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承接研究
第547期 作者:□文/李 凡 张富强 谢会芹 时间:2016/10/16 14:34:27 浏览:1479次

[提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都取得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时也存在很多困难。本文从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现状入手,探析河北省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承接;虹吸效应

本文系2016年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产业的精准承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601138)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承接阻碍及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697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产业对接协作是有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载体。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产业承接过程中的困难和阻力,找出促进区域内产业间分工与合作的有效路径,对于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产业协同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现状

目前,京津冀产业协作迈向深度融合,2015年河北省引进京津项目4124个,引入京津资金3459亿元,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京津产业项目对接,大力优化生态环境,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多项产业项目对接成功,科技创新合作良性互动。

2013年底,北京市将锻铸造和家具产业转移到河北省邯郸市和行唐县,另外北京还将新兴凌云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转移到邯郸市。2014年初,北京的27个工业园区将自身各种产业分四次转移到河北省57个工业园区中,包括的领域十分广泛,主要有电子信息、锻铸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2015年以来,北京现代沧州工厂、首钢京唐二期、张北云联数据中心项目顺利在河北省开工建设,北汽集团黄骅整车项目建成投产,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落户沧州渤海新区,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落户衡水市,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也逐步搬迁至廊坊市。

河北省对天津的产业承接也在逐步实施。天津滨海汽车零部件公司与青县合作建设的河北滨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沧州市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项目建设、医疗、港口等领域,积极与天津市对接合作。2015年,合作项目已达450项,总投资560多亿元。河北省的盐区改造、金属冶炼与制造、塑料模具基地的设施建设都得到天津的大力协助。天津丰田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国际(保税)物流仓储产业园项目、天津老美华公司高档布鞋生产线等项目均已落户河北省。河北省也着眼于本地药企与天津科研单位及院校之间的合作,比如华药、石药等重量级药企业转移的承接主体,河北省内各地支柱产业的定位要实现差异化、分工巨细化,河北省承接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要体现产业对接的科学性和选择性。

可以看出,河北省所承接的转移产业主要是钢铁、冶金、机器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制造业。所承接的转移产业的地理位置主要集中在距离产业原来的区域较近的城市衔接区域。

二、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阻碍

(一)区域间的行政壁垒影响生产要素之间的自由流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核心在产业的协同发展,而其本质则是实现生产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然而,从京津冀的现状来看,北京、天津、河北,一个是首都、一个是直辖市,还有一个是地域较大而经济发展较慢的省,三个行政区域地位不同,制度政策也不同。三地政府部门更多的是考虑所辖区域内产业的发展、产业目标的实现,缺少产业分工与合作,忽视区域整体经济利益,京津冀三地各自为政的现实情况严重阻碍了商品以及生产要素在区域内部的流通,扰乱了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特别是京津冀都市圈中北京和天津两个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协调两地间的产业合作比较困难。这样的产业承接转移没有一个标准的执行计划,而地方财政体系具有明显的分割,无法形成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也没法进行三地的优势互补。

(二)三地承接需求存在错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承接京津转移产业的过程中,河北省可能会遇到两种尴尬的情况:一是从河北省以往的产业结构来看,多是钢铁、化工、冶炼等能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能源消耗高、产品附加值小,而且对环境具有高污染、高排放的特点。因而河北省希望借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与此相对应的京津两地,首先考虑转出的产业也是这些低端落后、污染的产业。如此看来,三地的需求初衷存在明显的不匹配;二是三地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京津能够转出的产业,河北省未必有能力承接。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得知,京津两地的主导产业多处于产业链条的中下阶段,具体行业如医药、汽车、电子产品、精密机械制造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河北省主要是产业链条的中上阶段,具体行业如煤炭、化工、钢铁、零配件加工、皮革等产业。这种产业断崖现象很可能限制了河北省的产业支撑、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说即使北京转移出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河北也未必接得住。

(三)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不利于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产业趋同通常被称作产业结构同质化,是指相近区域间在选择主导产业、产业生产规模及产品种类开发等方面的相似现象。出于对各自自身利益的考虑,区域间都会自觉的带有排外倾向,不利于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多年来,在产业发展中,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依然存在着各自为战,城市发展目标相似,在产业政策上追求大而全的问题。在京津冀“十一五”规划中,三地均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有: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医药工业。北京、天津分别把汽车、医药、装备制造业列为“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因而,三地相互之间争夺资源、争夺项目、争夺投资,进而造成区域间过度竞争和封闭竞争严重,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趋同,不利于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造成区域资源优势的巨大浪费。

