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与实践创新
第758期 作者:□文/元枥婷 时间:2025/8/1 13:32:22 浏览:52次
  [提要]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新征程上,新质生产力以其实践上的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进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不仅深化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又丰富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生产力;社会公平正义;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5年1月17日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质生产力应运而生并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它既传承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要义,又凭借其独特的创新特质为社会主义本质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本文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与社会主义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剖析新质生产力如何在继承社会主义本质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
一、新质生产力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继承
社会主义社会要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且在与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方向和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一)继承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的根本要求。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物质前提,也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依然将生产力的解放与提升置于关键位置,以推动生产力进步为核心目标。新质生产力顺应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化,能够提供更高质量、更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传统生产力可能会受到技术落后、低效组织方式等因素的制约,新质生产力通过引入新技术、整合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将生产力从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挖掘生产力发展的潜力,这与社会主义本质中对生产力核心地位的强调一脉相承。新质生产力所展现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不仅契合社会发展与生产力变化的辩证关系,也内含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二)继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强调为全体人民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致力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就业机会与公平竞争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减少了一些因传统行业垄断资源而导致的就业不公平现象。从资源分配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资源分配的透明度,促使资源向更具创新潜力的领域流动,从而保障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打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有利于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社会福利保障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其发展成果可以更普惠地服务社会,并在社会福利分配上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三)继承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创新生产方式来积累大量的社会财富,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新质生产力具有强大的融合性,能够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避免了单一产业发展不均衡导致的贫富分化,促进了产业间的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新兴产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并通过优化资源分配结构、提高分配质量来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减少劳动者贫富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保障。作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过程性因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顺应了社会主义本质中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
二、新质生产力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实践创新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具有强大的发展动能,其发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方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继承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共同富裕等关键环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展现了新质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是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之“新”,关键就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也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领域和空间、路径和模式等方面有着拓展和优化,是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发展。
1、创新驱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力。无论是个体还是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促使人们不断去开发自然资源、改进生产技术来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当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需求促使社会在各个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人类科技革命的实践证明,每一次科技革命和创新,都是对以往生产生活方式的突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发展的效率。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并催生新的产业,使生产力从传统的低效率、高耗能的生产模式向智能化、绿色化的高效生产模式转变。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从电池技术的创新到自动驾驶技术的更迭,再到汽车销售和服务模式的创新,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实现质的突破。
2、拓展生产力发展的领域和空间。新质生产力以先进的技术为引领,极大地拓展了生产力发展的领域和空间。新质生产力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引领,催生了大量的新兴产业,并通过跨学科技术的融合,创造了生产力发展的许多新领域,如医学与工程学的融合推动了医疗设备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生物科学相结合形成生物信息学,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有利于医疗水平的提升;环境科学与能源技术的融合产生了环境能源技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新质生产力质态下不仅滋养了许多新型经济模式,具备拓宽服务范围和打破地域、时间限制等新特点,拓展了经济增长的空间,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拓展了生产力在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3、优化生产力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优化了传统生产力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传统生产力通过机械化这样粗放式的路径来提高生产效率,由于技术不成熟、设备落后等原因,导致生产效率的提升受到限制,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的方式,将数字化制造引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生产力的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中的清洁能源技术,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代替了传统高污染的能源,使生产力的发展模式朝着绿色能源模式转变。此外,新质生产力注重人才要素,使生产力发展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通过培养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推动科技发展,优化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模式。
(二)新质生产力是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贡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关注经济效益的提升,而且更加强调效率与公平,致力于解决资源分配不均、社会贫富差距等问题,以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新质生产力通过催生新型经济模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提高社会福利保障水平等模式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进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1、催生新型经济模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经济模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共享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通过整合闲置资源,实现资源的使用权在不同主体之间共享,以获取经济利益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通过整合社会闲置资源,使得许多原本昂贵的资源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被更多人使用,为一些普通人提供了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共享经济模式除了共享平台本身的运营外,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许多灵活就业方式,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职业,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公平性。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合理分配资源、提供新的就业途径减少了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有助于营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感。
2、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一些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开始向内地和西部地区延伸,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实现了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数字文化产业(网络文学、短视频等)的发展,也为不同区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能够广泛地交流,促进区域文化的融合与交流。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大力推动了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一些博主通过直播带货的销售形式将偏远地区的农产品带进大众视野。农产品通过网络提高销量,不仅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而且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缩小了区域收入差距。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在经济层面上均衡了区域之间的经济机会,而且在文化层面上促进了区域文化之间的流通,增进了社会的公平性和包容性。
3、提高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许多社会财富,为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质生产力中的数字技术可以优化社会保障管理系统,通过科技手段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更精准地识别能够接受社会保障服务的人员,提高服务效率。同时,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可以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如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偏远地区的患者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健康监测手环的开发可以实时监测健康状况,提升医疗服务保障水平。新质生产力带动了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致使政府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等社会福利事业。此外,收入水平提高后,个人和家庭也更有能力享受各类保险等福利政策,进一步增强了社会整体的福利保障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
(三)新质生产力是对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新助力。新质生产力作为新科技革命下更高级、更先进的生产力质态,必然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重塑,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特征,进一步催生与之配套的新型生产关系并作用于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通过增加物质财富的总量和缩小收入差距,直接影响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
1、促进产业协同,推动消费升级。新质生产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核心,这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不仅能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催生出许多新兴产业。以电商行业为例,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电商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出更多的消费形式,丰富了消费市场的供给。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高品质的服务,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意味着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和升级,这将进一步刺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新兴消费领域的崛起还会催生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和创业项目,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从而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优化分配结构,提高分配质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往往伴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有助于提升社会的经济效益,增加劳动者的收入,进而优化初次分配结构。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政府可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缩小收入差距,优化社会保障体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培育了许多高收入群体,提高了一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群体参与公益事业的可能性,而且利用互联网等智能化平台可以更广泛地动员社会群体参与公益活动,汇聚更多的爱心资源,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公益生态,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促进社会公平。新质生产力通过优化分配结构来提高分配质量,从而减少人们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共同富裕进程。
3、优化劳动力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质生产力更多体现的是具有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的能力,其发展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劳动者具备更高水平的技术和知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劳动者需要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技能,以适应新技术和工具的应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取决于个人技能,通过提升劳动力素质,有利于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且在新的市场需求下,随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更多的人有机会进行创业,并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综上,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基于科技创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而带来的新型生产力,更是一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生产力,不断促进生产力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新征程上,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努力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芳霞.中国共产党探析社会主义本质的三重逻辑[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24(03).
[2]罗文娟.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J].商展经济,2024(23).
[3]张存刚,丁谕航.新质生产力的原动力探究[J].社科纵横,2024.39(06).
[4]曾荣灿,张邦辉.论新质生产力的人民导向——人的解放与生产力解放的辩证关系研究[J/OL].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2-21.
[5]孙雪亮.浅论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J].就业与保障,2023(06).
[6]韩建雨,许冉.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6).
[7]毛子琛.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肌理与实践路径探赜[J].安康学院学报,2024.36(0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422510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