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公共/财税
政府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第756期 作者:□文/周佳洋 迟丽华 时间:2025/7/1 17:11:48 浏览:95次
  [提要]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视为化解当前经济发展诸多难题的一把利剑,而政府机构在推动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道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国内外关于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现状,指出政府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补助资金使用方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最后展望政府补助政策的优化方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关键词:政府补助;创新绩效;高新技术企业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5年1月13日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其中的主力军,其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均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如税收减免和政府资助等优惠政策,旨在激发新能源产业的创新活力并推动其发展。我国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大量补贴政策,为新能源企业的成长提供坚实支撑。这些举措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能源企业产品的市场推广与实际应用,取得跨越式的进展。然而,实践中发现存在补贴过程不透明、法制不健全和市场经济不完善等问题。尽管中国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但在创新成果的产出上,相较于创新型国家,我们仍有显著差距。因此,如何高效地、公正地提升企业实质性的创新能力,对于中国能否成功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研究中,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一个热点话题。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其企业创新绩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上。高风险性主要体现在研发新技术、新产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而研发成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接受度的未知性,使得企业面临较高的风险。高收益性则体现在一旦研发成功,新技术、新产品能够带来巨大的市场收益和竞争优势。这些特点使得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绩效的提升。
在探讨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中,主流观点普遍认为政府补助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刘怡芳等人的研究,覆盖了我国31个省(区、市),同样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补助水平越高,这种推动作用越明显。巴曙松等(2022)以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的研究表明,政府补助的提高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
然而,也有部分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姚维保等(2020)通过分析中国实体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发现当政府补助超过临界值后,对企业创新绩效由激励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这些研究揭示了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提示我们在实践中需要更加细致地考虑政府补助的分配方式、企业的技术基础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
(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主要基于实证数据,深入探讨了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因果关系。研究指出,政府补助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但补助方式、补助额度以及补助时机等因素都会影响其效果。David等(1999)的研究则表明,政府对企业科技方面的补贴对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Czarnitzki等(2005)研究发现,获得更高程度政府补贴的企业,其专利产出量更高,且研发水平也明显高于未受政府补贴的企业。这些研究共同强调了政府支持在促进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国外研究还关注政府补助政策的设计优化问题。研究指出,政府应制定合理的补助标准、范围和条件,以提高政府补助的效果和效率。同时,政府还应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补助政策,从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既往研究已证实,政府补贴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申请专利的成功率。鉴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本质上属于高风险投资,政府的财政补贴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调节作用,有助于缓解因技术创新引发的市场失灵现象,并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了显著的杠杆效应。
通过分析不同学者对政府补助和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的观点,发现现有的研究鲜少列出具体行业单独分析,并且研究政府补助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较为单一,只围绕研发投入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立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现实情况,从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产出及研发效率三个角度探究政府补助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二、影响机制研究
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是一个多维度、多路径的复杂过程,涉及企业研发活动的多个关键环节。本文依据信号传递理论、市场失灵理论、资源基础观为理论基础,从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产出及研发效率三个核心角度,深入探讨政府补助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并揭示其中的复杂机制。
(一)企业研发投入。政府补助通过提供外部资金援助,直接增加了企业可用于研发活动的资金,从而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信号传递理论揭示,政府补助作为一种信号,实际上是在向外界发出对该行业认可的明确信号,展示了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有效缓解了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了以银行和风险投资企业为主体的更多风险投资。(图1)
政府补助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投入的风险,使得企业在面对高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创新项目时,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研发投入。政府补助既能直接也能间接地通过资源和信号传递两大路径来缓解企业的融资难题。一方面,政府补助可以直接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减轻其融资压力,并部分补偿企业的创新成本;另一方面,政府补助作为一种积极的信号,向外界传递出企业受到政府支持的信息,这有助于降低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间接促进外部资金的流入,进一步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
