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考
第550期 作者:□文/顾剑波 时间:2016/12/1 13:28:39 浏览:971次

[提要] 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目前在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国企改革已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的突破口,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总结改革难点,结合淡马锡模式和上海国企改革经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提出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东三省;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1022

一、引言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为恢复新中国的经济和建立独立、完整的我国工业体系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长期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位却逐步下降了,就像是从一个热血沸腾的青年人渐渐成了衰老垂暮的老年人。国有企业比重大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点,国有企业在东北地区经济结构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国企改革进行的如何,事关东北振兴的全局,与老工业基地的盛衰密不可分。

二、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现状分析

(一)国企比重过高。国有企业在东三省占比很高,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改革调整中支撑着东北经济的发展。经笔者调查,2014年国有工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黑龙江为53.14%、辽宁为30.45%、吉林为57.26%,国有企业的比重过大削弱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使东北地区逐渐陷入了困境。如今,大批国有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亏损面越来越大,亏损额居高不下,众多职工下岗失业,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这被人们称为“东北现象”。不仅如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生产规模在全国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笔者搜集整合了四个老工业基地国企的相关数据,由于老工业基地是几个省份工业产值的集合,所以本身基数就大,比例的变动可能并不会那么明显。根据表1可知,2014年工业总产值东北老工业基地最大,为28400.52亿元,远高于其他老工业基地,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的10.81%;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为36079.26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9.71%,也是个不小的比例。这个数字跟笔者料想的有些差距,因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产值毋庸置疑是最大的,但是所掌握的资产却算不上特别多,这可能是长年受到“东北现象”影响的结果,从侧面说明国企经济发展的状况不景气,创收、盈利水平跟不上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适应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表1

(二)国企分布过广、过散。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分布过广、过散,几乎每一部门都有国有企业。从工业内部的39个大类行业看,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的实有资本占全部工业企业实有资本的六成以上,且多为钢铁、机械、汽车、造船等重大工业项目。其中,某些行业几乎全部为国有企业,成分极为单一。就连一些生产社会化程度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如木材加工、竹、藤制品业等),国有企业也占有相当比重。国有资本分布太广不仅造成了国有经济分散,难以管理,而且导致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不易形成规模经济。笔者认为,这也可能是造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效益低下、亏损严重的重要原因。

(三)国有大中型企业设备严重老化。东北地区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大中型国有骨干企业大多兴建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下,企业无权也无力进行系统改造。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北地区的改革又没有跟上全国的步伐,使国有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系统改造速度缓慢,导致国有企业普遍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据哈尔滨官网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哈尔滨市国有工业企业的设备役龄在20年以上的约占23.8%30年以上的占9.2%,全市还有1/4以上的企业仍然沿用20世纪60年代的陈旧落后设备。如此落后的设备和技术装备水平使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打折扣,丧失了许多发展的机会。

三、国企改革的难点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企改革因其复杂性,可以说是一块非常难啃的“硬骨头”,改革艰难不言而喻。

(一)国企问题积累时间长,需要支付巨额改革成本,比如说国家要对老职工进行安置等。企业要彻底改制进入市场,政府就必须解决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社会性、历史性、政策性负担问题。笔者认为,这就是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利益关系调整,在这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利益团体都会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提出一些比较苛刻的要求,相应需要的资金会成为企业改革的难点。

(二)实现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难度很大,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是影响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活力的制度性根源。国企改革中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产权需求对接市场。东北老工业基地地方国有企业大多处于竞争性领域,要在短时间内通过出售、购并、重组等方式彻底改革国企的产权性质和企业性质难度很大,操作不好可能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供需之间难以对接;二是形成“卖者众,买者寡”的不平衡状况。

(三)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后续替代产业缺乏。东北地区是以钢铁、能源、机械、造船、汽车等为主导产业群的工业基地,资源型工业占有很大的比重。但随着自然资源开采的加强和延伸,资源日益走向枯竭,开采成本也越来越高,企业经济效益也越发下滑。在诸多原因的影响下,这些企业的后续产业的接替工作又没能及时跟上,使东北地区既失去了自然资源优势,又失去了经济优势。以黑龙江为例,国有大型企业的大庆油田,曾是我国石油工业的脊梁,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但现在油田的可采储量只有30%,专家预计到2020年的产量只能维持2000万吨左右。许多煤炭国有企业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局面,黑龙江的鹤岗、辽宁的抚顺等国有煤炭生产基地都面临着资源已经枯竭或即将枯竭的问题,但仍没有找到适宜的后续接替产业的困境。

四、经验借鉴及启示

(一)淡马锡之鉴。淡马锡创造了国企盈利的全球神话,其优良的公司制度已成为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的一个典范,所以笔者认为其经验对健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1、明确国有资本的发展战略和方向。淡马锡的国有资本发展战略以坚持有进有退、优进劣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方针,而这是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对于国有资本应该退出的一般竞争性行业,我们可以借鉴淡马锡的做法,遵循市场化原则,通过股权的有序退出,实施产权制度创新层面的改革,引导和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优质国企,国有资本亦可不谋求完全控股地位,将部分股份转让给非公有资本,化非公有资本的活力为动力,从而降低投资风险,保证公司按照市场化规律运作。此外,政府不应过多干涉企业的发展,而应让企业自主经营,确保企业拥有独立决策权。这将有利于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采取积极的投资策略和灵活的资本退出机制,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做出战略调整,最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完善国有资产经营者绩效考核制度。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良好的经营考核指标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今后的考核中可以借鉴淡马锡模式,实行市场化导向的以行业兴衰周期为调整基准的弹性考核办法,以效益率指标为核心,以当年全国同行业平均财务绩效为基准(而不是本企业上年度财务数据),适度兼顾其他指标,因地制宜介入资源利用率作为重要指标,确保考核机制的公正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同时,尽快建立健全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保障国有股股东有权利来分红,使企业高管能够专心经营。这有助于企业提高管理层的管理效率,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积极为股东创造价值。

