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市场/贸易 |
印度尼西亚地理区位与企业贸易行为研究 |
第758期 作者:□文/邓群飞 时间:2025/8/1 12:04:24 浏览:28次 |
[提要] 过去三十多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贸易促进了各国收入趋同化,印度尼西亚被纳入中等收入之列。与此同时,贸易促成国家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地理区位差距。本文以印度尼西亚为例,分析贸易如何影响其国内各区域,研究地理区位如何通过地理位置、集聚和贸易政策影响企业个体在贸易中的参与和行为表现。
关键词:地理区位;贸易;企业;印度尼西亚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地理区位、企业生产率水平及出口行为研究”(项目编号:XSP2023JJC004)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740;K90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1月2日
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贸易都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但是,由于地理、历史、人口、政治和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所有国家或地区都能把握住贸易一体化带来的机遇。由于贸易既是企业和产业集聚的催化剂,也是加速器,因而贸易也有可能扩大各地区在经济活动方面已存在的差距。如果缺乏足够的再分配机制,或者要素流动存在重大障碍,增长差距就会导致地区间收入不平等现象。
一、贸易如何影响印度尼西亚国内各区域
(一)贸易促进印度尼西亚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经济地理学的标准模型可以预测在贸易开放背景下,各地区的趋同和分化。虽然迄今为止,尤其是在过去二三十年间,许多实证文献都发现了国家内部的分化。但在这些文献中,贸易与区域分化之间的关系仍然有些模糊不清。
在大幅提高对区域和全球贸易与投资的开放程度后的几十年里,印度尼西亚地区收入不平等现象日益严重,地区差异在2000年代尤为明显。研究表明,印度尼西亚落后地区的企业并不是完全无法进入外国市场;相反,平均而言,这些企业的出口仍处于增长态势,只是增长速度低于许多领先地区。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结果和区域对贸易开放的反应都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核心地区与边缘地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赢家和输家模式。事实上,在印度尼西亚,中间地区似乎比核心地区和外围地区从贸易中获益更多。一种解释是,贸易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经济的结构转型。印度尼西亚的实践表明,外围地区部门产出和出口结构的相对变化远远高于核心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一直集中于少数几个自然资源部门。然而,这种变化带来了调整成本和生产的地理转移,可能会加剧地区不平等。
在后开放时代,印度尼西亚的制造业部门只表现出适度的地理集中,各部门之间存在很大的异质性。总体而言,资本密集型部门似乎变得更加分散。在印度尼西亚,在贸易开放度不断提高的时期,原有产业集群的部门地理结构似乎变化不大,这表明这些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地域嵌入性。
(二)贸易开放加速地区经济差异。对印度尼西亚的研究说明,落后地区的问题根深蒂固。印度尼西亚花费了数十年时间和巨额资金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差距却还在不断扩大,贸易开放加速了这一趋势。
首先必须指出,促进贸易甚至出口通常不是区域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相反,主要目标倾向于关注经济成果的相对增长。尽管如此,在国家工业政策以出口为导向的情况下,出口目标往往会贯穿到地区政策中。在印度尼西亚,出口导向型增长政策在综合经济开发区计划中确实转化为地区政策,在该计划中,出口增长的明确目标与投资和GDP增长的目标并存。
多年来,在区域政策方面,印度尼西亚一直受到过度强调吸引投资而忽视几乎所有其他目标的影响。与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的经验一样,印度尼西亚也曾试图实现这些目标。但印度尼西亚过度重视对投资的财政激励,对解决当地投资环境问题和改善基础设施重视不够,几乎没有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做出任何努力。特别是考虑到各地区在区位竞争力方面的相对差异,为投资者在外围地区选址提供的激励措施过于薄弱,无法对投资者的选址决定产生重大影响。
二、地理区位如何影响企业的贸易竞争力
(一)核心地区的企业更具竞争力,更有可能进行贸易行为。研究表明,位于国家核心地区的企业比位于核心地区以外的企业更有可能成为出口企业。企业一旦成为出口商,其出口产值所占份额在各国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这也许可以用核心地区和非核心地区的出口部门构成来解释。这也可能是由于外围地区缺乏本地市场,而企业进入国内核心地区的途径不畅。因此,外围地区的企业如果达到一定规模,超出了本地所能吸收的范围,就会向核心地区或国际市场辐射。
印度尼西亚的调查结果显示,与出口相比,地理核心地区的企业往往比边缘地区的企业更多地利用进口,这也很可能是部门专业化的结果。但这也表明,地区收入的差异可能不是进口损害落后地区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的结果,而是进口行为促进领先地区出口企业竞争力增强的结果。换言之,进口行为可能表明企业具有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潜力,但这种潜力在不同地区并不相同。
