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扬州生态建设实证研究
第548期 作者:□文/温菊萍 时间:2016/11/2 17:33:07 浏览:934次

[提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显著。在严峻的生态形势面前,生态文明应运而生。本文以扬州为例,明确生态建设原则,探讨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及整体框架,构建扬州生态建设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深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生态建设;指标体系;扬州

基金项目:2016年度扬州市社科研究课题:“扬州生态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923

一、生态建设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生态建设统筹人、自然、经济、社会等子系统发展,重视系统的整体效益,任何建设规划不能脱离生态文明统一总系统,充分发挥示范区生态功能,必须坚持局部满足整体,少数服从多数,最终实现人、自然、社会、经济的整体统一。

(二)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前提和核心是社会所需要的,生态建设要以人类自身为主体,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下满足人们对良好生活环境的愿望。在创建和谐生活环境过程中贯穿生态文明理念,最终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

(三)因地制宜原则。生态建设需针对具体的区域,通过现场调查论证、类比研究分析等方法,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区域地理位置、区域特性、环境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功能定位等制定出符合实际并能展现地方特色的发展规划,打造自身特有的生态建设名片。生态建设不是局地的建设,而是关乎地区甚至是全国的内容,要求与社会整体的建设进行统一分析、评价和规划。

(四)可操作性原则。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除了需要有先进的理念指导外,还需要基于客观实际,通过制度及技术的创新来实现,使规划具有可行性。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制定合理可操作的建设规划,并符合客观实际,循序渐进的发展建设,同时使规划具有战略性、科学性。

(五)统筹协调原则。生态建设要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能力范围内,注重生态服务功能的建设,合理配置资源环境,统筹协调人口资源和产业结构的区域分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协调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建立适宜人类生活的环境体系、循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配置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安全优美的生态体系等。

二、生态建设的内容及框架

区域开展生态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区域内率先实现优美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来自区域内生态文明构建。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后新的成果体现,它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需要在生态建设过程中重新思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定位。社会建设重在保障民生,它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支撑的关系;经济建设过程需考虑生态文明建设因素;从同一个角度来看,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需要正确处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高效和谐、统一的关系,二者的关系既有交叉也有重叠;看似简单的文明建设,但是需要很好的、很健全的保障基础。厘清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建设关系,构建扬州生态建设体系图。(图1

三、扬州生态建设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生态建设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了真实反映生态建设的特点和内涵。本研究以建设体系图为指引,调查收集扬州市各指标的现状值,部分现阶段收集困难的指标采用近似指标代替或问卷调查方式获得。其中,低碳减排、可再生能源利用指标值的确定参考已有的相关研究(马军、胡大立),生态教育、生态管理的相关指标通过问卷抽样调查取得。(表1

四、扬州生态建设实证研究

(一)扬州生态建设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在众多观测指标中,各类指标并非同等重要,各单指标对整体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指标权重。该权重是用来衡量某项观测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它不仅能够体现该观测要素在指标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还能体现它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指标权重,对于指标体系的使用而言是一个重要工具,具有指标体系修正和平衡的作用,如果权重处理不当,指标体系将无法应用于实践中。

对于扬州生态建设监测指标体系权重的测定采取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根据已有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对各层指标因子进行相互比较,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扬州生态建设指标体系权重。

1、一级指标权重。(表2)因为判断矩阵是二阶的,二阶矩阵总是具有一致性的,无需再验证。通过运用AHP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生态建设中对生态环境和社会要素相对重要性程度。计算结果表明生态环境指示权重为0.5987,社会要素指标为0.4013

 

 

 

 

 

2、二级指标权重。运用上述计算方法,在生态环境指标下两个影响因素生态资源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相对权重分别为0.24030.3584;社会要素指标下三个影响因素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和生态管理的相对权重分别为0.18930.12690.085,且各判断矩阵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综合以上两个矩阵计算结果,经层次分析法软件运算,二级指标中生态资源环境、人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管理的权重分别为:24%36%19%13%9%

