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信息连通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
第759期 作者:□文/朱媛媛 徐拾越 时间:2025/8/16 14:33:09 浏览:26次
  [提要]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ESG是衡量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照系。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本文选取2011~2023年A股上市企业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信息连通如何影响企业ESG表现。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连通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信息连通以提高社会关注度的方式提升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表明:信息连通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拓展了ESG表现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同时对推动信息化进程、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连通;企业ESG表现;“宽带中国”战略;可持续发展;社会关注度;数字化转型
基金项目: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510004163)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5年3月12日
引言
在可持续发展与“双碳”目标的纵深推进下,ESG 理念(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美好生活的关键维度。新质生产力以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指向,聚焦高质量发展,具有创新驱动、绿色低碳、以人为本等核心特征,与ESG理念形成深度契合。
以ESG理念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指标逐渐成为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关注重点,与此同时ESG信息披露的问题也逐步显现。一方面,企业选择性披露环境责任信息或粉饰履行社会责任状况等“漂绿”行为,虽可短期内提升企业良好形象,但长期来看会损害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同时也会破坏资本市场健康秩序。另一方面,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文本信息操纵,使用诱导性语言或者夸大行动及成果,影响外部对实际情况的判断,导致第三方机构的ESG 评级准确性下降,进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在此背景下,提升企业ESG表现有其重要性与迫切性。
科学技术创新促使信息生产和传播领域进行革新,信息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信息连通,即信息的通达程度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信息连通强调信息全链条的深度融合与相互贯通,促使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广泛连接,实现了对目标受众多维度需求的深度契合与精准响应。信息连通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解构与重构的双重能力。一方面,它能够将各类信息融入一个高度互联的网络体系之中,有效模糊原有的信息边界;另一方面,通过这一融合过程,能够催生出全新的信息形态与内容,挖掘信息的再生与创造价值。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连通的关键支撑。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对信息公开、信息流动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企业相关决策发挥的影响应更加强烈。“十四五”规划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规划内容,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为深入落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信部及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4~2016年共批复了117个“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市群),致力于发展宽带网络,加快构建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民生。企业如何在可持续发展和外部环境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抓住机遇提升自身ESG表现?基于此,本文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从企业内生动力和外部环境双视角出发,研究信息连通影响企业ESG表现的作用机理,为推动我国ESG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文扩展了企业ESG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近些年,相关学者主要从高管特征、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数字化发展、智能技术等角度探究企业ESG的驱动因素。基于此,本文深入剖析信息连通对企业ESG的影响,不仅丰富了企业ESG影响因素的研究体系,也为企业提升ESG表现提供新的方向与参考。第二,本文从社会关注度的角度深入研究了信息连通正向促进企业ESG表现的作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信息连通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机制黑箱,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第三,本文在一定程度上评估了“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效果。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本文深化了对信息连通的理解与认知,丰富了宏观政策效应对微观层面企业ESG表现的作用效果,为政策制定者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试点政策、拓展政策作用范围提供理论参考。
一、文献综述
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连通和交互的载体,为信息连通提供物理支撑和技术平台,信息连通是信息基础设施价值具体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升级驱动信息连通能力的跃迁,“宽带中国”战略作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进也推动着信息连通水平的提高。
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信息基础设施对于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一部分学者认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降低“冰山”交易成本和低技能劳动力流动的分散力大于高技能劳动力流动的聚集力,缩小了收入差距。此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的技术向投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领域渗透,技术赋能产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收入水平,催生新需求,完善供应链配置,进而有效赋能“双循环”发展,增强经济韧性,实现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劳动报酬占比提升和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创新起促进作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知识溢出打破信息不对称、加强创新主题交流合作的方式直接促进技术创新,也可以通过发展数字金融、加强信息通讯和政府支持的间接方式促进技术创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推动城市绿色创新,从而实现城市“减排”与“增效”,甚至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催生新的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产业间融合渗透,最终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此外,一小部分学者从微观层面进行研究,认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边界,增加融资机会,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增加企业投资,进而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同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提升企业对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力,通过嵌入企业管理和企业生产,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的整体智能制造发展水平。这些均会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
