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双碳”目标下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探析
第759期 作者:□文/李 耿 时间:2025/8/16 14:18:15 浏览:27次
  [提要]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中国电力行业正经历深刻的转型升级。企业在低碳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财务挑战,包括技术升级投入高昂、政策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等,这些因素对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及长期发展能力构成压力。为有效应对财务风险,电力企业需优化碳资产管理,提高流动性,以降低资产负债率,并且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同时,加强成本管控、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并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宏观经济和行业政策的变化。此外,企业应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增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以在推动“双碳”目标进程中确保财务安全,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财务风险管理;资产优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5年3月20日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碳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并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实现这一目标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关键行业,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进程直接影响“双碳”目标的达成。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面临着诸多财务风险,例如技术升级所需的高昂投入、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等,这些因素可能对电力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挑战。因此,研究“双碳”背景下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不仅有助于维护企业的财务健康和经济效益,还能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从而共同推动电力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迈进。此外,这一研究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及国家“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双碳”目标下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背景
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行业正经历快速发展与深刻变革。2023年,全国用电量达到92,241亿千瓦时,并在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98,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已连续四年高于GDP增速,反映出电力需求的强劲增长趋势。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我国“双碳”目标的推进,电力行业从传统的煤炭、水力等能源结构逐步向核能、天然气、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转型,能源结构日趋多样化。
在“双碳”政策的推动下,电力行业面临政府政策调整、市场环境变化以及碳排放成本上升等多重挑战,同时也迎来了绿色低碳转型的机遇。能源结构的调整已成为企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降低碳排放的关键在于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战略规划。在此过程中,企业需承担巨大的资金投入与经营风险。因此,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知与管控,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成为确保企业平稳发展的重要任务。总体而言,电力企业的低碳转型不仅符合环保要求,也有助于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双碳”目标下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一)内部因素引发的财务风险
1、资产负债率上升。“双碳”目标的推进加速了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但这一过程中,企业面临日益增长的资本投入需求。为满足环保标准,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对老旧发电设备和相关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和维护,这大幅提升了运营成本。同时,受政策调整影响,部分原材料价格出现较大波动,进一步推高了采购成本。然而,由于电力价格受政府管控,企业无法通过提价来转嫁成本压力,从而影响盈利能力,甚至面临亏损风险。此外,在扩张过程中,部分企业可能忽视投资质量,过度依赖财务杠杆,导致资本收益率下降,加剧财务负担。因此,电力行业在绿色转型的同时,也需强化财务管理,以确保资金安全与投资效益。
2、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电力企业不仅需应对自身经营挑战,还面临外部金融市场的波动及融资成本上升的问题。尽管企业的资金来源包括电费收入、商业贷款及政府补贴等,但在高额投资需求下,政府财政支持有限,电费收益难以弥补资金缺口,使得企业不得不依赖外部融资。然而,银行贷款仍是主要的融资方式,利率的上升进一步增加了财务负担。特别是传统火电企业,由于高污染属性,在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调整后,融资成本相较于清洁能源企业更高,导致其债务风险上升。
此外,尽管国家鼓励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例如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但由于部分电力企业的回报周期较长,市场对其投资信心不足,使得其融资能力受限。为缓解资金压力,企业需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如绿色债券、碳金融工具等;同时,政策层面亦需提供相应支持,以助力电力行业平稳转型。
3、运营成本持续上升。电力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调整、市场竞争以及技术革新等。在“双碳”背景下,企业需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投资,升级传统发电设备,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盈利空间形成挤压。此外,尽管电价长期受政府调控保持稳定,但随着碳排放成本上升,企业面临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因此,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电力企业还需优化成本控制策略,提高运营效率,以确保财务稳健。
4、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尽管许多电力企业已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部分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知不足,未能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此外,行业内部的风险管控体系较为滞后,缺乏动态调整能力,导致企业在市场变化中反应迟缓,难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面对“双碳”目标带来的挑战,电力企业需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市场动态的监测,提高管理层的应变能力。同时,政策层面也应提供相应的指导,促进企业构建更为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以降低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二)外部因素引发的财务风险
1、宏观经济变动风险。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漫涨与下跌相关于全社会能源需求的变化。在经济增长减速时,工业生产和住民用电量可能减少;相反,经济迅速发展时,电力需求也会随之上升。这种需求的波动将导致电力供给过剩或短缺的风险。此外,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如利率变化、货币政策收缩或宽松,都会对电力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投资回报率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其经营成本和盈利活力。
随着各行各业改革的深入,电力行业正在退出传统垄断情况,引入竞争机制,并逐渐建立市场监管体系。这些改革措施目标是加强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重大风险。随着改革向民营企业和农村电力体系深层开展,电力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市场竞争和经营压力。这些改革带来的风险包括市场竞争不确定性、政策调整应急性、技术升级的紧迫性以及管理模式迁移的复杂性等。在竞争加剧的环境下,电力企业不仅要对抗行业内部竞争,还需应对交叉行业与新互联网技术公司的挑战。
