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实证分析 |
第759期 作者:□文/王嘉豪 刘思岑 时间:2025/8/16 15:27:01 浏览:44次 |
[提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其目标和任务紧密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旨在推动乡村经济全面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它以创新为核心,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在农村电商、农业生产、乡村文旅和农产品加工四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实践进行分析,为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优化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探寻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直播带货;智能管理;农商融合;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5年3月19日
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其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在于乡村产业要素优化升级、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技术创新驱动发展三个方面。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意义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电商领域
(一)陕西兴平直播带货模式
1、完善电商基础设施。近年来,兴平市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坚持以电子商务改造为主线,政府在运营过程中引导市场主体进行确切的实施,在其中坚持“企业运营与孵化支撑”为主要运转方式。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在兴平市取得显著成果,建设村级服务点91个、镇级服务站13个,建成市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市级电商物流共配分拣中心各1个。电商中心划分多个功能区,分别满足不同定位需求,为30多家企业开展电商服务、技术指导,其中包括特色产品展厅、电商培训基地、网红直播基地、企业孵化基地、物流代发中心等区域。
2、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销售。为满足电子商务运营、创业服务等需求,兴平市通过电商技能培训、创业辅导、网店建设与包装设计、运营策划及推广营销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当地电商综合服务运营能力。具体成果如下:在13个镇级建设点下的120多个村级建设点中,累计培训人数6,000多人,依托当前国内主流平台共开通网店、小黄车220多家。除此以外,通过电商沙龙,引导扶持当地20多家食品产销企业开通了直播、电商平台。
兴平市的农产品以辣椒、大蒜、猕猴桃等为主要产销作物,其中“兴平辣椒”的品牌知名度最高,是兴平当地最负盛名的农产品品牌。“兴平辣椒”的品牌辐射面在三年前基本上仅限于陕西关中地区,该品牌在兴平开始实施“直播带货”促销策略后,其知名度得到了全面提升,现在已经覆盖整个陕西地区,对陕西周边地区也有辐射能力。这极大提升了兴平辣椒产业的销售量。
兴平市在电商平台取得初步成果后,大力通过电商模式促进当地农产品知名度提升。举办第五届商品网购节兴平电商直播活动,组织涉农电商企业参加“2023年电子商务博览会” “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等助农活动。以当下最时兴的短视频形式为主,同时进行常态化的直播助农活动,宣传兴平辣椒、时下挂面、猕猴桃等农产品。
(二)新质生产力助推电商平台与直播带货。新质生产力助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模式在农产品销售领域发挥实质作用,这是新质生产力在农村电商领域的重要应用形式。这种方式为地区特色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也为当地农产品品牌建设做了推广宣传,有力促进当地农民劳动性、经营性收入增长,同时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以抖音电商为例,直播兼销售两种方式在该平台上能够得到充分融合,农民和农业企业在抖音上,既能够通过直播形式对自身销售的农产品进行宣传,也能让消费者切实看到所售产品的真实品质,可以即时下单。例如,在陕西洛川,果农们在抖音上开设店铺并实时直播,展示洛川苹果的生长环境、种植过程和果实品质以及所售苹果的采摘、分拣、包装过程,让消费者更加近距离地了解农作物产出过程,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同时,这种直播带货模式不受地域限制,除了能够快速便捷地将农产品售出,还能够对当地农产品和当地自然资源起到品牌效应,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助推乡村文旅、休闲农业等新型乡村产业的产生与发展。
农产品的销售成本也能够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模式得到削减,传统的农产品销售对农民而言金钱成本与时间成本都很昂贵。农民销售农产品,往往需要经过多级中间经销商,导致农民的销售利润被严重压缩,而且消费者的成本也会增加。电商平台的直销模式下,农产品经农民从产地直接能够转移至消费者手里,减去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对销售者和消费者都有益处。
二、农业生产领域
(一)浙江嘉善浙农耘粮油未来农场
1、智能管理与精准控制。浙江嘉善西塘镇的“浙农耘”粮油未来农场,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整体规划种植面积共2.6万亩。在政府引导下,农场经龙头企业带动并动员村集体参与农场建设,该农场致力于打造高效绿色的未来式长三角现代农业样板。具体而言,农场主要依托物互联网、数字技术,打造了一个集“服务、生产、品控、流通、共享”五位一体的为民服务生态圈。首先,通过对农场中气象、土壤、病虫害等多个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现实因素进行数据收集,实现作物生长数据指标的可见、可控、可追踪。其次,以现实数据指标为基础,搭建作物生长和田间检测联动数字平台,通过精准感应、自动灌排、多光谱无人机等智能控制系统为农场精准施肥、灾害防控、病虫防消,以适配作物生长模型,助推农场实现无人化、高效化。
2、机械化作业与社会化服务。为提升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建设改造高标准宜机化农田并深入推进农业生产中“机器换人”的策略实现,浙农耘粮油未来农场将零星散落、高低不平的种植地块改造成整体的全程机械化标准农田。目前,农场整体机械化水平已超85%。同时,农场关注作物品种的优化升级,同当地农科院合作,引进农科院育种改造的高产、高质作物,以弥补粮食生产全过程中的关键薄弱环节,保障机械化种植的同时提高种源、新苗的优质培育,双管齐下提高农场作物产出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该农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周边散农进行合作,并且指导村集体成立了农机合作社、提高种植户的农机使用共享率,与其建立了标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这不仅使得周边村农能够收到公司分红并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帮助他们建设了自己的现代化农业产能模式。
