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必须将科技创新真正提到首要地位
第550期 作者:□文/黄志峰 郭 宇 时间:2016/12/1 13:30:03 浏览:1105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已从“一穷二白”的发展窘境快步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的大道,尤其是改革开放使物质财富获得空前繁荣,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医疗、城市建设各方面都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了得到极大提高。但由于体制、人才、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相对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发展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显现。因此,要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共筑中国梦,必须重视和尊崇科技创新,大力发挥科技创新为“国之重器”的重要作用。
一、科技创新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科技创新的能力是民族进步的标志,是国家强盛的保证,是决定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没有创新,势必受制于人;受制于人,势必“落后挨打”。要想“缩小差距,赶超发展”,关键要靠创新。只有把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作为科技进步的基点,才能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实现科技强国的跨越式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民族,悠久的华夏文明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形势下的新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目标下的新要求,“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是新要求下的新路径,这一切都需要科技创新赋予的神奇力量。
(一)科技创新是国家强大的“杀手锏”。国家要强大,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人类积累的自然社会思维等综合知识体系的智慧结晶,是提高生产力和转变生产方式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明确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反复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我国正处在经济建设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科技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攻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已经成为发展国家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决定因素。1988年9月,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不仅对国家发展、国防建设产生深刻作用,对普通民众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也有着不小的影响。事实证明,离开科学技术就谈不上现代化生产,更谈不上经济增长。如果把“经济增长”比喻成车,“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就如同车之两轮。只有“全面深化改革”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并高效运转,才能使“经济增长”之车又稳又快地行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
(二)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企业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所在。一个企业的科技含量越高,劳动附加值就越高,产品的商业效益就越大。创新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基础,是企业生命力的不竭源泉。面对激烈竞争时,企业要善于借力科技创新,将大企业做大做强,造就“顶天立地”之势;让小企业做精做专,形成“铺天盖地”之态,走出一条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企业要利用科技创新,全面提升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不仅要提升企业生产硬技能——通过引入先进的工艺方法,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尽力压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还要拓展企业研发软实力——通过以品种改造和新品种开发为载体,大力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培育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企业的发展需要迎合市场,善于迅速捕捉市场上的消费热点,不放过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有效地进行科学决策,生产出消费者心仪的产品,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发展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尽享国家和政府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科技创新企业的优惠政策。
二、科技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动机”
“科技改变生活”,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正呈现出迅猛的态势,科技创新与全面深化改革正在进行深度地融合。如同一台开足马力的发动机,科技创新正全速驱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事业迅猛发展,不仅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得以改善,而且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
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技创新也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如同唱片的AB面,A面是庆丰收的赞美歌,天使高唱着“社会繁荣、经济发展、生活便捷、生产高效”,欢快的旋律洋溢着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丰收喜悦;B面是叹死亡的安魂曲,魔鬼低吟着“生态破坏,人口膨胀、环境恶化、发展难续”,阴郁的音色弥漫着科技滥用使人类遭受的灭种忧伤。面临新形势新要求,科技创新有着一系列“互联网+”的考题亟待应对:如何将科技与经济完美结合?原创性科技成果如何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科技项目的经费管理“路在何方”?科研评价导向怎样建立?科研诚信和文化建设创新等问题怎么通过改革发展的办法加以破解?只有科技可解决“能力”问题,唯有创新能解决“活力”问题。激发“能力+活力”的科技创新将赋予我们“人定胜天”的神奇力量,承担起“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科技创新是破解“世纪难题”的“锦囊”。“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发展受阻”被称为是本世纪的“四大难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获得空前的繁荣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经济发展方式长期以传统粗放型为主,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长期“重视数量增长而忽视质量提高”,难以承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昔日的“地大物博”到如今的“地大物薄”,我国仅依赖极少的人均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背负着“承载巨大的人口规模,承担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双承”重任,艰难地应对着世纪难题的严峻挑战。
1、应对人口问题,强化教育为“基”。“人为本,质为基”,人口作为社会系统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口问题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总量大,总体素质不高,人与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未来应在“实施科教兴国”上下更多功夫,比如更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继续深化职业技能教育,加速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利用科技创新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危机等。