2、行业政策变化风险。电力行业进行财务管理时,既面临市场环境的变化,也要对政策风险进行控制。政策调整将导致市场规则重构,融资成本增加,甚至使企业的盈利模式和收益预期变化。例如,为了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发布了相关支持政策,高效地推动农村电力网络的升级改造。尽管这种措施能帮助提升农村区域的用电质量,但也加重了电力企业的财务负担,因为大型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尽管相关政策提供了融资通道,但供电企业依然面临复杂的财务风险。
3、技术发展滞后。随着电力行业的转型升级,对新技术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这些技术的创新应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技术进步被视为推动电力企业稳健增长的重要引擎,它不仅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能提升发电能力,从而优化生产流程。然而,要保持技术领先地位,企业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但技术研发本身充满不确定性,存在诸多不可预见的风险,即便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最终成果可能未达预期,导致投资回报率较低,甚至引发财务亏损。在“双碳”目标的要求下,电力企业在生产方式升级过程中,不仅需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确保碳排放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这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创新的压力和紧迫性。
三、“双碳”目标下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策略
(一)提高碳资产流动性,优化资产结构。针对电力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问题,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惠,提高碳资产的流动性,从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电力企业应深入研究“双碳”相关政策,合理运用政策支持,降低财务负担,并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型,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传统电力企业因技术老化、设备落后,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国家对淘汰落后产能给予了政策扶持,企业可通过资产变现偿还债务,优化资产负债表,提升股东权益比例。同时,企业应强化现金流管理,科学配置碳资产,确保资金合理回笼,提高碳资产利用效率。
(二)拓展碳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在“双碳”政策的引导下,电力企业可通过多元化融资策略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融资不仅能优化企业资产配置,提高总资产规模,还能缓解流动资金压力。因此,企业应合理运用长期与短期融资工具,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可借助国家碳减排政策,向金融机构申请低息碳减排贷款,以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的资金压力,这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举措。
此外,电力企业可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尝试在海外发行债券,以拓宽融资渠道,突破现有融资限制,同时吸引更多国际资本。企业可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国际信用评级,提高融资信誉。另外,资产证券化也是有效的融资手段,企业可将未来现金流作为支撑,整合资产后发行证券,以提高资产流动性并拓展融资渠道。对于债务负担较重的企业,还可采用债务股权转换策略,以降低财务压力,并增强企业资本结构的稳健性。
(三)强化成本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电力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需求,需在多个方面优化经营管理,以降低财务风险。首先,企业应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新能源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并结合政策优势,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双碳”转型成本,以减少盈利风险,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其次,企业需加强环保投入,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并避免因环保违规而产生的额外支出。同时,电力企业可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因环保责任带来的财务压力。此外,建立完善的成本预警体系,优化成本支出控制,通过大数据技术提高碳排放核算的精准度,为企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四)健全风险管控体系,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电力企业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确保经营稳健。管理层需加大资源投入,优化风险评估体系,提升评估质量,并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企业可通过案例分析培训和明确的预警标准,提高员工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的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实时监测企业经营状况,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此外,管理层需明确职责分工,避免管理重叠,优化员工考核体系,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能力。通过借鉴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内控制度,从而实现财务风险控制与企业稳定发展的双重目标。
(五)制定灵活的应对策略,提高适应能力。面对宏观经济波动和行业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电力企业应加强市场调研和趋势预测,以便制定科学的投资与融资策略。企业需积极参与行业改革,加强与政府及监管机构的沟通,争取政策支持与资金补助,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服务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在政策变动方面,企业应密切关注政策方向,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以确保符合市场规则,实现稳健发展。
(六)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竞争力。“双碳”目标的实施对电力企业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推动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企业可通过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共享人才资源,以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应提升员工财务风险意识,鼓励主动监测市场变化,及时识别并规避财务风险。财务管理团队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应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企业可定期组织财务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分享经验。此外,通过外部招聘引进高水平财务管理人才,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综上,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阶段,行业面临高资产负债率、融资受限、运营成本上升等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电力企业需积极调整经营策略,提升碳资产运营效率,拓展融资渠道,并加强成本管理。通过这些措施,电力行业可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顺利推进。总体而言,电力企业需通过优化运营效率、拓宽资金来源、强化成本控制,以适应“双碳”目标下的发展要求,确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分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焦绍光.“双碳”背景下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财讯,2023(21).
[2]许淑琴,刘博鑫.“双碳”背景下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9).
[3]补国苗,杨亚利.碳交易视角下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J].山东纺织经济,2023.40(05).
[4]王晶.“双碳”背景下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财会学习,2023(09).
[5]刘建伟.“双碳”视角下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策略[J].中国市场,2024(11).
[6]陈寒冰.“双碳”背景下A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22.
[7]杨云,仲伟周,王佳琪,等.碳达峰情景下碳价对高耗能行业违约风险影响研究——基于高碳省份微观财务数据的视角[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0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53361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