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 经济/产业 |
| 新疆城乡融合发展实践探索 |
| 第757期 作者:□文/常业环 时间:2025/7/16 10:43:44 浏览:63次 |
[提要]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本文致力于探讨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及新疆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探索,分析城乡融合发展在新疆乡村振兴领域的实践路径与成效,以入选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名单的“西部乌镇”所在地——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为例,以期为相似地区提供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疆实践;融合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年度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新疆推进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研究”(19BDJ004);天山研究院开放基金项目:“新疆城市社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研究”;克拉玛依市社科联课题:“流动人口就业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B202301);克拉玛依市社科联课题:“法治视阈下克拉玛依基层治理中居民公约实施情况研究——以昆仑路街道为例”(B2024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5年1月14日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城乡融合发展成为解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能促进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也是农村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对于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民族之间的团结、国家的安全与稳定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且要结合实际转化为具体行动和举措。
一、城乡融合发展部署与落实
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在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条件下,由制度变革、技术进步、需求增长、文化创新等共同牵引,形成城乡相互依赖、互为支撑的良性互动。马克思深刻指出:“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区域均衡、社会和谐的关键,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点。它不仅关乎经济结构的优化,更涉及社会结构、公平正义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这为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上构建新时代城乡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把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工作和全面乡村振兴的发展充分结合起来,进一步构建起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新面貌,促成城市与农村优势互补、共同富裕,是落实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任务的应有之义。在具体实践中,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要把县域作为空间支点,促进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深度融合。
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其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城乡共建。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需要逐步解决城乡的二元结构。政府作用的发挥和市场的资源配置,增强城乡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乡之间的界线也逐渐消弭,这使得城乡共建的必要性、紧迫性增大。而具体实践城乡共建的模式,亟须解决的问题包括:一是以怎样的步骤开展城乡共建。其原因是城乡共建本就是城市和农村优势互补、双向合作的共赢过程,无所谓优与劣。其推进过程需要依托人财物等资源有效配置,如城乡公共服务政策的科学安排,在保障群众合法权利的基础上,减小只因城乡在空间上的不同导致不平等的发展差别。二是解决谁是推动城乡共建的主体。首先当地政府是城乡共建的组织者,担负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指挥。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充分调动市场的调节机制,有效实现城乡公共资源流动的合理性,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以便更好匹配需求。三是构建良好的体制机制。例如,建立实现决策规划共商的责任主体机制,完善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化、均等化的权益保障机制。
二、新疆乡村振兴基本情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新疆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政策支持与规划布局。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支持西部大开发、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为新疆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新疆自治区政府也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将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构建专门用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及公共服务提升等项目的资金保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通过PPP模式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确保乡村振兴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二)农业现代化进展。一是科技赋能。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和高效种植模式。