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数字经济助推乡村旅游合作发展策略
第757期 作者:□文/刘 杨 王 政 张 瑜 袁 昊 邓旭东 时间:2025/7/16 10:24:04 浏览:40次
  [提要] 当下社会已全面迈入数字时代,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乡村旅游作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途径,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成长潜能,因而备受国家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扶持。鉴于当前旅游市场上产品趋于同质化的现状,乡村旅游的合作发展模式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概述大梨树村乡村旅游基本情况,阐述数字经济如何通过智能化管理、大数据分析和电商平台建设等手段,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最后总结大梨树村在乡村旅游合作发展中实施数字经济的实践成效,为乡村旅游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及合作发展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数字经济;乡村旅游;合作发展;大梨树村
基金项目:大连市发展改革研究中心项目:“大连市近海养殖与近海旅游融合发展研究”。通讯作者:张瑜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2月26日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特别强调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平台。借助数字文旅手段推动乡村旅游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能有效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与社会面貌,还能加速乡村经济增长模式由“高速”向“高质”的转型升级。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相继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旨在支持其发展的政策文件。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2020年,“十四五”规划将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作为重要内容;2022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由此表明,数字技术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旅游者的需求愈发多元化,城市的人文景观已经难以满足其丰富的旅游体验需求。因此,乡村逐渐成为众多游客寻求新奇体验的新目标,特别是在体验过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后,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闲暇时光选择前往乡村享受休闲度假,这一趋势直接促进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
2、研究意义。研究数字经济如何助推乡村旅游合作发展,对于提升乡村旅游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乡村旅游的资源配置,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从而推动乡村旅游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以凤城市大梨树村为例,通过数字化手段和有效策略能够显著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进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为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研究数字经济助推乡村旅游合作发展策略,此举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旅游合作的理论框架,明确了数字经济在乡村旅游合作中所发挥的作用,而且还深入剖析了大梨树村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大梨树村乡村旅游合作发展的具体策略。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借助数字经济的创新力量来驱动乡村旅游合作的发展,不仅为凤城市大梨树村,也为其他地区乡村旅游合作的进步提供宝贵的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意义,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对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弥补农村地区的发展不足,进而促进各区域的协调发展。
二、数字经济助推大梨树村乡村旅游合作发展现状
(一)大梨树村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1、大梨树村简介。大梨树村位于辽宁省凤城市,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景区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坐落于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其地貌特征为八分山地、半分水域、一分农田,以及余下的道路与庄园,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山村风光。多年来,大梨树村以生态文明为底色,以精神文明为牵引,以物资文明为载体,积极探索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之路。2022年,该村的社会总产值达到了17亿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为4,500万元,而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则高达2.5万元。同时,大梨树村秉持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并行不悖的发展策略,积极推动农、工、商、旅四位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成功打造了以万亩果园为亮点的特色农业、以凤泽市场为核心的现代商业体系,以及以赏花摘果为招牌的乡村旅游产业。同时,该村坚守以人为本、生态立村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展山体治理及宜居环境建设,积极传承与弘扬“干”字精神,培育独特的乡村文化,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目前,大梨树村的人均居住面积已超过40平方米,并相继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生态文化村和中国幸福村庄等殊荣,且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展现了卓越的乡村发展成就。
