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劳动/就业 |
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建设探析 |
第758期 作者:□文/康绍霞 时间:2025/8/1 11:43:20 浏览:22次 |
[提要] 大学生创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创业支持是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具有渗透性、协作性和价值性等基本特征。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的建设困境在于主体针对性不强、客体能动性不足和内容实效性欠缺。基于政府、企业、高校、家庭和个体“五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基础,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建设困境;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5年3月7日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日渐增多,但总体上看,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高,成功率也较低。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和创业成功率有所提高,但仍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比例和创业成功率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大学生成功创业能够减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负担,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潜力,改变其就业心态,赋能其家庭。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因素较多,其中,创业支持至关重要。大学生创业支持内容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教育支持、公共服务支持等多个方面,创业支持内容越来越丰富;大学生创业支持主体涉及政府、高校、企业、家庭、个体等,创业支持主体呈现多元化。如何优化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是本研究致力解决的问题。
二、概念内涵界定
(一)共同体的内涵。1887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费迪南·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中提出了“共同体”概念。他认为,共同体的实质是真实的有机体,在共同体内,人与人之间就如有机体的器官一样有着相互扶持和相互慰藉的义务,共同体预示着相互帮助、持久的、好的褒义词。“共同体有三种类型,即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后来,我国学者将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共同体表现为:由一定规模的个体组合在一起而构成的社会群体,群体中的个体通过一定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建立联系,在相互帮助下达成共同目标”。同时,滕尼斯认为“共同体是具有协作关系的组织,是基于相互联系的个体能够统一对内外发挥作用。这种共同体不是各子体简单的联系,而是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的有机融合”。
(二)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的内涵。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是共同体理论在大学生创业支持中的应用。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中的“共同体”具有自己的内涵,与滕尼斯的共同体含义相比,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的内涵更宽泛,意义特指。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具有主体、客体、内容和形式四个要素,其中主体是各种创业支持的提供者,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家庭及个体。客体是大学生,内容是大学生创业支持,形式是呈现出一种三螺旋的样态。
具体而言,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是指各支持主体之间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共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特定内容的支持,这种共同体既有内容又有形式。从内容上看,支持主体各自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教育支持、公共服务支持及情感支持。从形式上看,支持主体如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一种三螺旋的形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这三种支持主体主要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教育支持及公共服务支持,而家庭、朋友和同学等个体主要提供资金支持、情感支持等。
三、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基本特征
(一)渗透性。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的主要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高校,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呈现三螺旋样态。政府、企业和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支持的三大主要主体,它们在大学生创业中具有各自的内核区和外场域,功能各有侧重。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内核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建设功能、服务功能和保卫功能,是政府的内核区;生产、销售产品,筹集资金和引进人才等,是企业的内核区。为主体提供内在动力的是内核区,并推动主体的发展,而外场域是三者之间的重叠功能,代表高校、政府和企业功能的扩大和融合。在三螺旋样态中,政府、企业和高校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边界日渐消失,范围不断重叠,各种功能融为一体,最终形成像DNA三螺旋一样的样态。
(二)协作性。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家庭和个体,各支持主体之间具有协作关系。在该共同体中,政府主要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企业主要提供资金支持、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实践场所,高校主要提供创业教育和培训,家庭主要提供资金支持和情感支持,同学、朋友等主要提供情感支持。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的各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协作。高校在提供创业教育和培训的时候,离不开企业的专家团队人才支持,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法规的引导。家庭是创业大学生的温馨港湾,当创业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就是家的温暖与温馨。同学、朋友等个体的支持与帮助也能使大学生安心地创业。各支持主体之间相互协作,共同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呈现出协作共生的局面。
(三)价值性。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各种支持非常重要,丰富的支持内容以满足客体的需求。(1)政策与制度支持是保障,没有各种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和减免规定,大学生创业会更艰难。(2)资金支持是前提,就像高楼大厦打地基一样,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础。(3)创业实践是关键。企业提供的创业实践对于创业大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4)创业教育是灵魂。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讲座、培训、创业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孵化基地等条件和机会,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创新能力。(5)情感支持是动力,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难免会有情绪的困扰,创业的成败对大学生的影响巨大而又深远,甚至会造成一生的影响和遗憾。因此,情感支持能够使大学生在遭遇挫折后满血复活,轻装前进。
四、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建设困境
(一)主体针对性不强。主体是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的一个要素。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是大学生创业的推动者,各种支持主体在大学生创业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每一个主体的作用都不容小觑。尽管政府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提供了创业实践和场所支持,高校提供了创业教育支持,家庭提供了资金和情感支持,个体提供了情感支持,但是有些支持针对性不强,会导致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困境。例如,大学生创业政策在执行和落实的过程中存在偏差,有信息不对称现象。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审批繁琐,手续麻烦,只考虑项目,而不根据创业大学生的实际经济状况来决定其资金支持的额度。高校提供的创业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脱离实际。尤其是高校缺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门教师,创业课程的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所需目的性极强的教育内容方面的需求。对于创业大学生而言,大部分家庭也不能提供创业针对性强的教育内容。
