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鞍山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思考
第548期 作者:□文/左 颖 时间:2016/11/2 17:09:32 浏览:852次

[提要] 鞍山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改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鞍山地区高校教师的“双师”水平。

关键词:鞍山本科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本文为2016年度鞍山市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重点课题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918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

保证鞍山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就是建设一支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该“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要掌握高等教育基本教学的规律,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应用本专业的能力。建设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应该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在重视学习以及积累专业基础知识、应用知识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培养高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以及应用技能的能力,那么如何认识“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双师型”教师队伍在鞍山高校中出现哪些问题,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呢?

“双师型”教师指具备渊博的专利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水平,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集教学科研和实践双重职责为一体的复合型教师。这个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体现,“双师型”教师实质上指的是“双师素质”的教师,也就是说不仅教师要具有系统的、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具有较强的教育水平,而且教师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具备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在成功进行专业理论教学的前提下,还可以成功进行专业的实践教学;另一个方面从教师群体的角度体现,“双师型”教师队伍指的是“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该比例应该保持合理有效,在高校教师整体上形成优势互补的形式。“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如下能力:首先,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知识的掌握是教师能力最重要的体现,没有良好的知识储备也就无法按时保质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优秀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作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专业课理论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要有实践操作的教学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着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能把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带到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社会交往能力。这种类型的教师往往是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承担着学校与企业的信息交流责任,要把企业的需求告知学校,同时也要组织高校学生深入到企业一线进行实习,这也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要有很强的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最后,管理与创新的能力。管理能力是“双师型”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作为行业中的高技术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才能对企业的员工与高校的学生进行良好的管理培训。其实,创新能力更是技术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社会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要求高技术人才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

二、鞍山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观念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师职称晋升、绩效考评等方面以“科研能力”为核心,存在轻视“技师”的偏见,导致教师向“双师型”转型积极性不高。然而,这种以“校门对校门”方式培养的理论人才,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无法适应向职业教育转型的要求。

(二)认定标准不明确。目前,“双师型”教师资格制度不完善,缺乏明确的认定标准。很多地方本科高校设置了“玻璃门”、“弹簧门”,在编制控制、行政审批等方面限制教师合理流动。同时,还要求外部技工须和高校普通教师一样具有学历等资质才能任教,从而使得优秀技能技术型人才无法进入高校。由于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很多新升本科院校对其内涵的理解不同,有的院校把“双师”等同于“双证”,没有深入地了解教师的素质和真实能力,这样的“双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组成单一化。教师所具备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与本科院校的要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中的教师还难以满足我国国情对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近年来,鞍山市一些本科院校采取培养或者是引进等措施,无论是教师的学历,还是教师的职称均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升,值得一提的是,院校的主要力量之一逐渐有了高学历青年教师的身影。但是不可否认,这些高学历的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就是缺乏相关生产实践的经验,尽管其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较为牢固,但是其实践应用能力较为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本科院校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工程背景或者是行业背景的专业教师数量并不多,严重缺乏来自企业或者是行业的专业实践相对较为丰富的兼职教师,以及严重缺乏真正能够担任实验这类实践性课程的教师。

(四)兼职教师队伍管理不科学,师资流失问题严重。在“双师型”教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目前高校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不科学。许多兼职教师都不具有教师任职资格,虽然这些教师具备了本专业较高的技术水准,但由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师培训,缺少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对教育教学规律不太了解。同时,兼职教师存在着精力分散、研究学生不够的问题,时间上、精力上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学校往往由于考虑成本和有些专业教师比较难聘的原因,对其缺乏严格的考核制度。院校教学科研条件有限,工资福利待遇不高,教师聘用制度不完善,各种福利政策难以实施,加上各用人单位“挖才”、“抢才”现象严重,兼职教师流动性强,缺乏相对稳定性也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表现为兼职教师队伍欠稳定,在某些时间段很难保证教学的连续性。

三、鞍山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切实提高培养引进“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环节,也是彰显现代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建议行政管理部门采取积极措施,督促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配套政策,落实培养引进专项经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双师型”教师先进事迹,定期开展“双师型”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技能竞赛,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二)在地方本科高校中单设“双师型”教师种类。针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明确的问题,建议鞍山地方高校将“双师型”教师设置为独立的类别序列。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聘用、晋升、考核、奖励等办法,建立健全科学管理机制,促使“双师型”教师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可尝试建立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晋升的关联机制,创新“双师型”教师职称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认证机制等,打通高校和行业企业人才流通渠道。目前,湖北省在省内高校首次推行职称分类评审,把教师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社会服务与推广等四种类型,鼓励教师各展所长、各司其职,适应培养多元人才的需要。这样的探索值得肯定。

(三)建立多方密切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尽管鞍山各高等院校已经针对教师的在职培养和入职培训进行相对有效的改善措施,但是其主要目的还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对学术研究的能力,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缺乏教师与企业的沟通交流。针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引进机制缺乏问题,建议政府、高校与企业三方形成密切合作机制,实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无缝对接。政府可通过三种方式鼓励高校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是建立“双师型”教师海外研修和交流的补贴机制,推动校企双方合作;二是通过减免税费或给予提供教师学习及顶岗机会的企业补助的方式,提升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积极性;三是出台政策,鼓励企业经营管理、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同时,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也离不开产业界、行业组织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建议以行业协会为纽带,联合高水平学校、大中型企业等建立“双师型”师资培养基地,并尝试成立专门培养机构,完善培养制度。

(四)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在“双师型”教师引进中的激励作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目前,全国民办本科院校392所,占地方本科院校近60%,因此在培养引进“双师型”教师过程中应着重考虑混合所有制产生的激励作用。建议积极鼓励教师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通过制度安排允许教师通过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服务等方式取得一定回报,并在评奖评优、职称评定、项目扶持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从而逐步形成行业企业技术人才积极参与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方向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

总之,鞍山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可以面向社会服务、能走入到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提高就业率。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并建设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双师型”教师队伍达到最优化。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霞.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地质教育,2010.4.

2]张道文.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95551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