目前有关ESG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企业ESG表现、ESG分歧和ESG“漂绿”行为。其中,企业ESG表现领域的研究又进一步细分为ESG的经济效益和ESG影响因素两种。近年来,ESG影响因素的理论体系不断拓展与深化:高管特征方面,高管媒体背景为企业操纵ESG信息、降低信息透明度提供了空间,从而抑制ESG信息披露质量,降低企业ESG表现;此外,张座铭等认为高管环保注意力虽然不能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但有助于改善企业环境绩效。公司治理方面,相关学者认为内部控制、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利益相关者方面,投资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向企业施加一定的压力,促使企业主动披露ESG的相关信息;投资者关注能够提高信息透明度和信息传递效率,有效抑制公司管理层短视,引导企业注重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协调一致。因此,机构投资者持股、投资者关注对企业ESG表现发挥着正向的促进作用。数字化发展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企业ESG表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智能技术方面,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能够精确管理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进而提升企业ESG表现。此外,政府高度重视ESG的发展,通过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提高政府环境关注度、健全绿色税制等一系列高效措施,极大地提升了企业ESG水平。
现有研究表明,信息联通与企业 ESG表现之间存在多维度的关联机制,主要包含信息与技术层面。信息层面,刘晖晖等认为宽带中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便于企业迅速获取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打破信息壁垒,同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促进了信息和知识的扩散和外溢,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从而促使企业提高ESG表现;薛成等研究发现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了信息和技术的传播速度,降低了信息和技术的传播成本,促使经济参与者接触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从而促进上市公司向内部子公司的技术知识扩散以及与外部其他公司的技术合作。技术层面,向仙虹等认为以“宽带中国”战略为指导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绿色技术创新及创业活跃度来促进包容性低碳发展,从而推动企业的绿色发展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表现;李国龙和朱沛华认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企业以更低的成本使用前沿的数字技术,进行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要素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ESG表现,同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传统业务模式企业的绿色治理转型发挥更大推动作用。
目前,学界还未对“信息连通”这一概念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宏观层面,而对企业层面影响的研究较少。现有的关于信息联通和企业ESG表现的研究还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机制框架,对于二者关系的探讨有待深化。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分析信息连通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机制,提高企业ESG表现实现路径的解释力,为实现企业未来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新时期,我国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企业弄虚作假、违法排污、内部管理松懈、严重腐败等问题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重大障碍和威胁;同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之间的权衡,均会对企业在保护生态环境、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表现提出挑战。因此,推动企业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互促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信息生态理论是由美国学者Horton FW于1978年提出,以生态学的观念解释信息的创造、流动与作用,将信息与生命体及其周围环境看作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信息形成了一个高效循环的生态,信息高效快速地流动,主体以技术为桥梁传递信息本体,而信息本体也在不断地吸收周围环境信息。而信息连通程度是衡量整个信息生态稳定高效与否的重要标准。较高的信息联通程度促进了信息的生成、沟通、解构与重塑。“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我国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引领全球新一轮信息化发展浪潮,抢占新时期国际经济、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提升信息连通程度的重要部署,有利于推动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等信息在社会、政府、企业及其他市场主体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传播和沟通。企业可以及时发布有关环境、社会责任、治理方面的信息,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于相关方面的期望。同时,企业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并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分析,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企业ESG战略。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信息连通对于企业ESG表现有正向促进作用
在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下,信息连通程度不断提高,营造了一个广泛连通、高度透明、快速响应的环境,增强了信息资源的可获得性。同时,互联网与各类媒体也提供了广泛的沟通交流平台,各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企业受到的社会关注度普遍提高。一方面,基于信息中介和压力视角,社会关注度提高意味着企业受到更多的关注与监督,为了避免负面舆论和社会压力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吸引优质投资,企业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市场曝光度和可见性,社会关注度相对较低的企业往往面临着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种信息缺口会加剧利益相关者的不信任程度,导致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困难。