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战略研究
第545期 作者:□文/程路恒 时间:2016/9/16 10:55:41 浏览:841次

[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工业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资源配置不均、能源需求增加与能源不可再生之间的差距问题。如何解决能源问题,新经济带构想应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自由贸易;能源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721

一、新丝绸之路现状

当今社会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在总体和平的表面下,中国正面临着重重危机。2013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8.1%,天然气则为31.6%,中国石油进口90%通过海上运输,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海上运输要道是中国能源的咽喉,国家能源安全问题不容小觑。与此同时,美国在近期提出了“重返亚太”、“制造业回流”等政策,对中国施加了巨大的压力。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中国对外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仅靠本国能源储备难以保障供应,这意味着中国需要从国外大量引进能源。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走到了转型的关键时刻。在此背景下,发展同中亚的“新丝绸之路”就显得尤为必要,既能扩大能源进口渠道,又能为国家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

二、新丝绸之路现实基础

(一)在制度上的保障。2001年上合组织成立,6国元首共同发表了《上合组织成立宣言》,确立了国家协调员会晤机制。至今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使得制度体系趋于更加完善。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还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企业家委员会,在能源方面中国同中亚各国都有合作,在能源利用及安全上达成了一致建议,这将促进各国间能源贸易的发展。

(二)在历史上的经验。众所周知,在张骞深入亚洲考究之前,中国汉代以前的私人经营模式已经出现,经济通道已经形成。但由于时代不同、局势不同等客观问题产生民族间的纠纷和战争不断,致使拓宽东西道路困难重重。有幸的是在开辟了经济之路后,中国汉朝政府实施了有效的区域管理,与邻国建立友好贸易关系,使得这条横贯亚洲的经济通道有了顺畅的保障,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而今,历史的发展与顺应时代的潮流,中外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活跃开展将丝绸之路带入了它的黄金时代。

2001年至今中国同中亚各国在多方面合作,促进了相互间各个国家经济快速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想要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有一个逐渐的过程。

中国中亚方面有初步合作,合作起始于土库曼斯坦从阿拉山进入中国的天然气管道于2010年建成通气,修建这条横跨四国的管道,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在能源合作领域互利合作的项目,2008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已达775亿立方米,但产量只有761亿立方米。这一天然气管道开通后,不仅运输安全系数大大提高,而且数量上对中亚国家有较好保证,同时刺激了中国和中亚各国的经济。

三、新丝绸之路能源战略体系和困难

(一)能源战略体系。习近平同志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互通思想,“一带一路”是合作倡议,中国没有特别的地缘战略意图,无意谋求地区的事务的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不会干涉别国内政,首先,“一带一路”思想是建立在我国对中亚五国的主权的肯定与支持,“一带一路”政策的引进,一方面可以促进中亚地区的经济与政策上的合作与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需要,“一带一路”的引进,很重要的就是努力做到贸易互通、旅游开放、基建建设、油气互通、道路互通、政策互通,此倡议不仅影响区域发展,而且将对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然而要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体系,却并非易事。目前,中国西部、中亚等地经济发展落后,部分地区政治动荡,究其原因,贫穷仍是主要原因,要实现减贫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更大程度地开发地区经济增长点,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中亚地区能源储备丰厚尤其是油气资源,中国同中亚应在此方面密切合作,在此基础上实现区域内经济互联互通,互利共赢、区域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

新丝绸之路的建设将扩大本地区内的需求,为本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机会,有利于链接各国之间的交通和经济发展带,有利于快速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目标,有利于平衡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不仅提高了各国人民的消费水平,也强化了各国的政治经济实力,增强了各国在国际上的国际竞争能力。推动中国和中亚国家内的地区开发,是合作建设各国地区的经济强势地带,实现有区位优势的次区域优先发展,让各国内部中的不平衡地区得到快速发展和协调运作,整体上提高各地区的地区开发和发展。由于“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和政治经济上的大力支持,首先实现交通互通,慢慢地形成能源上的互通,为中国解决能源危机和能源安全问题,同时也能带动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机遇和挑战。随着新丝绸之路的逐步发展带动经济飞跃,我们也面临着新丝绸之路可能出现的诸多挑战。近年来,几起突发的恶性恐怖暴力事件提醒着我们,原本只在新闻中国外才有的恐怖袭击,出现在了我们的身边。中国主要面临的是境内外“三股势力”,所谓“三股势力”,指的是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而“三股势力”首先出现并且盛行又是在中亚,这无疑是发展新丝绸之路的重大安全威胁。“三股势力”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宗教问题。中亚地区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这两大极端思想,长期以来在中亚就有着深厚的根系。苏联解体后,伊斯兰教复兴,这些极端思想更是得以抬头。与此同时,历史遗留问题也较多,中亚地区,先后被诸多势力统治,波斯、伊斯兰阿拉伯、蒙古、帖木儿、奥斯曼、准噶尔、沙俄、前苏联。最后,中亚与中国之间要建立“新丝绸之路”,要克服地理环境的问题。尤其是高原、山地,对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架设,公路、铁路的建设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体系发展展望

