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湛江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建设研究
第561期 作者:□文/张玉强 李 政 时间:2017/5/16 11:35:14 浏览:1423次

湛江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建设研究

/张玉强 李 政

  [提要] 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对提升城市竞争力、带动环北部湾区域发展、推进中国东盟区域合作以及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未来,湛江应依托自身的区位、产业、港口、文化优势,针对当前的制约因素,构建以现代产业为基础、精神文化为内核、立体交通为支撑、组织制度为保障、对外合作为推力的五位一体建设路径。

  关键词:环北部湾;中心城市;湛江

  基金项目:湛江市2016年度软科学项目:湛江市建设环北部湾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研究(编号:2016A01029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322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组织形式,已成为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城市群建设进一步加大步伐,规划引导北部湾成为我国十三五期间城市群建设的重点项目。广东十三五规划加强对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战略安排,将湛江发展定位为粤西地区和环北部湾地区中心城市。湛江要抓住国家建设北部湾城市群的战略机遇,响应广东省的中心城市建设安排,需要在重视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明确自身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建设路径,以全面推进环北部湾中心城市的建设。

  一、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的战略意义

  (一)提升湛江城市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期间,湛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全市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405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2380亿元,年均增长10.6%,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但经济总量仍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城镇化水平偏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湛江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从区域协调和城市群建设,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一条重要路径。通过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可以使湛江进一步融入北部湾城市群中,实现与周边城市区域经济的紧密联系、产业间的合理分工与合作、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相互影响,这有助于湛江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弥补自身的不足,解决困扰湛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升湛江自身的城市竞争力水平。

  (二)带动环北部湾区域发展的现实选择。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依靠地区整体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环北部湾区域,是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但这个地区经济仍然比较落后、市场发育程度低,急需发挥中心城市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整合区域资源,加快对外合作,提升区域一体化程度。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可以依托湛江自身的区位、资源和对外合作优势,全方位加强与环北部湾地区相邻城市的产业、经贸、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对接与合作,充分发挥对周边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环北部湾地区的快速发展。

  (三)推进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重要依托。环北部湾背靠中国大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国家,是中国西南地区连接东盟国家的重要海上交通枢纽。自从中国与东盟签订《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促进彼此的合作,如实施早期收获计划、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推进两廊一圈合作、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新时期,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应该将环北部湾经济区域的合作开发纳入中国与东盟建立自贸区的总体战略和规划中,使之成为中国东盟“10+1”框架下又一个次区域合作新平台。湛江作为我国大西南的主要出海口和国内连接东盟各国的海上桥头堡,通过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有利于依托环北部湾经济区域这一平台,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区域合作进程。

  (四)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强力支撑。建设一带一路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湛江被列为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在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具有关键性地位。为此,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一方面借助于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提升湛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竞争力,做大做强湛江港口经济和对外贸易,这有助于更好发挥湛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支点城市的作用;另一方面依托环北部湾经济区,通过带动这一平台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对接东盟的能力,这有助于通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有力支撑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二、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一)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的优势

  1、独特的区位优势。湛江是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地处粤、桂、琼三省区结合部,是环北部湾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多个区域经济合作的结合点,是内地通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陆上咽喉和大西南地区的出海主通道,更是广东进军东盟和国家实施南海战略的桥头堡。同时,拥有25公里狭长的海岸线在整个环北部湾区域算得上数一数二。因此,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具有坚实的基础和优越条件。

  2、突出的产业优势。在十二五期间,湛江通过钢铁、炼化、造纸三大产业航母建设,推动湛江工业聚集发展。目前,湛江钢铁基地1号、2号高炉建成投产,中科炼化项目即将全面动工,晨鸣林浆纸13期等一大批带动力强的项目基本建成;水海产业、小家电等传统产业正在转型升级,成功申报了湛江特色水海产业国家农业科技园、湛江水海产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湛江小家电广东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等重大建设平台;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电子、新海洋五新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底,全市建成4个产值超100亿元的园区,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134亿元。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为湛江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也为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大量合作空间。

