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数字出版行业与区块链融合发展研究
第755期 作者:□文/张大儒 时间:2025/6/16 16:53:59 浏览:69次
  [提要] 区块链技术在国内数字出版业中的应用展现出显著潜力,通过优化版权确权、保护及交易流程,提升行业效率与透明度。本文选取纸贵科技、鲸探、安徽版权在线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描述当前我国数字出版行业与区块链技术融合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区块链+数字出版”面临区块链前沿技术应用不足、市场不完善及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推动数字出版业与区块链深度融合,需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构建多层次市场体系,并完善监管机制,以实现数字出版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区块链;数字出版;数字藏品;版权保护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区块链视角下安徽数字出版业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AHSKQ2022D065)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2月4日
区块链技术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出版行业的未来趋势,它能够对数字出版的内容生产、版权保护、版权和出版物交易等带来深度变革。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技术、经济特征是它能应用于数字出版行业的决定因素。一是作为底层技术,它具有的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可溯源能够对版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去中心化存储技术则为数字内容的永久保存提供了支持;二是作为交易媒介,基于智能合约的交易功能可以实现数字版权和数字出版物的价值流转;三是作为新经济模式的载体,基于区块链的通证经济能够为数字出版行业提供新的激励机制和治理机制。目前,纸贵科技、鲸探、安徽版权在线、三七互娱等数字出版机构已经开始积极拥抱区块链技术,在这一过程中也诞生了新的数字出版产品和商业模式(例如NFT数字书籍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均表明区块链会成为数字出版行业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技术支撑,因此本文将首先分析国内数字出版机构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具体案例,然后总结“区块链+数字出版”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国内“区块链+数字出版”的发展路径。
一、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出版行业应用现状
国内数字出版行业拥抱区块链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纸贵科技、三七互娱、蚂蚁链、腾讯链、万象区块链等数字出版行业和区块链平台已经开始进行深度合作,相关的应用主要围绕数字出版中版权的确权、保护,数字版权交易和数字藏品交易进行的。下面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以了解当前国内区块链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现状。
(一)确权与保护——纸贵版权。数字出版行业的确权与保护主要是对出版物进行版权登记、存证和侵权取证,传统的版权登记、确权、侵权取证耗时较长,且费用较高。著作权证书的登记价格为800元/每件左右,拿到证书需要等待1~3个月。针对这些问题,纸贵科技基于其自研的Z-ledger联盟链开发了“纸贵版权”区块链存证系统。在“纸贵版权”系统上版权所有者只需要完成上传文件、确定作者、填写相关登记信息等简单操作,即可进行版权登记,并生成电子登记证书。证书在生成过程中公证处、版权局、知名高校组成的存证和监管节点会对版权信息进行确认。目前,纸贵版权系统上已登记文字类版权308,921篇、音频版权89,960首、图片版权277,880张、视频版权70,118个。其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版权存证、版权检测追踪、侵权取证三个部分。
1、版权存证。在存证阶段,用户需要先登录纸贵版权平台,并准备好申请确认表、委托书、样稿、执照或身份证。然后,选择需要存证的文件进行上传,平台会通过哈希算法计算上传文件和关联信息的数据指纹。在用户确认后数据指纹会被广播到区块链网络,经过节点确认成为不可篡改的记录,最后形成版权登记证书。若用户需要对存证的指纹进行验证,平台会提供数字指纹比对查询服务。
2、版权检测追踪。纸贵版权平台针对重点网站设置自动化爬虫,将监测到的内容与作品进行匹配,相似度达到阈值会自动进行侵权预取证操作。然后,对已进行侵权预取证的内容进行持续追踪及进一步分析匹配,待确认侵权则直接进行侵权取证。
3、侵权取证。版权检测与追踪阶段中,如果平台确认了侵权行为的发生,就会对涉嫌侵权的网站页面进行抓取,并将网站上的侵权内容记录下来,上传至区块链上,然后生成一份可供第三方检测的存证过程合理性证据,从而将侵权行为转化为法律证据进行存档。同时,版权平台将持续提供侵权监控与追踪服务,以维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二)数字出版产品交易——安徽版权在线。安徽版权在线是安徽文交所和安徽版权交易中心共同研发的版权服务平台,该平台为文字作品、摄影作品、建筑设计、戏曲音乐、视频等16种出版物提供数字版权服务,这些服务可以分为确权存证、侵权检测与取证、版权维权和版权交易四个部分。
