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创建特色名校培养新儒商精神
第546期 作者:□文/刘 林 时间:2016/10/1 12:49:54 浏览:1538次

[提要] 近年来,利益驱动所形成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导致商业道德失范、商业诚信缺失现象已经到了足以引起大家警醒的地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培养出更多有德有才具有新儒商精神的人才既是时代赋予高校的责任,也是高校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路径之一。在拥有深厚浙商儒商商帮文化底蕴的浙江,其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的应用型人才,因而从校园文化、学科建设、课程教学、创业实践等方面加强学生“新儒商精神”的教育,做到未雨绸缪,十分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新儒商精神;特色名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儒商精神崛起: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路径——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

收录日期:2016812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以来,各省市都在积极摸索深化推进新教改的新路径、新办法、新经验,力求达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要求。浙江省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浙江率先提出了面向未来10年的教育规划纲要,今后510年,浙江教育的总体战略方针是:大力加强教育强省建设,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和完善“理念先进、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质量保证、体制灵活、科学和谐”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展望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教育大众化的快车道,人才竞争、生源竞争、毕业生就业竞争更为激烈,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态势愈加复杂,如何坚持特色办学,创新发展变成了高校竞相追求的目标。杭州师范大学是杭州唯一一所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市属综合性大学,是杭州市属最高学府,是杭州市属高等教育的“先行者”、“领头雁”、“排头兵”。2008年,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杭州师范大学建设一流综合性大学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杭州师范大学是杭州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平台,是推动科教兴市的重要力量,是杭州实施“软实力提升”战略和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中的生力军;推动杭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依托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与之匹配的是,杭州师范大学发展的终极目标则是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争取早日成为名副其实的“杭州大学”。随着浙江省教育发展纲要的发布,杭州师范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目标更加明确。但是怎么建的问题不好解决,打造有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更难解决。笔者之前成立过新儒商协会,深入学习过传统文化,也一直在思考能不能将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路径定位于“弘扬新儒商精神,培养新儒商素质的人才”?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提出拙见,供大家参考。

二、新儒商精神的涵义

(一)何谓新儒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创立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孔夫子汲取了夏、商、周三代文化的精髓,形成了以仁、礼为中心的儒家思想体系,后来由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和中庸之道。经过长期儒家思想的熏陶,出现了以儒家文化为行为准则的商人,就是我们所阐述的儒商。“儒商”通常是指把“儒”的伦理与“商”的职业相结合的商人。中国古代的子贡、范蠡、计然、白圭都堪称是儒商的典范。而“儒商精神”是商人各自在自己的商业行为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儒家的观念运用于商业经营中而体现出来的一种商业文化精神,即是儒家思想与商贾精神的有机结合,其核心要义是“经世致用,义以生利,利以平民”。近年来,“新儒商”一词也应运而生。何为“新儒商”?主要看怎样理解“新”字。“新”可以解释为与时俱进,即将中国智慧与西方经营管理理念融会贯通的国际化,具有现代化管理意识的新型企业家。深层次讲,新儒商就是志存高远、仁爱、讲诚信、重社会责任、义利结合、以利济世、注重休闲养生之道、中庸之道、能够凝聚团队、勇于竞争并善于竞争、崇尚智慧经营、精于管理之术、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创新精神、追求和谐发展的新一代儒商企业家。

(二)新儒商精神是浙商商帮精神的广义概括。浙商已成为中国第一财富创富集团,是全国人数最多、行业最宽、比例最高、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经营者群体。自春秋以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浙商队伍不断壮大,活动区域不断拓展,至前近代时期,已经成为我国最具实力和影响的区域商人群体。在一个多世纪的经营中,近代浙商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浙商精神”。那么新儒商精神与浙商精神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如何界定这一性质。笔者认为新儒商精神是浙商商帮精神的广义概括。

第一,成为新儒商是浙商追求的目标。古代浙商始祖范蠡,字号“陶朱公”,春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后弃官从贾,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次散尽家财,被后人尊称为“儒商鼻祖”、“商圣”。如果说“儒”是指学问、学者,那么范蠡是儒商——具有儒商精神的商人。新时期著名浙江宁波商帮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并热心公益,捐建的“逸夫楼”,创办“邵逸夫奖”,被人称为新儒商的楷模。纵观古今的浙商,他们驰名中外,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屈指数来,究竟有几位可以称之为儒商?儒商是浙商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时代赋予浙商的社会责任。

