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供应链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第759期 作者:□文/王晓梦 时间:2025/8/16 15:31:59 浏览:30次
  [提要]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供应链数字化正重塑企业生产模式,成为驱动全要素生产率(TFP)提升的关键因素。本文聚焦供应链数字化对TFP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供应链数字化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系统阐释供应链数字化通过驱动技术创新、缓解信息不对称与释放协同效应三方面赋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内在逻辑。本文深化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理论研究,为政府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企业制定差异化转型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供应链数字化;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信息不对称;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5年3月20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中国供应链发展报告(2023-2024)》从宏、中、微观三个方面对中国供应链发展趋势进行描述,围绕供应链协同价值、韧性增长、智能升级、ESG发展、标准建设五个关键词进行趋势分析,其中,通过深化供应链上产业、创新、资金与人才链之间的协同能力,形成供应链高效创新的竞争优势,并通过运用数字化形成价值创造的能力,加快供应链转型升级。近年来,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上,通过AI与大数据技术赋能产业升级,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供应链韧性,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为全球产业链创新注入新动能。
一、文献综述
(一)供应链数字化相关研究。肖红军等(2024)研究发现,客户企业数字化通过提升供应链协同水平和缓解供应商要素约束来提高供应商企业的ESG表现。张泽南等(2025)以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作为自然外生事件,基于供应链数字化“数据融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特点发现,对于营商环境劣势地区的企业、供应链中上游企业、成熟期企业以及重污染行业企业,供应链数字化对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郭轶锋等(2025)发现随着数字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的融合进程不断推进,供应链数字化缓解了企业融资困境,不仅改善了企业内部监督环境,还便利了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治理,推动供应链效率提升,进而优化了企业投融资期限决策。李伟和詹凯敏(2025)发现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价值。杨洲(2024)发现供应链数字化通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信息透明度及供应链效率进而促进企业使用商业信用替代银行借款。朱国悦和陶锋(2024)通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可以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其中主要通过缓解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两个路径产生影响。龚强等(2021)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在供应链未来的发展中,企业数字化水平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得到提升,供应链数字化利用相关区块链技术为金融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金祥义和张文菲(2024)研究表明,间接数字化转型通过改善搜寻匹配效率、提升供应链效率、促进知识创新三个路径,提高企业的出口规模。巫强和姚雨秀(2023)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地降低上下游企业交易过程中供给与需求相协调产生的成本,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运输库存成本,使供应链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以及供应链整体集中度得到有效的降低,形成多元化的供应链配置模式。Yan Y等(2025)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以及通过供应链溢出效应降低供需协调成本,显著提升了下游客户的创新成果。Zhang J等(2025)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供应链协同效应来促进供应链弹性。
(二)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研究。杨汝岱等(2023)通过匹配行业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由于上游企业通过产业链对下游客户具有溢出效应,因此随着上游企业数字化不断发展,会降低下游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费用,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升其生产率。王立勇和纪尧(2022)研究发现中国贸易自由化通过激励企业进行产品研发,从而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此外,进口资本品贸易自由化比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强。刘凤良、陈彦龙(2024)研究发现,环境税虽然可以缓解由于信用歧视而加剧的环境污染,但较高的税率也会对污染行业的产出产生过度抑制,从而形成新的资源错配,其效果主要偏向清洁行业,而污染行业通过承担污染治理成本,可以有效减少税收对边际产出相等的各行业要素的扭曲,提高整体效率。欧阳志刚等(2024)发现,所有制不同比规模不同的金融资源配置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大,并且非国有比国有企业内部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更大,小规模比大规模企业造成的负向效应更大。许宪春(2020)研究发现,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中,资本投入的贡献最大。邢恩泽等(2023)发现,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通过优化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Gao L等(2024)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激发企业进行创新的动力来提高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二、供应链数字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基础