2、破解资源问题,提升效率为“要”。我国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利用科学技术创新,寻求新型的、清洁的替代资源,将是解决人类未来资源短缺的“新燃料”,也是新兴产业崛起的“发动器”。综观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发现,科学技术在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配置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技已成为新时期解决资源难题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依靠,要对资源进行科学开发、科学利用、科学配置和科学管理。
3、化解环境问题,坚持防治为“方”。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技等多方面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综合整治环境,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
4、解决发展问题,创新科技为“策”。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某些战略高技术领域和抢占科技制高点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纷纷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力图依靠科技的支撑走出困境,重振实体经济,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最终解决“发展难续”的问题。
(二)科技创新是转变生产方式的“良方”。科技创新是转变生产方式的重要手段。利用科技创新,加快改革步伐,提高生产率,淘汰落后产能,将科技市场化(科技与市场相结合,提高商品质量、推动新品开发,降低原料消耗);将科技产业化(科技与企业结合,使科技成果商品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科技的发展、应用和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科技创新提出需求、提供动力,科技重大突破和创新会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发展的瓶颈。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有经济实力,但创新动力不足;中小民营企业有创新动力,但实力薄弱,“缺资金、缺技术、缺平台”。企业的创新主体能力不强,尤其缺乏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在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过去30年来,从中国的宏观经济体制,到企业本身的性质都已发生了变化,这也决定了我们应当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如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推进企校协同创新;在财税、金融、产业技术、人才等政策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还应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完善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三、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魔法棒”
“中国梦”就是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美“梦”要成真,离不开“科技”这根“魔法棒”。国家要富强,必须利用科技创新,将“传统农业型社会”转型为“新型工业化社会”,使“发展中大国”转变为“现代化强国”;民族要振兴,只有通过“科教兴国”、“科技强国”,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要幸福,就是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好的教育、更高的收入、更美的环境等等,这些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
(一)用科技加快生产,集聚社会财富,打造“富裕强国”。“科技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不仅要满足需求,更要创造和引领需求。由此,科学技术为自己奠定了在一切有形要素中无可替代的地位。”
打造富裕强国,科技创新必须从“跟着走”向“领着走”转变。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更要不断深化。要继续强化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创新主体的制度变革与能力建设、着力建造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大力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加速推进全面建成小康进程。对于关系国计民生和关乎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更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国家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我们国家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风雨不俱”,必须大力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提升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认真做好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消化和创新工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用科技提升文化,提高创新能力,建设“文化大国”。创新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商汤时期的“盘铭”上就曾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字句,《易传》中蕴涵着“刚健日新”的思想,不断激励着中华民族创新前进。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文化传承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提供更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手段,带来更快捷的文化传播手段,促进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加速文化的交流;促使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国家的科技实力,加速实现国强民富。
(三)用科技改善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创建“美丽中国”。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使人类过上了舒适便捷的生活。生活品质的提升只有在不断的科技创新中才能得以实现。21世纪以来,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正颠覆着以往的生活方式,极速提升了普通人的生活品质。化解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只有“强化节能,减少污染”一个办法。通过科技创新,将节能降耗作为推动“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有效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等措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良好型”的两型社会,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未来的国际竞争将进入一个科技日新月异和产业集聚升级的时代。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就是打造强劲的国民创造力,围绕“抢占科技和经济的制高点”展开激烈的国际竞争。“激情燃烧的岁月”促使世界各国纷纷“亮剑”科技创新。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国人谨记:当今世界“竞”的是科技,“争”得是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们要发展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培育,尤其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育,要让我们的科技人才“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要将科技创新真正提到首要地位,加快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有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确保科学技术为“富民兴邦”服务,大展科技创新重器雄威。■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九江市委党校)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838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