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京津冀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思路
第549期 作者:□文/王年文 曲瑞丹 王晓亚 张芳兰 时间:2016/11/16 10:35:10 浏览:3148次

[提要] 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使传统行业加快升级换代,实现了1+1>2的经济效果。工业设计是实现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和核心竞争力。本文针对京津冀设计产业和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建立京津冀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设想。

关键词:互联网+;京津冀;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建设思路

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协同与发展:京津冀设计产业共建共享机制研究”(2015021301)和河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产业转型期设计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研究”(15457625D)结题论文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互联网视角下京津冀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

收录日期:20161012

一、关于“互联网+工业”设计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行各业,简单说就是将互联网融入传统行业,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发展,使传统行业进行换代升级,即发挥1+1>2的效果。目前,“互联网+”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生态。例如,“互联网+医疗”,改变了整个医疗的各种连接方式,包括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医生和医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医生和医院之间的关系,甚至医生和检查设备之间的关系。也诞生了很多在线诊断、网上挂号、互联网的健康监测、健康管理APP,为患者提供方便,因此可见互联网的重要性。

工业设计作为制造业价值链中最具增值潜力的重要环节,对增加产品和服务附加值、促进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工业设计”旨在利用互联网终端的媒介作用,服务于“互联网+制造业”建设,创新设计理念,丰富设计手段,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加快构筑工业设计产业优势,带动京津冀工业转型升级。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按需制造、个性定制和众包众创设计,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

二、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国制造业与工业设计的融合与发展,在地域分布上表现为“南强北弱”态势,而“南强”主要集中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和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如今,对今天的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制造业来说,认知与理解“创新设计”也已不成问题,已经完全由“产品经济”转型到了“服务经济”。但对于京津冀的制造业来说,90%的制造业还没有工业设计的概念,70%的顶层管理者对于设计资源信息的了解处于比较贫乏的状态。(1)制造业认识不到位,热情不高。对技术创新很重视,对工业设计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却缺少充分的认识,运用工业设计的热情不高,在投入方面谨小慎微。制造业对自主设计研发之路持观望心态;(2)信息不对称,没有对接的桥梁。在工业设计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上,由于缺乏政府宏观协调机构、专业化的服务平台以及技术推广机制,企业不知道到哪里找工业设计单位,工业设计单位不知道企业有哪些需求,制约了京津冀工业设计院校、设计机构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导致了工业设计技术的应用范围狭窄,产业化发展缓慢。

京津冀位于环渤海的中心地带,属国家划定的重点发展的经济圈。京津冀三地在设计资源和产业结构方面各具特色,需要创新引领、跨界融合。这就迫切需要一个有效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各取所需,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制造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共同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全球掀起了一场以互联网和工业制造为基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如果京津冀想要在工业4.0时代领先,就不能丢弃工业设计,就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企业开展技术、业态、内容、模式和管理创新是当前的一种趋势。但截至目前,京津冀还未形成系统的工业设计产业链,在产业链的关键组成部分——基于互联网形式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有所缺失。而利用互联网这个媒介,实现京津冀三地的跨界融合发展,既高效便捷、节约资源,还可以实现1+1+1>3的效果。因此,为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助推京津冀工业转型升级,加速京津冀三地设计产业的融合与发展,以互联网为平台,建立一个公共的创新设计服务平台迫在眉睫。

三、平台建设的内容

平台的建立,旨在政府相关机构的监督和促进下,形成一个和谐的互动、交流、共享、协作的高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成果与工业设计、制造业进行深度融合,以便增强京津冀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力。

系统的工业设计产业链结构主要包括“政府产业政策部门、制造业、设计机构、科研院所”等环节的共同协作。本项目着力弥补这一空白,最终形成以政府为指导,以制造企业、设计公司为主体,以产业园区、基地为依托,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院校、研究培训机构为人才培养载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互联网+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主要面向的群体包括“产业政策部门、各种类型制造型企业、工业设计科研院所和专业的设计机构”。产业政策部门可以借助该平台进行“设计产业政策制定、设计产业整体规划、设计产业法律规范和设计产业统计机制”等各项工作。各类制造型企业可以借助该平台进行“品牌战略规划、市场需求研究、统计信息分析、用户中心研究、产品研发推广、制造技术更新和材料工艺研发”等工作。工业设计科研院所可以借助该平台进行“设计学研究、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建立材料信息数据库、生活方式形态研究、设计人才结构研究、设计管理人才培养、集合式设计概念整合”等工作。专业设计公司可以借助该平台进行“设计战略研究、设计需求研究、设计趋势分析、用户中心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设计成果孵化、新材料新技术研究”等各方面的工作。产业政策部门和各类制造型企业之间可以借助该平台共同进行“科研成果转化、设计资源整合、设计商务模式”等各方面的合作。工业设计科研院所和专业设计公司可以共同进行“设计服务平台、设计促进、设计交流”等工作的合作。