信息连通程度的提高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披露渠道,社会关注度相对较低的企业利用这个优势主动披露ESG水平,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李天悦认为企业ESG信息具有分布不平衡、衡量方式多样化的特征,可能会影响投资者、消费者、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评级机构披露的ESG水平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吸引更多债权人投资,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同时,良好的ESG信息表明企业内部治理良好,制度完善,投资者的相关利益能够得到保障。此外,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企业披露的ESG信息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治理状况,减少委托代理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融资。在信息连通影响下,社会关注度为企业提高ESG表现提供了动机。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信息连通通过提高社会关注度提升企业ESG表现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本文使用的“宽带中国”试点城市名单来自工信部官网。基于“宽带中国”战略分为三批依次于2014~2016年实施,本文选取2011~2023年A股上市企业作为初始研究样本,其中企业ESG评级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金融终端;涉及企业财务指标和基本信息的相关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对于样本数据做以下处理: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剔除ST、ST*公司样本;剔除变量数据严重缺失的样本;剔除相关财务指标异常的样本,最终得到25,805个观测值。本研究使用Stata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二)变量定义(表1)
1、被解释变量:企业ESG表现(ESG)。企业ESG评级指标来自华证ESG评级体系,分别从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对企业进行综合评级或评分,目前该指标已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认可和应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根据华证ESG评级结果,按照C、CC、CCC、B、BB、BBB、A、AA、AAA由低到高分别赋值1~9,赋值越高代表企业ESG表现越良好。
2、解释变量:“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借鉴前期学术研究,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这一外生性事件进行准自然实验,构造虚拟变量组Treat×Post作为信息连通的代理变量。具体地,Treat=1代表上市企业所在城市入选“宽带中国”试点城市,反之为0;Post=1代表观测时间为入选试点城市之后的年度,反之为0。
3、控制变量。参考李国龙等、王晶晶等的研究,选取企业年龄(Age)、董事会人数(Board)、总资产收益率(ROA)、股权集中度(Top1)、城市(City)公司规模(Size)、管理费用(Managecost)、现金流量(Cash)作为控制变量,控制影响企业ESG表现的重要因素。
(三)模型设计。基于“宽带中国”战略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三批试点政策,考察信息连通对于企业ESG表现的影响,采用多期双重差分的方法(DID),建立模型如下:
ESGit=β0+β1Treati×Postt+■βjControlitj+δi+μt+εit (1)
其中,ESGit为i企业t 年的ESG表现;Treati×Postt为试点城市虚拟变量(Treat)和时间虚拟变量(Post)的交互项,表示“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虚拟变量;Controlitj为一系列控制变量;μt为时间固定效应;δi为行业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统计。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ESG的平均值为4.107,标准差为1.104,说明不同A股上市企业的ESG表现具有较大差异,符合我国ESG的发展现状。Treat×Post的均值为0.488,说明约有50%的样本所在城市是“宽带中国”试点城市。其余变量的离散程度与差异性程度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表2)
(二)信息连通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为了检验信息连通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本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全样本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列(1)未控制年份、行业固定效应,不考虑控制变量,交互项Treat×Post的系数为0.112,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列(2)、列(3)依次加入部分控制变量,交互项Treat×Post的系数分别为0.138、0.030,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列(4)控制年份、行业固定效应,不考虑控制变量,交互项Treat×Post的系数为0.140,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列(5)、列(6)依次加入部分控制变量,交互项Treat×Post的系数分别为0.118、0.075,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整体来看,信息连通对企业ESG表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验证了研究假设H1。(表3)
(三)平行趋势检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政策评估需要满足平行趋势假设,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企业ESG表现应该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检验,构建平行趋势检验模型如下:
ESGit=α+∑βkTreati×Postk+∑υControlit+δi+μt+εit (2)
其中,k>0和k<0分别表示“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实施前后的年份。平行趋势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政策试点前五年(pre_5、pre_4、pre_3、pre_2)系数的置信区间不显著,意味着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企业ESG表现在试点政策实施前的变化趋势一致,通过平行趋势检验。政策实施后的前三年(post_1、post_2、post_3)系数不显著,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存在滞后性,从政策实施后的第二年开始,系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并且显著增强,意味着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作用。(图1)
(四)稳健性检验
1、安慰剂检验。为了检验企业ESG表现是否还受到除“宽带中国”战略以外其他遗漏变量或随机因素的干扰,本文采用随机生成处理组的方式进行安慰剂检验。本文进行了1,000次随机抽样,并绘制了估计系数和P值的核密度分布图,安慰剂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发现,估计结果呈正态分布,绝大部分P值都大于0.1,而基准回归系数(0.0836)明显异于0,表明随机抽取的样本经回归后得到前文基准回归系数的概率均较低,则充分证明基准回归结果受到其他不可观测因素驱动干扰的可能性较小。(图2)
2、样本调整。考虑到极端值对回归结果的干扰,本文对样本中除城市(City)外的连续变量均进行了1%、5%的截尾处理并重新回归,截尾处理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在剔除极端值的影响后解释变量Treat×Post的系数估计值依然显著且为正数,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表4)
3、PSM-DID检验。考虑到选择性偏差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PSM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匹配,减少两组差异,克服内生性问题,匹配中采用Logit模型计算倾向得分,并采用最近邻匹配、核匹配和半径匹配等方法匹配样本企业,然后对匹配后的样本进行回归。解释变量的系数估计值显著为正,说明在利用PSM模型更精准地匹配样本后,信息连通对企业ESG表现仍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准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表5)