2、大梨树村旅游发展情况。凤城市的大梨树村往昔是一个贫瘠落后的小山村,山中林木稀疏,水源难以留存。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村书记毛丰美挺身而出,带领全体村民秉持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干”字精神,历经艰辛,耗时十年,对荒山进行整治,最终开拓出一片广袤的万亩果园,在此基础上开发乡村旅游,不断建设旅游景点、大梨树村通过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与拓展相关产业,成功摆脱了贫困的束缚,蜕变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的典范。历经二十余载的蓬勃发展,大梨树村乡村旅游已形成了多元化格局:以广袤的万亩果园为特色的采摘体验游、以七彩田园为亮点的低碳生态游以及蕴含深刻“干”字精神的励志文化旅游。同时,又依托大梨树村定向运动特色体育小镇和特有的山地户外场地,使专业赛事和趣味比赛在大梨树村常态化落地。据悉,每年的4~10月,大梨树村成为辽宁省内持续时间最长、果蔬品种最为丰富且游客参与度极高的休闲农业旅游首选之地。据近三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大梨树村乡村旅游的年平均游客接待量达到50.5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平均维持在6,310万元的高位,整体呈现出稳定且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
(二)大梨树村乡村旅游合作发展现状。大梨树村依托其独特的农业产业与自然生态资源,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开发出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大梨树村的乡村旅游内容,还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档次。并且大梨树村通过农旅融合的方式,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为大梨树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不少村民通过直接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开设具有民俗特色的餐饮与住宿设施,以及在旅游区内售卖自家农副产品等多种途径,实现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和收入的显著提升。乡村旅游合作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大梨树村的环境得到了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乡村旅游还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未来,大梨树村将继续深化乡村旅游合作,推动乡村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游客体验;并且还将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入更多的科技元素和创新理念,打造乡村综合发展的新亮点。凤城市大梨树村乡村旅游合作的现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容和品质,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大梨树村乡村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多元融资,营销渠道单一。目前,大梨树村的乡村旅游合作主要依赖于政府投资或村集体的自有资金,而缺乏其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这种单一的融资方式可能导致资金短缺,限制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规模扩张。由于乡村旅游项目的风险和回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外部投资者对投资大梨树村乡村旅游项目持谨慎态度。因此,大梨树村在吸引外部投资方面可能面临困难,从而限制了融资的多元性。虽然政府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在具体的融资政策上可能仍有待完善。大梨树村乡村旅游合作可能主要依赖传统的营销方式,这些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游客,但受限于传播范围和速度,难以快速扩大市场份额。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网络营销成为旅游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广方式。然而,大梨树村乡村旅游合作可能在这方面存在不足,缺乏网络营销的专业知识和人才,导致网络营销渠道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充分,大梨树村在乡村旅游营销方面缺乏与其他地区的合作和联动。
(二)缺乏专业人才及完善的服务体系。人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大梨树村的旅游项目经营者和管理者大部分是村镇领导,这些领导者虽然在地方管理和决策上有一定经验,但在旅游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可能存在不足。他们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意识还不能完全适应旅游市场的快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由于乡村旅游服务人员基本都是农家子弟,虽然热情淳朴,但在服务意识和技术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无法为游客提供高标准的旅游服务体验。在景点管理上,大梨树村还面临着卫生状况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降低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还可能对乡村旅游的口碑产生不良的连锁反应,损害其整体声誉。当前,大梨树村的乡村旅游产品主要属于观光型旅游产品,游客的参与程度较低,且景观单调。同时,在服务管理方面,存在标准不统一和执行不严格等问题,也将影响旅游服务的整体质量。
(三)缺乏数字技术的应用,管理机制不完善。大梨树村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建立数字农业展示馆和葡萄城项目,以及打造“互联网+”智慧旅游模式等,但在乡村旅游合作的全面数字化方面仍存在不足。尽管大梨树村有数字技术的应用,但整体而言,数字化程度仍然较低。目前,大梨树村的数字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部分景点和设施上,而未能全面覆盖到乡村旅游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宣传推广等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仍然较少。乡村旅游合作需要系统性地规划和管理,以确保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然而,大梨树村在乡村旅游合作方面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管理,导致一些活动或项目难以得到有效推进。同时,大梨树村在利益分配机制方面可能不够明确,导致各方利益难以得到保障,进而影响乡村旅游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四、大梨树村乡村旅游合作发展策略
