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河北省甜高粱产业发展策略
第556期 作者:□文/张富强1 李 凡1 于继静2 时间:2017/3/2 11:32:59 浏览:1577次

[提要] 本文首先分析河北省发展甜高粱种养加工产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然后分析河北省发展甜高粱种养加工产业的资源潜力,最后根据河北省自然资源与地理气候条件,对河北省甜高粱种养加工产业发展给出建议。

关键词:河北;甜高粱;生物质能;资源潜力

本文为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河北省发展甜高粱种养加工产业的策略研究”(201601216)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河北省发展甜高粱产业的资源潜力与策略

收录日期:2017118

一、甜高粱是破解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瓶颈的答案

生物质能源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充足的生物质能源原料供应为基础,过去生物质能源产业在国内的发展瓶颈主要就在于原料供应不足,成本过高,这主要源于我国当前生物乙醇等相关产业的主要原料来源为玉米。然而,作为畜牧养殖业大省的河北省,有限的玉米产量主要用于畜禽饲养所需,从成本和产量上无力支撑本省的生物质能产业。从河北省近年的情况来看,作为播种面积、产量前列的农作物玉米,其用途中有超过65%是用于饲料。而在相同的播种面积下,甜高粱的生物质产量远高于玉米,为玉米的23倍,即理论上只需要原有50%30%的耕地即可满足现有饲料需求。在此基础上“节约”的耕地面积的生物质产出将足以支撑河北省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产业。从这一角度看,甜高粱作为当前生物质产量最高的作物之一,将是破解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瓶颈的答案。事实上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畜牧养殖业的饲料结构中粮食类过高是一种不合理的巨大浪费,对于这一问题国家已引起高度重视。在中央与河北省强调农业结构调整,调节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省甜高粱种养加工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技术发展与成本困局

从当前的生物质原料利用情况来看,除了秸秆和其他废弃物直接燃烧或制造沼气发电以外,主要产出的能源产品门类有三种:生物质乙醇、生物质柴油和生物质丁醇。这三者中以生物质乙醇的生产技术与市场发育最为成熟。从原料来源方面看,生物乙醇与丁醇基本相同,主要有两类:一是目前技术基本成熟的谷物(主要是玉米)及其他淀粉源类作物(马铃薯、甘薯、菊芋、木薯等)和糖源类作物(甘蔗、甜高粱、甜菜)发酵生产;二是目前正处于技术攻坚阶段的木质纤维素转化生产。目前,工业规模利用纤维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或丁醇的技术尚不成熟,其主要障碍是酶解成本过高,缺乏经济可行的发酵技术。

我国目前第一代燃料乙醇生产技术较为成熟,北方企业多以玉米为主的淀粉质原料生产,还会添加一定比例的薯干为原料,南方省份企业主要以甘蔗糖蜜发酵生产乙醇。华北、东北、西北甜菜产区则以甜菜糖蜜发酵生产乙醇者较多,约有15%的厂家采用糖蜜为原料生产乙醇。整体看我国燃料乙醇生产80%以上的原料仍为玉米。

从目前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看,我国当前第一代技术(淀粉或糖发酵制取乙醇)基本成熟的条件下制约发展的瓶颈主要来自于原料供给方面。2014年我国玉米均价高于美国70%,淀粉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在制取成本上还难以同石油产品竞争,燃料乙醇生产仍依赖政府的优惠政策。由于生物乙醇产业发展引起的全球性粮食价格上涨趋势以及保障粮食安全,我国自2006年已开始明确限制以玉米等淀粉质原料的乙醇项目。国家对于粮食乙醇生产的财政补贴2015年已降至100元每吨并在2016年彻底终止。从目前各省对于生物乙醇调和汽油生产销售的推广实践来看,相对于石化产品生物乙醇调和汽油在成本价格方面没有优势,分销成本方面反而更高。如上所述,破解这一成本困局的钥匙就是寻求优质高产的新型作物替代玉米以降低原材料成本,综合国内各地区的实践经验,甜高粱作为高产抗逆的新型作物是一个极为可行的答案。

