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我国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第550期 作者:□文/董浩然 时间:2016/12/1 13:05:00 浏览:900次

[提要] 随着贸易自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外贸企业必将受到国际竞争者的严峻挑战。中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现实课题。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和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战略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1013

一、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包含核心竞争力辐射所产生的核心能力的核心产品可以让客户用更低的价格接受产品给他们带来的价值,或者用同样的价格能享受到更多的客户需要的价值。而企业通过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使顾客的需要在得到满足的同时也使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最终使企业获得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

2、独特性。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经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的培育,产业环境、公司使命、企业文化和各种资源条件的不同使不同的企业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独一无二的。

3、不可模仿性。实际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者之间常常互相模仿产品、营销策略、管理模式等等。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壁垒特性,越来越多的公司利用专利保护等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关键技术不被模仿,而像企业文化这样的软性要素则更是不容易模仿的。

4、不可替代性。寻找替代品和替代路径是竞争者在模仿对手不成功时的另一种尝试。也正是这种方法使许多行业打破了垄断,如通信行业的GSMCDMA就代替了传统的模拟信号方式。而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替代性是企业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最强有力的武器。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更必要的是拥有持久的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企业一旦在消费者中形成了营销网络,将会对后来者形成壁垒,从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获得超额的利润。后来者只有花费大量的投入与先入者进行广告和销售网的争夺战,才能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获得信息的能力、推理能力、决策能力和迅速执行决策的能力。管理能力至少在高管理层次上并不局限于某种产品,因此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更有效率地利用其他资产,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利器。

二、我国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竞争优势理论强调一国之所以取得经济繁荣与发展,是由于其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有竞争优势,而企业和市场是实现这种优势的载体。与比较优势不同,竞争优势并不源于要素相对价格差异,而源于核心竞争能力。我国外贸企业对外贸易在总体上整体素质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暂时的比较优势会随着外部竞争环境的改变而消失。其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国内申请专利的企业仅占1%,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我国50.9%的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自有品牌产品的收入所占比重不足50%,其中33.6%的企业产品无品牌。此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整体水平较低,企业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管理队伍能力较弱,流失现象仍较普遍。

核心技术的欠缺使我国外贸企业处于被操纵的被动地位,且处于产品价值链中最低值的一环,这样在全球化竞争中,就很难赶超发达国家,也很容易被身后的国家赶超,并且低端产品使得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只能获取较低的利润,而通过产品或服务贸易的很大一部分利润则由具有较高竞争力的企业所获得。

(二)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合理

1、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的股份公司,由于改制不彻底,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非常集中,主要被国家各级政府所控制,国有股比例的平均值为44.9%,股权过度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问题严重。

2、“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控制”是指经理人员事实上或依法掌握了控制权。他们的利益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经理人员常常是通过与工人共谋而这样做的。“内部人控制”是公司治理制度不完善的必然产物。

3、缺乏对董事、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公司制改革之前,国有企业实行的是厂长负责制,厂长集企业的经营决策权、业务执行权、生产指挥权和对外代表权于一身。公司制改革以后,意图用股东大会、董事会来分散、削弱经理的权力。然而实践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人事制度改革滞后等原因,公司经理多由原有的厂长担任或由国家主管机关直接任命,没有严格遵守“由董事会聘任经理”的规定。不合理的治理结构导致经理人员不能激励相容,我国部分外贸企业尤其是国有外贸企业,所有者的缺位和管理者的越位导致了经营管理者角色定位不清楚,从而导致企业效率低下,对外贸易竞争力下降。

(三)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首先,从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产品结构看,主要是一些纺织品、中低档服装等。由于我国的外贸企业产品与韩国、泰国、东盟国家的外贸产品存在着严重的同构性,使我国外贸企业在劳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顿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显萎缩。由中国财经网的数据,2013年中国十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金额为:俄罗斯892.1亿美元,巴西920.8亿美元,澳大利亚1363.4亿美元,台湾1972.8亿美元,韩国2742.5亿美元,日本3125.5亿美元,中国香港4010.1亿美元,东盟4436.1亿美元,美国5210亿美元,欧盟5590.6亿美元;其次,美国等大国都要求人民币升值,这将使主要依赖于价格优势的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最后,从我国外贸企业的贸易对象看,我国企业产品对美国、港澳、日本及欧洲外贸比率占70%以上,而对亚洲各国和其他地区外贸较少。近年来,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由于经济增长放慢,致使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再加上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更加恶化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外贸局面。

三、提高我国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要立足国内市场,在国内的经济增长因素中,不断改善不利资源,管理和解决国内市场的困境;另一方面要培育核心竞争力,应对国外投资环境的压力,在国际市场开拓企业的天地。

(一)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企业核心技术实力的体现,因此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能力。企业研究开发能力的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的创新必须要追踪社会发展的新技术,用开放的视野对未来市场潜在的商机进行分析预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企业在业界保持长期的领先地位,使企业拥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以人为本,尊重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人力资源是创造公司价值的重要源泉,同时要实现知识资本化,让知识的价值得到体现。此外,外贸企业还应当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将产权意识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发展战略当中。

(二)建立完备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我国外贸企业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先进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是不可或缺的。优良的企业制度,规范的生产销售流程是提高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优秀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应具备产权明确、责权明晰的特征。企业制度应从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部门的根本利益出发,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独特制度体系。此外,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让机制系统中的各个成员清楚风险与利益的分配作用,通过多元化的市场激励手段和组织激励手段,促进各环节之间的协作,使企业能够高效运作,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实施国际化战略联盟,建立合理的产业供需链条。外贸企业在与国际化接轨过程中必须选择适宜的合作伙伴构建战略联盟。构建国际化的战略联盟不仅可以使企业迅速进入市场,减少融资开发的风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削弱了竞争对手的实力,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外贸企业与联盟伙伴之间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可以提供互相学习和借鉴,利用资源优势互补,有利的占领技术核心,巩固自己的创新能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包括企业的价值链和供需链。企业的价值链是企业发展的战略理论之一。它将生产和销售的各部门分离,然后优化整合,使企业的成本大大降低,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和价值。企业的供需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构建了产品从采购到销售的各个环节之间的供需网络,高效的将产品投放市场,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给企业和客户提供了更高的价值。因此,合理设计企业的价值链和供需产业链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四)巩固外贸渠道,控制营销网络。掌握终端市场对于一个国家和企业竞争地位的保持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外贸企业要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控制国内外的进出口销售网络。拥有可靠、通畅、高效的海内外营销网络以及不断开拓这一营销网络的能力,是外贸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托,也是外贸企业生存发展和具有竞争优势的特有资源。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适应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需要,既要抓住新的机遇,又要迎接新的挑战,以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积极培育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战略从比较优势导向向竞争优势导向转变,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相关的制度设计和企业组织结构,以适应本国贸易商品国际竞争力的变化要求,力争使我国外贸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够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地位的关键。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外贸企业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然而,我国对外贸易企业核心竞争力还较为脆弱,只有以企业竞争优势为突破点,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不断地培育核心技术,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体系、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才能够使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培育出坚实的核心竞争能力,并为以后的长久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世锦,杨建龙.核心竞争力:企业重组中的一个新概念[J.中国工业经济,1999.2.

2]陈至立.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J.中国软件学,2005.9.

3]王毅.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管理科学报,2000.3.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5]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6Coombs.Core Competencies and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R&D.Managementreview1995.

7Barney.Firm Resources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il of Management1991.

8Volker Karow.Lightweight design is an Audi core compentence Aluminium2009.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95753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