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职业教育集团推动区域产业转型思路与实践
第546期 作者:□文/黄文胜 时间:2016/10/1 13:06:47 浏览:869次

[提要] 在教育新常态下开展集团化办学,既是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推动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我国职业教育集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创新职教集团的合作运行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对接产业集群建设、教育合作模式创新、注重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并以江苏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对于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推进职教集团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区域产业转型;创新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常态下职业教育集团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对策

收录日期:201683

一、引言

职业教育集团是以特色专业为纽带,联结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多元主体的教育办学联合体。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组建职业教育集团1048个,成员单位4.6万个。我国目前有政府主导、行业主导、企业主导、院校主导四种类型职业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是推动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提出,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15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提出加快提高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的参与率,到2020年将建成300个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在教育新常态下开展集团化办学,不仅能够有效带动薄弱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系统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而且有助于同步推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

二、我国职业教育集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未能有效构建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由于教育集团中缺乏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多元合作机制,集团对其成员单位的影响力和约束力有限,使得组织机构松散,人、财、物等方面资源无法深度整合。

(二)职教集团中行业及企业的作用被不同程度弱化。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热情,在产教融合中的作用很不平衡。突出表现为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合作不热心,较少参与人才需求预测、专业开发、教课程开发与建设等工作,其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发挥。行业对职教集团建设的合作及参与程度也不强,在产业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指导和引导作用有限。

(三)专业集群建设优势不明显。学校的专业设置方式过于单一,专业间的协调性较差,专业设置的集群化发展不突出。对专业群的行业基础、技术基础及职业岗位等考虑不足,产业结构的调整适应性差,未能形成合力为区域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教育及人才支撑。

三、新常态下职业教育集团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新常态下职业教育集团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立足管理高度充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以对接及服务区域发展,培育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专业发展为纽带,通过人才“订单”培养、专业和课程共建,整合多元化的办学要素,在品牌、师资、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特有经营运行机制,搭建产、学、研结合平台,推动集团内成员之间的可持续合作。开展社会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一)创新职教集团的合作运行机制。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1、完善集团的运作机制。组建区域职教联盟,形成集团内新型的组织关系和合作方式。发挥其资源整合、决策咨询、监督评价等职能,撬动政府、企业、行业、社会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打造职教集团推动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2、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类型,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的对接。

3、建立合作保障机制。行业通过制定职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企业参与制定合作办学及社会服务制度制订,全程监管合作办学,为集团运行、校企共育人才、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等提供制度性保障。

(二)建设校企合作服务中心,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了促进校企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围绕校企合作办学这一主题重点建设政、校、企合作共享平台。应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以校企共建实验室、职业技能鉴定所、商经学会等合作共享平台为抓手,打造人才培养培训和产学研服务中心,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建设内涵。

1、建设地区职业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密切联系职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和专业群,以校企合作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及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将职教集团打造成为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区域职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构建地区产学研合作中心。尽快组建由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等组成的产学研合作服务团队,建立校企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在其带领下深度参与企业市场调研与管理咨询,联合开展项目研发等,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与水平。企业员工通过参加学习提高技术能力,成为专业的实践指导员。专业团队则注重要求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做调查,提高其实践能力及水平。

(三)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集群建设专业群。依据“专业跟着产业走”的思路,通过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及打造专业特色品牌,提升职教集团服务区域产业的能力。

1、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职业学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决策小组,进行“顶层设计”。从产业发展重点出发,依托专业特色及优势,根据区域人才需求,进行细致深入的区域调研,制定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指导计划及方案,建设具有区域地方特色品牌专业。突出专业及区域特色,提升专业质量,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对人才的需要。

2、建立健全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应充分挖掘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合作潜力,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中企业的作用,推进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等推陈创新,推动职业院校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同步转型升级,实现“专业与产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等五大对接,促进产业链、教学链、人才链等深度融合。

此外,还要注重借助产业群的优质资源和品牌效应,对职教集团的文化内涵投入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档次和层级,放大职教集团的社会影响力。

(四)教育合作模式创新。为促进产教交融与合作,提升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政府、行业、学校及企业应该携手合作,对教育合作发展模式改革创新。

