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 经济/产业 |
| 河南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 第757期 作者:□文/王明月 卢春宇 范宛琨 时间:2025/7/16 10:23:08 浏览:85次 |
[提要] 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化如何赋能河南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复合型人才体系建设以及数字文旅创新等关键领域,提出推动河南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河南省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南;文旅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郑州西亚斯学院2024年度校级科研项目:“数字化赋能河南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校科[2024]11号;2024XKD100);郑州西亚斯学院2023年度校级重点课程《旅游接待业》(校教[2023]61号);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项目(豫文旅政法[2023]10号);郑州地方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旅游管理教研室”项目(郑教高函[2023]43号)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5年3月7日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国务院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相继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等,要求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提出深化“互联网+旅游”,全面推进“数字+文旅”,促成文旅产业数字化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加强入境旅游工作、提升行业综合能力、强化相关保障措施(国办发[2023]36号)。其中,数字化通过生产方式模块化、管理模式网络化以及生产过程智能化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资源利用效率,开发创意旅游产品、构建多元化开发模式。河南旅游产业数字化赋能初见成效,“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飞跃清明上河园”球幕影院、“知道·老君山”被评为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文旅资源发[2024]17号)。但是,河南省文旅产业发展仍存在数字化动能不足、文旅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等问题。
文旅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数字化赋能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如何借助数字化发展的东风,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突破当前发展困境?本文聚焦河南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河南省数字化与文旅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积极探索河南省数字化文旅发展之路。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河南省文旅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数字文旅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融合和产业规划方面。技术融合方面主要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AR/VR/MR、3D web、无人机等技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方面主要是受到数字经济影响所形成的数字化规划新形势和协同化旅游规划设计。
国内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数字化管理、重构发展格局和创新性发展方面。数字化管理方面主要是企业借助于数字化技术和手段赋能文旅产业的公共服务与行业监管部门,实现智能化管理;赋能旅游服务体验、文旅消费场景,实现沉浸式文旅。重构发展格局主要包括围绕文化资源、创造文化价值、优化文化资源配置、重构文化发展格局。创新性发展,一是文化的创新性表达;二是文旅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如,河南省构建的“技术-产品-市场-营销-管理”五位一体的数字文旅创新机制;焦作市探索形成的业态、产品体系多维创新的数字文旅创新模式。
国外数字文旅产业研究聚焦于技术融合与产业规划两大领域,强调虚拟现实、AR/VR等技术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以及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数字化规划与协同设计。相比之下,国内研究则更侧重于数字化管理、发展格局重构以及创新性发展,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文旅公共服务与监管效能,实现沉浸式旅游体验,并围绕文化资源优化配置与创新表达,探索文旅产业的创新路径。
三、河南省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发展现状。河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近年来,河南省的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持续增长,2024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数量与旅游收入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各大景区如万岁山、清明上河园、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游客接待量位居前列,充分展示了河南省文旅市场的强劲势头。
在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方面,河南省积极探索文旅与科技融合的新路径,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近年来,河南各地市纷纷成立文旅国资平台,对区域内文旅资源进行梳理整合,推动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随着国家对文旅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者对文旅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河南省文旅企业积极发行文旅专项债,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发行了“河南省数智文旅一码通”产品,通过数字化、标准化、个性化的运营体系建设,拉动文旅消费,助力文旅惠民,推动全省文旅资源共享、行业互通、权益互惠、游客互送。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通过综合运用数字化先进技术,提供了极具感染力的观剧旅游新体验,在幻城剧场内,多个升降台作为主要载体,勾勒出“幻城”独特的建筑形态;火车站剧场则通过智能翻板配合机械麦穗吊杆,呈现波澜壮阔的滚滚麦浪。开封清明上河园的“飞越清明上河图”球幕影院,通过座椅上升、俯冲、滑翔等动作,让游客身临其境畅游在3D版《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之中。
