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 经济/产业 |
| 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 |
| 第756期 作者:□文/曹 源 詹鹏飞 韩秀枝 时间:2025/7/2 9:15:06 浏览:62次 |
[提要]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本文针对城乡数字鸿沟、乡村产业发展滞后、乡村基础设施缺失、资源开发困难、农村专业人才不足、乡村产业链条较短等现实问题,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研究,从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新质劳动者技术培训、农村生产要素提升等方面提出对策,以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乡村产业振兴;理论逻辑;实践探索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质生产力赋能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252400410499)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5年3月25日
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发展新质生产力越来越成为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对粮食大省河南区域一线基层的调研和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城乡数字鸿沟、乡村发展滞后、乡村基础设施缺失、资源开发困难、农村专业人才不足、乡村产业链条较短等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问题,正在困扰着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与实施,迫切需要从新质生产力入手,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结合不同乡村的资源禀赋,从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新质劳动者技术培训、农村生产要素提升等方面进行对策分析、研究,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在实践中解决相关难题,推动河南区域乡、镇、村的产业链群融合发展,积极为我国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一、当前乡村产业振兴中的难题
(一)城乡数字鸿沟、乡村产业发展滞后。当前,人工智能AI、云计算、大数据正在深刻影响着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在土地植保、农产品生产、网络营销等方面的赋能和创新应用,能够大幅度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难题,能够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农村区域的5G覆盖率才47.3%,远远低于城市区域的93.8%;截至2025年2月,农村家庭智能家电拥有量仅为4.3台,仅为城市的51.4%。乡村数字建设基础是宽带网络覆盖,由于建设和运行成本的问题,乡村宽带网络和数字信号建设缓慢,数字鸿沟差距越来越大。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今天,这种数字鸿沟直接造成了乡村经济、乡村产业发展不能很好地抓住数字经济的红利和相关机遇,影响了农民增收渠道的创新与拓展,也影响着乡村生活方式的便捷性、智慧化。
(二)乡村基础设施缺失、资源开发困难。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已不能够满足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发展的需求。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数字充电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涌现。调研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短板,直接制约了乡村数字产业的充分挖掘与普及应用。同时,乡村生态资源面临的过度开发和现场污染,也导致了生态资源开发面临挑战。由于缺乏开发生态资源所需的技术和人才支持,乡村生态资源整合及开发亟待提升。
(三)农村专业人才不足、农民发展受限。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农村专业人才不足、农民发展受限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数字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培训场所缺乏,导致农村青年很难获得专业技能学习的机会;二是农村地区科技人才匮乏,不能有效地把握新质生产力要素,进而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三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也导致农村地区人力资本下降,直接影响了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乡村产业链条较短、三产融合不深。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但是目前的乡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分散,产业集聚不足,农业产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度较低。调查数据显示,一是农业产业链纵向发展延伸不足。副产品高端精深加工、信息化应用技术不高,冷链贮藏设备普及率有待提升,生产与销售各个环节相对分散,缺乏分级、包装和预冷等中间环节的衔接企业。从产业链后端来看,创新动力、数字应用不足,精深加工领域延伸不足,同质化相对严重,高端产品非常缺少,涉农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农产品附加值的增加迟缓。二是产业链横向融合深度不够。从产业之间的融合角度来看,乡村产业发展还没有与文旅产业形成深度融合,而且存在低端同质化及恶性竞争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是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农业的技术应用场景较少,已开发的农业科技应用项目不足,农业产业链标准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二、新质生产力赋能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正日益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驱动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一)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创新。以探析新质生产力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应用为核心,重点在于守住保障粮食安全这个底线,分析新质生产力在技术创新、生态文明、劳动提质、要素流通等方面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探索解决好河南省城乡数字鸿沟、乡村产业发展滞后,乡村基础设施缺失、资源开发困难,农村专业人才不足、农民发展受限,乡村产业链条较短、三产融合不深等现实问题。要清晰地认识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础是科技创新,以及数字技术在农村产业中的应用,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质量,推动乡村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升级,进行实践创新。