(二)上海国企改革的启示。上海从1993年起开始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上海国企改革经历了从搞活单个国有企业扩展到搞活整个国有经济的转变,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中心环节进行整体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十几年来,上海国企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所以,上海国企改革的经验也可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提供借鉴。

1、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东北地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指导东北地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尽快实现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行为主体、职责权限、责任主体三到位,使东北地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经地方人民政府授权,真正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此外,政府还要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行质量和效益。

2、加大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改造建设力度,培育和提升优势产业。根据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配合国家国债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改造建设的力度,分三个层次培育优势产业基地:第一,集中力量建设钢铁汽车生产和采油基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做强做大,使鞍钢、一汽、大庆石油等企业成为国际先进企业,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和行业中的影响力、带动力和控制力;第二,加快重大技术装备、微型汽车、汽车发动机、船舶等改造建设步伐,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技术水平,突出做强主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确立哈电、一重、环渤海造船、哈飞、东安发动机等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第三,其他国有企业主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技术改造的重点方向,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使一大批企业逐步走出困境,再现生机和活力,初步确立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3、市场化资本运作手段处置劣质资产。可以综合运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如债转股、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兼并合井、资产出售、资产置换等,以及折扣回购、协议转让、拍卖招标等方式,对劣质国有资产进行处置。在努力实现资产价值回收最大化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法则,既要严肃认真,对国家负责,努力做到每笔资产都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处置,又要防止采取简单的行政手段、指令性的方法。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尽量采取拍卖、招标的方式,以市场化定价吸引广大投资者,提高处置的透明度,把处置工作置于社会监督和市场监督之下。

(三)德国鲁尔区的启示。德国的鲁尔区与中国的东北地区有很多的共同点,都在新兴产业兴起与发展过程中,因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畸高比重而日渐衰退,因资源开采枯竭而陷入困境。它们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德国对鲁尔区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经济结构转变所采取的措施与做法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有借鉴意义的。

1、发展工业遗产旅游。鲁尔区工业保护遗址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拆除毫无价值的企业设施,改建其他企业或开发房地产项目;二是选择回收利用有价值的工业遗迹,将一些有利用价值的旧厂房和空置建筑重新改造再利用,对原有生产设备进行回炉再造,生产新的机械和工具;三是对工业遗产进行综合开发,通过重新发现废弃厂房和设备的历史价值并将其视为工业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来发展工业旅游。如今,鲁尔区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已成规模,并成为最具示范效应、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区域。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解决就业、吸引投资、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从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中得到启示,并结合我国工业及资源的现状恰当地发展工业遗产旅游。

2、实现人力资源有效配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枯竭必然会带来众多的失业问题,这就需要将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其他领域再就业。对于多年在工业基地工作且工作技能单一的员工来说,失业后很难在其他领域找到适合的工作,因此加强对下岗失业职工的转岗技能培训越发重要,这就需要政府加强资助再就业培训项目。此外,政府要尽量在提供补助方面做好承诺,并解决好诸如医疗保险、子女入学、退休养老等方面的衔接,尽可能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而不要用各种有形无形的手段束缚劳动力的流动。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也不应盲目扩招,应从市场的需求入手,有计划地进行扩招和缩招,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优秀的大学生进入工业基地工作,促使大量人才和技术涌入工业基地,使科学技术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一步发展。

3、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大量钢铁、机械、石油、石化、医药等基础产业和原材料工业。这些传统产业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没有必要将其完全舍弃,但也不能单纯发展新型工业,必须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面改造,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具体而言,要把改造传统制造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发挥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在基础设施、产业工人、人才储备和重化工基础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吸收外资,运用高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形成新的核心业务和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升级。首先,调整原有产业结构时,要整合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形成规模效应;其次,要本着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思路,结合本地实际,培育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

优势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依赖于区域内产业链建立的互动网络,因此要促进区域内政府、研究与教育机构、相关企业及诸如咨询和风险投资等服务业以及不同地区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大力发展服务业,完善各种服务与中介机构。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如技术研究中心等服务与中介机构,为企业创办和技术革新提供服务,最终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黄速建,戈泉.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战略性再造——从“被动式改革”走向“主动式改革”[J.经济管理,2004.20.

2]牛冲槐,王汉斌.深化国企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突破口[J.经济师,2005.2.

3]赵德海,李亚茹.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新突破[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4]齐连青.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市场论坛,2004.5.

5]李铁,刘连支.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思路探索——以吉林省吉林市为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6]杨晓梅.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思路探析[J.北方经贸,2004.3.

7]张正勇.新加坡淡马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经验及借鉴[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1.

8]郭立民.淡马锡模式对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改革的启示[J.特区经济,2010.4.

9]金永红,奚玉芹.上海国企改革经验及其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启示[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10]张静,陈美燕.新加坡“淡马锡”经营模式对国企改革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6.9.

11]王军,邱少男.关于老工业区改造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考——德国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对青岛的借鉴[J.中国发展,2012.3.

12]张秀娥,孙建军.从鲁尔区振兴看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J.学习与探索,2009.3.

13]李好好,李立伟,张彬.从德国鲁尔区看我国东北类似城市的改造转型[J.经济管理,2004.2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3060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