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信用/法制
新型农村信用评价体系文献综述
第529期 作者:□文/孙志奇 周明明 张瑞涛 王俊芹 时间:2016/1/20 15:37:11 浏览:2192次

[提要] 农村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提高农户融资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本文对农村信用体系的产生和研究方向进行梳理,从信用风险、信用体系指标的筛选、信用评价方法及信用体系构建四个维度进行归纳总结,以此为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视角。

关键词:农村信用;评价;研究综述

本文得到河北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编号:SD151065)、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15YJ053);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基地);河北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培育计划(计划编号:LGRC029);河北蔬菜产业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岗位项目的资助;通讯作者:王俊芹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1112

一、引言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表明,信用风险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生存的“定时炸弹”,这场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控制和管理信用风险是金融业的首要任务,而控制信用风险的有效途径为构建信用评价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已经逐步形成农村金融市场与城市金融市场相结合的“二元市场体系”,而城市金融市场趋于完善,因此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对于金融业来讲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从农村金融现状来看:首先,农业属于弱质产业,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生产具有不确定性,其经营风险较大,而农村金融机构出于对经营风险的控制,不愿意对农民进行贷款;其次,由于农户没有抵押物,市场无法为农民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最后,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相对落后,农民的基本素质还有待提高,其信用风险相对较大。因此,“融资难”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突破这种瓶颈的唯一办法是构建新型农村信用体系。金融机构通过信用平台了解农民信用、家庭的基本情况,以最低的风险为无抵押品农民提供贷款。因此,本文对国内外农村信用评价体系进行梳理,从信用风险、信用体系指标的筛选、信用评价方法及信用体系构建四个维度进行归纳总结,为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金融界面临的重大课题,长期以来,它严重影响着国家的国民收入。国外学者对信用风险评价的研究起步比较早,从评级公司穆迪创始人John Moody对铁路债券进行评级开始,信用风险的评价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主要是从信贷风险、信用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信贷风险是导致信用风险的主要根源。早期的研究结论倾向于认为信贷风险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也是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是由于忽视因借款人拖欠贷款所引起的信贷风险导致的。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信贷危机与信用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Allen N.Berger2009)认为在信贷过程中因借款人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信息逆向不对称”,因此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即信贷风险导致了信用风险的发生;马忠富(2001)在此基础上研究表明,除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外,我国农村金融中普遍存在的“羊群效应”也导致了借款人信贷风险加速,从而导致了信用风险的发生。

(二)构建信用评价体系是控制信用风险的有效方法。目前来看,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已成为影响金融安全、制约经济发展、威胁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World Bank 2005)结论表明,不论是农村信用风险管理,还是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都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来获取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同时设计风险规避方案以降低风险;另一方面从我国来看,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不完善、内部审查不严密,使得贷款风险与贷款人之间不能够相应匹配,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仇冬芳和宁宣熙(2008)通过对农村金融信贷双方的动态博弈分析,认为影响农村金融信用风险与有关制度的缺失及金融机构风险能力的有效监管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的制度环境、维护农村金融的金融秩序。

三、信用体系指标的筛选

(一)借款人基本情况。信用体系指标的筛选是构建信用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影响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有借款人基本情况,包括借款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净资产、生活环境、从业经验以及往日的信用表现等等,具有代表性的有Malhotra et al.2002)、James Copestake 2007)等。国内也有不少研究学者进行探索,譬如赖永文和刘伟平(2012)、潘纬(2014)等人从农户的家庭特征、偿债能力、生产经营情况、信誉状况及其他等借款人的基本情况的五大方面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研究了信用的影响因素,发现通过对贷款人基本情况的审查能够有效地控制信用风险。

(二)贷款特征及有无担保和抵押品。随着研究的深入,经济学家们不断完善和补充了信用风险中的评价指标,其中Rubana Mahjabeen2008)增加了贷款总额、贷款周期等贷款特征等指标,研究发现信用风险与贷款总额和贷款周期具有正向的关系,即贷款总额越大、周期越长,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承担的信用风险就越大,反之信用风险则越小;同样对信用风险进行研究的还有S.JhaK.Bawa2007),他们以印度小额信贷为例,发现除上述影响因素外,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约束力也会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在Valentina HartarskaDenis2007)的研究中发现借款人有无担保及抵押品也影响着信用体系,即借款人有抵押品或有担保,其违约风险就越低,反之则越大。