第二,新儒商精神是对所有商帮精神的概括,也包括浙商形成的浙商精神。古有孔子时代的子贡、陶朱、白圭,后有明清之际的晋商、徽商、闽商等儒商商帮,再到浙商,从近代的东方商人孟氏“祥字号”运营,到当代的荣氏家族、霍英东、李嘉诚等具有新时期儒商精神的现代儒商,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一种特征:诚信经营,有救世济民的远大抱负,追求达则兼善天下,这正是新儒商精神。尽管近代浙商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浙商精神”。但是笔者认为浙商精神所体现出的进取精神、义利并举的精神、合作以及诚信精神正是新儒商精神的真实反映。

三、杭州师范大学“弘扬新儒商精神,培养新儒商素质的人才”是否切实可行

(一)这一特色定位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吻合。从全球发展现状来看,一方面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场道德危机,世界经济秩序需要注入更多的道德基因,需要更多的诚信来维护全球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改革随之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近年来相继发生“瘦肉精”、“地沟油”、“毒奶粉”、“彩色馒头”等人为食品安全事件,“舍本逐利”、“舍义取利”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日益加剧,功利主义价值观导致商业道德失范、商业诚信缺失的现象日益严峻,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非常严重的地步,这些不但损害了企业自身的信誉和形象,引发巨大的信任危机,而且将严重损害“中国制造”的国际声誉,甚至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和谐。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培养出更多具有儒商气质的现代企业家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如何培养出更多有德有才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在拥有深厚浙商儒商商帮文化底蕴的浙江,提倡弘扬新儒商精神,培养新儒商素质的人才是尤为迫切和必要的。

(二)适应社会当前培养人才的要求。根据杭州师范大学的就业情况,一方面其毕业生流向很大一部分进入企业工作,因此培养有德有才的人才,有进取心的人才多么重要,著名企业家牛根生说过: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慎重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从这个角度看杭州师范大学在创一流大学梦的过程中更应该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新儒商精神素质的人才。具备这样素质的人才进入工商企业界各个行业,即使他们不是CEO,也会对商业道德的重树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国家大力提倡“互联网+”以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缓解就业压力以及杭州师范大学重视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会选择自主创业,继而成为各个行业的“老板”,然后成长为企业家。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所非常重视和提倡鼓励学生创业的高校,校园创业创新氛围浓厚,众所周知,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这位叱咤商场的企业家就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其校内阿里巴巴学院正是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创业的火车头、新动力。提出培养新儒商素质的人才正是适用了自主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但是,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自主创业率比起其他同类高校以及欧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学校有必要重点有系统地开展创业人才的培养,加大创业教育的力度,让更多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不仅要培养“老板”,更要培养有道德、有素质、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为杭州打造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实现“杭州梦”助力。总之,不管是从杭州师范大学走向工商企业界的学生,还是从杭州师范大学走向自主创业之路的学生,都应该接受过新儒商精神的教育,都应该具备这种新儒商精神。

(三)为杭州师范大学创一流综合性大学之梦助力。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新校区的奠基完工,标志着杭州师范大学向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迈进了重要的一步,杭州师范大学继续创一流综合性大学之梦,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但是目前校园文化发展的滞后性以及缺乏校园特色文化却恰恰阻碍了杭州师范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前,杭州师范大学校园往往是学院一支独放,而缺乏综合学科的雄厚背景,虽然杭州师范大学戏剧曾获得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称号,但是这种“雅”文化终究缺少内在的灵魂而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兴趣索然。

新儒商文化是一代又一代儒商成功经验的总结,它本身就是一种激励精神、清理庸俗的文化之道,新儒商文化可以依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校园文化层次。一方面杭州师范大学具有各种社团名目多,有吸引力的少,校内活动多而校外交流的活动少等特点。新儒商文化可以依托其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方式对校园文化的施动者进行管理。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更高品质的高校校园文化;另一方面杭州师范大学历来重视人文素质美育教育,其校园的品牌活动更是不乏邀请精英企业家和学者来校做报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杭州师范大学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进行教学改革,进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新儒商文化恰恰具备了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所需的元素。可见,培养新儒商素质的人才可以为杭州师范大学创一流综合性大学之梦助力。