(二)新质生产力助推智慧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通过智慧农业生产模式革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智慧农业中,以生物传感器应用、物联网数据分析、智能环境模拟与生产、无人机监测与生产四种技术赋能为主。
在生物传感器应用上,各地农业生产能够利用生物传感器对土壤、温度、光照等关键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在物联网数据分析上,物联网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对传感器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挖掘,能够为农作物的施肥、灌溉等提供决策支持。在智能环境模拟与生产上,智能灌溉系统能够自动调节灌溉时间与强度,确保作物获得合适的水分供养;智能遮阳和补光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大棚内光照条件,促进作物进行合理的光合作用。在无人机监测与生产上,无人机能够通过图像识别与数据分析,对农作物的病虫害类型进行精准识别并迅速进行精准施药,改善传统人工施药模式的速度慢、覆盖窄等缺点,极大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与效率;同时,无人机施药还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量,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农作物农药残留,保障农业生产质量。以山东寿光为例,智慧农业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蔬菜种植的效率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乡村文旅领域
(一)涪陵红酒小镇“农商文旅融合”模式
1、农业基础建设。以当地地理气候优势和特点为基础,重庆涪陵在泡桐村、梨香社区等地建设美心红酒小镇,建成了一个规模大、标准齐、模块紧的葡萄种植基地,集中种植酒酿葡萄1,000余亩。同时,为了提高葡萄质量与产量,该地通过引进新兴培育品种、坡地模块整治、数据技术创新等措施,为葡萄酒酿造提供了优质原料。
2、文旅融合。涪陵红酒小镇借助自身红酒、葡萄文化的优势地位,打造了一个农商文旅融合的新业态旅游模式。在景区中,开辟了一系列生态旅游设施,包括红酒庄园、晒秋田园、水库乐园等。此外,还有水库游船、田园观光区等项目,丰富了游客体验。
最为特色的是,景区开发了酒酿葡萄种植、葡萄酿酒、葡萄采摘及红酒品鉴等具有互动趣味性和新颖度的项目活动。这些项目是其他文旅融合项目所不具备的,这也是重庆涪陵美心红酒小镇的主打建设项目与宣传点。此外,该景区依据自己的区位优势,建设独具特点的主题民宿30余种,将“民宿+康养”深度融合,打造了新的旅居式养老模式。
3、商业开发。该景区通过将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生产、营销等产销环节相结合,建立了一整条贯通的葡萄产业线,形成了完备的葡萄酒全产业链。目前,“重庆产”红酒已与重庆中心城区及区县10多家大型酒水超市、电商平台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计划拓展海外市场。
(二)新质生产力助推数字文旅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注入了新的活力,典型之处就是数字文旅的创新应用,这也成为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数字技术的跨区域性与可传播性特点,是其能够在乡村旅游方面发挥作用的重点。乡村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等旅游资源,可以通过数字平台以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展现给外地游客,吸引潜在游客的同时,也能塑造当地文化品牌。
乡村文旅经营者可以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线上云游平台,游客通过该平台可以进行360度全景游览,既能够全面欣赏乡村特色景观,还能通过点击景点介绍了解详细信息。游客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就能够远程观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同时,乡村文旅经营者可以与VR产业设备公司合作,开发VR体验App,游客不仅能够借助VR工具身临其境,还可以通过VR切实感受文旅项目中的一些互动项目。例如,重庆涪陵红酒小镇开发的葡萄酿酒体验项目就可以与VR技术结合,让更多人了解并有机会体验乡村文旅的乐趣,扩大乡村文旅的客户群体规模。
四、农产品加工领域
(一)重庆万州“三峡柑橘”
1、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重庆万州为了提升当地柑橘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通过统一品牌形象及质量标准,推动打造了“三峡柑橘”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终形成了万州古红桔、万州玫瑰香橙、万州青柠檬等特色柑橘品牌,每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品质和市场定位。万州玫瑰香橙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柑橘品牌” “中国果品品牌百强” “中国重庆晚熟柑橘节金奖”等殊荣;万州古红桔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为“三峡柑橘”加速“出圈”增光添彩。
此外,万州区连续六年举办三峡柑橘产销对接活动,通过直播带货、采果活动以及“走进”系列推广活动等,成功构建了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实现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不断拓展三峡柑橘的市场影响力。
2、产品深加工发展。万州区为深化柑橘作物生产与产业链延伸,与重庆华橙兴果汁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为柑橘进行深加工,其产品包括NFC原汁、浓缩汁、橙茸、精油等。例如,华橙兴公司采用NFC非浓缩还原加工技术生产的“玫瑰香橙NFC纯橙汁”,不加糖、不加水、不加任何添加剂。
此外,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该公司研发“玫瑰香橙”与“柠檬”等多项精深加工产品,助力万州区做好“土特产”文章,重点发展柑橘精深加工产业。
(二)新质生产力助推农产品加工与品牌建设