由于政治与历史的多重因素造就的时代大潮与趋势,逐步的发展与创新成了发展经济的决定因素。降低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成本,交通、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是全球的大趋势,也是中国和中亚各国所追求的目标,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交通运输、金融、信息交流、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功能领域的建设才能最终促进能源领域的建设与合作。

自由贸易区的设立有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国和中亚国家具备很多条件去建设自由贸易区,与多边贸易体制相比,区域内各国比较容易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而且中国又和东盟十国等一些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先例,可以看到,我们并没有因为中国经济总量庞大而推行霸权主义或者主导区域政治,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消了一些国家的顾虑;中国-中亚自贸区一旦建成将更有利于发挥地缘优势。中亚国家与中国人员往来与物流便利、与中国新疆等地文化相近,生活习惯类似,在加入多边合作机制的同时,设立自由贸易区有利于调整国内经济结构,借助外力推动国内改革。就中国而言,为保证能源安全,就必须将能源进口转向中亚国家,而中亚里海地区素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这一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时间较晚,有望成为21世纪全球重要的能源基地。

中国与中亚各国经济上互补性强,中国需要进口大量能源及矿产品,而中亚各国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加工品不足,对日用消费品需求较大,对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需求也比较大,虽然目前此类工业产品贸易并不大,但是如果设立自贸区,消除或者降低关税壁垒,可以预见,中国同中亚各国的贸易将会迅猛增长。提升各自在对方外贸中的位置,减小在某一方面对一些国家的严重依赖,各自经济发展将会更加健康,更加稳定。

20世纪多次波及面广的地区经济危机教训,使各国深刻地认识到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逐渐的,各国开始化意识为行动,建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此举措有利于区域经济稳定,减少对外依赖,实现本币交易也将成为可能,减少因为美元波动而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经济发展更加平稳,也将更有能力防范危机,助力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

设立自由贸易区之后将会对区域内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首先,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和贸易数量限制措施之后,将直接对成员国的贸易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也会对国内经济结构产生调节作用;其次,会提高区域内的生产效率,增加资本,也会导致各成员国经济增长加快和能源产出速率提升的间接效果。但同时也会带来诸多问题,比如非成员国原产地的产品经由保护程度低的成员向保护程度高的成员转运,此类贸易转运在经济学上有效率,但阻碍了自贸区某一成员向另一成员出口发生贸易转运的产品,同时也破坏了成员方的关税结构。所以自由贸易区必须制定一系列的规则来管理自贸区,但又不能过于严格,比如原产地规则越严格,产生的效率就越低。另外,高原、山地对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架设以及公路、铁路的建设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最终自贸区的建立能使中国同中亚各国能源开发及利用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五、能源发展的政策支持

从社会局势出发,中国同中亚各国的合作情况仍属于初级阶段,发展前景不可小觑。能源战略体系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将有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区化共同发展,从制度的完善与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增加合作。中国在政策上支持中国同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提出了增强合作的政策方针。美国对《能源政策法》、《美国复苏与在投资法案》的制定可以看出,他们早已经将新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在这里这个政策很好地借鉴了能源发展的条件,促使中国同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为中国同中亚能源合作提供了基础。但就新能源而言,我国仍处于初步阶段,制度的不完善,资金的短缺,商业化程度相对薄弱导致发展新能源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首先,确定能源发展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道路,引荐别国的能源制度与体系为我国所用;其次,调整财政结构,增加能源投资比例,逐步发展能源经济,促进工业商业发展;合理开发不可再生能源,合理配置实现能源最大化利用,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最大效用;与各国互惠能源,实现能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促进各国经济的同步发展,实现能源的充分利用。

六、研究结论

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能源紧缺的问题,单单是国内的资源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工业需求与人均配置。进口各国能源有助于化解资源紧张问题,抑制能源遏制威胁。从不断完善的经济体制与体系可以预测出走新经济带的能源战略有利于经济稳定平稳发展。但是,能源的新通道仍有不完善的地方,解决各国政治历史遗留问题,促进各国文化交融、关系培养,加强贸易安全的管辖与整顿,构建稳定的贸易通道。借鉴各国已有的经济体系,加强我国能源方面的建设。实现各国间资源的互惠,解决能源在地理上分配不均等问题,实现能源最优配置,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宁.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的互利[J.瞭望,2009.50.

2]薛健.“一带一路”:大时代大布局大战略[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5.Z1.

3]雷冬海,王旭东.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统战工作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5.5.

4]沈四宝.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商法论丛,2006.

5]苗笋.中哈油气资源合作的优势、挑战及应对措施[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9.

6]马建军,付松.基于美欧经验的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J.国际经济合作,2007.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3128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