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保定市新建三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探讨
第561期 作者:□文/展正然 时间:2017/5/16 11:32:21 浏览:797次

保定市新建三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探讨

/展正然

  [提要] 随着河北省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保定市的城镇化进程也进入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本文以保定市新建三区(清苑区、满城区和徐水区)为例,分析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建三区;措施;保定

  基金项目:2016年保定市社科规划重点课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探讨——以保定市新建三区为例(编号:2016A032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316

  一、研究现状

   农业转移人口这个概念最早是在2009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和使用的。自此以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文件以及国家部分领导人的讲话中多次出现,并已经成为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核心任务。

  河北省内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研究已经有很多的优秀成果。刘洋等从交通、住房、教育、就业和生态问题等不同角度研究了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詹程友等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研究了石家庄、沧州和廊坊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刘政永和孙娜通过对石家庄、廊坊、沧州和保定等地的走访、座谈、问卷发放、信息反馈等一系列调研活动,对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马海旺等针对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展开了调研活动,以期发现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存在的问题,同时积极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刘政永和冯小翠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不断拓展的宏观背景下,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问题和形成原因,提出了河北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路径及政策建议。

  河北省外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研究成果,数量上具有较大规模且质量上具有较大成绩。康涌泉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私人成本和公共成本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社会收益和经济收益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谯薇等界定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论述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必要性,总结了美国和日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方辉振全面认识和深刻研究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带来的利益增进效应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引发的利益冲突效应,并构建一系列的利益协调机制。赵继颖等全面深入研究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安排。

  基于以上省内外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研究成果,从中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一是部分省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涉及的范围比较大,但是结合保定市新建三区的实地情况,这些成功经验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时期保定市新建三区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研究;二是省内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多是通过调研的方式,借助于省内部分地区的调研数据来研究全省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这些成果大多数是通过点研究面,从而相应的研究对策也就不适合保定新建三区的实际情况;三是现有数据库中关于专门研究保定市新建三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即使现有部分文献中提到的保定市农业人口市民化问题,多是作为某个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并没有深入细致地进行研究。

  本文将通过交流、走访、书面问卷、网络调查以及数据处理等方式,结合保定市新建三区的实际情况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的子女入学、户籍制度、公共服务体系、社保和就业服务制度、住房安置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并参考已有省内外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部分成功经验提炼出当前保定市新建三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保定市新建三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存在的问题

  保定市的新建三区具体是清苑区、满城区和徐水区,整个三区的区域面积约为2219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61万人。总体来看,随着城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势必会有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市民。然而,由于新建三区的地理特点比较复杂,农业人口数量非常大,加之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差异较大,乡土情结根深蒂固,从而使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也就是说,只有解决好新建三区中的这些问题,才能为新建三区快速融入大保定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农业人口思想转变存在较大困难。农业人口长期居住在农村,生活方式很难短时间内得到彻底改变。一是相比农村的平房,农业人口对于城市楼房的一家人同时居住的模式非常不适应;二是长期的农村劳作养家方式很难改变,一旦失去谋生的土地,农民一时还不能适应没有土地的城市生活;三是当前阶段农民对于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存在一定的思想障碍。

  (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的谋生存在较大困难。对于失去土地的农民转为市民以后,谋生养家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是从农民本身看,大部分农民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谋生手段,只是通过出卖苦力挣钱养家,不会通过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方式谋取养家的资金。这样的谋生方式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可能造成收入低、消费高的生活窘况;二是对于保定市新建三区如此多的农民,加上文化水平差异较大,劳动能力各异的实际情况,政府要想对这部分人在谋生方面进行合理迅速地安置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三是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必然会使得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但是,若这些农民在一段时期内仍然不具备一定的谋生手段,就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不稳定因素,这样势必会给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住房安置点的选取比较困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的住房安置点选取受到孩子入学、户籍制度、日常购物以及上班单位等限制,这些因素处理不妥当就会直接影响住房的后续困难。一是住房安置点附近应该有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以满足新市民化的众多农业人口的子女入学,充分考虑安置点所在位置的户籍所在地,以方便孩子入学。若这一点处理不好,就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的思想负担,从而也就会直接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整体进程;二是日常购物和上班单位的地点和住房安置点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远。太远的距离对于刚刚转为市民的大部分农民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原因在于农民对于城市的交通方式和购物方式还没有完全适应,这就会直接给农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方便。