(一)供应链数字化的定义。供应链数字化是指以充足的供应链信息为基础,主要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将生产活动由线下转化为线上。供应链上的信息通过数字驱动既能从上游供应商传导到下游客户,又可从下游客户传导到上游供应商,实现信息的双向流通。供应链数字化使数字技术应用到供应链上全部的业务流程中,有效地对供应链上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生产活动进行计划、执行与优化,实现链上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创新,降低供应链上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成本,对客户需求做出准确又迅速的响应,最终实现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与价值增值。
(二)供应链数字化与传统供应链的区别。在需求预测方面,传统供应链通过不连续非实时的数据驱动简单统计分析与经验预测需求,而供应链数字化则通过实时大数据驱动,智能分析与精准预测客户的需求;在采购方式方面,在传统的供应链上客户与供应商通过电话、邮件沟通,不仅人工采购成本高,还容易出错,而供应链数字化通过平台高效协作、智能计算,从而降低采购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在生产模式方面,传统的“一刀切”策略,通常进行大规模非个性化生产,不能迅速响应市场的变化,而随着供应链数字化的应用,企业生产开始实行差异化细分策略,大规模个性化生产,对市场变化能够快速响应;在物流运输方面,传统供应链主要为劳动密集型的运输,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供应链数字化运用数字技术和智能设备进行智慧物流运输。
在传统的供应链上,上下游企业间的生产经营活动密切衔接,彼此间的知识与技术交流只能通过零碎的线下进行,由于信息治理体制的不完善,上下游企业无法对链上的信息及时获取与准确掌握,不能对突发事件以及问题的出现做出及时的调整。因此,当链上的某个环节发生问题时,由于传统供应链的信息滞后,可能会阻碍整条供应链的运行,提高了生产成本,造成相关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率。
而供应链数字化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构建链上全新的信息系统,可以实时地对信息进行监控,并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智能决策,从而促进企业间的协同合作,解决传统供应链上存在的问题,促成了企业间运用网络平台进行跨部门、跨组织的交流合作,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与衡量
1、定义。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一个经济体的总产出量与全部生产要素真实投入量之比,描述的是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开发利用劳动、资本、技术等资源的效率,本质上是指一种资源配置效率,该数值越大表示生产活动的效率越高,反之则越低。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提出全要素生产率(TFP)这一概念,也称为“索洛余值”。所谓的“索洛余值”就是指在考虑了资本、劳动等投入因素后,由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所带来的产出增长部分。
2、衡量
(1)基础法:
全要素生产率(TFP)=总产出/全部生产要素真实投入量
(2)索洛余值法:
TFP增长率=产出增长率-α×资本投入增长率-β×劳动投入增长率
其中,α和β分别代表每投入一单位的劳动或资本所能产生多少单位的全要素生产率。
对于这一指标的测算,通常会采用一系列计量经济学方法,其中包括但不限于OLS(普通最小二乘法)、OP(数据包络分析法)、LP(线性规划法)以及GMM(广义矩估计法)等。
三、供应链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
(一)驱动技术创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与其创新能力密切相关。企业通过增加创新活动的研发投入,从而将研发出的新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去,可以直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供应链数字化可以通过驱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来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
供应链数字化重构了产业链协作模式,通过数据共享与技术协同,将分散的消费者需求、市场反馈等信息整合至数字化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标准化管理与高效配置,供应链数字化可以打破传统信息壁垒,帮助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更加紧密地沟通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通过数字化平台,客户企业可以与供应商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准确地捕捉到知识在企业间的流动,防止其他企业创新模仿行为的发生,同时,应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来保护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进而激励企业开展高质量研发活动,企业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设计、研发与生产产品的全部环节中,帮助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降低试错成本,加速新产品开发与更新,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缓解信息不对称。在供应链上,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供应链数字化可以通过缓解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有效地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一方面,对于供应商来说,传统的供应商选择模型主要以专家经验为依据,而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无法确保能够找到优质的供应商。随着供应链逐渐数字化后,通过利用数字技术能够准确并快速地整理供应链上大量的供应商相关信息,及时对供应链上的不确定性风险做出反应,有效降低企业可能产生的违约成本及供应商转换成本,进而有助于企业筛选到更加优质的供应商,使整条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提高。同时,供应链数字化以智能平台为工具,实现信息在企业间的共享,这可以促进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企业进行沟通协调、组织协作,减少传统供应链上堆积的库存,以及降低供应链可能发生断裂的风险,形成一种新的供应链上生产活动参与者之间互帮互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从而缓解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另一方面,对于客户来说,传统的供应链上,客户的需求不能得到迅速响应,从而使得企业生产效率下降。