(三)市场环境和社会资本。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借贷的过程中,市场环境和社会资本对信用风险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Sartwelle J.et al.2000)从市场环境的角度对信用风险进行了考察,发现农户种植地区离消费市场越近,其盈利能力越强,获得贷款的机会较大;反之,则获得贷款的机会就越少;童馨乐、褚保金和杨向阳(2011)对农户借贷行为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中,发现在社会资本的变量中,政治关系和邻里关系对农户有效借贷具有显著性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关系和正规金融机构关系对农户有效借贷和实际借贷均有显著影响,由此可以得出,社会资本在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四)其他。即使考察了以上主要因素,金融机构仍存在或多或少的信用风险。其中Morton1975)基于545个美国申请贷款买房的样本数据,研究发现借款人的贷款金额与住房价值之比也影响着借款人的信用风险;Jennefer Sebstad and Gregory Chen1996)则从企业、农户、个人和其他四个方面对信贷风险情况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积累方式、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市场因素、社会和政治因素是信用评价体系中的影响因素。

四、信用评价方法

信用风险评价决策对于金融机构极其重要,因此选用何种评价方法是各位学者的重点研究范围之一。国际上对信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层出不穷,以美国为首的金融发达国家就不断研究和探索信用评价方法,逐步由主观判断分析法和传统的比率评分法转向以多变量的计量分析法,完善了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一)人工智能法。随着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法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用的人工智能法主要有神经网络法、专家模型法等等;而这些方法主要应用于国外的研究领域内。Altman1994)运用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法对银行的贷款案例进行统计分析,选择出最具预测力的比率Z-score模型;PiramuthuS1999)对信用风险评估进行研究,认为被广泛用于信用评估的神经网络方法具有一定的缺陷——该方法一旦确定很难解释其背后的基本原理,因此在此基础上PiramuthuS提出了模糊神经系统及神经网络结合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此缺陷。

(二)统计学分析法。与国外研究学者不同的是,我国学者趋向于运用统计学分析法,建立风险体系指标模型,对其信用风险进行研究。其中谭民俊、王雄和岳意定(2007)、李俊丽(2009)等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项估计指标的权重,并以此为依据构造出农户信用评估模型;韦艳玲(2009)、周振(2009)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归纳出影响农户信用的显著因子,通过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将农户按照信用等级进行划分,最终为农户等级信用评价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方法;朱晓明、刘治国(2007)对信用评价领域内的大量模型进行了对比,包括元判别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法、Logistic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模型等等,其中发现Logistic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模型较其他模型具有很好的优势,因此在信用评价模型中很具有说服力。

五、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具有较强的推动力。早在1996PaninA就对博茨瓦纳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进行了研究,并随机从中选取了农场60位农户进行调查,经研究发现信用贷款在农村地区是非常受欢迎的,而且需求很高。尤其是在耕种季节,农民将贷款额的67%用来雇佣劳动力,然而大多数家庭并不是通过正当的金融机构来获得信用贷款。因此,研究认为应该建立适当的农村信用政策,以保证农民能轻松地获得正当信贷机构的帮助。

在国内,孔祖根、施倩和潘丽青(2009)、叶谢康和倪添杰(2009)等人研究发现农村信用建设不仅能够增强农民的信用意识,优化农村金融环境,而且还可以实现农村信用信息的有效对接,有效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目前来看农村信用体系较缺失,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我国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荆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12)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从农村经济金融环境、小微融资机构发展、农业经济组织模式、农村青年创业环境以及农村信用平台等多个方面对农村信用建设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六、文献评述

纵观国内外农村信用体系的评价,主要围绕信用风险、信用评价体系、信用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微观个体到宏观经济均有涉及,研究领域较为广泛,研究视角更趋向于多元化、全面化。在内容上既有模型的理论分析,也有实证分析,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信用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然而,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其研究基础大多数是基于国外的研究经验,因此研究国外信用体系评价对于我国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但是,纵观已有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这些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对于农村信用评价体系的研究少,因此要更多地以农村为切入点来研究信用评价体系;其次,信用体系评价的研究不够深入。以往文献的共同点通过指标的筛选建立模型并得出结论,并未通过在金融机构中的实际检测确保能否运营下去,因此缺乏后续的实际检验;最后,虽然国外研究经验较丰富,但仍需结合我国农村信用评价体系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不可一味地复制。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Allen NBerger&Leora FKlapper&Rima Turk-Ariss.Bank Competition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J],Financ Serv Res2009.

2]马忠富.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1.2.

3]仇冬芳,宁宣熙.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及管理[J.农业经济问题,2008.8.

4]赖永文,刘伟平.农户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5]潘纬.农户信用评价的指标设计与模型识别——基于安徽省金寨县的实践研究[J.征信,2014.9.

6Rubanan Mahjabeen.Microfinancing in BangladeshImpact on householdsconsumption and welfare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8.2.7.

7Valentina HartaraskDenis NadolnyakDoes rating help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raise  funds?Cross-country Evidenc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7.5.

8]童馨乐,褚保金,杨向阳.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八省100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J.金融研究,2011.12.

9Jennefer SebstadGregory Chen.Overview of studies on the impact of microenterprise creditM.AIMS1996.5.

10]朱晓明,刘治国.信用评分模型综述[J.统计与决策,2007.2.

11]中国人民银行荆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傅先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证分析及政策研究——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J.武汉金融,2012.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053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