  三、保定市新建三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建议

  (一)千方百计帮助农业转移人口快速转变思想。要想使得保定市新建三区迅速地融入大保定市,农业转移人口的思想得到有效转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为相关的政府部门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一是通过问卷、网上调查和入户交流等方式针对楼房生活、户口转变和城市生活等方面对农业转移人口进行细致深入地调研分析,并以此将农业转移人口分为文化水平较高且思想开放和文化水平低且思想未开放两种类型;二是利用少数文化水平较高且思想开放型的群众带动大多数群众进行思想转变的原则,由政府委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文化水平较高且思想开放型的群众进行思想疏导,为这些群众阐明国家当前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同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后的楼房生活、城市生活以及户口转变等问题,从而使得这些群众在思想上得到迅速的转变;三是由思想得到转变的群众对文化水平低且思想未开放型农民进行疏导。这样的疏导原则使得群众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原因在于他们之间彼此互相了解且日常的交流比较顺畅,从而可以使得这些群众的思想转变速度更加快且也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后续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的谋生应该实行政府安置和自谋职业并举。解决好失地农民的谋生养家问题是另一个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鉴于保定市新建三区的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比较多,若完全依靠政府妥善安置,在当前时期还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因此,本文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的谋生应该实行政府安置和自谋职业并举的原则。一是政府应该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情况进行分类安置,并且在安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人的工作能力、年龄、工作单位的位置、工作时间等因素。另外,在安置时还要为这些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岗位选择上有回旋的余地。二是农业转移人口自身也应该考虑自己以后的谋生道路。之所以这样安排,原因在于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若这些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业能力,一方面可以解决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吸收部分农业人口劳动力,这样也为政府相关部门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后续工作中减轻了一定的负担。三是呼吁位于保定市区的相关企业单位在招工时优先考虑农业转移人口,为他们找到一份可以谋生的职业。这样不但为政府相关部门分担了部分的就业负担,同时也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工作尽了一份社会责任。

  (三)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住房安置点进行合理选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的住房安置点选取要充分考虑孩子入学、户籍制度、日常购物以及上班单位等因素。本文之所以在住房安置点的选取中考虑这些因素,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业人口中比较壮年的劳动力均在外上班谋生,家里多是老人和孩子。这种情况下农业人口转为市民后,孩子在城里上学均需要接送,而接送孩子大多数是老人,因此住房安置点就不宜离学校比较远;二是户籍制度和住房直接相关,因此安置点的选取就必须考虑合适的地理位置,这样才能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的生活带来方便,否则会给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带来诸多不便;三是日常购物的场所和上班单位要距离住房安置点不要太远。这样也有助于农业人口在不熟悉城市生活的前提下便于他们快速融入城市。

  要想在充分考虑以上三个方面的基础上进行住房安置点的选取并非易事,从而笔者建议通过定量的分析方法来确定住房安置点。首先,通过调研的方式搜集某个住房安置点的群众孩子上学的学校、上班的单位、经常购物的场所等相关数据;其次,对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确定学校、单位和购物场所之间的距离,从而为住房安置点的选取奠定数据基础;最后,确定数学优化模型中的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从而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数学模型确定出最优的住房安置点选取方案。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洋,陈鹤,刘亚儒.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

2]詹程友,吕美惠,刘敏慧.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研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

3]刘政永,孙娜.新经济常态下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6.

4]马海旺,崔金玉,于梦莹.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调研的意义[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

5]康涌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及收益解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6]谯薇,云霞,宋金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政策选择[J.农村经济,201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1943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