供应链数字化通过利用算法处理与分析等数字技术,实现从供给端到需求端的实时监控,提高了上下游企业的响应能力与企业对客户需求变化的敏感性,能够及时地获取消费者最新的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得到有效缓解,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企业不断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释放协同效应。上游供应商、核心企业与下游客户通过供应链彼此关联起来,提升了彼此间组织的有效性,增强企业间的合作。数字化在供应链上的应用促成了供应链上企业间协同合作的新模式,从独立运作到彼此间协同创新,使得链上企业能够充分地交流、共享全部的数据、知识等信息,形成了企业内跨部门和上下游企业间进行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合作的模式,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从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四、政策启示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机制,核心路径包括驱动技术创新、缓解信息不对称与释放协同效应。首先,供应链数字化借助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驱动供应链上的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次,供应链数字化使得上下游企业加强彼此间的信息共享,既能准确并迅速地找到优质的供应商,又能快速地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反应,缓解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数字化使供应链上企业不断加深彼此间的协作,增强竞争力,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政府层面:首先,要完善供应链数字化相关的制度体系,明确供应链数据流通的标准,制定相关制度来保护企业区块链技术创新成果,对企业的数字化投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从而提高企业增加数字化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其次,要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在企业生产活动中重点布局大数据、区块链及互联网等数字化基础设施,降低中小企业在存储数据与提升算力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最后,要构建协同治理机制,设立供应链数字化创新示范区,鼓励头部企业开放平台接口,带动上下游共建数字生态。
企业层面:首先,要深化数据治理能力,熟练地将数字技术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建立供应链数据中台,打破采购、生产、物流等环节的数据壁垒。其次,针对大、小型企业,应实施差异化转型策略。大型企业应主导供应链数字平台建设,将数字化转型重点聚焦于核心技术;中小企业以云服务作为转型支撑,重点提升数据应用能力。最后,培育数字协同文化,通过供应链金融、股权合作等方式强化利益绑定,建立跨组织数字化人才培训体系,提升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水平。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肖红军,沈洪涛,周艳坤.客户企业数字化、供应商企业ESG表现与供应链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24.59(03).
[2]张泽南,冷梦想,夏艳春.供应链数字化与企业ESG表现——基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的准自然实验[J].财会月刊,2025.46(03).
[3]郭轶锋,王蕾茜,李黎,等.供应链数字化与企业短贷长投[J].金融与经济,2025(01).
[4]李伟,詹凯敏.数字化转型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25(04).
[5]杨洲.供应链数字化与商业信用——银行借款的替代性[J].金融发展研究,2024(11).
[6]朱国悦,陶锋.供应链数字化与企业产能利用率[J/OL].当代财经,2024-09-20.
[7]龚强,班铭媛,张一林.区块链、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J].管理世界,2021.37(02).
[8]金祥义,张文菲.间接数字化转型、供应链外溢与企业出口贸易[J].世界经济,2024.47(10).
[9]巫强,姚雨秀.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配置:集中化还是多元化[J].中国工业经济,2023(08).
[10]杨汝岱,李艳,孟珊珊.企业数字化发展、全要素生产率与产业链溢出效应[J].经济研究,2023.58(11).
[11]王立勇,纪尧.贸易自由化、研发促进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22.57(11).
[12]刘凤良,陈彦龙.环境政策组合、信贷歧视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企业治污投入的视角[J].金融研究,2024(02).
[13]欧阳志刚,陈奕景,陈熹.中国制造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J].管理世界,2024.40(04).
[14]许宪春,张钟文,常子豪,等.中国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与经济增长动能分析[J].世界经济,2020.43(02).
[15]邢恩泽,邓玉萍,袁礼,等.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中国软科学,2023(07).
[16]李长英,王曼.供应链数字化能否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财经问题研究,2024(05).
[17]郑伟,李雅晴.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会计之友,2025(03).
[18]韩贤.供应链数字化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准自然实验[J].南方金融,2024(10).
[19]张哲,陶敬中,秦磊.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24.38(04).
[20]张树山,胡化广,孙磊,等.供应链数字化与供应链安全稳定——项准自然实验[J].中国软科学,2021(12).
[21]郭晔,姚若琪.中国企业协同创新中的金融角色——基于供应链关联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24(09).
[22]蔡延泽,龚新蜀,赵贤.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2.38(1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96894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