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河北省农民工就业现状及改善途径
第546期 作者:□文/张永敏 时间:2016/10/1 12:49:21 浏览:835次

[提要] 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民工就业面临着自身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限制,使其就业面狭窄。本课题组认为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培训机会;社会应正确评价农民工;农民工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改变自身观念。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途径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研合作研究课题:“经济新常态下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相关成果(课题编号:JRSHZ-2016-01097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河北省农民工就业状况和解决途径研究

收录日期:2016818

一、农民和农民工的界定

农民就是户口在农村具有农业户口的人。户口在农村的有两类人:一类是户口在农村具有农业户口的人,他们的主要职业是从事农业生产;另一类是户口登记在农村,但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一些人,如农村教师、农村的一些管理人员等。所以,一般认为农民就是具有农业户口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农业户口的人长期在城市从事工作,但受城乡二元制的影响也被定性为农民。

我国农民随着社会的发展,身份也在不断的改变,按照生产结构和就业的种类目前农民分为以下几个群体:第一类,亦工亦农群体。多为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即被雇佣于当地企业,同时兼顾家庭农业生产。第二类,农民工群体。多为青壮年群体,长期在城镇工作,但户口在农村,农忙时节偶尔也帮帮忙。第三类,纯农业群体。纯农业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为留守在农村的中老年人,种植自己包产到户的土地;另一部分为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的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第四类,农民企业家或专业户。长期生活在农村,但是以企业生产或商业运营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民。本课题所研究的农民工就是指长期在城镇工作,但户口在农村的这一部分农民。

二、影响河北省农民工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工自身的素质较低,阻碍农民工顺利就业。在本课题组调查的农民工样本中,小学文化程度占4.8%,初中文化程度占66.7%,高中文化程度占19%,大专及以上占9.5%。从以上农民工所受的教育程度来看,初中水平的农民工占据很大的比重,可见河北省的农民工所受的教育程度较低。中学教育只是通识教育,没有专业技术的内容,所以大部分农民工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专业技术。我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于没有一技之长,只有一身力气的农民工而言,要想顺利就业,难度极大。

从农民工就业情况来看,在机关事业单位,农民工由于学历和整体素质较差难以成为其正式职工,就是能在这些单位工作的,也往往是保洁人员、保安等临时工作。国有大企业本身人员超编,不可能容纳农民工。所以,农民工一般就职于门槛比较低、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当中。可见,由于农民工文化水平低,没有专业技能,制约着农民工的就业。

(二)就业渠道不通畅,制约农民工的就业。农民工找工作的途径狭窄,一般靠亲戚朋友介绍。据调查,通过亲戚朋友获得工作的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59.5%,通过中介介绍的占18.2%,通过学校分配的占12.3%,通过网上招聘平台的占6.8%,企业直接去农村招工的占3.2%。可以看出,农民工就业的途径狭窄,大部分农民工就业主要靠亲戚朋友的介绍,这对于亲戚朋友较多在城市的农民工来讲是有利的,但是一般农民工在城市的人际关系较少,影响农民工就业。对于中介或者劳务市场,农民工对其存在不信任感,害怕被上当受骗,所以一般不敢找中介来就业。网络招聘平台在农村也受到限制,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让农民不敢相信;另一方面受到农民对网络的应用水平的限制,这些原因导致河北省农民工就业面窄、就业机会少,常常处于失业状态。

(三)城市对农民工固有的认识,阻碍农民工的就业。说起农民工,人民往往会和不卫生、散漫、不讲公德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其实,农民工本身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善良、勤奋、能吃苦。但是,他们由于没受过职业道德、职业规则方面的教育,农民工大都是给自家干活,所以往往会形成缺乏时间观念、散漫、无组织纪律性的表现。从调查发现,在就业之前,接受过职业培训的占21%,其中接受农业技能教育的占到68%,接受其他职业技能的占32%。在所接受的职业培训中,几乎没有人接受过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教育,所以农民工缺乏这方面的素质。农民工这种状态也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

(四)农民工的待遇和保障状况严重影响农民工的就业。本课题组调查发现,目前河北省农民工的平均工资为3100元,但是从工资待遇来看,建筑行业中一般工资为每天200元左右,但是这个工资为日工资,如果一天没活,就不会给农民工工资。在建筑行业中,分为多个工种,比如电工、钢筋工等具有技术含量的工种工资偏高,无技术含量的工种工资较低。餐饮住宿业工资也偏低,一般2000多元。总之,农民工工资相对来讲较低,技术工工资高,无技术含量的工资低。同时,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也很普遍,这都严重影响着农民工就业的积极性。调查发现,农民工平均日工作时间在812小时之间,一般一周只允许休息24天,90%的农民工周工作时间大于44小时,而且劳动强度较大,特别是建筑工人。同时,农民工的其他保障难于实现,一般农民工与单位的关系很少以合同来约束,单位也不愿意为农民工缴纳相应的保险,导致农民工辛辛苦苦工作,最后什么保障都没有,甚至还拿不到工资,影响农民工就业。

