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第530期 作者:□文/安 岩 蒋清文 赵经华 时间:2016/2/2 11:30:00 浏览:845次

[提要] 本文以企业为研究视角,探析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的产业转移问题。通过对企业迁移的类型与影响因素的梳理,客观分析企业迁移选择决策对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影响,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迁移、产业转移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产业转移;企业迁移;京津冀

本文为河北行政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4XYKT035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1218

一、基于企业视角分析京津冀产业转移必要性

虽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中对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发展有了较为明确的定位,接下来就是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前提下,如何引导产业的转移与承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但很明显,政府意愿并不能主导市场行为,同样产业的转移也绝不会完全听从政府的安排。企业既是产业转移的形式载体,也是这一过程的行动主体,企业的迁移是完全遵循市场规律而并非政府意愿的,但政府可以在了解企业迁移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企业利益的政策来引导企业的迁移,从而推进产业的转移。因此,基于企业视角的研究不可或缺,甚至可以说,政府只有先研究透企业,弄清楚什么可以驱使企业移出,什么可以吸引企业移入,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产业转移政策,完成京津冀产业转移的疏导工作。

二、企业的迁移类型及影响因素

(一)成本领先型迁移。这种类型的迁移是企业在考虑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各项成本差异的基础上做出的决策,成本主要涵盖了土地、劳动力、能源、资本等多个因素。当迁出与迁入两地的成本差值足以弥补企业迁移所带来的沉没成本,并可带来可持续的低成本优势时,企业会表现出浓厚的迁移兴趣。长远来看,低成本的优势虽然短期内可以吸引大量企业,但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这种优势会逐渐消耗殆尽,那些对成本敏感的企业很快又会寻找新的迁入地。

(二)竞争优势型迁移。企业希望通过迁移的方式,来获取非成本的其他竞争优势,比如市场、人才、区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这种类型的迁移中,企业对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倚重程度较高,甚至可以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在这种迁移策略的影响下,也有可能衍生出企业的多地区布局,将研发部门放置在高端人才聚集的地区,将营销部门放置在临近主要市场的地区,由此享受不同地区带来的不同竞争优势。

(三)集群性迁移。集群性迁移顾名思义是一种群体迁移,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企业集群一起进行迁移。这些企业集群或是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迁移,或是在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牵引下迁移,也或者是类似的小企业群一起为了成本、市场等因素抱团迁移。这种群体迁移不仅可以继续保持产业群规模经济的竞争优势,还可以增加从迁入地获得政策红利的砝码。

(四)强制性迁移。强制性迁移是企业受到所在地区的政策环境压力被迫迁移,是企业在非自愿情况下的无奈之举。比如在环评要求较高的地区,技术设备达不到的企业就会被强制关闭,被迫向标准低的地区迁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去非首都功能,这样很多未包括在首都功能的产业、企业就面临着迁移。

三、企业迁移选择对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影响

(一)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企业在迁移的过程中形成集群或者分解集群,从而影响到当地的产业结构与布局。京津冀三地各有其产业布局与定位,因此需要合理地引导企业迁移,以达到产业规划目标。

1、非首都功能的疏解。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落地,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任务也开始启动,这就意味着一些企业需要被迫迁离北京。而这些企业并非不良企业反而有些是优质企业,这些企业移向何处,对河北、天津甚至其他省市来说都是想要争取的资源。这些企业的迁移选择,甚至可能会改善迁入地的相关产业发展。

2、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京津冀三地的共同目标,目前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已趋于合理,但津冀两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第一产业的保障与第二产业的促进。服务业是以工业为依存的,只有工业化、城镇化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带动服务业的爆发。所以发展服务业不仅是一句口号,还需要企业来做出最终选择。当生产性企业聚集时,当地的服务业自然会带动起繁荣,反之无论政府再费力也可能只是一句口号。

3、重点产业的发展。京津冀三地重点产业发展都需要大力吸引相关优秀企业入驻。优秀的企业不仅能带动所在地产业的发展,还能靠自身引力形成集群,推动行业创新,这时企业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1、技术创新与升级。产业的改造升级离不开企业的贡献,企业以其创新来带动行业的创新与产业的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从企业来看,最具有创新的活力,比任何政府的创新推动更具有主观意愿,产业的改造升级都是由企业的技术创新来层层推进的。选择有创新基因的企业,有助于在产业转移承接过程中,推动当地的产业升级。

2、完善产业链。企业的不断集聚既可以形成集群、壮大产业规模,又可以做深做细产业链,完善当地的产业链延伸,充分挖掘产业链价值。在京津冀的产业转移与承接中,三地同样面临对当地重点产业链完善与补充的选择。吸引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相关企业,有助于增强整产业链的竞争力。

四、基于企业视角政府如何引导产业转移

(一)以市场手段完成引导。在京津冀产业转移与承接中,企业的迁移需要市场手段的引导,行政强制是不能硬性地限制企业的去与留的,只能是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来进行吸引与分流。比如在经济发达的人口密集区,市场已经通过土地价格与人力成本对企业做出了选择,生产型企业迫于成本的压力就会衍生出迁移的意愿,如果这个时候有其他地区愿意承接该产业的企业,就可以通过土地优惠、税费优惠来进行吸引,再加上当地的人力资源可以满足企业需求的话,就可以很顺利地完成转移与承接。不同类型的企业所关注的政策不同,土地、人力、资本、税费、区位、物流交通等要素都可以在政府的应用下变成引导产业转移的不同力度的优惠政策,从而达到产业调整的目标。

(二)促进“要素”的流动。产业转移表面上看是产业组成的主体-企业的流动,但进一步细化分析,其实是一种要素的流动,涉及资本、人力、技术、土地、市场等要素的流动,企业的迁移除去行政强制,基本上是一种逐利的流动。要想促进企业的流动,必须首先促进这些要素的流动。

1、资本要素。京津冀三地的金融环境不同,对资本的容纳性与投融资的条件限制也不一样,资本环境越是宽泛的、多样化的地区越容易进行投融资,而相对保守的河北则需要进一步开放自己的金融市场与服务,借鉴京津的方式方法,促进资本的流动。

2、人力要素。本来人力资源的流动是诸多要素中流动性较强的,但京津冀三地特殊的户籍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力的流动,尤其是高级人才的流动,从而限制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流动。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拿出相应的办法对由京津转移到河北的企业员工进行合理补偿与过渡,最终当然是要打破这种户籍壁垒。

3、土地。土地虽然看似是不可流动要素,但可以通过土地指标的转让来在三地实现流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在固定不同用地类型总量的基础上,将三地的不同类型用地协同起来,实现土地置换与转让。

(作者单位:河北行政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肖金成.京津冀区域合作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11.

2]沈晓.产业转移中企业和政府的行为决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6.

3]杨文兵,陈伟鸿,民营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及迁移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905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