(二)客体能动性不足。客体是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的又一要素。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的客体是大学生。尽管支持主体提供了丰富的支持,但是大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充分利用这些支持资源,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些创业大学生不主动了解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制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些大学生不关注当地风土人情,致使创业项目不能很好地进行下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不足,综合素质有待提升,这和大学生在校期间不积极主动接受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有关。有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和实际的创业状况相差很远,在大学学习期间的创业教育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殊不知,不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和素养,怎能胜任创业的重任。
(三)内容实效性欠缺。内容是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的第三要素。大学生创业支持的内容包括创业政策支持、创业资金支持、创业实践和场所支持、创业教育支持、公共服务支持、情感支持等。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支持内容丰富。但是,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出现创业政策时过境迁,不能解决当前的创业问题。尤其是创业教育支持,由于大学生接受的创业教育,大部分是在高校进行的,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较少,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学校重专业教育轻创业教育,最终导致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不足。企业也会派一些专门创业导师去高校举办讲座,去辅导学生,由于校企联合的长效机制缺乏,也不能最终解决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
五、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优化策略
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的建设困境在于主体针对性不强、客体能动性不足和内容实效性欠缺。为了缓解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的建设困境,基于政府、企业、高校、家庭和个体“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基础,提出优化策略,具体如下:
(一)政府:重引导、讲宣传。政府是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的主要主体之一,为大学生创业主要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等。在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中,政府的作用与功能非常明显。作为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制定者和倡导者,政府指导大学生的创业方向。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创业登记注册政策、优惠和减免政策、创业指导咨询政策、场地提供政策等。因此,政府是大学生创业的引导者,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同时,政府还要重视大学生创业的宣传,引导社会和媒体积极倡导和支持大学生创业,以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减轻政府的重担,减轻家庭的负担。也可以利用自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宣传,烘托一种浓厚的大学生创业的氛围,让大学生具有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如果大学生不敢去创业,又何谈成功与否。因此,政府应重引导,讲宣传,把创业支持做足做实。只有这样,大学生创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二)企业:重实践、讲联合。企业是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的又一主要主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机会和人才支撑。在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中,企业的作用不容小觑。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企业会为高校提供创业专家,为学生进行创业指导,或者开讲座。企业的专家可以来高校的创业孵化基地进行讲学。企业也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创业实习基地,给予其创业实践的机会。同时,校企之间要有长效的合作机制。由于校企之间缺乏长效的合作机制,使得企业的支持资源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大学生创业需要企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尤其是企业具有创业实践优势,可以给大学生传授创业经验,提供创业实践机会。同时,企业要讲联合,可以为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链接资源,推荐一些优秀的有实战能力的创业培训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资源。
(三)高校:重教育、讲实效。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的主要主体,主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教育支持。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中,高校的作用显而易见。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大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总之,需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高校通过创业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高校的创业教育包括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开展讲座、各种创业培训等。但是,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缺乏,高校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创业教育,认为只要专业教育做好就行了,创业教育好不好不是那么重要。这就导致高校创业教育不力,更不用说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了。因此,高校要重视创业教育,而且要讲求实效。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才会提高,以满足创业之需。
(四)家庭:重情感、讲温暖。家庭是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的主体之一,主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情感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初期阶段,除了政府和高校的资金支持外,家庭为其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家庭也是一个人的温馨港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情感支持。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失败也是正常现象,遭遇了创业危机,大学生的情绪与心理承载了更多的压力,家人的情感支持异常重要。此时,家人就不能一味地责怪大学生本人,谁都懂投资有风险的道理。家人应该细心呵护,给予足够的温暖,让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有坚定的靠山和温馨的港湾。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度过创业危机期,抚平其内心的创伤。当然,对于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家庭的温暖依然不可少,家人的支持是其前行最大的动力。因此,家庭要重情感,讲温暖,照亮其一路前行。
(五)个体:重情义、讲关怀。个体是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的主体之一。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中的个体主要包括老师、同学、朋友、亲戚、邻居等。个体主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情感支持,有时也会有资金支持。个体在大学生创业中的支持不容忽视,尤其是情感支持。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帮助不可少,除了学习方面之外,也可以帮助大学生调整其不良情绪,帮助其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并不可笑,而是具有抗逆力的表现。亲戚的帮助也很重要,通常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情感支持。俗话说“远亲比不上近邻” “远水解不了近渴”,都说明邻里关系的重要性,邻里主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情感支持。因此,老师、同学、朋友、亲戚、邻居等个体要重情义,讲关怀,多关心和帮助创业中的大学生,使其能够顺利度过创业危机期。
综上,大学生在创业中会碰到各种问题,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的功能显而易见,优化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也势在必行。基于政府、企业、高校、家庭和个体“五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支持共同体基础,提出优化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政法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向,张枷淇.《共同体与社会》的共同体思想及其意义[J].西部学刊,2021(05).
[2]金秀平,宗春燕.群体动力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共同体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1).
[3]周小援.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共同体模式构建研究[J].体育风尚,2022(05).
[4]康绍霞.大学生创业困境与破解[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0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