(四)与新校训提倡的理念吻合。“弘扬新儒商精神,培养新儒商素质的人才”这一特色与杭州师范大学的校训“勤慎诚恕,博雅精进”有异曲同工之妙。“勤慎诚恕”是建校初期首任校长经亨颐提出的校训,体现了学校对历史传统的继承。“勤”代表时习、敏求、不厌不倦之意;“慎”是慎言、慎行、寡尤寡悔;“诚”代表真实、无妄、成己成物;“恕”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尽己及人。这四个字可视为学校对师生在修身方面的共同要求,“博雅精进”四个字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勤慎诚恕”的必要补充,四个字对学生培养的要求依次递进,层层深化,旨在强调当代大学生要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除了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外,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综合素质、自强不息孜孜不倦的精神、合作与创新能力、注重与时偕行、追求卓越和开创精神等。“弘扬新儒商精神,培养新儒商素质的人才”与校训都体现了勤奋进取、慎言、慎行、诚信、创新、与时俱进的理念,两者有着共同的品德经纬,相互呼应,相通相融,浑然一体。

(五)体现了区位优势。笔者在前面论证过“新儒商精神是浙商商帮精神的广义概括”,浙商正是这一区位优势的体现。杭州师范大学处在省会杭州,浙商企业林立,其中不乏儒商的楷模。这种新儒商精神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精神熏陶以及启示,同时可以增加实践,增加知识面,利用相关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为学生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阿里巴巴赴美成功上市使得杭州城西的创业热情高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与“互联网+”时代潮流的感召之下,与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相邻的未来科技城,一支以海归系、浙大系、阿里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正悄然兴起,201410月,浙江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在未来科技城建设创业小镇(东与杭州师范大学接壤),李强为小镇命名——“梦想小镇”,成为杭州城西创新大走廊的重要承载空间。新校区启用后,杭州师范大学可以依托创业学院、阿里巴巴商学院和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等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浓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大胆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举措,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创业资源环境,比杭州其他高校具有比较优势,具有新儒商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有很强的应用性,由此可见,杭州师范大学培养具有新儒商素质的人才具备优良的土壤。

四、总结及对策

杭师师范大学之前没有传统文化或经典文化这方面的大学普及教育,因此不具备良好的培养条件和基础,但是这一点可以通过经典教育课程以及学生活动弥补。笔者的设想是:一方面要让师生认可培养新儒商素质人才的特色,接受新儒商精神;另一方面优化课程体系,将专业教育与道德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同时配合学生组织的相关主题活动逐渐使新儒商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发展。

(一)打造浓郁的新儒商精神的校园文化。首先,学校应该规范这一办学特色,深化内涵并形成正式文件下发,让师生普遍接受认可。同时,着手制定打造这一特色的实施计划。具体说,第一,从学生进校起,就有系统地引导学生学习新儒商精神和文化,并贯穿大学课程教育的始终,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新儒商风范”。此外,学校还应开设《论语》、《孟子》、《道德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及世界著名企业管理人员的传记等公共课程,从思想理念层面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个人身心修养和素质;第二,通过创新“新儒商大讲堂”或者类似的活动邀请具有新儒商精神的优秀企业家以及精英校友来校做报告,现身说法,为学生诠释“个人能力”与“责任担当”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素质。通过创新科技大赛、创业大赛、创新文化节等定期传播“新儒商”精神。可以激励大学生意识到自身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在新一代青年人生观还可塑形的时段引领他们建立“新儒商”精神,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第三,塑造公认的、有代表性的儒商浮雕、绘画,激励学生向其学习,从而促使其认可新儒商的精神和作为。

(二)创新课程体系,鼓励科学研究。第一,在人才的培养上,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上注重让学生构建全面知识架构,可以增设儒商课程和经典教育课程完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上以培养目标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学生,打造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儒商企业实习相结合的系统实践教学;第二,鼓励教师开展现代经济理论和人文思想研究,进行新儒商精神和素质研究,形成研究特色,为教育教学提供支撑。

(三)鼓励创业实践实训。学校不仅仅需要从意识方面着手培养,更为重要的是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得以实践加以运用的载体,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触新儒商文化、培养新儒商精神。新儒商精神为大学生指明创业目的,因而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新儒商教育就是更好地指导实践。学校管理者应建立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并搭建实践平台,对于杭州师范大学来说,可以依托创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阿里巴巴商学院和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等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浓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大胆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举措,让更多的学生在实践期间就接触和逐步懂得经营管理,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以及具备新儒商风范的大学生。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教育厅,2010.

2]肖群.传统儒商的概念辨析[J.科技信息,2009.30.

3]勤慎诚恕,博雅精进——杭州师范大学校训[EB/OL.中国高校之窗.

4]刘全顺.财经院校创建特色名校的路径:新儒商精神的凸显——以山东工商学院为例[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5.

5]刘高祈,佟珣,喻智成,向爽.试论财经类高校大学生新儒商精神的培养——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3.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1643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