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海南渔业高质量发展思考
第758期 作者:□文/胡冬智 时间:2025/8/1 13:37:11 浏览:49次
  [提要] 面对全球渔业竞争加剧,海南这一中国渔业重镇正遭遇资源衰退、生态破坏以及产业升级缓慢等挑战。但是,随着国家对海洋经济的重视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推进,海南渔业迎来政策、科技与国际合作的新机遇。为把握这些机遇,需实施渔业管理创新,加强资源监测、数据管理,完善从捕捞到销售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推动渔业社区综合发展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加强渔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确保海南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海南渔业;高质量发展;管理创新;实践路径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海南渔业口述史”(项目编号:20XZS035)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5年3月12日
面对全球渔业竞争的加剧,海南作为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正面临渔业资源衰退、生态受损、产业升级滞后等严峻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威胁着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在挑战与困境中,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对海洋经济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全面铺开,海南渔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和市场空间。在这一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并在渔业管理上进行创新,成为推动海南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议题。
一、海南渔业发展困境与挑战
(一)资源与环境压力日益严峻。尽管海南拥有悠久的渔业历史,但由于作业习惯和生产工具的限制,其渔业活动仍以近海捕捞为主。随着捕捞技术的进步和渔船数量的增加,近海渔业资源的利用超过了其可持续承载能力,导致生态链的断裂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同时,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近海水质恶化,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进一步加剧生态压力。而气候变化引发的海洋温度升高和酸化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了长期威胁。这些资源与环境压力对海南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导致近海渔场鱼汛消失,渔获物普遍呈现幼小化和低值化趋势,对当地渔民的生计以及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产业结构失衡、发展滞后。2023年海南渔业经济总产值为6,982,662.02万元,其中渔业产值占比74.91%,渔业工业和建筑业占比15.17%,渔业流通和服务业占比9.92%。第一产业中,捕捞业比重偏大,海洋捕捞产值3,722,539.53万元,占渔业产值的71.17%。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基础薄弱,产值低。同时,三次产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互动融合,产业链较短、产业化水平不高。传统捕捞业方面,现有捕捞渔船普遍呈现“老旧小”状况。2023年海南省海洋机动渔船年末拥有量12米以下18,868艘,12~24米3,853艘,24米以上仅1,151艘。2023年末,全国远洋渔船拥有量2,462艘,海南为零。2023年海南水产养殖总面积42,946公顷,比2022年减少2,011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4,673公顷,比2022年减少921公顷;淡水养殖面积28,273公顷,比2022年减少1,090公顷。除了规模减小外,水产养殖还存在技术水平低、模式粗放、养殖种类单一等问题,导致养殖效益不高。水产品加工方面,加工企业共计34个,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只有15个,与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渔业大省相距甚远。且基本为粗加工企业,以水产冷冻品、鱼糜制品及干腌制品居多,藻类加工品、罐制品、鱼油制品等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少。
(三)科研力量薄弱、成果转化能力不足。据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按层级分,共有21个,其中:专业站4个,综合站17个;省级站1个,市级站2个,其余均为县乡级别站点。除1个行政单位外,其余20个均为事业单位,共计编制人数102人,实有人数116人。水产技术推广实有人员中,拥有高级技术职称6人,中级18人,初级及其他92人。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示范基地,包括自有和合作,共有6个,养殖面积160.3公顷,仅占全国示范基地养殖总面积的0.15%。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培训教室数量4个,实验室数量16个。水产技术推广经费1,901.53万元,其中:人员经费905.60万元、公共经费95.04万元、项目经费900.89万元。技术成果数量1个、专利2项、论文4篇,以上数值均远低于沿海其他地区,难以满足现代渔业发展的需求。
二、海南渔业发展机遇与动力
(一)国家政策支持显著。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考察海南,明确提出海南要造大船、闯深海、捕大鱼,打造国家海洋渔业基地,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等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为海南渔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聚焦高质量发展,强调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海洋强国的必要性。在此背景下,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渔业的发展,精准研判,并制定了推动渔业“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的战略部署,为海南渔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路径和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及海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旨在推动海南省渔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构建渔业发展的新格局。这些政策包括《关于支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有关用海政策的若干意见》《海南省休闲渔业管理办法(试行)》《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财政支持政策实施方案(2021-2025年)》《海南省休闲渔业相关项目奖补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加快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海南渔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及《加快渔业转型升级 促进海南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这些政策文件不仅为海南渔业提供了政策保障,也为海南渔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确保了海南渔业在自贸港建设中能够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科技创新引领发展。随着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的不断深化,海南渔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将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借助自贸港的政策优势,海南正积极推动水产种业科研领域的突破,如成功实现黄鳍金枪鱼的国内首次人工养殖,以及东星斑人工家系的成功构建,这些成就彰显了海南在渔业种业研究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海南正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技术,通过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和推广新技术装备,不断提升“深蓝渔业”的发展水平,这将有助于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海南还在积极推动传统养殖模式的转型升级,引导其向现代工厂化养殖转变,以提升养殖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为渔业的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水产品加工与流通领域,海南正着力扩大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加工的规模,积极培育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渔业加工企业,并规划建设水产品加工园区,以促进加工产业的集聚发展,提升水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渔民收入。