发展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发展特色林果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以红枣、葡萄、核桃等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三)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提升。一是交通网络完善。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的目标,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可达性和便利性。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方便了村民出行,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互动。二是信息化覆盖。推动宽带网络向农村延伸,普及互联网应用,缩小数字鸿沟,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水平。发展远程教育、在线医疗等服务,改善了农村教育资源和医疗卫生条件。三是住房安全与环境整治。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确保农户住有所居,居住环境安全舒适。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四)文化传承与社会和谐。一是保护与弘扬传统文化。注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二是促进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深入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依法治理宗教事务,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综上所述,新疆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之后要紧跟政策要求,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融入当地产业,以新的发展理念持续探索和实践贴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乡村振兴路径,使得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得以早日实现。
三、乌尔禾区乡村振兴的实践
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新疆克拉玛依市,下辖4个区,其中乌尔禾区是克拉玛依市的生态旅游新区,是美丽新疆“五区三线”旅游精品线路北线的必经之处和中间点,也是北疆西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2017年,由国家住建部认定乌尔禾镇是“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自治区优秀平安镇” “自治区级生态乡、生态村” “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该区的哈克村、查干草村均被评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也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实践探索
1、生态振兴:以优化人居环境的庭院经济建设,改善整体的村容村貌。乌尔禾区下辖的查干草村和哈克村是两个农牧民村落,原本农牧民都是自建房,院落里面堆满杂物,生长杂草,有些甚至人畜同住,庭院虽大但是环境较差。因青壮年外出务工,居住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儿童,新一届乌尔禾区委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制定了通过改善人居环境、蔬菜种植、规范化养殖等庭院经济的举措,使得村容村貌发生巨大改善,而且实现村民收入的增加。
2、产业振兴:进行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庭院经济换挡成效惠及村民。在庭院经济的推进过程中,新一届区委还制定了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将部分闲置宅基地统一规划建成当地的民宿样板——“玫瑰花园”。建成“玫瑰花园”后,2019年的营业额便达到了192万元。在此引导下,更多居民主动找到村委会,乐意将闲置宅基地交由政府统一规划。通过区委深入调研分析后,针对该区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少,例如旅游旺季床位少、就餐难等问题,乌尔禾区委决定在农村的供给侧结构性上做改革探索。因地制宜盘活农民宅基地,既解决老年农牧民庭院闲置的问题,也有效缓解旅游旺季住宿供不应求的难题。经过不断地宣传引导,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申请加入。到2019年底,已经有30余户自愿申请将自己的宅基地委托给村委会,有50余家企业或个人有意按此模式打造特色民宿。
3、组织振兴: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开创深化农村改革新局面。2020年3月,104名村民联名倡议将自己的宅基地交由村委会规划建设民宿。经两村村党支部、镇党委研究后,提交区委决定,区委常委会依法依规、民主决策,组织干部大会讨论、研究,并站在群众的角度拿出了400多条的问题清单,最终得到在乌尔禾区开展“西部乌镇”项目最终实施的方案批复。最终,一个集民宿、民俗、休闲、游乐、养殖、服务为一体的特色小镇——西部乌镇已成雏形。在党建引领下,乌尔禾区整体的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此打开崭新的局面,随之乡村振兴也开启了新的征程。
4、人才振兴:人才引进带动本土培养,为现代化农村提供人才支撑。2017年,为贯彻落实乌尔禾区人才强区战略,满足乌尔禾区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急需紧缺人才的需求,经区委、区政府批准,区委组织部、人社局组织相关单位赴多地进行人才引进与招聘。现在,乌尔禾区更是将“汲取人才促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揭牌成立“新疆大学乌尔禾乡村振兴研究院科研基地” “新疆大学温铁军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室”,邀请旅游行业的有关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提高旅游业发展的主动服务意识,组织文旅行业的相关人员申报自治区“2+5”重点人才计划项目,为促进人才培养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此外,利用多媒体创设促进文旅发展的平台,在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基础上,重点围绕“西部乌镇”项目进行辖区旅游要素的整体统筹,以较优的营商环境吸引各类企业和经营户入驻本地,深入推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二)盘活资源、造福于民
1、居者有其屋: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完善。在西部乌镇建设中,一并将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按照群众意愿,新建11栋300余套高标准商品房,并有三种户型供参与项目村民选择。同时调整政策,使参与项目的村民,可申请从村委会预支宅基地及附着物的6年收益,作为房屋首付款和装修费用,按照3,000元/平方米均价购置一套住房,其余收益按月平均发放,让多数农户多年购房梦想成为现实。如农户已有住房,则可选择只获得收益,按照合同约定由企业按年支付收益。老年人不方便入住楼房或者喜欢居住庭院房屋的居民,可以选择入住由乌尔禾镇为镇上60岁以上老人建的集中养老中心——海棠别院。