1、以契约方式在校企合作方面深度探索专项合作型、紧密合作型和校企一体型等合作模式。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可以通过共建产教园、创业园覆盖商贸流通、信息技术等产业链,对接学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群人才培养,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2、以合作企业冠名二级学院的产教融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极大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建设的能动性,形成企业市场联动、学校服务驱动、成果多方共享的局面,促进校企资源合作共享。

3、组织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单位可以借鉴德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现代学徒制。从行业和企业对专业人才岗位能力的需求出发,共同就课程、素养、技能、德育等方面重点培养学生。为学生顶岗实习开辟实践生产线,鼓励师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4、集团还应探索“教育+产业”的职教扶贫模式。有利于拓展职教集团的办学空间及产业发展服务的渠道,助推产业扶贫工作开展。

(五)注重国际交流合作,打造职教集团品牌。要尽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与服务,加强与跨国企业、国外院校合作,推动职业教育集团“走出去”。要密切与海外院校的合作、交流,引进国际资格证书课程,合作共建生源基地,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融合型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由此,才能不断提升职业教育集团的国际影响力和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

四、案例分析

江苏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堪称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开路先锋”。2005428日,由江苏省教育部门、经贸部门、商务部门、商业联合会支持,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江苏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共成立了9个专业协作委员会,制定并修订了《江苏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专业协作委员会工作条例》等,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共同发展的集团化办学新局面。集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深化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为重点,建立了多元合作机制的互惠共赢机制,整合资源,发挥集团整体优势,集团人才培养水平、经济贡献度和协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到目前为止,共拥有200多家成员单位,与100多家社会声誉好、有实力的知名企业与行业密切联系,赢得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航母”的美誉。其先进示范经验值得推广。

(一)“一体两翼”办学机制。2014年,组建“江苏商务职教联盟”,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进行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建设。2014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江苏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成立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联盟理事会,构建了“一体两翼”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江苏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和江苏商务职教联盟依托合作办学联盟理事会,在其带动下协调运转形成强大合力,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密切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衔接配套。

(二)“三园协同、四院共建”模式,大力促进产教交融与合作,服务育人与服务企业并重。发挥专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契约方式规范校企合作行为的管理模式,政行校企共建“科技园”(61280平方米)、“产教园”(26720平方米)、“创业园”(3000平方米),对接学校电子商务、物流、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及专业群人才培养,提升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在集团内,搭建产教融合高端平台,校企共建了“江苏经贸·苏果学院”、“江苏经贸·雨润学院”、“九如城老龄产业学院”等3个以合作企业命名的二级学院,促进校企资源共建共享。

(三)探索分段培养的培育方向。实施高职、应用本科衔接“3+2”分段培养,开展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率先组织对口单招专业技能考试。先后与南京财经大学、南京江宁中等学校的相关专业对接,分段培养适应性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组织对口单招考试工作,严格把关技能考试命题,不断完善考试组织管理工作。

(四)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打造职教集团品牌。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与服务,制定并实施合作办学、设立海外办学机构、招收留学生等战略,与此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及“江苏企业走出去”战略,与越南胡志明市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及河内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生源基地,与印尼南钢武龙钢铁有限公司共建“江苏经贸——印尼南钢职业教育中心”。此外,集团还展开对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西部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援,主办及承办“国际社会养老失业发展论坛”、“中德职业教育论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高端会议,密切学术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集团的国内外社会及行业影响力。

五、结语

通过以上理论探讨及案例分析探讨,本文提出了新常态下职业教育集团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对策。一是创新职教集团的合作运行机制;二是建设校企合作服务中心,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三是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集群建设专业群;四是教育合作模式创新;五是注重国际交流合作,打造职教集团品牌。期望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具有一定借鉴参考。

(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薛茂云,王兵,赵惠莉.江苏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打造职教“航母”,助推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EB/OL.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2015.12.31.

2]蒙维洋.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研究——以嘉兴市为例[J.职教论坛,2014.12.

3]吕淑芳,伍百军.高职专业发展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以云浮地区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5.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00214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