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企业成本控制浅析
第757期 作者:□文/汤梦溪 李 信 时间:2025/7/16 9:53:25 浏览:50次
  [提要] 本文剖析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首先介绍成本控制理论基础,分析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现状及问题。提出强化意识、完善体系、创新方法及加强监督考核等对策。最后展望信息技术应用、与战略结合及绿色成本控制等未来趋势,旨在为企业提升成本控制水平、增强竞争力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创新方法;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5年1月14日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它关乎企业盈利、竞争及发展,能降成本、提效率、增优势,助企业赢市场。在经济不稳、资源稀缺时,还能御风险、保稳定。因此,深入研究成本控制,对企业生存发展意义重大。
一、成本控制理论基础
(一)成本控制的内涵及目标。成本控制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减少企业费用支出,提高资金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无效利用,从而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以降低损耗,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其内涵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核算、分析、考核等多个环节,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成本控制的目标具有多层次性和动态性。从短期来看,其主要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通过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控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长期来看,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持续的成本控制,企业可以积累资金用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地位。
(二)成本控制的原则。成本控制遵循全面、经济、责权利结合、目标管理与动态性原则,这些原则相辅相成,构建起有效实施与持续优化的体系。全面性原则倡导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涵盖各环节成本及直接、间接成本,全员树立成本意识;经济性原则强调权衡成本效益,追求最佳平衡点,避免因降成本而损质量、效率与客户满意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责权利结合原则明确各方职责权限,赋予权力,挂钩经济利益,健全激励机制;目标管理原则依据战略与经营状况定目标,层层分解,考核评价以纠偏,确保目标达成;动态性原则随内外部环境变化而调整优化,因价格、工艺、技术等因素影响成本,控制措施也需动态适应企业发展。
(三)成本控制方法与工具。在企业运营中,成本控制方法多样且随时代发展不断演进。企业需结合自身状况恰当选用,以增强成本管控能力。成本控制方法,预算控制是基础手段,通过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明确各部门支出上限,能有效约束成本。目标成本法也广泛应用,从产品设计阶段便依据市场价格和目标利润确定成本目标,反向推动研发、生产等环节的成本优化,促使企业主动降低成本以达成目标。
成本控制工具同样关键,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整合企业各流程数据,实时监控成本动态,精准分析成本构成,便于管理者及时发现成本异常并采取措施。作业成本管理(ABM)则通过对作业活动的追踪与分析,识别增值与非增值作业,消除不必要的作业环节,从而降低成本。这些方法与工具相互配合,为企业实现高效成本控制、提升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助力企业在市场浪潮中稳健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可切实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成本控制直接作用于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通过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优化生产流程、降低制造费用等措施,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在产品售价不变的情况下,成本的降低直接转化为利润的增加,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一家制造业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了原材料采购成本10%,同时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15%,这两项成本控制措施使得企业的总成本降低了200万元,利润相应增加了200万元,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有效的成本控制还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具价值创造能力的业务环节和产品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企业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发现某一产品的研发成本过高且市场前景不佳,于是及时调整研发方向,将资源集中投入到市场需求旺盛、利润空间较大的另一产品上,从而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成本优势是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之一。通过成本控制,企业能够降低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而在价格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竞争力。当市场出现价格战时,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能够承受更低的价格,保持市场份额甚至扩大市场份额;而在产品定价相同的情况下,成本控制良好的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成本控制有助于企业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市场需求萎缩,企业销售收入下降,此时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能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例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许多企业通过裁员、缩减开支、优化业务流程等成本控制措施,成功应对了危机的冲击,在危机后迅速恢复发展。
同时,成本控制能够为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提供支持,使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合理配置资源,控制成本风险,确保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和良好的经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企业在实施市场扩张战略时,通过成本控制确保新市场拓展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因盲目扩张导致成本失控,从而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问题
(一)成本控制意识淡薄。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成本控制纳入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缺乏对成本控制的系统规划和长期投入。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只关注短期的利润目标,忽视了成本控制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
同时,企业员工对成本控制的参与度不高,普遍认为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职责,与自己无关。在工作中缺乏节约成本的意识和主动性,存在浪费资源、不合理开支等现象。例如,一些员工在办公过程中随意浪费办公用品,不注意节约水电;在生产过程中,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导致原材料浪费和设备损坏,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成本控制制度,但制度不够完善,存在诸多漏洞和缺陷。例如,成本控制目标不够明确、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无法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成本控制流程不够清晰、规范,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导致成本控制工作效率低下。