新质生产力赋能河南乡村产业振兴,要重点从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的创新,尤其是根据河南区域农村不同农业资源的禀赋,积极从农业颠覆性技术、农业前沿技术来加快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形成,提升新质生产力赋能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的水平。一是要针对河南区域农村市场的需求特点,数字技术服务乡村企业通过定制产品与服务,满足农民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产品的市场适应性;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企业通过建立线上平台与线下服务网络相结合的综合运行模式,实现对市场的产品全方位覆盖,积极为农民提供便捷的数字化服务。二是要结合河南不同乡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扎实推进数字技术与乡村全产业链条的深度融合。结合乡村企业的现实需求,积极从农机装备、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方面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中“产、学、研、转、创”成果资源平台,赋能河南区域乡镇企业提档升级。三是要推进数字技术与乡村加工业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数字技术增强农产品的科技价值,深化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体系中的集成和应用,提升农业全产业链增值幅度,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业企业盈利空间,带动农民增加收入,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数字技术与乡村服务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打破不同领域之间的信息壁垒,赋能乡村企业在智慧物流、农产品行业信息集成等方面的力度。五是要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在农业企业中的技术培训。积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基础,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农村为参与群体的数字技术发展体系。
(二)扎实工作推进与实施项目的落地
1、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河南乡村产业振兴技术创新的研究,实现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产业现代化升级,解决河南区域城乡数字鸿沟、乡村发展滞后的现实问题。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实现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产业绿色发展,解决河南区域乡村基础设施缺失、资源开发困难的现实问题。通过劳动提质的研究,实现新质生产力夯实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基底,解决农村专业人才不足、农民发展受限的现实问题。通过农业全产业链要素流通的研究,实现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解决河南区域乡村产业链条较短、三产融合不深的现实问题。
2、通过建立河南乡村产业振兴数字基金平台策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探索“数字地票”制度实行方案,建设县域乡镇数字创新中心和数字产业园区,培养服务乡村产业和乡村企业发展的电商人才和电商团队。通过“区块链+农产品”模式,实现农产品生产流程可追溯,发展智慧订单农业;通过农业新质生产力,积极构建“乡镇云仓”,大幅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升数字孪生新技术在村镇企业中的应用,积极构建“虚拟+非遗村落”等元宇宙村落,提升河南农村文旅文创的收入。
3、乡村基础设施缺失与资源开发困难也是制约乡村振兴的关键症结,需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改革的协同突破,积极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高技术、高效能和高质量的农业新变革。在乡村基础设施补齐短板时,要积极补齐河南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基础设施的需要。在资源开发时,要加大绿色产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河南乡村产业要素组合的优化组合,提升耕地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降碳、减污、扩绿”水平。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河南乡村产业振兴实践路径,加大农业科技应用,促进农业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和绿色产出率。
4、农村专业人才不足、农民发展受限也是制约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的难题。一方面要加强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农村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观教育。清晰地认识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重视“三农”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强“三农”人才的乡村振兴使命感教育,使得这些人才认同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要根据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多渠道、多方面培养乡村企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注重“引进+培育”的模式。结合新质生产力赋能河南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需求,积极培养既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技能、懂农业经营管理,又具有乡村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5、当前乡村产业链条较短、三产融合不深的问题制约着乡村产业振兴。这就需要一方面通过优化产业链组织方式,采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乡村产业”的模式,协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企业的产业链条,整合资源,互补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乡村企业,采用“数字经济+乡镇特产”的模式,积极赋能农产品、农特产的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形成特色乡镇产业集群,通过集群效应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农村电商工程,建设农产品创新工业园区,促进休闲农业、田园社区等新方式创新发展,加快“数字经济+农事体验”新业态、新场景的创新发展,延长乡村产业链条、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
综上所述,针对相关问题,我们要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力,从技术创新、生态文明、劳动提质、要素流通等方面助推乡村产业现代化升级、助推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夯实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基底、助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而达到农民增收共富、激发乡村产业活力,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单位: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N].人民日报,2020-12-30(001).
[2]乌·吴云,朱红艳.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现实瓶颈及发展路径[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04).
[3]钟钰.数字乡村建设:形势、特征与重点[J].人民论坛,2023(2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