在以往的研究中,与企业出口有关的一些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与非核心地区的企业相比,核心地区的企业平均规模更大、外资比例更高、高层管理者经验更丰富、更多地利用技术、获得国际质量认证并为员工提供正规培训。核心企业更倾向于进口,这也意味着它们能更好地利用技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进一步提高生产率。这些企业特征是不是核心区的内生特征,或者企业特征是不是空间排序,目前尚不清楚。也就是说,是核心地区的环境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并做好出口准备,还是做好出口准备的企业选择在核心地区落户,而服务于国内市场的企业选择在核心地区以外落户,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核心区内的企业比核心区外的企业更有生产力,它们能更容易地进入更大的国内市场,从而降低运输和交易成本,使它们能够更大规模地经营。它们还能获得大量劳动力和其他投入。这些企业有可能面临来自其他企业的更大竞争,而这种竞争是提高生产率的持续动力。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核心地区的企业普遍认为投资环境不如外围地区,这表明存在拥堵成本。然而,这似乎并不是基础设施的作用,因为研究结果表明,核心区的企业受益于更好的交通和融资渠道。尽管印尼的研究结果与国际研究结果一致,但总体而言,非核心地区的企业在税务检查和腐败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大。
(二)企业特征和集聚影响企业出口行为。总体而言,企业特征与出口行为的关系最为显著。无论企业位于何处,规模更大、更年轻的外资企业和生产率更高的企业更有可能出口,而且出口额占其产出的比例也更大。但是,关于企业特征占主导地位的一般研究结果再次强调了出口的自我选择的重要性,并再次提出了一个问题:是核心地区孕育了出口准备就绪的企业,还是出口准备就绪的企业在寻找核心地区?
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在企业个体特征之外,集聚对出口的影响最大,不同形式的集聚具有不同的影响。位于一般经济或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企业成为出口商的可能性较小。这可能表明存在拥堵成本,但是也可能是因为进入当地大市场使大量中小型企业得以持续发展,而不必被迫出口。与此相反,位于各行业企业高度多样化以及特定行业企业密度高的区域经济体中的企业更有可能成为出口企业。同样,在跨国分析和印度尼西亚分析中,现有的大量出口商使企业更有可能选择出口。这些关于本地化、多样性和出口集聚区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拥有多样化的工业区以及更多的出口集聚区具有潜在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共享资源在进入出口市场方面的好处。
(三)地理区位和投资环境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较弱。在印度尼西亚,“一阶地理”条件特别是靠近港口基础设施和与国内市场的连接,影响了出口决定,但影响不大。一方面,与出口强度相比,地理位置似乎更有利于出口企业参与,这表明地理位置和距离是出口的重要固定成本。“二阶地理”区域禀赋和投资环境,对出口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弱。总体而言,基础设施与出口参与度和出口强度的提高有关。对于核心企业而言,获得融资与出口呈正相关。另一方面,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教育或制度对出口竞争力的作用。在跨国分析中,区域特征对核心区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比对核心区外企业的影响要大得多,因为在核心区外,企业层面的因素更为重要。
印度尼西亚的实践揭示了一些关于区域溢出效应可能产生的影响,发现一个地区企业的出口参与度和出口强度可能受到邻近地区特征的影响。一方面,一个地区的工业、服务业的集中度和出口参与度越高,往往与邻近地区的出口水平越低有关;另一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基础设施的跨区域溢出效应是积极的,这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并不是零和游戏。
三、结论及建议
贸易促进印度尼西亚各区域的发展,同时也加剧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就地理区位而言,核心地区的企业更有可能进行贸易行为;规模更大、更年轻的外资企业和生产率更高的企业更有可能出口,而且出口额占其产出的比例也更大;集聚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最大;地理区位和投资环境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较弱。
为了把握全球市场机遇,改善印度尼西亚企业与其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联系,提高印度尼西亚及其企业的贸易竞争力,需改善国内互联互通,这就需要对硬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包括道路、国内港口和机场。改善互联互通还需要投资软基础设施,关键是要努力解决阻碍市场准入的监管和竞争壁垒。除国内互联互通外,与区域市场的一体化也很重要,尤其是对边境地区而言,这些地区可能比其国内核心地区更接近邻国的核心地区。印度尼西亚边境地区有大量与邻国开展贸易合作的机会,但由于跨境商品和要素市场的封闭而无法形成经济集聚。与传统的区域产业政策相比,解决贸易政策壁垒对企业增长和融合前景很重要。
(作者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包群,许和连,赖明勇.出口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3(03).
[2]宋涛,尹忠明.内部地理位置与国别出口强度:基于广义线性模型的微观企业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7(11).
[3]汤超,祝树金.出口目的地如何影响企业利润率:效应、异质性与渠道[J].经济评论,2020(04).
[4]祝树金,赵玉龙.资源错配与企业的出口行为——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金融研究,2017(11).
[5]章韬.空间外部性、企业水平外部性与异质性企业生产率:来自中国的宏观、微观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4(01).
[6]杨汝岱,李艳.区位地理与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差异研究[J].管理世界,2013(07).
[7]余淼杰.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0(4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