  3、优良的港口优势。湛江港素以天然深水良港著称,是粤西和环北部湾地区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是全国20个沿海主要枢纽港之一,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的主力港,是连接中国大陆与环太平洋海域物流运输的重要枢纽。拥有生产性泊位100多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0多个,拥有亚洲最深的人工航道——30万吨级深水航道,全国最大的30万吨级陆岸油码头和华南地区最大的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现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除湛江港本港外,东海岛、硇州岛、南三岛等港口,与之形成了配套互动的港口群。与环北部湾其他城市相比,湛江在港口群和吞吐量上优势明显。

  4、雄厚的文化优势。湛江曾是建国初广东七个地级行政区之一,从这一母体里先后分出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和广东的茂名市、阳江市等地级市,湛江历史上就是粤西以至北部湾一带的中心。当前,湛江文化底蕴深厚,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空间,形成了独特的雷州文化、军旅文化、珍珠文化,拥有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52项。文化产业具有一定规模,截至2015年,从业人员74890人,总收入98亿元,并正在打造包括湛江大剧院、湛江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湛江艺术中心等在内的湛江文化产业基地,在环北部湾地区文化优势进一步显现。

  (二)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的制约因素。当前,无论是广东省还是湛江市,都缺乏对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的专项、具体的规划,致使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基本路径都不明确,产业布局、城市建设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的重点也不突出。同时,由于跨省级行政区域的制约以及竞争效应,致使湛江与广西北部湾及周边市区合作水平较低,还处于一种行政区经济自闭式的发展格局。区域内各自为政、相邻地区产业趋同、互补性不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另外,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在管理上尚没有明确的机构设置以及区域城市之间的协调机制安排,对于湛江中心城市建设的产业项目、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也缺乏专项性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三、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路径建议

  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是一个综合、系统和全面的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要全面建成环北部湾中心城市,需要构建以现代产业为基础、精神文化为内核、立体交通为支撑、组织制度为保障、对外合作为推力的五位一体建设路径。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中心城市建设核心竞争力

  1、加快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当前,湛江已经初步搭建起现代工业体系的框架,为发挥在环北部湾地区的工业带动和集聚效应,必须走现代工业全产业链、高端化和环保型的道路。具体应围绕着钢铁、中科炼化和造纸三大产业来展开:加快湛江钢铁基地建设,建成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精品钢基地。实施钢铁带动工程,延伸上下游产业链,重点发展钢铁制造主业和设备加工、海洋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配件、船舶修造、仪器仪表、通用设备、冶建安装、原材料供应、物流等配套产业;推动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实施炼油化工一体化发展模式,坚持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建设国内一流的石化基地;支持晨鸣纸业做大做强,建设东海岛特种纸产业基地,支持冠豪高新纸业、中国纸业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实现资源多层次梯级利用和产业发展综合效益。

  2、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一直是湛江的基础,在环北部湾地区占有较大市场比重,应充分挖掘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空间,让传统产业在环北部湾地区继续散发活力。具体做法是:依托湛江水海产业基础和现有的国际级产业园区、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实施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开发多元化、系列化、标准化的水海产品;利用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小家电产业试点地区中国电饭锅产业基地品牌优势,积极推动廉江小家电省级产业示范区、海东新区电子电器产业园建设,推动家电产业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依托家具龙头企业建立家居创意中心,开展创意设计,鼓励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打造湛江家具品牌。

  3、培育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未来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决定性力量,湛江中心城市建设必然离不开新兴产业培育和壮大。从当前看,生物医药、海洋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滨海旅游业应是未来培育发展的重点。生物医药产业方面,要加快中药材GAP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发展中草药精深加工,促进现代中药发展。积极承接国内外医药产业转移,支持生产高附加值的血液制品、干酵母原料药等产品;海洋新兴产业方面,要依托南方海谷建设,把湛江建设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发展示范区;现代服务业方面,应借助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永久落户湛江的机遇,大力发展会展产业;滨海旅游产业方面,应依托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建设,加强与海南国际旅游岛、环北部湾地区和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产业,打造国家级滨海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加快精神文化建设,形成中心城市建设的内在驱动力