(四)“虹吸效应”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学上的“虹吸效应”是指在区域经济的某一地区,由于特定的区位优势,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会将相邻地区的资源、资金、人才、投资和消费等吸引过来,造成被吸引地区经济发展的缓慢,同时加速吸引地区的经济发展。北京由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天然优势,总部经济效应明显,截至2015年,268家境外跨国公司在京设立总部,较2010年增加73家。其中,在京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量达52家,比2011年净增11家,北京总部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总量连续三年位列全球城市第一位。总部经济效应的存在强化了北京的磁力作用,导致资源向核心区域聚集,对津冀特别是河北省产生“虹吸效应”。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模式和现状与北京对周边资源的过度垄断和汲取有很大的关系。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对策

(一)打破壁垒,确立“互利共赢”发展思路。落实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战略遇到的首要障碍就是行政区划壁垒,树立“互利共赢”发展理念,是目前京津冀地区化解市场条块分割、盲目竞争等问题的重要措施。为此,京津冀三地应加强政府间的互动合作,加快机制和政策协调的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要素和产品市场的一体化和生态环境的一体化建设,建立一个轨道上的京津冀。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禀赋优势,立足比较优势,彼此间通力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在三地间合理流动。这样,一体化的区域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扩充河北地区的城市功能,引导资本、人才、技术、产权、知识由北京、天津向河北流动,还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等外部性较强的问题。

(二)积极引入符合河北省产业特点的项目,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产业承接的根本目标,是以新项目引入推动原有产业调整,实现河北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与合理布局。当前,河北省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针对河北省规模不小、效益不高的钢铁、石化、医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应在引入新的建链、补链、强链型项目的同时,对旧有产业(企业或环节)进行限制、淘汰、整合,推进工艺上水平、产品上档次、企业上规模,创造更高的产值、效益和财税收入。努力承接那些有助于产业技术升级、延伸产业链条等特征的项目。根据目前产业现状分析,产业链条中比较适合的项目包括:石化产业中的精细化工、钢铁行业的特种钢材、医药行业中医药中间体、催化剂、精密加工设备、装备制造行业等。在这一过程中,河北省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升级,也将极大地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的产业发展水平,使三地在更高层次、更高价值链上实现分工布局。

(三)形成区域间错落有致、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错落有致、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是避免城市间同类产业无序竞争,发挥核心城市影响力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要完成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首先必须确定每个城市在一体化中的定位和职责,使每个城市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做好战略调整带来的产业布局调整的承上启下工作,携手推进京津冀区域的产业融合、合力共赢。

具体来说,北京的定位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为实现北京的城市定位,应将产业发展的重心进一步转移到科技创新性较强的知识型产业中来,充分利用中关村产业园和北京的高等教育优势,打造“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对于不符合首都定位的或是在北京已经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通过产业链外包分工、共建产业园区、产业搬迁等形式逐渐向京外区域转移,推进北京的生产资源和技术资源向河北、天津的空间配置。目前,北京已经向河北、天津分别输出了6300个和836个产业项目。天津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二核心,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其核心工作在于“错位融合”,实现与北京的优势互补。天津要借力于北京的知识经济辐射效应,建设具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现代化制造业生产基地,承接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制药产业、汽车产业,将一般的化工企业和普通机械制造业向河北转移。河北的定位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其主要任务是“在承接中升级”。即承接不适于京津发展的产业生产,借力于两个直辖市的技术优势,通过打造以曹妃甸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基地,将北京、天津的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以此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高级化。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建立“卫星城”,承接产业整体转移等方法做好非首都核心职能的承接工作。

(四)在京津冀三地培育共同的市场体系。消除虹吸效应对河北省的影响要努力培育京津冀三地共同的市场体系。首先,三地要相互开放资产要素市场,特别是北京和天津的要素市场要向河北无偿开放,促进生产要素能在三地之间自由流动,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其次,三地要建立统一的市场协调机构,统一三地的发展规划,协调京津冀之间的产业对接和合作,进行公共设施的统一部署,共同治理制约三地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要改变产业结构,吸收北京和天津的产业外溢,要注意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微微.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2.

2]梅如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3.

3]朱云飞.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承接产业转移的财政政策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4]刁文杰,朱翠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产业转移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3189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