(五)机制检验。本文利用网络新闻量化统计数据,即内容中提及该公司的新闻总数取自然对数衡量社会关注度。使用政策实施前社会关注度作为标准,将样本划分为媒体关注度较高和媒体关注度较低两组,机制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列(1)是政策实施前社会关注度较低的一组,列(2)为政策实施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一组。当媒体关注度较低时,交互项Treat×Post系数为0.130,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当媒体关注度较高时,交互项Treat×Post系数为0.015(不显著);此外,P值(0.000)小于0.05,在5%的水平上通过了组间方差检验。说明信息连通通过提升社会关注度进而提高了企业ESG表现,验证了研究假设H2。(表6)
(六)异质性分析。考虑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和地理区位之间可能会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文采用分组的方法进一步识别信息连通对企业ESG影响的异质性。
1、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检验。近年来,企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对企业的管理、经营、创新等多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借鉴张永坤和李小波等的研究,采用公司财务报告附注披露的年末无形资产明细项中与数字化技术相关部分占无形资产总额的比例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情况。将样本划分为进行数字化转型与未进行数字化转型两组,研究信息连通对企业ESG影响的异质性。如表7列(1)、列(2)所示,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交互项Treat×Post系数为0.087,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未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交互项Treat×Post系数为0.028,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本文认为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一方面可以使用更加清洁高效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减少污染物排放,达到更高的环保标准,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另一方面拥有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的企业,凭借自身技术优势获得绿色融资,提高企业价值和财务表现,从而进一步激励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在公司治理方面,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各部门信息共通、共建、共享、打破信息壁垒,提高信息透明度,更加全面地监控和评估内部运行状况,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表7)
2、地理区位异质性检验。根据不同的地理区位,将样本划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两部分,研究信息连通对企业ESG影响的异质性,具体回归结果见表7列(3)、列(4)。在东部地区,交互项Treat×Post系数为0.087,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交互项Treat×Post系数为0.044,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可知,信息连通显著提高了东部地区企业的ESG表现,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本文认为,东部地区的优势主要有三个:一是地理优势,东部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有效节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二是经济发展水平,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能够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三是人才和技术,东部地区各领域的顶尖人才较多,科技水平发达,信息化发展迅速。综上所述,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信息连通程度更好,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化优势改善经营效率,提高ESG表现。
五、研究结论及启示
提升企业ESG表现对推动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本文选取2011~2023年A股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信息连通如何影响企业ESG表现。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信息连通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第二,从机制检验角度看,信息连通以提高社会关注度的方式提升企业的ESG表现。第三,从异质性角度看,信息连通对企业ESG表现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中更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和未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中,信息连通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应不显著。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得到如下政策启示:
第一,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本文研究发现,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信息连通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高度数字化的企业对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的接受情况更好,应积极促进企业把握数字经济的浪潮,大力投资数字技术,提升绿色创新能力,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应规范企业数字化转型和ESG表现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加强监督和指导,例如举办专题研讨会议,学习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交流共享数字化实践经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激发媒体机构潜能。拓宽信息传播和获取渠道,为社会公众获取信息提供便利。本文研究发现,社会关注对企业造成的作为和不作为的压力是企业提高ESG表现的外部源动力。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ESG 的表现,政府应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国各地区的信息化进程,建设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社会,以信息化建设推动营造高度透明、高质共享、高效沟通的环境,为媒体机构的工作开展提供技术环境支持。同时,政府可以与社会力量合作建设专门的信息公开平台,社会组织负责运营,政府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把控发展方向,激发社会媒体潜能的同时,保证了信息公开工作的合法合规,以此增强公众的监督作用。
第三,完善政策与监管机制。一方面,政府出台更多具有政策导向性的举措,如环保技术普及推广、污染排放指标的更新、社会救助企业的扶持等,鼓励企业加大环境和社会治理方面的投资。以外在力量激发企业提升ESG表现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政府应建立多方监管机制,市场管理与监督部门、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对企业的ESG 表现进行多维度的考核与监督。同时,对于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加大惩治力度,以起到市场警示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新月,刘智云,师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ESG表现——基于资源获取与配置视角[J].商业研究,2025(01).
[2]肖红军,张俊生,李伟阳.企业伪社会责任行为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06).
[3]江媛,张颖,罗云磊.企业社会责任文本信息操纵与ESG评级分歧——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5.46(01).
[4]程明,赵静宜.论智能传播时代的信息生产:流程再造与信息连通[J].编辑之友,2020(09).
