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金融/投资
普惠金融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第564期 作者:□文/郝云平 时间:2017/7/3 14:21:41 浏览:6021次

[提要] 在普惠金融下,国家首先关注的是人们的利益最大化,也即让人们在风险可承受的范围内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利益。本文就普惠金融风险成因展开分析,着重就风险控制与管理进行探讨,并就普惠金融下如何进行风险控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风险分析;收入策略;风险控制;知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423

一、导言

在普惠金融下,首先最关注的是人们的利益最大化,怎样才能使人们的利益不受损害。普惠金融深入到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在风险可承受的范围内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利益。为此,风险控制测算人员要及时提供相关可靠信息,让人们得到真正的实惠。中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确实不是个好消息。现在人们也在不断地走向金融,跟进时代,但也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人民收入的多少也与风险控制息息相关,人民收入的增加,对于社会的稳定极有好处。因为如果一个人的收入增加,当他进行投资时,他所能接受的风险也会大一些,承受能力也会加强。低收入户的风险抵抗能力往往要弱于高收入户,这也是必然的。

银行是风险控制的出发点,也是为人们提供指导的一个标杆。因而,银行必须做好自己的风险控制,提供准确的信息,让普惠的好处走遍全国。当然银行自身也要加强人才培养,走专业化道路。

二、风险成因分析

在数字普惠金融下,绝大部分普惠金融的数据都进行了数字化、标准化,这在很多方面增加了普惠金融的明确性、透明性。让人们得到了普惠金融所带来的好处和利益,普惠金融标准化、数字化让金融福利走遍千万家。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普惠金融虽然能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也存在很多风险。出现风险的原因在于人员对相关风险的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还有就是没有把理论与风险实际的情况相结合,没有把风险与大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风险计量人员没有预测风险的潜力。故而会出现风险计量问题、准确性问题等多方面问题。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以稀缺资源作为生产的企业,随着资源慢慢减少,企业将会面临生存不下去的危险,而国家对于这部分企业是没有资金和政策支持的,企业要想发展下去,必须要转型,让企业不再过多依靠稀缺资源,而向再生资源发展,但这需要企业的创新以及技术的提高,进而减少企业的风险。测算人员故意报出有偏差的风险水平以及不准确的风险数据而对人们财富造成损失。诚信问题往往与道德问题相联系在一起,由于人们的思想普遍比较理性化,因而在不断追求自己的财富最大化、价值最大化。没有利益的吸引是不会进行理性投资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就会忽略社会的利益最大化以及他人的利益。而当每个人都过于理性时,就很难做到不使别人利益受损时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社会就很难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而往往此时并没有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一般企业诚信度越高,企业向社会筹资,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也相对容易些,在人们心目中的信誉还是比较高的。对于诚信度高的企业,风险相对来说会较小一些,人们更愿意把自己的资金投放到这些企业中,以此来获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诚信度高的企业会形成一段时间的资金过剩,形成资金剩余。资金多的企业资金周转率较高,财富的再生产能力较强。对于诚信度较差的企业而言,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较差,人们不愿意把资金投放到这些企业中。因为他们担心资金投放进去以后,没有获得收益,反而会使自己的财富损失。这样的企业筹资困难,因而只能以较大的收益率去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收益率比一般企业要大得多,但是风险也高得多,要想获得高收益必须承担高风险。企业资金周转率比较慢,企业随时都面临倒闭的风险。诚信度高的企业资金集中,会抓住时间增加生产,扩大规模,因为由于诚信的作用他的资金会得到及时的补充,对于稳定地增加生产是有利的,因而他发展的机会就会越大,发展潜力很足,最后达到此时期最优状态。而诚信度差的企业,资源稀缺,资金链随时都会断开,企业发展很不稳定,经常会停工停产,会付不起员工的工资,企业只能减少员工,缩小企业规模,以保持企业的存在,等待最佳发展时期。

三、风险控制与管理

(一)金融风险控制知识法则。金融风险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风险控制极其重要,它是风险控制的起源、根基。在知识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做出有效的金融风险控制的预测。目前,大部分金融服务公司对于风险控制人才是稀缺的,企业不得不花费高成本去培养一个为企业服务的风险控制人才。而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企业处于两难的选择局面。例如,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如果花成本去培训风险控制人才,等培训完具备相应的技术后,如果企业没有高工资作为吸引,那么风险控制人才会被工资相对优异的竞争对手挖走,这样对企业极为不利。但如果在培训之前先与需要培训的员工签订协议。比如要求培训结束后员工必须留在企业工作几年以后,再让其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如果违约,培训的员工不仅要支付一定的违约费,而且要保证不在其产生机会成本的竞争对手企业工作(其竞争力至少大于该企业)。但员工在工作时,也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就是员工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他获得的利益是建立在牺牲别人利益的基础上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员工不完全按企业的要求工作,这时并没有对风险控制有实际的效益。