  1、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城市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城市竞争力的内在指标。湛江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需要在中心城市建设中得到继承和发扬。首先,保护和弘扬雷州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军旅文化、民俗文化和华侨文化,把传统文化引入当下的生活,使传统文化散发新活力,把湛江建设成为环北部湾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城市;其次,将文化古迹保护与旅游发展、商业市场开发相结合,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和文化传承交流窗口;最后,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打造雷剧、粤剧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建成湛江文化中心等一批高水平文化设施项目。

  2、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当前,文化产业不仅日益成为一个地区产业的重要组成,而且对该地区文化事业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丰富都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湛江文化产业日渐兴起,还需要大力的扶持和发展。具体应是: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积极开发动漫游戏、移动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支持各种形式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做好湛江0759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集聚,建成环北部湾地区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区。

  3、大力发展体育文化。在省运会之后,湛江体育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也逐渐成为湛江文化事业和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应依托省运会场馆设施,发挥湛江体育人才多、体育强项多的优势,承办更多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科学配置公共体育资源,构建城乡一体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体育设施布局,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形成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夯实竞技体育基础;做大做特做优休闲养生、健康养老、康体运动等健康产业,把湛江打造成环北部湾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体育名城健康之都

  (三)打造立体交通网络,奠定中心城市建设的支撑力

  1、完善陆运交通系统。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要实现对周边城市的核心和带动效应,陆上的互联互通是前提和基础。未来湛江应围绕实现交通高速化、现代化、网络化加快构建现代立体陆运交通体系,打造环北部湾两小时经济生活圈。首先,要优化区域铁路网布局,打通连接珠三角、大西南腹地的高铁客运通道,推进建设琼州海峡跨海通道,规划建设粤西城际轻轨和高铁站连接椹川大道的城市轻轨;其次,应建立层次分明、高效集约的综合客运体系,形成三环四通的道路发展格局,提升对外通达能力。

  2、提升航运服务水平。由于湛江地处粤西的边缘,航运业务一直不甚发达。要提升中心城市的功能,必须改善现有航运设施,提升航运水平。具体建议是:提高现有机场运营能力,拓展航空市场,引入廉价航空。开拓国际航班航线尤其是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航线,积极争取72小时过境免签和144小时便利签证政策,积极开通辐射华南地区所有省份主要城市新航线。加密湛江至广州、北京等地的航班,加强湛江与北部湾地区的空中合作;加快建设湛江国际机场,在吴川谋划建设空港经济区,发展航空客运、货运、保税物流、机场购物等港区产业,打造综合性物流园区和粤西重要航空物流中心;争取建设低空开放试验区,实施低空空域对商务机开放,使湛江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3、增强港运服务功能。港口一直是湛江对外物流运输的基础,但当前却面临着周边港口的激烈竞争,中心城市建设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机遇。因此,未来应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加快建设发展湛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工程和湛江港集团大型散货码头,培育发展专业物流中心和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打造现代物流枢纽平台和区域性保税物流集散基地;加快建设湛江港霞山港区通用码头工程等项目,加强集装箱、煤炭、矿石、油品等公共码头建设,实施一县一港发展战略,提高港口专业化水平,巩固湛江作为西南沿海港口群的主枢纽港地位;大力推进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工程、亚士德航道工程等湾内深水航道和湾外港区进港航道建设,提升面向环北部湾及东南亚的港口通航能力。

  (四)完善组织制度,加强中心城市建设保障力

  1、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为保障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序实施,建议成立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协调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有关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区和市直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统筹中心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同时,考虑设立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湛江社科联、科协、政治经济学会等社会组织力量,开展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的战略研究以及涉及到各类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等工作。

