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公共/财税
家政服务代际需求差异研究
第757期 作者:□文/李瑞琪 田嘉莹 梁 强 时间:2025/7/16 9:42:14 浏览:34次
  [提要]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已由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人口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一老一幼”增长迅速,老龄化催生相当规模的银发经济,衍生出养老服务新需求,“居家养老”“养老护理”等服务应运而生,不仅帮助老年人和子女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还给家政服务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家政服务业市场需求日益增长、行业细分日益深化,逐渐成为调结构、稳增长、促就业、助脱贫的民生产业、朝阳产业。本文旨在研究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下如何促进家政服务高质量发展,并针对家政服务行业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市场策略,预测家政服务发展趋势,为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人口结构;家政服务;代际需求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联2024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绿色金融推动辽宁省民族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富民效应评估”(项目编号:2024lslybkt-139)研究成果;2024年大连民族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阖家安逸家政服务’——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下家政服务的代际需求差异研究”(项目编号:202412026069)资助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1月22日
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人口结构变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在数量、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方面的构成和比例发生的变动。这种变化不仅受到自然因素,如生育率、死亡率等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如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条件等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等数据,发现从2000年至2020年,我国的总人口数从126,743万人增加到了141,212万人。20年间,我国经历了长期的“一孩”政策,这一政策限制了大多数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医疗技术飞速进步,人们的寿命逐渐延长,使得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同时,城市经济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和农村居民涌向城市生活和工作,城镇人口占比逐渐增加。政府逐渐放松了对“二孩”政策的限制,这一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1、图2)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提供的信息,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越高、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劳动力成本也越高,由此启发出劳动力对家政市场的不同诉求。老年人口的增多要求社会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设施和老年人健康管理,这对于社会的医疗保健体系以及养老服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同时,老龄人口的增加也可能导致劳动力的减少,对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增长造成挑战。尽管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结构的变化,但我国出生人口连续七年下降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可能与生育观念的改变、生活成本的增加等因素有关。
二、人口结构变化对家政服务需求的影响
(一)回归分析。根据已经获取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数据清洗和整理,使用统计软件进行了模型估计,得到人口结构对家政服务需求的回归结果。(表1)
根据模型分析可知,回归分析结果拟合优度:R2=0.75,说明模型解释了75%的数据变异,拟合效果较好。多重共线性:VIF值均小于10,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异方差性:通过Breusch-Pagan检验,未发现异方差性。
年龄因素:Age_65+的回归系数为200,P值为0.004,说明老年群体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显著增加。性别因素:Female的回归系数为300,P值为0.000,说明女性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显著高于男性。教育因素:Education_College和Education_Bachelor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00和400,P值分别为0.027和0.001,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越大。地域因素:Region_City和Region_Suburb的回归系数分别为500和200,P值分别为0.000和0.012,说明一线城市和中小城市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显著高于农村地区。
通过计量模型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地域等因素对家政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老年群体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显著增加;女性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显著高于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越大;一线城市和中小城市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显著高于农村地区。
(二)偏相关分析。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影响家政服务市场的发展,还可能与劳动力市场、家庭结构等方面产生关联。为了进一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家政服务市场的影响,对不同性别、地域等可能造成干扰的变量放入控制,而将人口结构变化中最为显著的老年人口的变化作为主要的衡量对象,将二者进行偏相关分析,以更深入地理解老龄化对家政服务行业的影响程度,得到的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表2)
根据表2可知,老年人口数量与家政服务需求呈现高度的统计显著性水平。老年人口数量显著增加,这部分人群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减弱,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老年人需要的家政服务不仅包括传统的保洁、烹饪,还涉及到健康护理、精神陪伴等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这种需求的增加为家政行业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家政市场应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护理服务,减轻家庭负担。
三、我国家政行业现存问题
(一)家政市场“需求旺、供给荒”。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已得到基本满足,因此更加关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服务性消费作为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在消费中的占比趋势性提升。家政这一曾被忽视的职业,如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刚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122所院校,开设了125个家政相关专业,家政行业从业人员3,000万人左右,实际需求却超过5,000万人。尽管政府采取“直播招聘” “家政兴农”等一系列措施,助力家政行业提质扩容,但家政服务供给量仍存在较大缺口。(图3)
不同代际、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对家政服务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家政服务机构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然而,目前市场上能够提供此类服务的机构相对较少。
(二)家政服务行业“大而不优”。需求多元化倒逼家政行业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但受传统观念的制约,社会上对于家政服务行业的认知存在一定偏见,认为这是一个“低人一等”的行业,从而降低行业认同感。据统计,我国家政行业从业人员中85%的从业人员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5%,对于“‘00后’当保姆”这一职场新风尚的出现,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择业观,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此外,家政服务行业的培训体系尚不完善,许多从业人员在上岗前没有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机会有限,他们可能缺乏晋升机会和动力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这导致他们在工作中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一些消费者反映,有时服务人员不够负责,清洁不到位或遗漏物品,影响了消费体验。