[5]VG Duggal,C Saltzman,LR Klein.Infra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An Extension to Private Infrastructure and It Productivity[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07.140(02).
[6]裴馨,高远东,卜寒.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收入差距——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拓展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25(02).
[7]刘家民,马晓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双循环发展的影响——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经验证据[J].中国流通经济,2024.38(10).
[8]钞小静,薛志欣.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韧性的影响——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动态,2023(08).
[9]胡明,邵学峰.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基于动态递推CGE模型的分析[J].经济问题,2022(10).
[10]王冲,王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创新效应——来自“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证据[J].经济问题探索,2023(11).
[11]王真,楚尔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使“减排”与“增效”兼得吗?——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3.43(10).
[12]于志慧,何昌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否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3.32(09).
[13]孙早,徐远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吗?——基于2002-2013年高技术1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8(02).
[14]张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影响企业投资效率?——基于融资与治理的中介作用[J].现代经济探讨,2024(03).
[15]程广斌,李祎,赵川.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智能制造——基于“宽带中国”试点的证据[J].经济体制改革,2024(02).
[16]陶云清,黄卓,孔东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创新[J].世界经济文汇,2024(01).
[17]常莹莹,陈秀雯,林向荣.高管媒体背景有助于提升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吗?[J/OL].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5-03-01.
[18]张座铭,王超,姜博胧,等.高管环保注意力与企业ESG绩效——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OL].软科学,2025-03-06.
[19]郭檬楠,贺一凡,牛建业.内部控制、网络媒体报道与企业ESG表现[J].管理学刊,2023.36(03).
[20]赵丽,路一帆.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J/OL].西部论坛,2025-03-01.
[21]陈晓珊,刘洪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ESG表现[J].金融论坛,2023.28(09).
[22]胡洁,韩一鸣,钟咏.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ESG表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产业经济评论,2023(01).
[23]乔海曙,王弘毅,刘俊娇.数字金融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应与机制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39(01).
[24]苏剑,李铃涵.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应[J].统计与决策,2024.40(22).
[25]李延喜,胡云戈,王夺,等.智绘未来:人工智能与企业高质量ESG表现[J/OL].当代财经,2025-03-01.
[26]韩少真,张田,苗梦露,等.智能制造与企业ESG表现——资源优化与治理协同的双重效应[J/OL].财经论丛,2025-03-01.
[27]买生,王智超,王站杰.ESG发展困境下“有形之手”如何破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J/OL].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5-03-01.
[28]郑春美,吕佳睿,李文耀.政府环境关注度与企业ESG表现——高管团队环保意识与企业创新的机制作用[J/OL].科技进步与对策,2025-03-04.
[29]王禹,王浩宇,薛爽.税制绿色化与企业ESG表现——基于《环境保护税法》的准自然实验[J].财经研究,2022.48(09).
[30]徐祎晨,朱雪薇,张庆华,等.环境保护税征收标准差异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J].税务研究,2025(01).
[31]刘晖晖,刘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企业价值吗——基于“宽带中国”的准自然实验[J].财会月刊,2024.45(02).
[32]薛成,孟庆玺,何贤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技术知识扩散——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J].财经研究,2020.46(04).
[33]向仙虹,张瀚月,杨国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4.26(04).
[34]李国龙,朱沛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企业ESG表现吗?[J].金融与经济,2022(09).
[35]耿瑞利,孙瑜,杨瑞仙,等.信息生态视角下数据要素价值化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研究[J/OL].现代情报,2024-10-07.
[36]李季鹏,王宝娟.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了吗[J].财会月刊,2023.44(18).
[37]李天悦.ESG表现、媒体关注和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4(09).
[38]韩晓舟,史永彬.ESG表现、投资者信心与股权融资成本[J].中国市场,2025(02).
[39]谢红军,吕雪.负责任的国际投资:ESG与中国OFDI[J].经济研究,2022.57(03).
[40]马青山,何凌云,袁恩宇.新兴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宽带中国”试点的准自然实验[J].财经科学,2021(04).
[41]王晶晶,佘雅楠.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J/OL].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8-25.
[42]Song,M.,Q.J.Xie,Z.Y..Shen.Impact of green credit on high-efficiency utilization of energy in China considering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J].Energy Policy,2021(22).
[43]张永珅,李小波,邢铭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定价[J].审计研究,2021(03).
[44]陈晓珊,刘洪铎.投资者关注影响上市公司ESG表现吗——来自网络搜索量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3(02).
[45]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s://www.gov.cn,2013-08-1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96881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