然而,河南省文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与此同时,随着各项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市场的不断拓展,河南省文旅产业也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通过加强文旅资源的整合与创新,提升文旅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河南省文旅产业有望实现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水平不高。虽然河南文旅产业在借助科技手段为其赋能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智能化水平上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智慧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尚显不足,较多文旅企业虽然尝试引入智能导览、电子讲解等技术,但整体上仍然缺乏系统性的智慧旅游解决方案,使游客难以享受到一站式的智能服务,如智能路线规划、实时信息查询等。河南省19家5A级景区、4万多个旅游单体资源中,真正实现高质量数字文旅的仍为少数。数字化建设仅停留在网上预约、刷卡进园、智能停车、5G覆盖等方面,缺乏更深层次的数字化应用。
2、数字文旅创新能力薄弱。多数企业还致力于规模的扩大,而在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发力还不够,创新研发能力有限,产品业态迭代升级不足,难以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相应调整。河南文旅产业存在较多文旅项目和活动趋于雷同,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难以满足游客对高品质旅游体验的需求。
3、文旅保护工作数字化不足。河南文旅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多集中在基础的信息化建设上,3D扫描技术能够精确复制文化遗产的外观和细节,为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在河南文旅产业中,3D扫描技术的应用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博物馆或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普及到所有需要保护的文物。VR技术能够通过构建虚拟三维立体的场景,使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文物和文化遗产。但在河南文旅产业中,VR技术的应用更多停留在展示和娱乐层面,尚未充分发挥其在文物数字化修复和保护方面的作用。
4、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河南文旅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较为单一,多数人员缺乏对科技、运营等多方面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制约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产业的创新发展。河南省是全国净流出人口最多的省份,且高学历人才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河南省开设艺术学类、文化产业管理、旅游管理类等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有限,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及招生数量较少,这都制约了全省文旅文创的发展。
四、数字化赋能河南省文旅产业发展路径
(一)完善文旅资源数据库,构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河南省应加快布局文化旅游新基建,统筹利用现有博物馆、文化馆、非遗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建立文旅文创资源数据库。通过委托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学术力量,分级做好文旅资源普查,激活各类文旅文创资源,实现对古建筑、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推动旅游公共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整合景区门票、酒店、餐饮购物等海量资源,构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全业态服务。
(二)加强数据采集与分析,构建数智文旅融合平台。借助数字化技术,面向不同群体开展调查,广泛采集文旅数据,并进行存储、加工、分析,形成“数字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智能化计算”的数字链条。利用云计算、智能算法等技术,分析数据结构,研究游客偏好,持续优化各类消费体验场景及服务。促进文化文物资源与新技术、新应用跨界融合,构建一体化、集约化数智文旅融合平台。该平台能够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科技研发和成果有效转化,创新科技支撑文旅文创推广方式方法,提升文旅产业的智能化水平。打造数字文旅新场景。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打造数字文旅新场景。例如,通过数字化手段复原龙门石窟等文化遗产,让游客在虚拟环境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开发文旅元宇宙空间,如“元豫宙”,提供沉浸式旅游体验。
(三)发展数字文旅新业态,打造技术大应用体验场景。促进数字电商与旅游文娱产业、数字创意与传统民间艺术、数字游戏产业与历史、文化、教育的交织渗透,拓展数字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开发数字文创产品,利用3D建模、数字印刷等技术,将传统文化符号应用于手机壳、文具、饰品等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实现在线销售。对重要景点、文物等,广泛收集图片、视频及历史故事、文艺作品等,以云展览、VR视频等形式在线展示。开展遗迹遗址、景区景点数字化工作,开发游戏小程序、App,将文旅资源转化为游戏中的系统要素,打造线上游戏、线下打卡的互动娱游场景。利用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等技术,简化参观环节。利用3D复原、超高清数字互动等技术,打造数字化体验场景。
(作者单位:郑州西亚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景秀丽,吴鑫颍.文旅产业数字化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3(06).
[2]Jundi P .A Hierarchical Analysis Structure Model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Digitalization and Tourism Industry[J].Applied Mathematics and Nonlinear Sciences,2023.08(02).
[3]唐睿.数字经济驱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长三角的实证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23(02).
[4]王颖.基于数字技术赋能的郑州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科技和产业,2023.23(04).
[5]万艺.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西部旅游,2022(24).
[6]魏鹏举.数字时代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旅融合路径——以文博文创数字化发展作典范[J].广西社会科学,2022(08).
[7]文冬妮.城市群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及优化路径——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为例[J].社会科学家,2022(05).
[8]王高翔.黄河文化旅游带山东段小城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22.
[9]张玉蓉,蔡雨坤.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契机、挑战与对策研究[J].出版广角,2022(07).
[10]胡优玄.基于数字技术赋能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22(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