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如南海热带鱼类国家级种质资源库、海南渔业创新研究中心等,将不断推动渔业科技的进步与应用,为海南渔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国际化合作助推海南渔业高质量发展。海南正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渔业资源开发、产业链整合以及产品优化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动渔业“走出去”。海南通过招商交流会、产业发展论坛等平台,为渔业企业提供国际合作机遇。同时,加强与国际市场在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领域的合作,开拓多元国际市场,并与东南亚国家在种苗、深加工方面开展区域合作。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2025年国际科技合作研发项目指南,拓宽与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欧盟在热带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养殖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合作。这些合作不仅为海南渔业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拓展了国际市场,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三、海南渔业管理创新与实践路径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在挑战中抓住机遇,推动海南渔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渔业管理上的创新与实践。
(一)强化渔业资源监测和数据信息管理。首先,可以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侦察及水下声学探测等先进技术,实现对渔业资源数量、种类、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的全面实时监测,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捕捞配额与捕捞季节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其次,加强对渔业环境的监测,及时识别并应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确保渔业资源能在优质稳定的生态环境中持续繁衍。再次,构建统一的渔业信息管理平台,整合渔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行业潜力,揭示存在的问题,为渔业政策的精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强化渔业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度。通过定期发布渔业政策、市场趋势及行业动态,确保渔民和企业能够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共同推动海南渔业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捕捞到销售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此举旨在促进海南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保障基于生态系渔业管理的实施效果。具体而言,一是对渔船实施严格的注册与管理,确保所有渔船均符合安全环保标准;加强渔港建设与管理,提升渔港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渔业活动提供坚实支撑。二是加大渔业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渔业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通过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效率与水平,确保渔业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三是加强对水产品市场的严格管理,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市场秩序,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质量抽检与追溯体系,打击劣质产品,保障消费者权益。四是鼓励公众特别是渔民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渔业监管,共同营造全社会保护渔业资源的良好氛围,为海南渔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推动渔业社区综合发展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在海南渔业管理创新的进程中,渔业社区的综合发展与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至关重要。政府需积极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推动渔业产业升级,并鼓励渔业旅游、水产品加工等多元化经济模式的发展,以此提升渔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建立渔业资源保护基金,对过度捕捞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并实施生态补偿措施,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鼓励渔民积极参与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等生态修复项目,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强化社区参与机制,提升渔民在政策制定和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参与度。为了完善渔业保障体系,政府可以创新渔业保险机制,探索开展特色保险试点项目,为渔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此外,政府还需要优化用地用海用林规划,降低用海成本,为渔民转产转业和持续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四)加强渔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海南渔业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是提升渔业竞争力的关键。在科技创新方面,需加大科研投入,强化科技创新,并加快成果转化,建立平台,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广至渔业实践。通过推广技术应用和开展教育培训,提升渔业生产效率,并设计专业课程,以增强从业者在渔业知识、管理技能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渔民的综合竞争力。在人才方面,海南应利用本地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培养具备研发和管理能力的渔业科技人才,同时引进国内外专家,突破技术瓶颈,促进科技持续进步。技术创新和品种培育也是重点,推动绿色养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推广优质品种,并进行绿色认证,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借鉴国际经验,建设集养殖、加工、物流、科研于一体的渔业产业园区,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有效应对挑战,促进渔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海南渔业在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及产业升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政策扶持、科技进步与国际化合作的新机遇。为有效把握这些机遇,需要积极寻求和实施渔业管理的创新策略,以确保海南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星宇,曲智,曲金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海南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24(07).
[2]夏彩云.海南乡村渔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当代县域经济,2022(03).
[3]操戈,邓卫哲.海南加快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N].农民日报,2023-04-26(00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422508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