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株洲市生态绿心地区旅游休闲产业开发策略
第545期 作者:□文/王 莹 汪 仁 时间:2016/9/16 10:55:17 浏览:1026次

[提要] 我国50%已建成的旅游景区(点)分布在广大的乡村地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000亿元,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株洲市生态绿心地区旅游资源具有数量丰富、类型齐全、自然和人文景观组合较好、等级与知名度不高等特点,构建“两带、三圈、七区”的旅游休闲产业空间结构,从主题形象定位、产品开发、线路设计、市场营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旅游休闲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关键词:株洲市生态绿心地区;旅游休闲产业;空间结构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725

自《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出台以来,株洲市积极开展生态绿心地区生态保护工作,目前第二产业已逐步退出,但一三产业发展较迟缓,株洲绿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周边区域的差距不断拉大,需要相关配套产业支持。此外,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离开城市喧嚣,回归自然本真,体验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因此,发展以旅游休闲产业为主的配套产业对株洲绿心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株洲市生态绿心地区旅游资源评价

(一)数量丰富,类型齐全。株洲绿心地区旅游资源既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旅游资源,又有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自然生态类旅游资源尤其是山水风光与田园风光最为突出,这是开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健身旅游的良好基础。人文类旅游资源以宗教场所、民俗节庆、名优特产等为主,是体验和研究湖湘悠久地方文化,开展文化旅游、民俗旅游、宗教旅游、修学旅游的重要载体。

(二)自然和人文景观组合较好。人文旅游景观的村落里有乡村田园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山水相依,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同时也包含了乡村农耕活动、历史事情发生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生态与文化、红色与绿色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且资源有相当的复合度,有利于进行整合系统开发。

(三)等级与知名度不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中仅罗哲墓为省级文保单位,罗学瓒烈士墓为市级文保单位,其余大多为区级文保单位,规模较小,分布较分散。山水旅游资源,拥有以九郎山、五云峰、法华山为代表的山岳资源,以湘江株洲段、云峰湖、仙人造水库为代表的江河湖资源,虽然部分资源已经开发,但由于品质一般,开发力度不足,市场吸引力有限。农业资源种类多样,但是等级不高,农产品缺少品牌,无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旅游特色村。

二、株洲市生态绿心地区旅游休闲产业开发原则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加强引导,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将发展旅游业纳入绿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格局,强化政府在政策引导、形象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推动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在把握市场规律、了解市场消费特征和趋势基础上,整合区域资源,开发出适合市场需要的项目和产品。

(二)要素整合,结构优化。优化配置旅游七要素(食、厕、住、行、游、购、娱),把每个要素都融入旅游产品与活动中。将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等基础设施加以特色化,使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特色接待设施,而且成为特色旅游活动,在整体上实施旅游产业系统优化。

(三)产业融合,区域协作。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以挖掘旅游与相关产业的价值交汇点为关键,通过创新旅游体验,满足游客多样化和个性化旅游需求,实现资源的旅游化。促使农业、商贸、体育向旅游业渗透,通过融合衍生复合价值,形成联动发展机制。加强区域内外交通组织建设,加快区域之间的功能整合,培育旅游企业的外向辐射能力。

三、株洲市生态绿心地区旅游休闲产业开发策略

旅游的开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它涉及地理环境、资源利用、建筑设计、经营管理等众多的学科和部门。旅游开发要体现景区的性质和特点,发挥其美学价值、科学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整合旅游资源。产业空间布局是一种全面、长远的经济战略布局,合理安排产业空间布局将有利于发挥地区的优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有利于经济、生态和社会的效益同步。片区内没有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产品难以形成聚集中心。根据空间邻近性、整体性、系统性、有机性的组织原则,将株洲市绿心地区旅游休闲产业打造成“两带、三圈、七区”的空间结构。

“两带”分别指湘江生态旅游带和休闲农业体验带。湘江生态旅游带,位于栗雨社区、中路社区、新马社区、万丰社区、高塘社区,依托湘江风光带,推动河道治理与景观营造并举、静态景观与休闲体验并举、产业引导与资源引导并举,打造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养生养老、文化创意产业于一体的旅游带。休闲农业体验带,位于太高社区、石塘社区、竹溪社区、金龙社区等,依托石塘创意生态农业体验公园,利用当地田园风光、自然资源及环境,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之体验,设计和开发适当的体验项,用体验来创新休闲农业,打造一条休闲农业体验带。

“三圈”分别为运动休闲度假圈、文化探源修学圈、都市农业观光圈。运动休闲度假圈位于云峰湖社区、柏岭社区、高福社区、樟桥村,依托云峰湖度假区、樟桥茶田度假村,发展运动休闲、商务会展、养生等产业。文化探源修学圈位于九郎山村、大华村,依托九郎山森林公园、秋瑾故居等景点,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修学体验等产业。都市农业观光圈位于鸡嘴山社区、蛟龙社区,依托云龙都市农业体验区,打造适应都市需求的观光农业。

“七区”分别是九郎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云峰湖运动休闲度假区、石塘创意生态农业体验区、古桑洲丝绸观光度假区、云龙都市农业观光体验区、樟桥生态旅游度假区、高塘生态休闲度假区。

