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近几年,马拉松赛意外事故频发催生了马拉松保险,而马拉松保险为我国体育保险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马拉松保险入手,论述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体育保险现状,并针对我国体育保险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意外事故;马拉松保险;体育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从新兴的马拉松保险浅谈中国体育保险
收录日期:2017年1月14日
近几年马拉松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很多人都积极参与其中,但赛场上的意外事故却屡见不鲜,甚至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部分保险公司开始研究马拉松保险,有一些马拉松保险产品已经开始投入市场,这为我国体育保险提供了新思路。
一、背景556
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是一项以纪念死亡开始,逐渐风靡世界的长跑运动比赛项目。马拉松分为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四分马拉松三种。它是为了纪念希波战争中为了传递胜利的好消息而牺牲的士兵菲迪皮亚迪而设立的。
马拉松的魅力之一是比赛场地的开放,其他体育比赛基本都是在固定场地举行,而马拉松赛多是从城市道路中选取,对跑者来说每跑一步、每前进一公里都是不同的风景。马拉松的包容性也使它无可替代,充满魅力。并非只有同等水平的选手才可以同场竞技,在马拉松赛中,无论是专业选手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尽情享受马拉松所带来的快感。
“跑马有风险,参赛需谨慎”,人们常常忽略马拉松赛中的隐患,赛场上的伤心事屡见不鲜,从2004到2015年,国内马拉松发生死亡事故共16起,2014年4起,2015年5起,有逐渐增多的趋势。2015年1月27日的渣打香港马拉松总计7.3万人参赛,创造了港马记录,但伤亡数字也很惊人——有1,137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1名49岁参赛者一度处于危重状态,还有1人死亡;10月25日合肥马拉松赛的半程马拉松中,在距终点几十米的地方,一名30岁的男性心脏骤停神志不清,在近4小时抢救后死亡;11月15日半程马拉松一名20岁的男性选手在完成比赛后摔倒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最终死亡;12月5日深圳国际马拉松半程赛中一名33岁男性选手在距终点400米时倒地,抢救无效死亡;12月20日的福州马拉松,半程10.5公里处,39岁卢姓选手突然倒地,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很多跑者认为自己跑了这么多或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正是因为抱着这种侥幸心理,所以大部分人赛前不会去做正规全面的身体检查,提交的体检证明也大多应付,而这往往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其实如果在赛前充分准备,很多不幸事故完全可以避免。而通过在赛前购买合理的体育保险,也可以将赛时突发状况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给人们减少很多的忧虑。可以说,购买适合自己的体育保险为人们参加马拉松这类高风险、高强度的体育运动提供了一种有力保障。
在2016年的马拉松赛中,有平安保险、阳光保险、百年人寿等开发和销售了相关保险产品。这些保险产品保费较低,赛后失效,保障的范围包括传统的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责任,增加了猝死和急性医疗事故。平安保险对马拉松赛保险做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在境内境外以及不同场地设置不同的保险,针对马拉松、越野跑、公路跑设置差异化的保险产品。如“平安畅跑”针对马拉松、越野跑、公路跑设置了多个保障方案;“畅跑天下”属于境外跑步险产品,可以承保跑步爱好者在参加境外赛时的保险责任,“赛事取消保险”则可以为跑者因境外赛事取消而损失的住宿费、交通费用等进行补偿;而平安保险马拉松综合保障计划的被保险人参加赛事期间遭受意外伤害事故、医疗费用或猝死,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赔偿。还有基本款、升级款、高端款、尊享款四种供跑者选择,保费从3元到30元不等,最多可获得150万元的保险保障。
这无疑为我国体育保险提供了更多新思路,针对不同的体育产业设计开发新的保险产品,完善足球、篮球、高尔夫、乒乓球、马术、网球、武术等体育项目的保险保障。
二、体育保险现状
(一)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保险状况。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保险主要包括责任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和重大赛事险三个险种,其中公众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是责任保险的主要内容;含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在内的意外伤害保险是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主要组成;而财务保险、经营风险保险和环境损害保险等则构成了重大赛事保险。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保险可以说是专业、完善的商业保险,而这种专业完善的体育保险正是西方发达国家发达的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保险的覆盖面也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各级体育联合会、协会、俱乐部的会员、教练员、指导员以及志愿者都有相对应的保险,这使人们在体育运动的同时,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尽情享受体育运动、竞技带来的乐趣。