1、精深加工技术。通过使用先进工艺和设备,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是新质生产力延长农业产业链的重要方式。通过延长产业链,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乡村产业多元发展,还能创造更多的惠农劳动岗位,开辟农民就业新渠道。以蔬菜加工为例,传统蔬菜的销售方式受到季节、存储等因素的限制,蔬菜销售的地区壁垒和时间壁垒较大,销售周期短、价格波动大。而将蔬菜加工成脱水蔬菜、真空保鲜蔬菜等产品,不仅能够延长蔬菜的保存期限,还能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农产品精深加工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为基础,要充分利用新型技术创新驱动,以变革传统农产品加工方式及领域。例如,超微粉碎技术能够将农产品粉碎成极细的颗粒,使其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将谷物加工成超微粉,可用于制作营养丰富的婴幼儿食品、保健食品等,提高了谷物的附加值。低温冻干技术则能够在低温下将农产品中的水分升华去除,最大限度地保留农产品的营养成分、色泽和风味 。一些高端的冻干水果、冻干蔬菜产品,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价格是普通农产品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2、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的提升有赖于农产品品牌效应的提升,农产品品牌建设,不仅能够助力提高农民收入,而且能够为当地农产品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产销环境。通过品牌建设,农产品可以树立自身形象,作为该农产品质量、特色的标识,以帮助消费者快速识别、选择商品。
由于农作物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种养方法,同种农作物产品因地区差异都有其特殊的外观、口感作为自身特色。因此,根据当地农作物的不同优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要方向。以五常大米为例,在五常市独特的黑土地、充足的日照和优质的水源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才打造出质地饱满、口感香浓、色泽清透的五常大米。当地政府和企业通过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确保五常大米的品质和声誉,这才打造了享誉全国的五常大米品牌。五常大米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通过举办大米节、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利用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不断得到提升,品牌价值逐年增加。
品牌建设还离不开质量管控和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的前提是农作物产品具有过硬的品质,只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稳定,才能通过品牌建设更好助力当地农产品销售。否则劣质产品的品牌效应会导致反噬的结果,损害消费者对当地产品和市场的信任。首先,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确保农副产品在选种、育种、育苗、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能够遵守统一的标准,统合生产操作流程。其次,要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等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使得消费者深入了解农产品来源及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执行,保障消费者对农产品作物的信心。
综上,新质生产力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赋能作用,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未来,应进一步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应用力度,推动新质生产力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法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晓宇.以智慧农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N].中华工商时报,2025-03-12(003).
[2]王贵斌,赵星宇.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制约因素与实现路径[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
[3]张航,郝悦征,王莉.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电商直播的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J].中国商论,2025.34(04).
[4]曾志庆,何邦路,陈灿平.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数字化:理论逻辑、国际经验与推进路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03).
[5]依技术 谋新篇 塑农业发展新优势——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5(02).
[6]毛天斌,孟欣.大数据背景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J].中国农机装备,2025(02).
[7]王金伟,黄震方,王兆峰,等.乡村振兴视域下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科学问题与战略路径[J].资源科学,2024.46(12).
[8]张小允,鲍洁,许世卫.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农业品牌建设路径探索[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5.
[9]夏振鹏.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规划研究[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23.
[10]伍聪.电子商务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11]罗明忠.“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教学案例选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23.
[12]朱海华,陈柳钦.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J].特区实践与理论,2025(01).
[13]马荣,王灏翔,焉祯.论新质生产力:深刻内涵、生成背景、践行路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