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大数据时代区域科技信息研究策略
第560期 作者:□文/江 忠 时间:2017/5/1 10:41:27 浏览:877次

大数据时代区域科技信息研究策略

/江 忠

  [提要] 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为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提出新的挑战,云计算对于云和端两侧都具有传统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科技信息资源需求层次智能化程度也与日俱增,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信息需求不再是简单的结果,而是具有深入分析、提供决策的综合类信息,使用户对信息的需要从简单信息转向综合专业的预见性信息需求,显示出信息知识片断的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专家化、实时化等特征。引用云计算技术,铸就科技信息研究新模式。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研究;思考;策略

  基金项目: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科研课题:基于CAI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流动几何图形图式教学法子课题(项目编号:14DZY24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38

  引言

  我们在创造数据,而数据正在包围我们。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和业务的发展,数据呈爆炸性增长,过去情报信息的研究方式和广大用户的需求处在变革之中,区域的科技信息收集、存贮、转化、提取、挖掘和应用面临着深刻变化。云计算是一种新计算模式,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大规模的资源池,通过网络提供服务,用户跨越地理空间限制,获取各类计算资源,实现了计算资源的实现形态、计算服务的应用模式根本性改变,云计算面临着一次新的革命。

  一、大数据和大数据来源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三个主要的数据来源:(1)企业经营交易和管理信息,传统结构化数据;(2)物联网世界商品、物流信息,信息量远超过现有的架构承受能力;(3)人的交互行为信息,来自于社交网站以及用户行为。

  二、大数据的功能、特征

  大数据的功能:提升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征求民生意见,了解社会动态;制造业整合研发、工程和制造部门,通过收集更多的绩效数据显著提升管理效能;服务行业根据客户需求细分人群,针对微观细分人群锁定促销和广告方式。

  大数据的特征是4VVolume(体量巨大)、Variety(类型繁多)、Value(价值密度低)、Velocity(实时处理)。

  三、大数据处理的有力支撑技术——云计算

  (一)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二)云的分类

  1、公共云。以GoogleSalesforce为代表,通过自己的基础架构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服务,并不拥有云计算资源。

  2、私有云。企业自己搭建云计算基础架构,面向内部用户或外部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企业拥有基础架构的自主权,并且可以基于自己的需求改进服务,进行自主创新。

  3、混合云。既有自己的云计算基础架构,也使用外部公共云提供的服务。

  (三)解决实际问题:云计算的应用亮点

  1、云物联。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2、云安全。云安全的策略构想是:使用者越多,每个使用者就越安全,因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足以覆盖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只要某个网站被挂马或某个新木马病毒出现,就会立刻被截获。

  3、云存储。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

  4、云游戏。云游戏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游戏方式,在云游戏的运行模式下,所有游戏都在服务器端运行,并将渲染完毕后的游戏画面压缩后通过网络传送给用户。

  5、云教育、云社交、云会议。在云平台上,所有的教育机构、培训机构、招生服务机构、宣传机构、行业协会、管理机构、行业媒体、法律机构等都集中云整合成资源池,各个资源相互展示和互动,按需交流,达成意向,从而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效率。云社交就是把大量的社会资源统一整合和评测,构成一个资源有效池向用户按需提供服务,参与分享的用户越多,能够创造的利用价值就越大。云会议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种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会议形式。

  四、大数据背景下促进科技信息研究的模式转变

  (一)云技术改变产业消费、商业模式。2011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315.54亿元,增长88.6%2012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超过600亿元。2013年,增长到1174.12亿元。而到2015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达到了7500亿元至1万亿元。中国已有北京、上海、无锡、杭州、深圳等30余个地方政府组织编制了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区域布局逐步形成。

  (二)物联网与云计算是交互辉映的关系。从量上看,物联网采集惊人的数据需要通过无线传感网、宽带互联网向某些存储和处理设施汇聚,而使用云计算来承载这些具有非常显著的性价比优势;从质上看,使用云计算设施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挖掘,可以更加迅速、准确、智能地对物理世界进行管理和控制。物联网将成为云计算最大的用户,将为云计算取得更大商业成功奠定基石,通过云计算技术,软硬件获得空前的集约化应用。