(三)超负荷工作使家政人员身心交瘁。家政服务人员每天穿梭在不同的家庭中,考虑在途时间,一天上下午各做单两个小时是可以实现的水平,也是行业平均水平。很多时候他们连续几小时不休息,工作强度很高,绝大多数人都有了职业病,如肩周炎、腰肌劳损,还有因工作繁忙没能按时吃饭而导致的胃炎。他们承担着照顾家庭、打扫卫生、烹饪美食等诸多任务,承受着身体上的痛苦,然而一些雇主却对他们进行着令人难以忍受的监视。这种被监视的感觉,让家政从业人员时刻处于紧张和不安之中,严重影响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这种心理上的疲惫,让他们这辈子都不想再踏入家政这一行业。除此之外,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很多人建议大学生脱下孔乙己长衫去做高端家政。近期,“00后”勇闯京东家政,并以Vlog形式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她认为家政时薪确实可观,相比于蓝领以脑力活为主,家政则更多是做体力活。京东家政是居家接单,以居住的地方为中心,方圆6公里内派单,所以并不提供吃住,因此它作为一个过渡期的工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收入可观,但这份工作很辛苦,需要付出很多体力和精力,这也成为困扰家政行业发展的难题。
四、应对策略
(一)扩大人员供给。针对家政服务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税费优惠、创业扶持和金融支持等,降低家政从业人员的创业和就业成本,以鼓励更多人从事家政服务行业。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它通过将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与城市的家政服务需求相结合,鼓励更多农村转移就业人口从事家政服务,有效满足了城市的家政服务需求。以“川渝大嫂” “河北福嫂”等家政劳务品牌为例,他们依靠自己学到的技能走出了大山,实现城乡合作共赢。此外,在解决家政从业人员供给问题时,改善家政服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也尤为重要,如提高工资待遇、提供社会保险、确保休息时间等。通过设立家政服务奖励基金,对表现优秀的家政从业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为家政服务人员提供职业发展机会,设立家政管理岗位、提供进一步教育的机会,提高其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让家政行业成为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使家政从业人员“留得住” “留得久”。
(二)培训专业化、高素质家政服务人员。高学历家政人员为何如此受青睐?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认为,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一是有现实市场需求。一方面,中国养老服务需求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凡是有新生儿的家庭都高度重视并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来确保下一代健康安全、高素质地成长。二是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居民有经济能力购买更高质量的养老、育婴等家政服务。专业技能培训是家政服务人员必备的基础,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满意度。培训内容应包括家政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如清洁、烹饪、育婴、养老等,以及现代家居设备和电器的使用、维修等。通过培训,使服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服务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要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鼓励人们转变对家政服务的传统观念,将其视为一种体面的职业选择。可以通过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帮助人们了解家政服务业的职业特点和发展前景,从而引导更多高水平、高素质人员积极投身到家政服务行业中建功立业。
(三)提升家政从业人员幸福感。雇主应根据家政人员的能力合理安排工作量,并给予一定的休息时间,确保家政人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每周至少有一天的休息日,避免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给予家政人员足够的尊重和认可,对于他们的努力和贡献表示感谢,这可以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同时,还要为家政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过组织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或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此外,家政机器人的辅助可以极大地减轻家政从业人员的体力劳动,如保洁人员随身携带的擦玻璃机器人,在提高清洁效率的同时,也可为用户节约30%的费用,促进了家政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推动家政服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服务平台是实现家政行业转型的基础。近年来,政府牵头建立了“家政信用查”App,成为全国家政服务信用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智能化的服务平台,家政企业可以实现服务流程的电子化、信息化。这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效率,还能减少人为错误,提升服务质量。平台可以集成预约、派遣、评价等功能,使得服务过程更加透明、可追溯。同时,通过智能家居设备、移动App等,可以实现对家政服务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从而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平台可面向消费者做出个性化、定制化方案。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可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服务。例如,通过分析消费者的年龄、消费记录、生活习惯等信息,企业可以为其推荐合适的家政服务,甚至为其定制专属的服务方案。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国外护理机器人雏形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出现,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研发的一款名为Garmi的机器人,为中国养老服务机器人的发明提供了宝贵经验。由中国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老年人恢复或提升行走能力,还能通过精确的传感系统和意图识别技术,辅助老年人进行步态矫正和增强助力训练。这种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能够显著提高康复效率,帮助老年人更快地恢复功能且大大增强了老年人的安全性。作为一种创新的康复辅助设备,外骨骼机器人正逐渐展现出其在养老行业中的巨大潜力。(图4)
总而言之,家政服务的代际需求在不同的因素下呈现不同的需求,其中影响程度较深的是年龄因素和教育因素,年龄因素表现为生理需求,而教育因素则表现为心理需求,不同的观念对待相同事物的态度也会截然不同。在人口结构变动的大趋势下,家政服务行业或将面临巨大的变革,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人口教育水平的提升,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正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这一差异不仅体现在年龄,性别上,更在教育和地域维度上。不同因素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家政服务的代际差异,同时也促进了家政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为家政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针对这一趋势,家政服务企业应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政府应加强监管和规范,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提高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认知度和尊重程度。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赵莉.江西省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J].中国就业,2024(05).
[2]翟振武,陈佳鞠,李龙.2015-2100 年中国人口与老龄化变动趋势[J].人口研究,2017.41(04).
[3]翟振武,刘雯莉.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与应对[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06).
[4]俞华,徐娜.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现状、趋势、问题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23(11).
[5]吕怡楠.互联网时代下的家政服务业发展研究[J].上海商业,2023(0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53361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