三、河北省发展甜高粱产业的资源潜力

河北省是全国粮油集中产区之一,可耕地面积达640多万公顷,河北省也是畜牧养殖业大省,乳、肉、禽、蛋类产量常年居于全国前列,然而也存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商品化程度低等问题,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来粮食为主体的饲料成本上升,削弱了农户与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积极性。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我们顺应形势,调整种植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几年来,河北省对于饲用作物的种植推广取得一定进展,主要的方向是在冀中南和冀东地区的饲用玉米和北部地区的黑麦草等优质牧草的推广种植。在此基础上继续引进推广优势饲用能源作物甜高粱,一方面符合农业供给结构大调整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会为生物质能源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这一领域,一些省份地区已经走在前面,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生物质能源原料供应基地建设方面,国家已经在甘肃武威、辽宁朝阳、山东安丘、黑龙江桦川等十几个地区开展甜高粱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以甘肃武威地区为例,该市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强化技术支撑、实施订单农业等有力措施,2013年共推广种植甜高粱5.37万亩,当年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平均生物产量超过6/亩,其中民勤县达9/亩以上,最高超过10/亩。武威市2013年种植情况表明:种植甜高粱农民每亩纯收入可达玉米的两倍多;种植甜高粱每亩需水仅300立方米,不足玉米需水量的一半,单方水效益达到6.88元,远高于玉米的1.67元;甜高粱耐盐碱性好,可在PH值为8.0的盐碱土地上生长。2014年武威地区累计种植面积已超过30万亩,2015年种植面积增加到约40万亩。甘肃的甜高粱种植推广一方面推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为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2年河北省农业厅统计表明河北省耕地面积约643万公顷,另有边际土地资源302.84万公顷,后备耕地资源12.46万公顷。经中国工程院“中国生物质资源与产业化战略研究”项目测算,河北省边际土地资源中可用于种植生物乙醇能源作物的集中连片边际性土地资源约11.26万公顷(其中包括荒草地4.16万公顷、盐碱地2.90万公顷、滩涂3.01万公顷、其他1.19万公顷)。2015年国家农业部根据最新的国内外相关产业经济形势提出了针对玉米等农作物的“粮改饲”发展新思路,并在全国10个省份组织试点项目建设。根据武威等先行地区的经验,河北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稳步调整现有种植结构,整合现有土地资源在几年内建设1530万公顷规模的甜高粱种植基地是完全可行的,这一基地建设即使仅仅从顺应“粮改饲”新思路发展畜牧业角度考虑就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了。远期预测,河北省如能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在甜高粱育种、青贮和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技术环节上取得突破,河北省将有可能较大规模地调整现有种植结构,那么节约的耕地面积将达到甚至超过50万公顷,结合未来高抗逆甜高粱、文冠果在边际土地资源上的推广,河北省生物质能源的原料作物播种面积将达到百万公顷级别,足以支撑河北省生物质能产业的长远发展。另外,随着甜高粱制取燃料乙醇、丁醇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将会带动包括育种、种植、畜牧、饲料、食品深加工、生物质燃料制取等一系列产业链的规模化发展,成为本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河北省甜高粱产业发展建议

(一)对河北省甜高粱产业区域规划建议。以河北省的土壤、水热气候条件而言,河北省区域可分为西部、北部中南部和东部四大区域。从气候上看,全省范围均属日照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大部分地区平均昼夜温差多在10℃以上,坝上及山区约为1316℃,沿海地区1011℃。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350815毫米,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趋势是东南部多于西北部,夏季降水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5%80%。大于0℃以上积温,冀东、冀中平原为30004800℃,两年三熟;冀南平原42005800℃,一年两熟;北部山区20003000℃,一年一熟。根据四大区的水热条件应选取合适的能源作物:冀中、冀南等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丘陵地区适宜饲用玉米和可刈割次数较多甜高粱种系,冀东沿海相对水热条件稍差且面临盐碱侵害的地区主攻抗逆性较好的甜高粱种系,西部、北部林牧地区适宜抗寒速生型的如黑甜、辽杂等甜高粱种系。

(二)对河北省甜高粱产业开发技术方向的建议。河北省需要加大对于生物燃料发酵、提取技术和高产、抗逆甜高粱种系的育种、引进的扶植力度。中、南、东部优先发展甜高粱秸秆固体燃料、沼气发电、甜高粱糖源燃料乙醇、丁醇项目,对目前美国大规模的燃料乙醇改为丁醇的项目持续追踪关注,乙醇项目招标规划阶段要为以后产品项目改为丁醇类产品预留发展空间;西北部林牧地区重点发展能饲两用型甜高粱综合利用项目。东部沿海地区为抗盐碱、抗逆性较好的甜高粱项目做好前期技术研发投入。

(三)对河北省政府对甜高粱种养加工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建议。对华药集团等现有相关业务的优势企业加强政策扶植力度;对于项目的招标规划应基于打造产业链的思想,配套规划、配套引进,做好种植、养殖、粮食深加工、药品、燃料、饲料、造纸与建材等项目间的能力配套与物流物料衔接,提高生物质原料的综合利用效率;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土地流转,在条件适宜地区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约的示范性生物质能源原料种植基地,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新型饲能兼用型作物的栽培、田间管理、水肥药、收获预处理等环节加强农村基层站点的教育培训与技术支持,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下基层,加强产学研合作。

(作者单位: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秦皇岛市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处)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方舟.河北省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对策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1.1.

2]冯文生.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J.现代化工,2010.4.

3]马永耀.转变河北农业发展方式的对策[J.农业经济,2014.2.

4]严良政.中国能源作物生产生物乙醇的潜力及分布特点[J.农业工程学报,2008.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1968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