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中国制造业OFDI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第559期 作者:□文/王 晨 时间:2017/4/16 11:48:00 浏览:2245次

[提要] 制造业是我国急需提升技术水平的关键行业,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地位低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提升技术水平。由于我国国内劳动力、资本投入的局限性,所以依靠投资获取技术就成为重要手段。根据CH模型、LP模型,提升一国研发资本主要有国内、国外两条路径,本文把国内自主研发和对外直接投资两条溢出路径作为自变量,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因变量构建模型,检验四种路径对制造业技术提升的作用。检验结果表明:现阶段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取得技术溢出仍然为负,可能是由于当前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嵌入能力与吸收能力不足,或是由于统计数据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技术溢出;研发资本存量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32

制造业是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2015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3.54%,制造业规模占全球的20%左右,居全球第一位。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220余种工业产品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虽然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其发展依然遵循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路径,工业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超过70%,面对气候变化的压力和资源环境条件的限制,解决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能源消耗大、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程度高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对于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有关键作用。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量急剧增加,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1456.7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创历史新高,占全球份额的9.9%,首次位列全球第二位,20022015年年均增长率达35.9%。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新古典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外生化,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是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引擎。因此,研究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对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综述

1991年,KogutChang以日本对美国投资的297个行业为研究对象,用数据分析的方式证明了日本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存在技术逆向溢出效应。他们发现,日本企业对美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R&D集中的产业,偏向获取美国的技术以及信息等资源。随后在19931996年,NevenSiotis采用类似的研究方法发现,流入欧洲的FDI大多集中在技术密集的领域,获取技术是美国和日本对欧洲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1999年,Head利用19801992年日本对美国的直接投资数据分析发现,日本对美国的OFDI主要分布在创新程度高、产业聚集程度高的地区,同时日本OFDI对国内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学者在证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获取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各不相同。周春应(2009)分析了我国19912007年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得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白洁(2009)采用国际研发资本溢出回归方法,发现虽然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产生的技术逆向溢出能够对TFP产生积极影响,但在统计上不显著。李莎(2013)认为,影响中国从美国获取技术逆向溢出的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是中国R&D支出、中国信息化程度、美国人力资本。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依据CoeHelpman1995年提出的国际研发资本溢出效应模型。该模型中一国的技术水平用全要素生产率(TFP)衡量,同时假设TFP与国内外R&D的水平有关,通过计量方法研究国际研发资本存量与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对技术水平的影响。LichtenbergPottelsberghe2000)对C&H模型进行了改进,将国外R&D资本存量进行了细分,将国外研发资本的溢出渠道细化为国际贸易、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从而建立了LP模型。

本文将借鉴CH模型和LP模型的研发资本回归模型思路,假设在开放经济中,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来自于本国的R&D存量和国外的R&D存量,而国外的R&D存量则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取。先计算得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数值,之后算出通过两个途径获取的R&D存量,然后使用时间序列回归模型检验两个途径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方向,最后做出理论解释。

首先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t=AtKt?Lt?茁,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用以表示技术进步的程度。在对自变量的构造中,把研发资本存量的获得渠道分为国内R&D资本存量、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获取的资本存量,模型如下:

lnTFPjt=?0+?1lnSjtd+?2lnSjtofdi+?

(二)数据说明

1、全要素生产率。本文采用TFP衡量一国的技术水平。TFP即全要素生产率,指的是除了要素投入(劳动和资本)以外的技术进步而导致的产出增加,是产出增长率中去除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本文采用索洛残差法对TFP进行估算,具体估算采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两要素(资本和劳动力)的C-D生产函数。

在其他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出与投入的关系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表示:

Yt=AKt?Lt?

其中,Yt表示t年中国制造业的产量,Kt表示t年中国资本投入量,Lt表示t年中国劳动力投入量。而?琢和?茁分别表示资本的产出弹性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即?+?茁=1,通过取对数变换,C-D函数可变为:

ln(■)=lnA+?ln(■)+?

制造业产出Y用制造业年增加值表示,并根据价格指数调整为以1990年为基期的数值。劳动力数据选用制造业劳动力投入量。本文采用Goldsmith1951年提出的永续盘存法计算制造业资本存量K。根据已知的YLK数据可以计算得出TFP的具体数值。

2、国内研发资本存量。按照永续存盘法,国内研发资本存量的计算公式为:

SDt=1-?啄)SDt-1+RDt

SDtSDt-1分别表示t年与t-1年中国国内研发资本存量。本文中1990年的研发资本存量数据来自于白洁(2009)测算的153.72亿美元。?啄是研发资本存量的折旧率,在我国,每项技术的使用年限通常为14年,因此折旧率即为其倒数7.14%(白洁,2009);RDt为我国在第t年的研发资本支出。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并折算为1990年的不变价格。

3、国外研发资本存量。由于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着投资地区集中的问题,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聚集于发达国家。同时,这些国家制造业技术先进,更有利于我国制造业在投资过程中获取技术。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2OECD国家作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吸引对外直接投资的代表,搜集了相关数据。由于这些国家研发投入较多且与我国投资之间的数量较多,因此用这些国家的研发资本存量总和代表对我国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国际研发资本存量。

1)各国GDP数据来源于OECD的网站,并用GDP平减指数计算以1990年价格计算的实际GDP

2)各国的研发资本存量的计算方法与我国研发资本存量计算方法基本相同,根据Griliches提出的公式,先计算1990年各国的资本存量。之后按照SDt=1-?啄)SDt-1+RDt,计算出各年的资本存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各国折旧率,按照国际惯例,专利技术使用年限为20年,因此取其倒数5%作为各国固定资本投资的折旧率。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3)中国对全世界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同时根据《中国科技年鉴》中中国每年对各国的制造业投资流量比重,估计出中国对各国直接投资存量。

(三)实证分析。根据以上分析,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可以采用回归分析进行建模,结果如下:

lnTFPjt=0.4385+0.5813lnSjtd-0.2881lnSjtofdi

t1.7597)(7.6295)(-5.0219

R20.8031 adjusted R20.7859 F=46.8905

模型含义为国内研发资本存量每增加1%TFP增加58.1291%;对外直接投资获取的研发资本存量每增加1%TFP减少-0.288096%

(四)结论。从以上线性模型中可以看出,进出口贸易带来的研发资本存量与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正向的,而通过投资获得的研发资本存量带来的技术溢出却是负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数据量狭小。本文数据采用时间序列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容易存在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同时,数据量仅从1990年开始,存在数据量不足的问题,影响最终的结论。

第二,我国对通过投资获取的技术溢出存在问题。可能存在渠道不通畅,以及保护性不强的问题,从而使得通过投资获取的技术溢出值为负。具体可能是跨国公司的技术嵌入能力与吸收能力不足。

第三,技术溢出的滞后性。从投资中获取技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企业建立自身的研究开发体系,与其他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联,从而在较长的时间内才可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Kogut B.& S.Chang.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Japanese foreign direct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1.73.3.

2Neven Damien and Siotis George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Some policy issues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1993.9.2.

3HeadC.Keith&RiesJohn C.&Deborah L.Swenson.Attracting foreign manufacturingInvestment promotion and agglomera-tion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1999.29.2.

4]周春应.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吸收能力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8.

5]白洁.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经验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9.8.

6]赵伟,古广东,何元庆.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J.管理世界,2006.7.

7]尹华,朱绿乐.企业技术寻求型FDI实现机理分析与中国企业的实践[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8]欧阳艳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258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