  2、制定专项性的发展规划。针对当前缺少中心城市建设专项规划问题:首先,在省级层面,积极争取广东省政府出面,协调广西、海南,借助于国家大力发展区域城市群的时机,统筹协调制定环北部湾城市群规划,并在规划中明确湛江的中心城市地位,同时积极推动该规划成为国家引导环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规划;其次,在湛江层面,制定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发展规划,主要是解决湛江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区域布局、重点领域和关键工程等重大问题。

  3、完善支持性政策体系。针对湛江中心城市建设在资金、人才、产业等方面发展需求,应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具体包括:资金政策,设立湛江市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出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建设项目提供支持、金融担保和投资引导,依托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的方式,对中心城市建设的项目实行贷款支持和低息优惠政策;产业政策,制定吸引产业聚集的各种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港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性的扶持。同时,积极协调环北部湾各城市产业扶持的政策,以避免恶性竞争;人才政策,坚持引人和引资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结合,鼓励国内外人才通过调动、兼职、讲学、咨询、科研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等方式来湛江工作或提供服务。

  (五)推进对外合作进程,提供中心城市建设外部推力

  1、加快推进与茂名、阳江的一体化合作进程。相对于环北部湾地区跨省级的城市间合作,广东省粤西地区的合作对湛江而言,更具有合作的便利。因此,通过加强与茂名、阳江的合作提升湛江的对外合作水平,必将有助于促进湛江对外合作的进程。首先,要加强与茂名、阳江的交通网络对接,以湛江港为枢纽,加强粤西港口群协同发展,建设铁路、公路、水路及海港互联互通的综合物流体系,支持信息网络、通讯设施等市政设施的相互对接;其次,重点在石化、能源、旅游等产业领域加强与茂名、阳江的对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形成粤西统一的大市场,实现错位发展和互动发展;最后,以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基本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为主攻点,加强与茂名、阳江合作,打造湛茂阳沿海经济带,发展壮大粤西城镇群,增强湛江作为粤西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2、加强与环北部湾城市群合作。针对当前湛江与环北部湾城市合作水平较低的现状,未来应以建设环北部湾城市群为重点,通过打造环北部湾城市合作平台,发挥湛江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推动各城市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城市间互补与错位发展。具体策略是:推进湛江-北海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建设,打造全国东西部区域合作的典范、环北部湾粤桂战略合作的先导区以及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强产业合作,深化产业链分工合作,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环北部湾经济综合体;加强港口合作,完善环北部湾地区口岸部门和港口企业的合作机制,推进环北部湾港口一体化发展;强化在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领域合作,推动环北部湾城市公交、医疗、就业、养老、社保、公积金等互认共通和无障碍转移,实现一卡通,构建共享优质生活圈。

  3、深化与东盟国家战略合作。东盟国家是未来环北部湾地区对外合作的重点,作为中心城市的湛江,应充分发挥湛江区位、资源、产业、交通等优势,深化与东盟各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具体建议是:依托湛江港,加强与东盟国家港口合作与互通,做大做强以大宗散货为重点的航运业,发展壮大以集装箱运输业为方向的现代港口物流业,提升湛江港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积极参与中国与东盟合作框架下的泛北部湾、大湄公河、中越两廊一圈等区域合作,加强与东盟各国的产业投资、海洋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东盟国家在医疗、体育、旅游、科技、信息等领域的交流,推动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重要城市建立国际友城;积极参与广东文化周活动,加强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进行文化交流。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中丙.2016年湛江市政府工作报告[N.湛江日报,2016.2.22.

2]盛学,张玉梅.大力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地位[J.广东经济,2009.4.

3]杨凌.湛江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中的战略选择[J.生产力研究,2013.4.

4]林宇云.推进湛江与环北部湾城市群一体化[N.湛江日报,2015.2.8.

5]汤晓龙.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发展新驱动力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J.广东经济,2016.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1988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