平台建设主要围绕产业政策部门和制造企业之间的“科研成果转化、设计资源整合、设计商务模式”,工业设计科研院所和专业设计公司之间的“设计服务平台、设计促进、设计交流”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建设。

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有利于整合研、企、商各方资源,使工业设计以及技术成果实现商品化的机制、政策与措施。设计资源整合平台,主要是通过对工业设计领域各相关主体、各类学术研究、基础性研究、设计成果、设计人力资源,以及设计需求等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与集散,充分利用和盘活各类设计资源,降低设计活动的信息成本,以及组织集成创新设计活动的开展。设计商务模式,主要是针对不同设计领域设计活动的发展特点,通过适宜的盈利模式以及产业链的构建,使设计活动能够获得预期回报与可持续发展的咨询策划服务。设计服务平台,主要为设计活动的开展提供共性技术、信息、研究、管理、人才、投融资、法律等方面支撑与服务的组织或机构。设计促进平台在加强对工业设计及其产业发展的有关基础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政策、建立引导基金、落实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业设计产业链,促进工业设计及其产业的有序发展。设计交流平台,主要是通过加强对工业设计作用的宣传,以及展示、展销、信息发布、论坛、研讨、培训、专业竞赛等活动开展,促进工业设计各类成果、知识的交流与扩散,促进设计行业的整体发展。

四、平台服务的对象和范围

平台主要服务的对象是“专业的设计服务公司、各种类型的制造企业、工业设计科研院所、设计人才、政府产业政策部门、普通浏览者”。主要服务的范围包括信息流的发布与共享、项目的发布与管理、信息化系统整合三个方面。信息流的发布与共享主要包括信息发布、设计共享和展示、项目交易、人力资源、工业设计教育、设计竞赛、政策服务、信息交流。项目的发布与管理主要包括项目发布、项目申请、项目进度管理、设计企业监控与管理、数据的统计汇总。信息化系统的整合主要包括创新服务、行业平台、创新创业平台、联盟互动和竞赛平台。

五、平台建设的作用

平台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主旨,以优势制造业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和产品设计研发为动力、以人才培养及工业设计管理与咨询服务为方向,加强工业设计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培育京津冀工业设计相关产业链。平台的全面建设,其目的在于整合京津冀三地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设计创新服务、推动产学研对接、促进设计成果转化、提供工业设计信息支持、开展工业设计技术服务,培养工业设计人才,促进工业设计的应用与发展,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信息发布、资源优化、产业政策研究、人才培养、设计交流和咨询服务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一是服务企业。通过平台,形成连接各个企业的纽带,整合京津冀现有企业的资源,针对京津冀工业企业和产业集群在设计服务、人员培训、协作交流与品牌推广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提升京津冀工业设计的整体水平;二是服务社会。通过平台,增强工业设计的概念,提高工业设计的认识水平,举办工业设计大赛,评选工业设计奖,开展学术研讨和知识与技能培训,普及工业设计知识,推广工业设计理念,提升工业设计意识,培养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大家熟悉它、了解它,使用它、提升它;三是服务政府。开展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客观和微观研究,为政府进行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与具体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换言之,平台的建立,一是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与信息透明。进行设计前沿知识发布、概念作品发布、企业需求信息发布;二是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开展工业设计服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塑造地方品牌,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三是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促进设计机构设计的规范性和设计人员设计能力的提高,缩短设计研发机构与工业制造企业之间的距离,提高设计项目的转化效率,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四是宣传名片的窗口。全国的设计企业和制造企业都可以在平台发布信息,打造京津冀设计和京津冀制造的新名片。

 

六、小结

本文意在利用互联网管理机制的创新服务平台,整合京津冀制造业和工业设计产业多方优势资源,将互联网的成果与工业设计、制造业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在互联网这一平台上各取所需,实现政府、工业设计、制造业协同融合性,促进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带动京津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协同发展,使“京津冀制造”向“京津冀设计”、“京津冀智造”、“京津冀创造”转变,提升京津冀工业设计软硬实力,增强京津冀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力,在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堪敬.互联网教育视角下的资源平台建设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9.

2]雷鸣,时佳.论京津冀工业设计区域合作战略[J.未来与发展,2012.35.9.

3]张合军.论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在京津冀的发展战略[J.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2011.

4]于洋.中小型企业工业设计网络平台的构建[J.科技信息,2009.1.

5]钟亚鸣,许开强.刍议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势[J.大众文艺,2016.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480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