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相关产业有巨大的拉动作用。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EVA业绩评价所进行的研究,总结出EVA指标是相对有效的,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优越性。因此,我们应该对EVA 在我国房地产业的应用前景充满希望。
关键词:EVA;业绩评价;房地产业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14日
一、前言
房地产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支柱型产业,它带动了建材、机械以及家居等基础性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011~2015年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商品房限购、限贷等严厉的调控政策,现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政府推行购房降税、购房补贴以及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可见,房地产行业受经济形势、国家政策的影响之大。正是由于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国民的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需要我们更加关注这类公司的企业价值。
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作为衡量公司价值的新兴指标之一,EVA(经济增加值)最核心的地方在于其强调了资本成本的概念,比传统的会计指标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能够更有效地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
二、房地产业引入EVA应用的重要性
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前景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合理且准确地描述房地产业的企业价值十分必要。
EVA指标能够真实而又全面地反映企业价值,相比传统会计指标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因此,EVA的引入,一方面有助于房地产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盲目扩张,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对自身价值进行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国房地产业顺利度过现在去库存的改革阶段,也有助于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平稳的可持续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基于EVA的国外研究现状。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创新,国外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EVA业绩评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EVA的概念、EVA的计算及会计调整、EVA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比较及EVA业绩评价有效性研究,其研究成果也应用到了公司内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
1、EVA的概念。20世纪20年代,EVA理念就被美国通用公司引入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但是后来又渐渐被人们所遗忘。直到20世纪90年代,斯腾斯特管理咨询公司又把EVA重新引入到公司的业绩评价和价值管理领域中,并正式提出了经济增加值指标。Stewart(1994)提出EVA业绩评价指标在企业经营管理规划、绩效考核和激励奖励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Byrne(1996)提出4M体系,即评价指标、管理体系、激励制度、理念体系,从这4个维度阐述了EVA在企业应用时的适用性。AI Ehrbar(1998)从经济与管理等方面阐述了EVA的基本原理,就EVA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认为EVA是现代公司管理的一场革命,是正确的业绩评价方法。
2、EVA的计算及会计调整。David(1999)从规范研究的角度分析调整的作用和意义,得出最适合的做法是进行四到五项常见的调整。部分学者则对调整前后EVA指标对股票价格变化的反映能力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调整后EVA指标对股票价格变化的解释能力提高不显著。如,Biddle(1998)的研究表明,调整前EVA解释能力为41.4%,而调整后的解释能力为41.5%。此外,Biddle、Bowen
& Wallace(1997)利用EVA的组成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EVA概念中资本成本和会计调整这两个关键组成因素同股票报酬公司价值之间没有显著关系。Shimin
Chen、Jame S.L.Dodd(2001)的研究发现EVA变量与剩余利润变量间的相关性相当高,剩余利润对于股票报酬变异的解释能力为41.4%,加入EVA后解释能力仅增加2.9%。
3、EVA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比较。与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相比,Alam,Nizamuddin(2012)认为EVA更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并可以产生很强的激励效果,并指出采用EVA绩效评价公司的股票收益率会高于未采用的公司。Jame S.L.Dodd和Shiminoen(1997)研究发现:高的股票收益确实伴随着高的EVA,并指出在解释股票收益方面,EVA确实优于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也能很好地反映企业价值。
(二)基于EVA的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主要从理论研究和应用分析两方面对EVA业绩评价进行了研究,其中理论部分主要包括EVA的概念、计算及会计调整;应用分析主要从EVA业绩评价有效性及EVA在激励机制中的应用两个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2001年3月,斯腾斯特公司在上海建立中国分公司,发表文章《中国上市公司财富创造与毁灭排行榜》引起了中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强烈反响,并于2001年9月在上海召开了“EVA国际研讨会”,向上市公司、证券投资公司全力推荐EVA,由此EVA正式被引入国内。
1、EVA的概念、计算及会计调整。对EVA概念的研究,杨占玄、许力飞(2010)认为投资收益、业务增长、投入资本、风险是驱动EVA的财务性要素。熊伟、胡俊娣(2003)对比分析了EVA与ROI这两个业绩评价方法,研究发现:EVA指标在评价企业的业绩方面显然优于ROI指标,并表明EVA指标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决策效率,从而保证了管理者的行为能够符合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对EVA计算及会计调整的研究,王艳(2011)对计算EVA中涉及的研发费用、商誉及免息负债等9项调整进行具体分析。赵治纲(2015)认为目前对于加权资本成本的计算应着重调整,在借鉴国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基础上,建立本土化的净资产收益率对标模型来计算确定各中央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林斌、王湘琴(2016)提出要深刻理解EVA计算中各项目调整的目的及影响,并对损益类项目的调整、资本化支出项目的调整及股权资本额的调整做出详尽解释。
