁奋强,陈利馥.区域产业依存度能改变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吗——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J].宏观经济研究,2021(03).
[35]谢乔昕,张宇.绿色信贷政策、扶持之手与企业创新转型[J].科研管理,2021.42(01).
[36]孙焱林,施博书.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PSM-DID模型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9.35(07).
[37]王艳丽,类晓东,龙如银.绿色信贷政策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效率吗?——基于重污染企业金融资源配置的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01).
[38]毕茜,邓玲.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效应研究[J].南方金融,2022(05).
[39]刘亦文,阳超,周韶成,等.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22.39(11).
[40]张劲松,鲁珊珊.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22.38(07).
[41]于波.绿色信贷政策如何促进企业绿色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23(02).
[42]刘传江,张劭辉,李雪.绿色信贷政策提升了中国重污染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J].国际金融研究,2022(04).
[43]王馨,王营.绿色信贷政策增进绿色创新研究[J].管理世界,2021.37(06).
[44]杨柳勇,张泽野.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22.40(0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