此外,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对成本费用的支出审批、核算、监督等环节的控制不够严格,存在违规操作和舞弊行为的风险。例如,一些企业在采购环节,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勾结,虚报采购价格,收受回扣,导致企业采购成本大幅增加;在费用报销环节,存在虚报、多报费用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成本控制的效果。
(三)成本控制方法落后。部分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如简单的成本降低法、定额成本法等,这些方法往往侧重于对生产成本的控制,忽视了对产品研发、设计、销售、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成本控制。而且,传统成本控制方法在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成本分析的深度上存在较大局限性,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和多样化的成本管理需求。很多企业只对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财务数据进行核算,但是这种成本核算的方式不能完整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随着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的间接成本占比越来越高,传统成本控制方法无法准确地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中,导致成本信息失真,企业无法根据准确的成本信息做出科学的决策。例如,在一些高科技企业中,研发费用、设备折旧、管理费用等间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采用传统成本控制方法会使产品成本核算不准确,从而影响企业的定价决策和利润预测。
(四)成本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考核。许多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成本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缺乏及时、准确的了解和掌握,无法及时发现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同时,企业对成本控制工作的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合理,考核结果未能与员工的薪酬、晋升、奖惩等挂钩,导致员工对成本控制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例如,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成本控制目标,但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和员工的成本控制工作完成情况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使得成本控制目标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成本控制工作流于形式。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成本控制意识。企业强化成本控制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管理层应将成本控制上升至战略高度,带头营造氛围,如定期参与相关培训与研讨,领悟其重要性;另一方面加强员工教育与培训,借助内训课程、宣传资料、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知识方法,提升员工认知与参与度。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宣传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建立节约性企业理念,让全员形成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同时,把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关联,设置成本节约奖,激励员工在节约办公用品、水电资源及提高效率等日常工作方面着手,让成本控制成为全员自觉行为,从而全方位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意识。
(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企业强化成本控制工作,关键在于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先明确成本控制目标,依据企业战略与经营实况,设定具体、可测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细化至各部门、环节与岗位,让员工明晰自身成本控制任务与责任。再优化成本控制流程,梳理生产经营各成本产生环节,建立规范高效流程,明确部门职责权限,加强沟通协作,防止推诿。如采购环节严管供应商与审批环节,控制价格、质量和交货期;生产环节制定合理计划与工艺,监管原材料、工时和制造费;销售环节制价格与策略,管销售费和应收款。还需完善成本核算制度,运用先进方法确保准确及时,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强化成本分析与预警,定期深入分析数据,明确成本变动原因与趋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创建预警机制,指标超范围即发信号,助力管理层防范成本风险,保障企业效益与发展。
(三)创新成本控制方法。在市场环境变化与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当下,企业需创新成本控制方法以契合新形势。一是引入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工具。大数据分析挖掘成本数据,探寻节约机会与控制关键点;人工智能助力构建预测及决策系统,提升科学性与精准度;物联网实现设备、库存实时监控与智能管理,降低故障率与库存成本。二是开展价值链成本管理,从整体价值链审视上下游成本关联与价值创造,优化各环节实现协同控制与效益提升。如与供应商进行战略合作,借助采购、研发环节的优化降低成本与风险;与客户合作,根据其需求提供产品服务,经过定价与分摊达成双赢,增强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
(四)加强成本控制的监督与考核。有效的监督与考核是成本控制措施落地的关键。在监督方面,应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监督机制,强化企业成本管控全流程的审视与核查。对成本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对违反成本控制制度的部门和员工,应进行严肃处理,确保成本控制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借助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等监督力量,监督管理层行为,保障公正性与透明度。
考核制度也需优化,打造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关联成本控制成效与各部门、员工绩效考核,依据结果进行奖惩。考核指标包括成本降低率、费用利润率、预算执行率等定量指标,以及措施执行、管理创新成果等定性指标,全面衡量成本控制绩效。对表现优异者,给予晋升、奖金、荣誉奖励;未达标或违规者,予以扣奖金、警告、降职等处罚。借助强化考核激励,激发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热情与主动精神,助力企业成本管控目标达成,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稳健发展。
综上,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工作的深入分析,我们认识到当前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企业应积极适应变化,不断创新成本控制理念、方法和手段,加强成本控制体系建设,提高成本控制水平,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未来的发展中,成本控制将继续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单位:商丘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春艳.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实践[J].财经界,2023(19).
[2]刘金昕.强化经营成本控制完善房地产财务管理策略探讨[J].今日财富,2021(08).
[3]王立红.企业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工作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23(02).
[4]黄红梅.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分析[J].中国市场,2022(01).
[5]宋立波.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1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422567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