2、EVA业绩评价有效性研究。将EVA指标和传统绩效指标相比,龚尚志(2010)研究得出EVA与企业的战略相关性、价值度量性、绩效评价的准确性、与股东利益的一致性等方面均有着明显优势。姚维玲(2012)认为EVA能更为全面、准确地衡量公司经营业绩及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并证明了EVA用于价值管理的科学性和用于公司业绩评价的有效性。
部分学者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EVA业绩评价的有效性,例如:高佩佩、郑少锋(2014)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经济增加值为基础的指标反映公司价值的相关性更高,对公司价值的解释力更强。增繁荣、李晋杰(2016)实证研究发现EVA评价体系对于衡量新能源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国内大多数学者对EVA业绩评价的有效性持赞成观点,但仍然有部分学者持怀疑态度。王化成、程小可等(2004)研究发现EVA在相对信息含量检验中并未有显著优势,增量信息解释能力也较弱。朱宏泉、李亚静等(2004)以1999~2001年沪市各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结果显示:较之于经济增加值,传统会计指标能更好地进行公司绩效评价。
3、EVA在激励机制中的应用研究。将经济增加值和薪酬管理相结合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韩莉(2014)认为EVA的引入,不仅能够引导企业员工做出对企业及股东有益的长期行为,而且能够有效防范高管短期化的经营行为。张新叶(2015)认为将EVA运用于薪酬管理中,可以平衡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促使两者目标一致化。魏巍(2015)认为EVA激励既关注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又能很好地体现经理人在管理活动中的贡献和价值,是一种有效的经理人激励机制。
国内学者对EVA应用到股权激励中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傅兴(2014)提出基于EVA的股票期权激励模式能够保障激励计划的实施,能够更为合理、完善地评价公司业绩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徐梦园(2014)通过EVA业绩评价体系对民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水平与单位资本EVA和单位股本EVA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
四、结论
对于上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存在着共识,如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使用EVA指标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是相对有效的,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优越性。
房地产业是我国从温饱迈向小康发展阶段的一个支柱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EVA因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对房地产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及企业未来发展趋势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因此,我们应该对EVA在我国房地产业的应用前景充满希望,在适合EVA的土壤里,它一定能展现出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Stewart.EVA:fact and fantasy[J].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994.3.9.
[2]Byrne.EVA and shareholder
return[J].Financi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1996.3.2.
[3]AL Ehrbar,Stem Stewart.EVA:the real key creation
wealth[M].Beijing Citic Press,1998.
[4]S.David.EVA and Value Based
Management[J].Mc-Craw-Hill,1999.10.
[5]Biddle.Method for current
Mutation in three dimensions[J].Trans
On Mag,1998.18.
[6]Biddle,Bowen,Wallace.Does Eva beat earnings Evidence on associations with stock
returns and valu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24.
[7]Shimin Chen,James L Dodd.Operating,Income,Residual Income and EVA:Which Metric is More
Value Relevant[J].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2001.13.
[8]Alam,Nizamuddin.Performance
measures of shareholders wealth:an application of EV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Financial Management Perspective,2012.2.
[9]Jame S.L.Dodd,Shiminoen.New research red flags EVA for stock picks[J].Management Accounting,1997.21.
[10]杨占玄,许力飞.EVA考核体系在国外的发展现状与在中国的应用[J].理论月刊,2010.12.
[11]胡俊娣,熊伟.投资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在财务评价中的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3.3.
[12]王艳.基于会计准则框架的EVA计算调整事项[J].财会月刊,2011.32.
[13]赵治纲.管理会计核心工具体系本土化构建研究——以EVA本土化应用为例[J].会计之友,2015.7.
[14]林斌,王湘琴.对EVA计算与调整的几点看法[J].财会月刊,2016.4.
[15]龚尚志.EVA方法在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绩效中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6]姚维玲.EVA运用于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有效性分析中国证券期货[J].2012.8.
[17]高佩佩,郑少锋.基于EVA的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有效性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4.6.
[18]增繁荣,李晋杰.新能源企业价值创造的EVA评价有效性研究[J].会计之友,2016.16.
[19]王化成,程小可,佟岩.经济增加值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现金流量、剩余收益指标的对比[J].会计研究,2004.5.
[20]李亚静,朱宏泉等.EVA与传统会计指标的比较——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