  (三)3G/4G与云计算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3G/4G将为云计算带来数以亿计的宽带移动用户。用户的终端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有限,却有很强的联网能力,对云计算有着天然的需求。云计算能够给3G/4G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云计算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接近无限的存储空间,并支撑各种各样的软件和信息服务,能够为3G/4G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务体验。

  (四)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方式面临挑战。过去传统数据注意结构化,把一些彼此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转换,按照范式理论进行建立数据模型,这些数据的容量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操纵,从已有的规则来筛选,假定有了一定的规律,所以实现起来就不需要特别强大的工具。

  当今文本,如电子邮件、文档、健康/医疗记录,再扩展到网页、社交媒体、感知数据,涵盖音频、图片、视频、模拟信号等等,这些信息看似无关,不能结构化,但是潜在有用的关系用过去的研究工具不能提示出来,有用的价值不能显现,也只能成了垃圾数据。这不是人的主观性出了差错,而是给我们的研究挖掘力度不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好的研究平台,也只能望洋兴叹。

  科技信息资源需求层次智能化程度达到与日俱增的状态,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信息需求不再是简单结果,而是具有深入分析、提供决策的综合类信息,使用户对信息的需要从简单信息转向综合专业的预见性信息需求,显示出信息知识片断的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专家化、实时化等特征。这种信息需求对信息数据的管理、存储、信息服务形式提出更高的需求。

  社会大众对数据创新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人们享受科技带给大家的欢乐、便利、高效,从技术手段上看,没有云计算很多创新无法实现,科技情报信息研究也必须打破过去的定式思维,引用云计算的技术,铸就科技信息研究的新模式。

  五、区域科技信息研究策略

  现代技术风起云涌,海量数据需要超大计算功能,科技信息量大且数据模型难以确定,各行各业对服务的种类甚多,特别当今移动终端的普及,反映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科技信息的研究要紧跟科技发展、社会的需要,要在实践中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达州科技信息为例,说明区域科技信息研究的新策略。

  (一)使用虚拟化技术创造更高的科技效率。虚拟化是指计算机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CPU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单CPU模拟多CPU并行,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大项目需要处理大数据时,单位去买巨型机不现实,所以需要一个中介来提供硬件和软件的服务,科技信息研究部门责无旁贷。

  (二)按需求来提供具体的虚拟服务。云平台提供基于的服务,即不用自己创建,就像一个大型的网络资源仓库,可以在里面找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以及网络传输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云服务将会成为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困扰的变革方向,并为企业带来许多的利益和价值,让企业更快地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方便。云服务可以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可以享受更优质的服务,更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等。

  学校增加几千名学生,但是没有那么多资金去购买软件和硬件设备,因为只学半年计算机课程,这些学生下学期也用不到这么多的电脑,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云平台,只需要说明详细的需要,就可以自动配置好软硬件,只需要在学校放上终端设备,所需要的一切就像正常各人拥有一台独立的计算机一样,享受服务,不需要个人去安装程序,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需要,操作系统、软件、界面和硬件等都可以按需分配,云平台也是一样的,这样的机构对社会提供了便捷、实惠,科技信息研究部门可以有所担当,主动承担起这样责任,证明自己的价值。

  (三)网络端口镜像分析提供科学决策。在主干网的路由器上做多个端口的镜像,就把流经该区域的主要数据包流复制一份,然后由专业的网件对需要的协议数据、站点或者IP地址段的数据包进行过滤,整理归纳分析得出一个综合报告,对政府、企业、事业、个人的决策起辅助作用。

  例如,可以在微博上进行数据挖掘,微博最强大的力量来自于小众的社会认同效应:独立网民因为相同观点聚集在一起,通过消息转发、评论机制,迅速扩散,在短时间内形成类似飓风的传播效应,从而形成广泛社会影响力。

  微博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路径,由单向传播向多中心、网状裂变的方式转变。对企业而言,不管是主动拥抱还是被动接受,都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大幕在开启,消费者站在了舞台的中间。