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保险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大多数发达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体育联合会、协会甚至俱乐部举行体育比赛必须给运动员,以及其他参加体育比赛的人员包括教练、裁判、指导员和志愿者上保险。而这也使西方国家的体育保险有了法律制度上的保障。
(二)我国体育保险现状。自1998年以来,我国已陆续推出一些体育保险,但我国体育保险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起步晚、覆盖面小、保障程度低是我国体育保险突出的问题。同时,法律法规不健全、运动员保险意识薄弱成为我国体育保险发展的又一阻碍,而且我国现有的体育保险还存在险种少、条款设计不成熟、操作不规范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虽然体育保险从性质属性上属于现有的保险分类,但普通保险产品通常将被保险人从事高风险运动作为除外责任,如中国平安保险的“一年期综合意外险”规定被保险人从事高风险运动或参加职业或半职业体育运动属于责任免除范围。很明显,这些普通的保险产品并不能满足我国飞速发展的体育业对保险的需求,专业的具有针对性的体育保险亟待开发与发展。
有保险界人士指出,公益性捐赠保险是我国现有体育保险的主要形式,相比我国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而言,我国的体育保险可以说严重滞后并且缺乏商业性运作。纵观国内各大保险公司,真正有针对性地经过各项统计设计出来的合理的体育保险产品凤毛麟角。而我国看似红火的体育保险市场,大多都带有赞助性质,其真实目的大多都是为了提高公司知名度,所提供的这些体育保险产品也并不是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
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也正是因为体育风险客观存在,体育保险才能够产生与发展,可以说,体育风险是体育保险的前提和条件。体育风险程度高、概率大,决定了开展体育保险的必要性。另外,不同体育项目有着不同的特点,风险也大不相同,比如篮球运动员的脚踝和膝盖容易受伤,而对于乒乓球运动员来说伤病多发于腰部、肩部和膝部等等,体育运动多种多样,各种体育风险五花八门,这决定了体育保险的复杂性。保险公司要想制定出合适的完善的体育保险产品,还需要收集分析不同体育项目的具体数据,在确定保险责任范围、保险范围以及厘定保险费率等方面多下工夫,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做出有针对性的专项设计。
据统计,我国70多万个运动场馆每年会举行近600场纳入国家体育总局计划的大型赛事。另外,我国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近4亿,不同层次的专业运动员也有10万多人,加之现代化生活使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从这些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我国体育保险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还有巨大的潜能有待激发。
由于体育运动秉承着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宗旨,竞技体育的超大训练强度更是不断挑战着人类的生理极限,伤残甚至死亡都时有发生。而我国在这些方面统计数据匮乏,体育保险的专业技术人员稀缺,因此很多保险公司不敢贸然涉足这一领域,只能望而止步。
三、对我国体育保险的建议
(一)加快体育保险市场的开拓发展。我国正在进行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跨越,体育业日益与国际接轨,体育保险作为体育业中极其重要及不可或缺的保障部分,得到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商业保险公司也面对着体育保险这一巨大的商机。但是,要想啃下体育保险这一块硬骨头并非易事,一方面要求商业保险公司尽快发展体育保险,积极开拓体育保险市场,彻底摆脱我国体育保险市场严重滞后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做好保险细分和险种的开发,并且做好建立记录相关数据的详细数据库的工作。
(二)加强体育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体育保险专业人才的匮乏是我国体育保险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根本的解决途径是培养对体育和保险都有研究的专业人才,在这一方面高校责无旁贷,应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设置体育保险相关的课程,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只有重视人才培养,才能彻底改善我国体育保险业发展滞后的现状,解决体育保险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三)加强立法工作。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目前没有强制给运动员购买相关体育保险的法律规定,对体育场馆体育赛事的体育保险更是没有任何硬性规定。因此,要发展我国的体育保险业甚至发展整个保险业,都要加强立法工作。可以先对大型体育赛事进行保险上的规定,或者先从一部分地区的体育保险行业入手实行试点工作,并最终推广到全国。
(四)提高全民保险意识。体育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使运动员意识到在体育竞技之外要有意识的通过体育保险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不能够只“听天由命”。另外,保险公司在具体开发制定新的具有针对性的合适的体育保险产品之余,也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比如广告或者赞助等等,加大对保险的宣传力度,培养全民的保险意识,提高参加体育运动的不管是运动员还是裁判员、教练员、志愿者甚至体育运动的爱好者的体育保险意识,从根本上提高体育保险的投保需求。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曾庆欣.方兴未艾的体育保险:现状与发展[J].南方金融,2011.9.
[2]曹清.论我国体育保险险种的开拓与障碍[J].金融与经济,2002.9.
[3]李佳明.借北京奥运成功启动重新构建我国的体育保险[J].保险研究,20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