(二)定位主体形象,实施品牌战略。构建符合旅游景区的形象定位是打造旅游景区市场认知品牌的重要手段。主题形象不仅要体现景区的特色,而且还要用简洁、便于游客记忆的语言凝练出符合片区旅游资源的特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体验式旅游为重点,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将株洲市生态绿心地区建成长株潭“城郊旅游休闲地、生态旅游示范地”。(表1

 

 

 

 

 

 

 

 

 

 

 

(三)构建丰富的产品体系,实现旅游产品多元化。深化旅游产品结构,彰显地方特色,同时注重与时间、市场的同步性,才能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根据株洲市生态绿心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结合目标市场需求分析和预测,综合开发以大众休闲旅游产品为主导,高端运动度假旅游产品为补充,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为品牌,生态山水、文化修学为支撑的产品体系。龙头产品: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辅助产品:生态山水、文化修学旅游产品;专项产品:运动度假旅游产品。

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是重点打造的核心品牌,也是片区重点发展方向,在资金投入和宣传促销方面给予特别的重视;生态山水、文化修学旅游产品近期需要优化提升;运动度假旅游产品,把握当前新型旅游产品开发的形式,吸引特种客源市场。

(四)设计精品旅游线路,提高旅游者满意度。旅游线路的优化和整合不仅影响旅游者对目的地停留地点和时间的选择,关系到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消费水平和规模,而且直接影响到目的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旅游产业布局的规划管理以及产业集群的发展。根据株洲市生态绿心地区及其周边的旅游资源特点,设计内部和外部旅游线路。

1、内部旅游线路组织。山水生态主题游:湘江生态旅游带—法华山森林公园—九郎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历史人文风情游:九郎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佛聖庙—桐子坪遗址—铁炉塘宋元遗址。美丽乡村体验游:石塘创意生态农业休闲区—高塘生态休闲度假区—古桑洲丝绸观光度假区。都市休闲度假游:云龙都市农业观光体验区—北欧小镇—云峰湖运动休闲度假区—樟桥生态旅游度假区。

2、外部旅游线路联动。红色怀旧游:岳阳(平江)—浏阳(文家市)—株洲片区—湘潭(韶山)—宁乡(花明楼)。风光远足游:岳阳(洞庭湖风景名胜区)—长沙(岳麓山—橘子洲风景名胜区)—湘潭(昭山国家森林公园)—株洲片区—衡阳(衡山)。乡村体验游:浏阳(柏加镇)—株洲片区—长沙县(白沙镇)—望城区(靖港古镇)—宁乡(关山镇)—常德(桃源)。湖湘文化游:岳阳(岳阳楼—屈子祠)—长沙(岳麓书院)—湘潭(隐山)—株洲片区—娄底(曾国藩故居)。

(五)加大市场营销,提高知名度。扩大旅行社、旅游集散中心等商业渠道,邀请长株潭城市群的旅行社前往片区进行线路或产品考察,对产品进行评估,与他们形成合作关系;与携程网、途牛网、省市级旅游门户网等网站合作,推出旅游产品。邀请热门微博、博客主人前来参观并发表游记介绍片区旅游产品。建立株洲市生态绿心地区旅游网站,建立完善的网上预订及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将网站与国内旅游专业及门户网站、搜索引擎链接,打造智慧旅游。邀请省内外各新闻媒体来景区内采风或参与节会活动,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片区旅游动态信息,宣传具体的活动和事件,建立与媒体间的良好关系。建立景区与景区、旅行中间商与景区交流机制,促进行业间的理解和共同发展。

(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能力。一个景区的基础设施是一个景区整体风貌的集中展现,是衡量一个景区好坏的关键所在,可以直接影响游客的消费心情。充分利用长株高速、京港澳高速、沪昆高速、天易大道、时代大道、云龙大道的对外辐射作用。新建新马西路—高塘村—金龙村、G320—九郎山区段、杨柳大道—石塘村、株洲大道—高塘村、北环大道—九郎山—法华山、田心大道—云峰湖、云峰大道—云峰湖—仙人造水库、古桑洲环岛公路;提质改造长龙路(老长株路),将蛟龙、鸡嘴山社区对接株洲市中心城区。

将蛟龙社区、鸡嘴山社区、古桑洲社区、大华村、竹溪社区居民的现有房屋改造成具有乡土气息的农家客栈,内部院落群体采用“一户一园式”和“多户共享一园式”两种空间形态布局。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出入口、停车场设置23个全景标识,向游客展示景区总体布局、道路、服务设施。每个景区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箱,垃圾箱按照具有景观效果的原则进行统筹设计,与周围旅游设施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各景区按接待旅游者规模建设相应数量的厕所,生态环境敏感区域要增建环保型厕所。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崔广斌,马荣霞.天门市旅游开发初探[J.大连学报,2004.4.

2]尹华光,王换茹,姚云贵等.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1.

3]叶大学.成都市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研究[D.成都:西南财政大学,2009.

4]范榕.旅游地主体形象策划——以浙江会稽山旅游度假区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9.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3215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