(二)研发产出。政府补助有助于企业减轻创新负担,缓解融资约束,降低创新成本,从而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研发产出水平。市场失灵理论指出,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下,政府发挥着调控作用,及时纠正市场失灵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创新成本较高,高风险且周期较长,政府补助作为一种调控方式,为企业提供战略性的资金支持,扩大企业研发产出。(图2)
政府补助还可以促进企业与研发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的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研发产出的质量和效益。随着我国政府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意识不断提升,政府补贴更加高效地推动企业创新产出。
(三)研发效率。政府补助可以为企业研发活动提供稳定的资金流,降低研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研发效率。基于资源基础观的视角,政府补助在资源方面给予企业帮助,弥补现金流的不足,加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企业绩效。此外,政府补助还可以引导企业优化研发资源配置,将资金、人才等要素投向更具创新潜力和市场前景的研发项目。(图3)
政府补助的监管和评估机制也对研发效率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和评估体系,政府可以确保补助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评估企业的研发成果和创新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和指导,进一步推动研发效率的提升。
三、存在的问题
研发补贴的验收机制以及企业可能存在的寻租行为,这两者都有可能对研发补贴原本旨在激发的创新激励作用产生扭曲效应。同时,政府补贴在分配和管理环节存在的缺陷以及企业依赖惰性,都将直接影响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效果。
(一)验收机制不完善。政府在验收考察研发补贴使用效果时,如果过于侧重创新数量的标准而相对忽视了创新质量的评估,那么这样的验收导向可能会引导企业进入一个误区,即片面地追求创新项目的数量增长,而忽视了创新成果的实际质量和长远价值。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倾向于选择那些短期内易于产出成果、但缺乏深度和技术突破性的研发项目,以此来迎合政府的验收要求,从而获取更多的补贴资源。
(二)分配与管理问题。政府补助的分配方式和管理方式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导致补助的效益无法最大化。补贴实施部门的能力有限,在补贴目标企业的筛选过程中,如果所依据的标准过于单一或偏向于已经具备较强实力和创新基础的企业,那么直接的补贴工具可能更多地只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而难以真正实现对于初创或困境中企业的“雪中送炭”。此外,对于税收优惠等补贴政策的实施与监管,往往由地方政府的相关机构来负责。一些企业可能会利用政策漏洞或监管空白,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税收优惠,而非真正通过提升创新能力来享受政策红利。
(三)依赖性问题。企业过度依赖政府补助,导致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创新活力降低,在长期发展中陷入困境。这种过度依赖的现象,往往源于企业对外部资源的过度依赖心理,忽视了内部实力建设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一旦企业习惯于依赖政府补助来维持运营,它们就容易失去主动寻求创新、优化管理和拓展市场的动力,导致难以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部分企业在接受政府补助后,由于行业规模效应带来的减少竞争,使得企业在资金使用方面效率不高,可能出现资金浪费、不必要的成本提高等问题,加剧其对政府补助的依赖,形成恶性循环。
四、结论及建议
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存在促进作用,也可能存在一些政策依赖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政府补助的积极作用,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补助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同时,还需要加强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研发动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据此,本文给出如下建议:
(一)优化政府补助政策。政府应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补助政策。政府应加大对初创期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其创新风险;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也应给予持续的补助,以鼓励其不断创新和升级。在补助方式上,可以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标、评审等方式,确保补助资金能够流向真正具有创新潜力的企业。政府还应完善补助资金的申请、审批和使用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确保补助资金能够及时到位并有效利用。
(二)加强监管与评估。政府应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监管和评估,对政府补助的发放采取专款专用的模式,确保补助资金用于规定的用途。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审计,对挪用资金的行为进行追责。还应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对补助项目的创新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在政府补助的审核中加入企业成长性这一关键因素,以此作为后续补助的依据。
(三)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政府应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贷款贴息、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等方式,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Czarnitzki D,Licht G.Additionality of Public R&D Grantsina Transition Economy,the Case of Eastern Germany[J].Economics of Transition,2006.14(01).
[2]王维,李昊展,乔朋华,等.政府补助方式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绩效影响研究:基于企业成长性的深入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11).
[3]巴曙松,吴丽利,熊培瀚.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J].统计与决策,2022.38(05).
[4]姚维保,张翼飞.政府补助、外部融资抉择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制造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J].技术经济,2020.39(10).
[5]李晓敏,刘世哲,王淑贺.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政府补助的调节效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4.44(07).
[6]孙文凯,何薇,王文靖.政府补助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J].经济学报,2024.11(01).
[7]杨利红,贾茹芸.财税补贴、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J].财会通讯,2024(10).
[8]沈俊,刘小艳,夏德,等.政府补助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环境信息披露的中介效应[J].会计之友,2023(17).
[9]高天宇,马宗国.政府补助、税收优惠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23(01).
[10]陈会英,李晓楠,周衍平.创新环境视角下政府补助对专利密集型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22(0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422577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