2、愿劳者得其位: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受益显著提升。围绕“西部乌镇”项目,两个村集体以村民为股东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社又出资成立涉及园林、物业、能源、洗涤、水利服务、文旅等业务型公司,这些项目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2023年,乌尔禾镇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2,294元。此外,配套服务的完善也相应地增加了就业岗位,不仅使得本地闲散人员实现劳者得其位,而且吸引外地劳动者前来就业,显著提升了乌尔禾区的经济活力。2023年,提供护林员、保安、保洁员等工作岗位160个。后期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间接带动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建筑业和旅游服务产业就业约1万人,不仅为当地群众拓宽了就业渠道,提供了更多致富机会,更可以带动疆内脱贫地区各族群众就业创业,富民兴疆战略得到有力地贯彻落实。
3、病弱者得其助:配备医疗设施,满足基本看病需求。2016年,乌尔禾区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就提出“建好人民满意的医院”,在市委支持下又将其写进克拉玛依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经过各方统筹与努力,医院正式动工建设。2018年,为了节约更多的资金用于医院建设,乌尔禾区的干部和群众同心协力、自力更生,不仅自己打扫办公楼卫生,而且将原本打算外包的绿化养护服务改为自己组建队伍进行绿化养护。在医院建设过程中,得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等相关专家的指导,采购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目前,这些设备可以满足该区的健康体检、常见病治疗、急救等需求,并且远程专家会诊也得以实现。乌尔禾医院的建设,结束了乌尔禾没有医院的历史。
4、乐学者得其教:改善学校硬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乌尔禾区的初中适龄青少年早些年因本区没有中学,只能到近百公里之外的克拉玛依市区就读。为解决这一教育需求,乌尔禾五届区委和人民政府主动作为,引进乌鲁木齐市的八一中学在乌尔禾设立“克拉玛依校区”,实现了当地孩子在家门口就读中学的夙愿。此外,通过市委的统筹,选派中学的专业教师、职能部门领导干部、行业骨干、社区骨干等资源,建立了区、街、社三级师资库,实现了教师资源配置使用效能效益的最大化。此外,乌尔禾区按照市委对于群众教育工作的要求,通过入户走访、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摸底,针对各类群众的工作性质、学习需求等成立社区夜校,开展分类别、分行业的技能培训,以此来提升群众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就业能力,改善群众学习面貌,让社区夜校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四、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乡村立体多元融合发展。乌尔禾区深入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和乡村振兴专班,在最初改善人居环境到实现致富增收,全体党员冲在一线,各级党组织形成合力,在西部乌镇项目建设过程中帮助群众完成政策解读、乔迁安置、资产评估、收益预算、装修新居等问题。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干部有了更强的担当作为,为群众实实在在地解决困难,因而汇聚了民心、积聚了民智,而民心为事业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底气。
(二)坚持人民至上,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改革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实施西部乌镇项目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一切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的要求,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根本标准,确保乡村振兴工作顺利推进。
(三)坚持依法依规,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农村的问题涉及到改革、稳定、发展的各个方面,也关系到农牧民的切身利益,只有依法治理才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乌尔禾区始终坚持把法治理念贯穿始终,区委将村民列出的问题清单进行反复研究,为的就是能依法决策、科学决策,为的就是每个问题都能依法依规解答,并且聘请专业律师团队为村民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全部的资料建档为的是有理有据有节,切实做到每个环节都在法律的框架下有序开展。用法治手段维护了百姓利益,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四)坚持改革创新,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乡村振兴也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不仅是破解当前乡村振兴难题的关键所在,更是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综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广大农村群众的期望,也是党中央农村工作的要求,乌尔禾区的实践做法不失为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单位:中共克拉玛依市委员会党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清香,何爱平.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演进及其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视角[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2(02).
[2]黄承伟.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研究(下)[J].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2023(02).
[3]吴亚楠.以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J].山西农经,2024(17).
[4]王淼,周永振.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研究——以内蒙古红山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4.52(15).
[5]薛宏舜.景色美了 腰包鼓了 百姓乐了“西部乌镇”盘活资源融合发展[J].民生周刊,2022(1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