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当今社会,大学生兼职已成常态。本文结合已有资料,通过对保定市五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对大学生兼职情况主要从现状与问题展开分析,并从政府加强作为、高校引导、自身维权等方面提出改进构想。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兼职;行为特征;维权;保定
本项目受到河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省级项目编号:201610086038)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大学生兼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19日
一、引言
目前,大学校园里存在的大学生兼职现象已司空见惯,这一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必然性。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扩招政策,“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致使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屡创新高。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30万,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就业难”的表面现象。
长久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一切向分数看齐”的教育氛围中,大学生缺少实践能力,所学知识不能够应用于实践,综合素养有待提高,这也渐渐背离了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同时,当大学毕业生从校园走向就业市场时,实践能力差的弊端就显露无遗,而实践能力正是企业招聘时最看重的能力之一。所以,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期、深层次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为了锻炼自己,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将来的就业竞争力,部分大学生选择从事兼职。同时,上大学的费用对一般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一部分同学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加入到兼职大军中。
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兼职市场还不成熟和完善,兼职大学生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有益、有效的兼职?如何将大学生的兼职需求同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上述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
二、保定市在校大学生兼职现状
(一)保定市在校大学生兼职的行为特征
1、大学生兼职行业。我们选取了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保定学院、河北金融学院等五所保定市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调查结果表明保定市在校大学生就业意愿主要集中于促销(32.8%)和家教(27.9%),除此之外,广泛为大学生所接受的兼职类型还有派发传单、话务员、校园勤工俭学、校园代理等。所涉及到的行业类型非常多,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该类兼职多为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不能够让大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换取收入,对大学生以后就业的帮助也不大。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超过50%的大学生愿意从事家教和促销类的兼职,调研和话务员也占到了14.4%和9.5%。所以无论是从动机还是兼职实际情况看,保定市在校大学生更愿意从事家教和促销等相对收入较高,对以后就业有帮助的工作,以此可以说明收入与就业是大学生参与兼职的重要驱动因素。(表1)
2、兼职强度。“问卷星”调查显示每周兼职在5小时以下的人数比高达42.68%,5~10小时的为32.75%,处于15小时以上的比例仅为14.04%。按照周六日工作时共计16小时看,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兼职时间每周不到2个工作日,且在周六日和无课时间居多,兼职强度较低。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还是以学业为主,兼职不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在校大学生兼职存在的问题
1、兼职来源混乱,兼职环境恶劣。目前大学生兼职的信息发布未能制度化与合法化,大多数兼职没有正规的发布平台,兼职信息多是通过qq、微信等社交工具以及自己的社会关系等形式发布,大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鉴别兼职的安全性与否,寻找兼职过程中被骗的事件时有发生。但是因为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而监管部门也不能发挥其职能,导致大学生兼职工作环境日趋恶化。
2、相关政策不健全,权益很难保障。从目前形势看,政府对于大学生兼职的态度并不明朗,或者说“不鼓励也不禁止”。或许政府的出发点是为了大学生能够更为专注于学业,因此对于大学生兼职,并未明确支持。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在各方面因素的驱动下,大学生兼职现象已愈演愈烈。此时,政府的态度不明朗却成为大学生兼职过程中,权益无法保障的幕后推手。
从监管层面来说,监管部门主要有劳动、工商和公安机关,然而却均因职责界定,未能在大学生兼职的监管领域发挥作用。而法律法规方面,并没有针对大学生兼职的法律条文规定,属性很难界定。
大学生兼职权益难以保障,长此以往,必然会打击大学生兼职的积极性,不利于毕业后与社会接轨。
(三)学校管理松散,引导力度不够。大学生兼职缺乏强有力的兼职指导,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生活场所,也是兼职行为的主要发生地,学校作为教育管理学生的部门,是大学生兼职指导的主体。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的高校均设有相应的兼职管理中心,然而在规范大学生的兼职行为、提高大学生兼职技能、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参加兼职活动、保护学生在兼职过程中的种种利益等方面做的并不到位。大部分学生表示,学校对于大学生兼职,并未参与管理,很少一部分学生表示,会有老师做一般性指导。
三、化解保定市大学生兼职问题的构想
(一)政府加强力度,优化兼职环境。政府发挥自身作用,在大学生兼职来源方面进行规范。严厉打击“黑中介”,逐步加强对不正规发布兼职信息的管理。加强法制建设,将大学生兼职纳入到相关法律体系中。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作用,做好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工作。
(二)学校加强引导,提高兼职保障。各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兼职的引导:第一,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处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都是通过辅导员来进行的,辅导员应加强对大学生兼职状况的管理,对大学生兼职进行指导;第二,学校的兼职指导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学校的兼职指导中心对进入学校的兼职信息进行统一的把关和管理,保证兼职信息的真实性,加强对学生兼职的培训,从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到如何维权方面,进行系统培训管理;第三,增加校内勤工俭学岗位与勤工俭学的报酬率。很多同学不选择校内勤工俭学岗位的原因就在于岗位少和收入低,若学校能够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改善,则能使大学生受益良多。
(三)提高自身辨别力,增强维权意识。都说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大学生却不是完全的社会人,辨别力较弱、维权意识较低是其普遍的特点。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对各类兼职信息的辨别力,不盲目选择。参与正规兼职,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姚远.大学生兼职行为特征研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4.1.
[2]高长富,姚茗川,唐唯嘉.在校大学生兼职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法制与社会,2001.8.
[3]张素君.大学生兼职问题的探析——以高校规范管理为视角[J].管理视野,2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