(二)风险控制收入策略。对于低收入户来说,一般要保证有正常的生活水平,生活要有基本的保障。如果所获得的收入只能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他便不会有多余的收入来进行投资,因而对只能维持生活的低收入户来说,有没有风险是无关紧要的,因为风险对他而言是不存在的。所以国家要努力提高低收入户的收入,以此来激励他们进入到投资的行列。对于中收入户而言,他们会有多余的收入来进行投资,但如果他们对风险分析不够成熟,他们不会轻易投资的,除非是冒险主义者。因而对他们要有正确的指引,让他们享受到福利,这也是普惠金融应有的作用。中收入户也会担心自己的收入受损,进而让自己变成低收入户,甚至更差,只能维持生活,这是糟糕的。中收入户比起低收入户,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会大一些,因而投资活动也比较多一点。他们损失一点要比低收入户损失带来的伤害小得多。所以,高收入户可以说是抗风险能力最强的,他们有最好的决策,有更好的消息来源,有可靠的投资渠道,所以他们越来越富有。面对这种情况,国家更应该努力提高低收入户收入,对高收入户适当增加税收,减少贫富之间差距,让人民大众都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福利。

(三)风险控制银行策略。对银行而言,风险控制是首要的,因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金融活动普遍存在,难免产生金融风险,风险存在将会带给企业。我国的银行必须考虑风险控制的测算问题,应该主动客观地把握风险的变化情况。应根据自身的经营能力、经济软实力、文化程度比例、企业人员团体合作精神、项目的推广程度、企业政策可行性、员工收入能力以及相关技能培训进度与实用情况等方面的测算。最重要的是企业员工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这些对银行自身机会成本的减少与利益最大化具有极高的影响力,有效适度地运用这些技能,有助于银行提高竞争力,对降低金融风险有极大帮助,风险具有粘性,大多银行都是对金融风险认识不足、控制不到位,所以才导致银行倒闭。而有的银行拥有侥幸心理、缺少市场经验,没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调查没有充分进行到位,这也是失败的原因所在。只要认真进行风险控制与测算的数据处理,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正确的风险控制体系,有正确的指导方向,及时积极参与各项指标和缺点进行改善,反复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抵御风险能力,拥有正常心理、理性思维,以平常心看待,不急进,平稳有序经营,才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合理利用风险控制工具。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认识风险成因以及其性质,对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到风险控制的策略。

知识法则重点突出了知识与风险控制的直接关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理论基础从一个方面影响风险控制,他们之间成正相关关系。一般理论与实际结合越紧密,风险控制能力越强,理论与实际结合越薄弱,则风险控制能力越弱。要大范围提高人民理论基础,必须从基础做起,扎实做好学习理论的工作,教育是关键,培养人民风险控制整体意识,提高全民风险控制能力。

收入策略主要把人们按收入分为几个等级,分析收入与风险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显然高收入群体对风险是缺乏弹性的,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是相当高的。因而收入的一点损失影响较小。而低收入群体则不一样,那点损失占收入比重较大,因而对他来说影响较深,所以做决策时会相当谨慎,他们的承受能力比较小。因此,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收入,让他们更能有效地利用资金进行投资,有助于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提高,让金融风险成为他们为赚取利益的工具。

基本上所有的金融活动都与银行有关系,因而风险控制离不开银行,也不能没有银行。银行必须要做好自己的风险控制体系,要有专门的控制团队,专业的训练。银行的信息有时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利益损失问题,要体现到一个普惠的作用。为人们指引投资方向,提供微小投资帮助以及普及风险控制理念。银行制度体系必须完备,分工要合理、明确。杜绝非法金融行为,树立银行良好的形象。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璐.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动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5.

2]丛雅静.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关系研究——基于ECM模型[J.调研世界,2014.6.

3]宋建.中国中等收入阶层与居民消费研究[D.山东大学,2015.

4]王生喜.金融数学理论与方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5]于静雯.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的现状与展望[J.中外企业家,2015.19.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109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