3、三级指标权重。继续探索,在生态资源环境指标下有四个观测变量,将赋值运用AHP计算可知其相对权重分别为D1=13%D2=37%D3=20%D4=30%,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符合要求。

人类生存环境指标下有11个观测变量,同理可知,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550.10,符合要求,且观测变量相对权重分别为:D5=6%D6=6%D7=4%D8=14%D9=10%D10=10%D11=9%D12=10%D13=10%D14=10%D15=11%

生态经济指标下有7个观测变量,经计算,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220.10。在生态经济监测三级指标中各观测变量权重分别为:D16=15%D17=12%D18=15%D19=18%D20=13%D21=18%D22=9%

生态文化指标下有4个观测变量,经计算,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940.10。在生态文化监测三级指标中各观测变量权重分别为:D23=37%D24=18%D25=18%D26=27%

生态管理指标下有4个观测变量,赋值运算后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190.10。在生态管理监测三级指标中观测变量权重分别为:D27=35%D28=14%D29=28%D30=23%

由上述计算可知,所有判断矩阵都通过一致性检验,因此本指标各层次均有满意的一致性。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所得的各级指标权重,可综合计算出扬州市生态建设监测指标体系下各级指标的相对权重。(表3

(二)扬州生态建设重点分析。由表3可知,扬州生态建设监测包括生态环境和社会要素监测两个方面,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演替规律、发展态势有正确的预测评价,即对生态系统功能正确评价,在此基础上才能监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建设过程中一级指标生态环境的观测指标包括对生态资源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监测,生态资源环境保护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和自我调控能力较高,生态环境的容量较大,有利于区域生态建设;而人类生存环境保护是保证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扬州市对于人类生存环境保护建设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社会要素体系包括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和生态管理等因素,综合反映出生态文明示范区在意识、行为、体制的建设水准。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经济较为重要,为生态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生态文化建设是改变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生态建设的根本所在;生态管理通过调整人们的行为方式,协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建设的支撑力量。

从综合排序结果看,在生态建设体系中权重排列前五位的指标分别为本地物种保护程度、生态用地比例、新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林草覆盖率和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从生态建设诸多行为分析,区域内存在多种生态系统组成,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具体观测指标差异巨大。但生物集合指标包括了生物的种群、个体、基因等内容,观测结果能够提供一种生物或生态学上的评估。通过对本地物种的监测,不仅能够反映区域内生物个体自身或生物群落等的变化,而且能反映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等其他非生物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为观测生态系统状态、结构和功能等提供详细的信息。因此,生态建设监测重点之一即为本地物种保护程度。在非生物要素的监测指标中,生态用地比例成为已成为重要的监测指标。由于生存环境决定了物种的生存和繁殖活动,对栖息地或生存环境的观测指标与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是紧密联系的。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生态监测获取生态系统状态或信息的量化数据,进而了解评估区域生态系统的演变趋势,对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系统的程度进行评价和预测,促进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协调发展。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文明的重要方面。建筑是人工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所指绿色建筑不仅指绿化的建筑还包括在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环保等方面,从设计到运营都秉承低碳健康理念,执行严格的能耗标准。因此,该指标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部分仅次于前两个生态资源环境指标,排列第三位。除此之外,应该注意到在权重排序中涉及生态文化的指标即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也排在前列。生态文化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涵盖了对文化体制、认知、物态和心态等方面。生态文化通过意识影响转变为行动,促使人们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与此同时要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化观测指标中最重要也是最可行的指标即为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因此综合权重相对较高。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分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文斌等.生态文明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2.6.

2]施生旭.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水平评价与改进对策[J.东南学术,2015.5.

3]陈军,成金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回顾与展望[J.理论月刊,2012.10.

4]梁文森.生态文明指标体系问题[J.经济学家,2009.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820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