三、河北省农民工就业改善途径

(一)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促进农民工就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农民工就业难度加大,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农民工就业渠道狭窄的影响。农民工生活在农村,接受的教育程度比较低,见识的场面比较少,所以对到大城市里就业本身存在着胆怯心理,如果没有人介绍,或者没有政府的保障和担保,农民工就没有信心,就不敢到城市里就业,这是课题组在农村调查时所了解到的,即农民想出去打工,但不知道哪里有需要的,也不知道出去打工可靠与否,所以建立农民工就业的诚信平台,对促进农民工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农民工用工平台的建设中,政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建立农民工就业管理办公室,在市、县、乡镇、村建立相应的农民工管理部门,特别是村中,应有专门管理农民工就业的专门管理人员,他们负责本村农民工信息的录入,包括农民工性别、年龄、特长、想从事的工作、工作经历等,这些信息的录入有助于用人单位的选择。每个村把信息录入以后,上报到乡镇,乡镇再上报到县里,然后县农民工管理部门对要工作的农民工进行分类,然后发布到网上,同时县里的工作人员应该主动和相关的企业进行沟通和联系,形成县级部门与省城或市里相关用人单位的共赢局面,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培养相应的人才,有针对性地促进农民工就业。

河北省应建立统一的农民工用工网络,市、县、乡镇和村形成统一的内部网络,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资源共享和数据互通,为农民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力普及网络知识,进行网络培训,使农民工学会网络基本知识,使这些农民工能看到网络上时时更新的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就业机会,不断扩大农民工就业渠道,扩大自己的视野。

(二)加强农民工培训,提升农民工自身的竞争力。第一,国家应实行高中义务教育。农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大部分农民工是初中学历,这样较低的受教育水平,严重阻碍着农民工的就业。许多地方的孩子上不到高中毕业,很大的原因是高中阶段不是义务教育,有的家庭生活负担较重,无法承担高中阶段的教育,所以许多孩子被迫提前结束学业而走上打工的道路。如果国家实行高中阶段的义务教育,或者实行职业高中或技校的免费教育,会增加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为农民工后期更好地进修和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农民工长期的发展创造条件;第二,农民工应该加强高层次的深造。农民工就业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企业或商业等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对农民工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农民工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农民工在白天工作之余,可以参加市内相关高校所承办的学历教育,例如夜大或函授等,这样通过成人教育的系统学习,就会使农民工掌握系统的某个专业的相关知识,对于农民工的深造和农民工适应更高层次的工作,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三,农民工要积极参加企业的相关技能培训。企业培训分为两种,一种是就业之前的技能培训,一种是在工作期间为了适应新技术而进行的培训。一般来讲,企业的培训具有针对性,是为了让农民工更好地、更有效率地工作而进行的,是具体技术的培训,农民工要认真参加企业进行的培训,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本领,不断增加自己就业的机会和就业的稳定性。只有学到这个单位的相关技术,才会在新常态的变革中不会被淘汰,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工作和加薪的机会;第四,农民工积极参加政府进行的技能培训。政府所组织的培训往往具有普遍性,一般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几大类的培训,例如计算机培训、电工培训等等,并且往往和取得相关的证件相结合。农民工应积极参加这种政府组织的培训,这种培训为农民工就业保驾护航。农民工现在工作稳定性很差,转换工作的机会很多,农民工如果能够通过政府的培训掌握一两门相关的技术,为再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第五,农民工应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教育。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法规方面的教育,使其通过教育培训,成为责任心强、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的优秀的农民工,改变人们对其不同的看法,增加就业机会。农民工应该转变观念,要有长期工作的打算,在刚出来工作时,不要追求眼前利益,要以学习为目的,先学习一门技术,作为立身之本,才会获得更好的待遇。

(三)改变农民工的形象,促进农民工就业。一是农民工应改变自己的形象。由于农民工长期在农村生活,由于农村生活的特点,人们往往不注意公共卫生,例如农民工常常随处扔垃圾,吃了的果皮、坚果壳等随处乱扔,上下公交乱挤等现象。平时也不太注意自己形象,所以形成了脏乱差的现状。农民工应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形象,改变人们对农民工的看法;二是应对农民工进行正能量的大力宣传。由于多年的城乡分离,城市人生活条件优越,农村人生活条件差等原因,造成了市民对农民工的偏见,对农民工的就业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所以,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体和网络,要大力挖掘农民工优秀的一面,或者优秀的事件进行大力报道。应大力宣传农民工为城市做出的贡献,没有农民工,城市人的生活就会被打乱。大力宣传农民工的正能量的内容,比如农民工的善良、勤奋、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等特点,使之极快地融入到城镇中,消除城乡人的隔阂,为农民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快农民工的保障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一是政府应加强农民工保障的监管工作。监督企业必须和农民工签订用工合同,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劳动权利;二是政府应该强迫企业和商业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相关的保险,保障农民工在受到伤害或失业后得到相关的保障;三是农民工应加强自身保护意识。农民工要加强自身保护意识,主动要求相关单位与自己签订相关的合同,规定工作时间等,要具有法律保护意识,捍卫自己应有的权利,为就业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高乐.我国新常态下农民工就业环境分析[J.北方经贸,2016.4.

2]王小章.从“生存”到“承认”:公民权视野下的农民工问题[J.社会学研究,2009.1.

3]张三保.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青年农民工培训体系[J.中国培训,2007.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1696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