(一)建立大梨树村多方合作模式。凤城市大梨树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然而,传统的乡村旅游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借助数字经济的力量,建立多方合作模式,旨在推动大梨树村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提升旅游品质,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加强市场监管与保障游客权益。相关企业负责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如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大数据分析和网络营销等,提升乡村旅游的智能化水平,增强游客体验。社区和村民应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的规划、管理和服务,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提供特色住宿、餐饮和手工艺品等旅游产品。此外,构建凤城市大梨树村乡村旅游的数字服务平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该平台的互联互通功能,确保各方信息得以高效共享,同时明确界定并合理分配各方利益,增强多个利益主体间的协同合作,进而构筑起凤城市大梨树村旅游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二)加大资金的扶持及引进专业化人才。在推动凤城市大梨树村乡村旅游合作发展的过程中,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且高效的发展模式,能够为当地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助力作用,建议凤城市及上级政府设立专项扶持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大梨树村乡村旅游的数字化改造与升级。这包括乡村旅游平台的开发维护和智慧旅游设施的建设等。同时,可以给予税收减免与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和个人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初期投资成本。政府可以提供土地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社会资本则负责资金投入和运营管理,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此外,可以探索股权众筹、债券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建立乡村旅游信用评价体系,为信用良好的经营主体提供更优惠的金融服务。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如提供住房补贴和子女教育优惠等,吸引具有数字营销及电子商务等经验的专业人才。同时,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实习实训与项目合作等方式,为村庄培养本土人才。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如乡村旅游运营管理、数字技术应用、客户服务与沟通等,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数字素养。建立乡村旅游人才库,定期举办行业论坛、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成功经验,探讨行业趋势,激发创新思维。同时,为人才规划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晋升机会,增强其对村庄乡村旅游事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三)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及拓宽营销渠道。投入资金提升乡村道路、停车场和公共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确保游客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结合大梨树村的自然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互联网+”智慧旅游模式,通过指尖式预定预约、数字导游等方式为游客带来方便快捷、满意舒适的游览体验。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数字素养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借助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等线上媒介,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与推广力度,以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并促使其积极参与进来。与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进行乡村旅游的营销和推广。通过精准营销,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和消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提升乡村旅游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通过品牌化营销,树立乡村旅游的良好形象和口碑,增强游客的信任度和忠诚度。随着旅游业的持续演进,游客的需求已超越了单纯的景观观赏与娱乐活动,转而更加侧重于旅游产品或服务所能提供的深度体验。在乡村旅游中,游客沉浸于乡村文化的体验之中,得以从城市生活的紧张与焦虑中解脱,享受生活的美好与自由,进而以焕然一新的心态重返城市工作和生活。因此,凤城市大梨树村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兼顾生态保护,也需深刻关注旅游产品与服务为游客创造的体验价值。为此,应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旅游体验反馈系统,广泛收集并分析游客的体验反馈,以此为基础,不断优化旅游产品及服务。唯有如此,凤城市大梨树村的乡村旅游产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颜敏.智慧旅游及其发展——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2(20).
[2]李云鹏,胡中州,黄超,等.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J].旅游学刊,2014(05).
[3]仇学琴.云南省乡村旅游信息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08).
[4]张本阔.浅析智慧旅游对秦皇岛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J].中国报业,2013(18).
[5]彭丽,谭艳,周继霞.基于智慧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重庆合川区为例[J].农业经济,2014(12).
[6]黄睿.后疫情时代数字赋能助力乡村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07).
[7]陈岩英,谢朝武.全域旅游发展的安全保障:制度困境与机制创新[J].旅游学刊,2020.35(02).
[8]毛晓东.协同治理推进海南乡村文化旅游生态系统建设探究[J].商业文化,2022(02).
[9]陈莫莹.数字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2).
[10]汪雷,王昊.乡村旅游产业振兴的合作经济路径探索——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为例[J].中国合作经济,2022(06).
[11]肖洁.区域合作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管理探讨[J].西部游,2021(05).
[12]李飞彪.数字经济助推乡村旅游合作发展策略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2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422701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