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第553期 作者:□文/王怡颖 时间:2017/1/16 14:10:08 浏览:1210次

[提要]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和“经济新常态”的研究,国内已经取得一定的理论成果。尤其是关于“五大理念”理论分析,从内涵的理解和理念之间辩证关系都有了比较深入的探究。本文认为基于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我们应尝试寻找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五大理念”、“经济新常态”三者内部的逻辑共同体,把“经济发展战略”纳入到“五大理念”和“经济新常态”的统一分析框架之中,探究并厘清这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关键词:五大理念;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1125

一、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现实背景:应对经济新常态

(一)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整体来看,经济新常态是对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阶段,或出现某些不同以往的特征的整体描述。包括经济增长速度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变化、经济福祉包容共享在内的全方位结构转型。其具体特征及内涵表现为:一是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20122014年中国经济年增长率进一步回落到7.7%,数据的下降意味着我们进入了经济发展速度的“换挡期”,对此,我们应该理性对待中国中高速增长新常态,保持“平常心”;二是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通过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三是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发展路子,实际上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为我国带来了一系列弊端,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依靠要素驱动的经济高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须转变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四是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由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型,区域增长格局与协调发展正发生重大而可喜的变化,经济福祉逐步走向包容共享型将是长期趋势。

(二)从战略高度理解经济新常态的内涵。新一代领导层以“新常态”定义当下的中国经济,是对当下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的战略性思考和抉择。近些年,世界上一些发达经济体陆续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出现“长期停滞”状态。中国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经济增速也呈现出了持续下滑趋势,过去经济高速增长所积累的矛盾和风险日益凸显,中国经济明显出现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停滞阶段;相反的,这一现象的出现代表中国经济已经到达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点,并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那么,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风险凸显,以及红利的转换究竟意味着什么?又是由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各界对此持不同的看法,并产生了较大的分歧。这些看法主要分为两类,并且背后所蕴含的宏观政策导向大不相同。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减速是由外因所导致,这就意味着目前国内经济增长低于潜在增长率水平,刺激政策对经济运行会起到极大作用;另一部分人则表示是内在因素所致,中国经济减速是由于潜在增长率下降所引起的,因此宏观政策在对经济减速保持克制与包容的同时,还需以改革的方式解决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所面临的问题。

(三)经济发展旧理念无法适应经济新常态。中国长期以来的高经济增长主要是以GDP为中心、投资为主导的粗放式增长。所谓粗放式增长道路,实则是通过人为政策刺激、大量要素投入而实现的经济增长,与集约式增长相反,它忽视了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在过去30多年间实现了经济的高增长,但却不自觉地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初衷,走上了资源环境约束的、不可持续的增长道路。如今,中国经济正从中等人均收入水平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同时正处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显而易见,旧常态的路子阻碍了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必然促使经济摆脱过去的粗放增长模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轨道。“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对过去经济发展理念与思路的再调整,是对“转方式”这一重要命题的重新表述。说到底,还是对经济发展战略重新布局与调整实施。

二、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五大理念”的有效践行

(一)经济发展战略实施是贯彻“五大理念”的关键行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五大理念”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扎根实践,不断积极探索的结果。这其中既包含了对成功发展路径模式、方式方法的总结与升华,也涵盖了一些发展过程中逐渐探索总结出的教训和警示。可以说,“五大理念”是在认识社会规律、自然生态规律基础上的实践结晶。理论服务于实践,只有反作用于实践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对我们而言,不能仅将对“五大理念”的认知停留在思想层面,关键是应将其落实到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当中,要让其转化成发展成果与民生福祉。

(二)“五大理念”下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首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改变以往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旧模式,将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将全面创新摆在全国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增强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与此同时,创新驱动战略更应该由单纯的战略行动上升到文化层面,只有在整个社会中营造出创新驱动的大环境,使之成为一种大众认可追随的观念,才能真正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其次,新“四化同步”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通过工业化更好的创造供给,城镇化更优的引导需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效结合带动农业现代化,以信息化更大幅度地反作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的相互依托,有机结合;第三,美丽中国战略。美丽中国战略要求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及文化建设当中,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战略的提出有利于满足中国人民对生态环境的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第四,“一带一路”战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我国构建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是我国推进大国外交的重大战略表现。“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与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贸互通、文化互鉴等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渠道,为各国之间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铸建了一条共赢之路;最后,精准扶贫战略。目前,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了“攻坚”的冲刺阶段,扶贫工作也在“识别”和“帮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难点。这就要求国家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工作上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理清工作思路、强化岗位责任,通过将贫困村分类机制化来确定实施帮扶人口规模,从而形成精准有效、可持续的扶贫模式,实现社会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三)“五大理念”与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内在耦合。首先,“五大理念”是内在本质,具体经济发展战略是外在表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民生导向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美丽中国战略各自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五大理念”,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本质上就是“五大理念”的践行;其次,“五大理念”是目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具体手段。遵循“五大理念”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最终模式,而经济发展战略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行动路径;最后,“五大理念”和经济发展战略相互协同推进、内在逻辑一致、互为内容、互为目标,“五大理念”其内涵中蕴含了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政策,而经济发展战略的潜在目标就是“五大理念”的实现,而且共同统一于经济新常态的现实背景下。

三、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困境及其推进策略

(一)当前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困境

1、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得以顺利转变而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增长率停滞或者下降的一种状态。中国长期以来的“加快增长”目标形成了特有的“过度工业化、过度出口依赖、过度投资驱动、过度粗放增长”的模式,目前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映射到社会、政治和生态领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官员腐败、城市二元社会、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面临的挑战。因此,在这些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背景下,中国很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2、有可能遭遇人口红利衰减。如果一个社会的青壮年在人口中的比重相对较高,就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相应的形成“人口红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到低生育率冲击,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自2012年以来,已经连续三年出现绝对数量下降。我国目前所要面临的,除了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之外,更严峻的问题是老龄化趋势正在上升,而且是未富先老。因此,人口红利衰减与老龄化效应的双重叠加,无疑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推进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政策建议

首先,进一步挖掘“改革红利”。“改革红利”是目前中国存在的最大红利。从1978年到现如今,改革无疑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改革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如果说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与资源红利。那么,当今日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挑战时,更需要通过改革的方式,把更多资源从旧体制中解放出来,形成制度红利,从而激发出更多新的资源红利。所以,向改革要红利才是今后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根本途径。

其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实就是贯彻了问题的导向。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在不断发展,但仍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经济体内仍存在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等因素的存在。如果不能把这些弊端加以解决,将无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更无法继续进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构想。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过渡性阶段,既包含过去经济制度的干预,又有市场的运作蕴含其中。对此,我们要坚持改革方向,顺从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深度和广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及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让市场发挥更多的作用,促进社会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只有这样,企业和个人才能拥有更多活力与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

最后,改善政府治理与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想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就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公共行政能力,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对此,各级政府要始终做到严格依法行政,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等现象。切实履行职责,做到该管的事情管好,该放权的时刻要放到位。同时,要做到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造福于民,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老百姓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艾伯特·赫希曼著.经济发展战略[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2]陈亮.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讲的开放创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5.

3]郭熙保,胡汉昌.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J.江汉论坛,2002.9.

4]仉建涛,包晓光.赶超战略、比较优势、知识产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经纬,2007.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1873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