1、在确权存证方面,平台用户将作品进行上传即可获得由版权局颁发的登记证书,并存储在区块链上作为作品授权、维权以及转让时的权利证明。
2、在侵权检测与取证方面,安徽版权在线基于数字指纹技术,面向短视频、图片等10个领域提供监测服务。当侵权内容被确认后,平台将通过自主研发的远程电子公证系统对接公证处远程电子取证平台,实时取证,代理公证。
3、在版权维权阶段,根据权利方委托,通过12426版权监测中心向侵权平台发送通知、删除下线告知函,由专职维权人员跟进,确保侵权链接及时下线。与纸贵版权相比,安徽版权在线平台提供了版权交易功能。
4、在版权交易方面,安徽版权在线建立了数字版权交易平台。目前平台上的版权交易标的有音频、文字、图片和视听四个类别,但是挂牌交易的数字出版物较少,只有20个标的。
(三)数字藏品交易——鲸探。数字藏品是我国数字出版与区块链技术融合的产物,它是基于区块链上的相关技术标准(例如ERC-721、ERC-1155等),以艺术品、文物、文创作品等为内容生成的非同质化通证,具有唯一性、可交易性等特点。鲸探自2021年12月正式上线以来,便专注于数字藏品的发行与交易业务,是国内数字藏品交易的龙头平台。鲸探是基于蚂蚁链开发的,主要提供数字版权确权保护和数字藏品发售服务,数字版权保护方面的服务与纸贵科技和安徽版权在线的服务类似。这里重点分析鲸探的数字藏品发售服务。
1、合作达成阶段。鲸探数字藏品目前的合作机制为白名单邀请制,IP所有者需要将合作意向进行登记,然后由平台对登记的IP进行评审并确定是否进行合作。通过评审后,商务经理将与IP所有者就IP权属关系和发行信息进行沟通,为IP所有者开通商家权限。IP所有者需要在平台上进行机构认证,并发起入驻申请,审核通过后便可登录商家后台。
2、数字版权信息认证阶段。入驻的商家在发行数字藏品前要提交与鲸探法务线下确认数字版权权属信息,主要包括人员信息、授权作品名称、授权作品版权人、授权作品状态、作品简介、权利类型等。在提交信息前,商家必须在蚂蚁区块链上开通企业账户,将链上账号与商家后台绑定,以便将这些信息在蚂蚁链-鹊凿平台进行链上存证。
3、数字藏品发布和销售。IP权属信息存证后就可以进行藏品生成和发布,合作机构需要与鲸探平台签订《数字藏品技术服务及发售合作协议》,并提交区块链进行存证。签约完成后,合作机构就可以设置数字藏品发行信息,主要包括藏品名称、作品类型、作品源文件和收款账号。将这些信息提交后,鲸探将进行审核确认。审批通过后会有专人与合作机构最终确认藏品发行时间、单价、数量,并形成《订单协议》,协议信息同样需要上传蚂蚁链存证。最后,作品将在约定的时间上线鲸探平台进行销售。
二、数字出版与区块链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充分利用区块链前沿技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跨链技术、新型NFT协议出现了,例如基于ERC-6551标准可以让NFT实现记录交易、链上应用交互、部署智能合约等多种功能,ERC-809给NFT加入了租用功能,EIP-3664让NFT可以碎片化以增强NFT的流动性。然而,当前国内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版权保护,数字出版物交易和数字藏品交易中使用的技术主要是链上存储和较早期的NFT技术标准,且每个联盟链都如同孤岛一般存在着,链上的数字出版物信息和数字资产不能实现自由流动。
(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出版产品市场尚不完善。一是数字版权交易市场不够活跃。首先,市场参与者数量有限,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的数字出版机构和区块链平台,中小企业和个人创作者的参与度不高;其次,市场交易品种较为单一,目前主要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传统出版物为主,且数量较少。二是数字藏品二级市场尚未建立。目前,国内数字藏品的二级市场尚未建立,限制了数字藏品的流通和价值发现。二级市场是数字藏品价值流转和价格发现的重要场所,其缺失导致数字藏品持有者难以在需要时实现资产的变现,同时也使得潜在投资者缺乏参与数字藏品市场的动力和信心。
(三)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一是面向数字出版的管理手段不够完善。对传统出版物的管理通常采用审批登记、发文、年检、选题规划、样本缴送等管理手段,但这些手段在面对数字出版,尤其是以数字藏品为代表的区块链数字出版物时显得尤为被动。数字时代的出版特点是实时、动态、海量,传统的监管手段难以实现对数字出版物的实时、动态、统一监管。二是管理部门在监管过程中主要依赖行政许可,缺乏有效的事后和动态监管机制。同时,我国对网络作品的管理涉及文化、新闻出版、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不同部门之间在监管标准、执法力度等方面存在差异,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影响了监管效果。三是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现有的法律体系仍不完善,难以有效应对数字出版领域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挑战。例如,对网络侵权的打击力度不够,创作者的维权意识较差,导致侵权事件频发,不利于数字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数字出版业融合区块链发展路径
