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丹东市人口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759期 作者:□文/王姝雅 时间:2025/8/16 14:53:01 浏览:24次 |
[提要] 本文选取辽宁省丹东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期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丹东市各年份统计年鉴数据,根据丹东市人口变化特征选取指标,探究丹东市人口与经济之间变化关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进行定量研究。得出主要结论:(1)丹东市近20年来常住人口数总体减少、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流失严重;(2)丹东市常住人口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副作用比较强烈。
关键词:丹东;人口;区域经济;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5年3月21日
人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人口的变动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面临明显人口流失现象与经济持续低迷情况,把握区域的人口因素变化与流动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走向。基于此,本文根据丹东市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特点选取相关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比较各人口相关要素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探究人口因素对丹东市经济的总影响,为丹东市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丹东市总体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西部为山地和丘陵,森林资源丰富,适宜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东部则是广阔的平原,适合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建设。全市辖3个市辖区,分别为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1个自治县,为宽甸满族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分别为东港市、凤城市。
(二)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人口数据来源于2000~2020年间的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其中户籍人口和自然增长率的数据来自各年份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类人口指标数据;经济相关数据则取自地方统计网站发布的统计年鉴,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权威性和严谨性。
二、研究指标选取
本文从丹东市的人口特点与经济发展现状出发,考虑选取的指标是否具有全面性与代表性,能够充分反映出丹东市的人口与经济特点;其次考虑指标的可获取性。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客观结果,本文采用基于真实数据和量化指标的方法,而不依赖问卷调查或评分方式,从而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结合上述要求,本文拟选取以下四个人口、经济指标:
(一)常住人口数。丹东市历年的常住人口数可以总体反映区域的人口密度,是最基本的人口研究指标。同时,历年的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也可以直观反映区域人口的增减,体现区域人口是否稳定。
(二)人口老龄化程度。本文选取65岁以上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作为人口老龄化程度,当这一比值达到7%则证明该地区已进入人口老龄化,该地区劳动力减少,社会经济负担会明显加重。
(三)户籍人口净迁移程度。参考学者研究通过户籍人口规模变化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推导户籍净迁移率,可反映当地人口流失程度。
(四)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人均GDP作为研究的经济指标,可总体反映丹东市经济的宏观情况。
三、人口与经济特点
(一)人口特点
1、常住人口数。从总体角度来看,丹东市常住人口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增加趋势小于减少趋势;分区县来看,宽甸满族自治县、东港市、凤城市的常住人口虽持续减少,但是人口基数较大,常住人口占比较重,而元宝区、振兴区则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同时人口基数较小,常住人口占比较低;振安区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常住人口在丹东市整个范围内占比低。(图1)
2、人口老龄化程度。总体而言,丹东市的人口结构呈现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自2000年起,丹东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便达到了8.05%,标志着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10年,老龄化程度上升至10.83%;而到了2020年,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攀升至19.99%,社会负担显著加重。从各区县的情况来看,2000~2020年间,所有区县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均有所加深。东港市和宽甸县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轻,而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和凤城市的老龄化程度则较为严重。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市各区县均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严重阶段。(图2)
3、户籍人口净迁移程度。基于学者研究,本文使用户籍人口规模变化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值推导户籍净迁移率。总体来看,丹东市整体呈现净迁出现象,各区县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人口流失。结合当地老龄化程度严重,丹东市目前劳动资源短缺,人才也大量流失,人口状况不容乐观。(图3)
(二)区域经济特点。总体来看,丹东市的经济在近20年来呈现上升趋势,得益于整体环境的快速发展与科技进步。但是,在2010~2020年间,丹东市大部分区县的人均GDP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不符合国家经济整体发展状态,经济环境十分低迷。分区县来看,东港市的经济发展情况相对比较良好,但是也出现了明显经济衰退情况。(表1)
四、基于SPSS方法的主成分分析
为了探究不同人口因素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本研究主要基于最新的2020年的各区县的人口数据与经济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掌握目前丹东市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一)KMO检验。KMO值的范围在0~1之间,值越大表示数据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或主成分分析。基于SPSS软件计算,变量的KMO值为0.583,超过0.500,说明数据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此外,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为0.003,低于0.100,说明数据具有较高的显著性,可以进行分析。
(二)累计方差解释。累计方差解释用于衡量选择若干主成分后,能够解释的原始数据方差比例。经过25次迭代计算,常住人口数、人口老龄化程度、户籍人口净迁移率和人均GDP的累计解释率分别为89.12%、97.30%、99.34%和100%,均超过85%,符合主成分分析的要求。
(三)旋转元件矩阵。旋转方法采用的是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该方法旨在使每个成分的载荷尽可能高或尽可能低。表2为各因子具体得值。(表2)
表2展示了常住人口数、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率和人均GDP在主成分1和主成分2中的载荷。成分1的常住人口数和人均GDP较大,可以解释为“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因子,反映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和老龄化的综合影响,其中老龄化对其有负向影响。成分2的主要因素为人口老龄化和户籍人口迁移,代表“人口流失与老龄化”因子,反映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与人均GDP关系较弱。
五、总结
(一)地区人口因素与区域经济关系。从结果角度看来,各人口因素对地区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常住人口数与地区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没有充足的人口资源,地方经济会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人口老龄化与户籍人口净迁移率也从不同的负面角度影响着区域经济,其带来的反向结果不容小觑。
(二)发展建议。近10年来,不管是区域人口流失还是地区经济发展,丹东市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应积极寻求出路,做到绿色创新发展,及时关注地区人口结构,出台相关政策挽回大量流失的劳动力,提高地区老年人口的相关福利政策,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涛,杨梦,彭荣熙.东北三省人口流失的结构性与流向特征——基于长时序人口普查数据的区域比较分析[J].地理科学,2024.44(06).
[2]杨菊华,刘轶锋.人口高质量发展促进银发经济繁荣——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01).
[3]刘丰,王维国,付裕.人口老龄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J/OL].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4-12-22.
[4]武荣伟,王堠崟,王远鑫,等.2000-2020年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热带地理,2024.44(08).
[5]戚伟,刘盛和,金凤君.东北三省人口流失的测算及演化格局研究[J].地理科学,2017.37(12).
[6]于婷婷,宋玉祥,浩飞龙,等.东北地区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地理,2016.36(10).
[7]王皓然.东北振兴战略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4.
[8]陈纪平.人口流失的城市化效应——基于东北经验[J].人口与社会,2025(02).
[9]路晓倩,陈长瑶.四川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及演变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4.24(20).
[10]李宝庆,李健.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影响研究[J/OL].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24-11-17.
[11]刘涛,刘嘉杰,曹广忠.中国城市人口户籍迁移的估算及时空特征——新型城镇化的落户政策导向[J].地理科学,2021.41(04).
[12]李日邦,王五一,谭见安,等.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趋势和区域差异[J].地理研究,1999(0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