  首先在海量数据中沙里淘金,就能在这轮技术变革中脱颖而出。消费者行为数字化,企业必须去收集、分析、跟踪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足迹

  (四)对传统科技情报信息业务进行深加工。由于传统的计算方式没有群集化,没有均衡负载分布式协调计算功能,效率低下,只能处于信息数据加工的初级阶段。

  过去科技情报检索工作,只是对被检人项目课题的内容进行全库搜索,得到重复率,对被检索的人只显示红线,没有人性化的温情提示:哪个方向是这门学科的热点、重点和难点,什么方向的课题关注度对社会、学术的意义影响深远,并且显示出不同关键词容易重复的概率。

  到基层单位或区乡进行科普宣传工作,所传授的知识是一些死知识,没有智能性的判断和决策,所以缺乏交互性和灵活性,不能对未来发生的事件做正确的预测。

  运用云技术的大数据核心和功能:(1)掌握了更多的数据和信息;(2)掌握的信息比别人更全面、更快、更准确;(3)总能实时掌握市场的变化、经营的变化;(4)总能预判未来的发展趋势;(5)总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五)利用云计划进行科普宣传。云计算是大数据时代的关键技术,由于诞生时间较晚,人们对它还是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大学里很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云技术还是处于一个盲区,这个技术向全社会推广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科技信息研究部门要肩负起宣传云技术的重担,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这也是公益性的科技信息研究部分内之事。通过+的应用模式,推动互联网+”落地生根。

  (六)实时跟踪云技术的最新成果。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尚未完全掌握虚拟化、分布式存储、海量资源管理、分布式处理、并行计算等云计算核心技术,缺少像IBM、微软、甲骨文和VMware等掌握云计算架构核心技术的企业。高性能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网络交换技术等云计算相关核心领域均被国外IT巨头控制。

  我国在高端通用芯片、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设备等关键硬件设备及其核心部件,虚拟化软件、云操作系统等关键软件产品同国外有相当大的性能差距,云计算系统集成能力也亟待加强。

  区域科技信息部门应该跟踪云计划最前沿研究成果,掌握最近的软件应用知识,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优化已有的云平台,提高使用效率。

  (七)加入云平台增强数据的安全性。云计算技术能实现网络、软件、硬件设备等之间的融合,具有一定的规模化、虚拟性与安全性等特征的技术。

  云安全是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它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进行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传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

  加入云的计算机越多,安全性会越高,科技情报信息研究部门增加安全措施,建立IPSIDS系统,对整个区域的电脑及时监控和防范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对一些偶然事件进行预警。

  (八)云计算数据完整性的保障技术。尽可能地保障数据不会因软件和硬件故障受到非法破坏,纵然部分数据被破坏也能恢复。在云存储环境下为了合理利用存储空间,将大数据文件拆分成多个块,以块的方式分别保存到许多个存储节点空间上,通过纠删码技术或秘密共享技术来实现。

  纠删技术的原理是:首先将文件分为K块,利用纠删码技术进行编码,可以得到n块数据块,将n块数据块分到各个存储节点上,实现冗余容错。

  秘密共享技术:一段秘密消息被以某种数学方法分割为n份,这种分割使得小于n份的k份(k<m<n)消息都不能揭示秘密消息的内容,同时任何m份一起就能提示该秘密消息,只要数据损坏后,保留正常数据不小于m份,就可以实现对最初文件的数据恢复。

  六、小结

  目前,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基础薄弱,宽带普及率较低,不利于高质量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区域内还没有成熟的云计算开放平台,海量数据处理、大规模IT资源管理等关键技术需要在应用带动下实现突破。科技信息研究部门应首先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金融证券、电力通信等领域进行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然后使云技术在全社会得到最广泛的应用。大数据时代下云计算为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提供了新挑战、新机遇和新希望。

  (作者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彤.科技情报与信息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赖茂生,赵丹群,韩圣龙.计算机情报检索(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天目,韩进.云计算技术架构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204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