(一)积极应用新的区块链数字版权技术。通过跨链技术,可以扩展区块链网络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提高数字出版物的交易效率和流通性。引入新型NFT协议,如ERC-6551、ERC-809等,丰富NFT数字资产的功能,构建可编程IP。加大对区块链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区块链网络的处理能力、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数字出版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构建多层次数字出版物市场。在数字版权交易方面,推动建立更加开放、透明的交易平台,丰富交易品种,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出版物外,还可以引入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数字产品,如游戏道具、虚拟角色等。要基于区块链通证经济模型构建数字出版物交易激励机制,鼓励中小企业和个人创作者参与数字版权交易,以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拓展数字藏品的应用场景,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品、文物等领域,还可以向教育、游戏、娱乐等多个领域延伸,挖掘数字藏品的更多价值。要推动建立规范的数字藏品二级市场,为数字藏品的流通和价值发现提供平台。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和规则,保障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鼓励数字藏品持有者通过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增强数字藏品的流动性和投资属性,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参与数字藏品市场。
(三)加强监管与法律建设。针对数字出版的特点,研发和推广适应互联网环境的监管技术和手段,如智能监测、大数据分析等,实现对网络作品的实时、动态、统一、有效的监控。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多头管理和监管空白现象的发生。完善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数字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加大对网络侵权的打击力度,提高侵权成本,降低维权难度。加强普法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创作者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等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创作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推动产业合作与生态建设。推动数字出版业与区块链技术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式,共同推动数字出版业的创新发展。鼓励行业协会、标准组织等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制定和推广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提高数字出版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传播,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提高全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
(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臧志彭,严艳璐.数字出版产业区块链转向中的政策嵌入:诉求与路径[J].出版广角,2021(22).
[2]张永恒.区块链与数字出版:机制、前景与挑战[J].人民论坛,2019(33).
[3]尹召凯,张志强.区块链技术下出版业的融合实践:可能与可为[J].出版发行研究,2019(11).
[4]张冰清,李琳.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利益平衡[J].中国出版,2019(11).
[5]杨新涯,王莹.区块链是完善数字内容产业链的最关键技术[J].图书馆论坛,2019.39(03).
[6]张岩,梁耀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数字出版平台研究[J].出版科学,2017.25(06).
[7]Wang P,Li Y,F Li,et al.Secure and traceable copyrigh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A]//2019 IEE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ICCC)[C].IEEE,2019.
[8]Ma Z,Huang W,Gao H.Secure DRM scheme based on blockchain with high credibility[J].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2018(27).
[9]Chi J,Lee J,Kim N,et al.Secure and reliable blockchain-based eBook transaction system for self-published eBook trading[J].Plos One,2020.15(02).
[10]刘永坚,乔驿然,刘遹菡.中国本土化数字藏品的属性界定、价值挖掘与场景赋能[J].传媒,2023(1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422740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