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农业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547期 作者:□文/许丹丹 时间:2016/10/16 14:35:36 浏览:6997次

[提要] 农业政策的优化与调整能够有效地激发农民对于生产种植的积极性,促使农村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因此不难看出农业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就要求必须对农业政策的调整与优化引起高度重视,从而使农业政策更加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本文分析农业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对如何优化农业政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业政策;农村经济发展;影响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研究项目:“金融驱动推进吉林省现代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项目编号:20150418060FG)成果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96

一、农业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的农业政策也不断进行完善与调整,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这方面来说农业政策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政策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农业政策能够引导农村投资资金的流向,比如:国家通过减免农业税,农村中的财政收入逐步减少,而各项公共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就只能依靠国家财政支出,因此大量的国家财政资金的流向就主要是针对农村中的一些公共设施建设,如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培育新的产品品种等。而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农村生产环境,更有效地吸纳社会资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农业政策的调整能够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农村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村中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分配结构,农村地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建立不同的产业部门以及产业结构,比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等使原有的农业种植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农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促使农村产品产业结构逐步朝着专业化以及商品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会在部分农村地区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种植并形成规模效益,因此也可以说农业政策的调整能够有效地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最后,农业政策的调整还能够有效地引导农村劳动力,随着我国各项政策的优化与完善,使农村农民的农业收入不断的提高,尤其在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以后,农村中的规模种植与生产不断增加,这就给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城市转向农村,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政策的完善有利于实现市场供需平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我国农村中农民是使用土地的主体,在农业种植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农业生产种植的最大效益,农民会自发的根据市场的需求,改进农业生产品种以及投入,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在市场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农村农民又能够得到较高的收益,当然农民农业收入的增长需要依赖于完善的农业政策,才能够保证农民生产种植的收益。当然农业政策的优化与完善不仅能够促使市场的需求得到供求平衡,还能够有效地实现粮食安全问题,保证农村农民的收入,比如粮食购销政策,能够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对农产品进行合理的价格保护,当农产品出现剩余的情况之下,可以通过收购保护等措施,保证农民的利益,更有效地促使农民在生产种植上的积极性。通过对农业政策调整优化更能够激励农业经营的有效创新,能够有效促进产学研的协调发展,通过对农业的规模生产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等产业的发展,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政策有效地缩小了城乡之间出现的贫富差距。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的贫富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给我国实施新农村建设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发展农村经济,然而自我国开放以来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出台了多种农业政策,比如减免农业税收等,有效地减免了农村农民的经济负担。虽然目前我国农村中的大多数农民仍旧处于温饱的状态,但是农业政策的优化以及调整能够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生存现状,比如农业政策中的两减免三补贴的政策,不仅只是减免了农民的税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更由于各项政策的补贴有效地提升了农民的收入,再比如粮食、种粮以及农机具购置等补贴等,不仅增加了农民参与农业种植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农业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农业政策主要指的是为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以及农村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目标,由执政党或者是政府根据相关的程序制定并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农业政策具有时效性,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是农业政策的制定是一项相对复杂且又系统的工程,受多种自然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即使我国根据实际国情不断完善与优化农业政策,也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果,但是这些农业政策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步对以农产品流通以及乡镇企业发展为核心的农村政策进行改革,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很灵活,影响了农民种植生产的积极性,随后在20世纪90年代其实施的以粮食保护价为代表的制度政策,这虽然是为了保护粮食生产者而推出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农民对生产种植增加了一些信心,但是在实施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没有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因此也严重挫伤了农民对生产的积极性。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为了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对相关的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两减三补贴的政策以及取消农业税、反哺农业的政策,在无形中加大了国家对农村建设的财政支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增收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并不能够根本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

三、如何优化农业政策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政策的优化与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农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有完善的政策体系,才能够促进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优化农村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固发展。

(一)农业政策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首先,在农业生产种植当中离不开农民,而农民对生产种植的积极性又是农业生产种植的基础,农民作为经济人参与生产劳动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因此所推出的农业政策只有能够保障农民持久利益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农民增强生产种植的积极性,也才能够使农民对农业政策做出及时的回应,从而实现最大化的效益以及利润,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农业政策引导,比如可以根据不同的区域进行生产种植规划,可以以农村合作社的形式或者是个人大面积承包土地的方式来扩大农场的面积,为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基础条件,同时也能够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农民在生产种植中获得最大的利润,增强农民的积极性;其次,要完善与优化农业政策,引导农业财政资金流向,可以通过财务管理以及财务监督的手段等,保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科技开发等,从而使农业财政支出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最后,要逐步完善优化农业政策,增强农民参与科普知识教育的积极性,并要保障农业生产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同时要完善相关的政策吸引青年大学毕业生回到农村参与创业,从而使科技要素能够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使农民获得最大的利益,激发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农业政策的协调性,增强政策合力。农业政策与外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可以说两者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不可分割,而且各个农业政策之间也是具有相互关系的。因此,农业政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一些变化,这也体现出了农业政策是具有时效性的。随着时间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原本协调的政策也可能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就需要及时地对这些矛盾进行调整,以增强农业政策的协调性,增加政策的合力,从而使农业政策能够得到最大的效应。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对农业政策进行优化调整过程中就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注重各个政策之间的协调统一,首先可以通过完善户籍制度以及工业反哺农业等政策,有效地缩短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其次可以对土地使用政策进行完善,比如对建筑工业用地以及农业用地的调整,从而使粮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得到调整,再通过对国家与社会的投入资金进行引导,建立长效农业投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通过完善现代科技的引入机制等促使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更加的顺畅,在结合传统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使农业生产的成本降到最低,形成高效安全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最后要优化完善农业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态,使农业政策与生态环境有效的结合。生态农业也是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生态农业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结合科技成果,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改革,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模式,可以促使农业产业与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相互结合,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比如:可以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在稻田中可以养鱼或者是各种不同作物进行兼种,同时可以发展农家采摘等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还可以采用绿色种植法,比如:可以采用物理除虫或者是采用有机肥等,保障农作物为绿色产品,促使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有效地缩减城乡之间的差距。

(三)发挥农业政策的激励性,实现农民增收。农业政策具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为农业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升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因此这就需要及时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对生产种植的积极性。首先,要完善与巩固农业补贴政策以及农产品保护价政策,避免出现过大的浮动,从而使农民生产种植的积极性能够得到长效保持;其次,完善农业保险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使农民在遇到自然灾害等突发的事故出现损失以后,能够将农民的财产损失降到最低,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保证农民从事生产活动无后顾之忧;最后,要对农村的金融体制进行改革,能够使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当中有更加广泛的来源,这样也能促使农民对资金的使用更加的规范,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农民更加积极地扩大生产等增加动力。

总之,农业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必须对农业政策优化与调整引起高度的重视,农村地区可以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当前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完善与优化各项农业政策与制度,农业政策要充分发挥出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农业政策的协调性,增强政策合力,发挥农业政策的激励性,实现农民增收,同时可以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资力度,保证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促使农村兼容得到快速的发展,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确保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文.财政支出政策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与优化改革研究——以安徽省怀远县双桥集镇为例[J.商,2015.35.

2]李伟.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10.

3]孙悦.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何以长期存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6.

4]伍业兵,覃聪.关于当前我国农业补贴的思考[J.农村经济,2013.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3199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