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湖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研究
第565期 作者:□文/蔡维琼 时间:2017/7/16 15:59:39 浏览:2140次

[提要]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依托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发展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因此,研究湖北农业产业集群和城镇化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找出二者良性互动发展不足的原因,以期进一步促进湖北省农业产业集群和城镇化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群;城镇化;湖南

本文为2014年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湖北省城镇化建设与农业产业集聚互动发展研究”(项目编号:B201426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515

城镇化是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一个自然过程,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平台,城镇为产业集群提供了基础支持。同时,在产业集群发展中人口、资源、服务的集中也是城镇化进程的一部分。湖北作为农业大省,依托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有较好的资源和产业基础。农业产业集群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城镇化又是农业产业集群的依托及载体。

一、湖北省城镇化现状分析

湖北省2016年城镇化率达到了58.1%,在全国各个省份处于领先水平,预计2020年,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1%。政府对于城镇化发展非常重视,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上升到战略高度,提出要以城镇化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从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城镇化水平超过50%,就表明进入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从这一点来看,湖北近几年已经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通过对湖北省统计年鉴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湖北省19902015年城镇化水平,如图1。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15年湖北省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20002009年增速放缓,平均水平为43%20102015年平均城镇化水平为54%。与全国人口城镇化相比,20002004年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2009年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上来看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图1

二、湖北省农业产业集群基本情况

区位商(简称LQ):又称专门化率,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比率。它通常被用来衡量某一地区某一产业的专门化程度、集聚程度,从而对区域内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评价和政策建议。根据区位商公式,对19902015年《湖北省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将湖北省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看作一个整体行业来计算,对湖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集聚和专业化进行衡量。本文统计了湖北省19902015年全省和近三年湖北省各地区的区位商系数,以及各自的平均值和排名,见表1、图1,用以分析2016年湖北省各区域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表1

作为农业大省,湖北省第一产业的区位商从19902015年一直都大于1,虽然每年有一定的波动幅度,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湖北省农业产业集聚程度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湖北农业产业的集聚对农业产业链的打造有促进作用。通过拉长农业产业链,形成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湖北省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产业集群能够吸引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提高农业产业就业率。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向农业产业集群区域转移,留住人才,促进城乡统筹,实现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图2

从湖北省各地区近三年的区位商数据来看,湖北省地区的农业产业集群专业化程度不同。其中孝感、荆州、黄冈、恩施州、天门区位商近三年的平均值在2以上,说明这5个地区的农业产业集聚化程度较高,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较好。区位商小于1的地区有武汉、黄石两个城市,作为湖北省省会的武汉区位商最低,近三年平均值为0.384644。主要与武汉已经是一个大都市,农业产业不再是武汉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有关。湖北省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区位商都大于1,说明这些地区农业产业集聚程度较高。总之,湖北省各区域农业对该地区的总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民对土地有较强依赖性。发展一个地区的农业产业集群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地区竞争力、平衡地区间发展差距,还能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推进城镇化建设。(表2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本文通过对《湖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的数据进行整理,使用了19902015年的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湖北省农业产业区位商来反映湖北省农业产业集聚的程度。运用湖北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率来反映城镇化率。实证分析的目的仅仅是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主要运用这两个变量来建立模型。

(二)模型检验。实证分析用Eviews9.0,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验证农业产业集群与城镇化间的相互关系。首先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的方法是ADF检验。其检验结果见表3和表4。(3表、表4

通过对湖北省农业区位商及城镇化率的ADF检验可以看出,在10%的显著水平下,p值分别为0.35310.9626,说明两个变量序列都存在单位根,两个序列都不是平稳序列。但是两个变量的一阶差分的检验结果都在10%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即两变量一阶差分序列为平稳序列。接下来对原序列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表5

结果显示在0.05显著性水平下,通过协整检验,说明两变量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得到一个协整方程:

CZ=0.4415LQ+1.3984

通过这一协整方程可以看出,湖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建设对湖北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区位商每上升1%,会促进湖北省城镇化率增加0.4415%。最后对两者短期内影响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表6

从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意义上看,在0.05的显著水平上,短期内湖北省城镇化和农业区位商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城镇化率的提高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也没有明显的好处,但是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城镇化率提高的原因,对其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农业产业集群对湖北城镇化有一定影响,但整体发展程度仍然不高,对湖北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推动力不足。主要是由于产业集群内龙头企业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在全国知名的有限,品牌效应不足;大部分地区农业产业集群仍然以自然资源优势集聚,科技含量不高,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最后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大,农村居民需求结构没有提升,从而影响到与相关供给有关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二元城乡结构还使湖北省内大量的农村资本流向城市,城乡资本严重倾斜,据统计每年从农村抽离资本上百亿元。

(一)抓住龙头,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对农业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重点建设,带动集群发展。在确定地区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农业产业集群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对集群内龙头企业重点建设。培育特色龙头企业,鼓励其加大科技创新,实施现代化农业技术产业化示范区的建设;通过品牌建设,在消费者中形成影响力,不断开拓市场,使其成为在国内外市场都具有较高知名度与美誉度,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发展提供保障。建立合理完善的生产要素、资金、人才和劳务市场。这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通过生产要素、资金、人才和劳务市场的完善,使各种生产要素能够依据市场机制自由的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真正以资源优势为基础的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和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基础设施。一个地区基础设施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产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从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来看,要提高产业化集聚与城镇化水平,就必须要对交通运输、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产业、资金、人员向某一中心聚集。另外,要注重服务机构发挥的作用,设立专业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为广大的农户与企业提供专业一对一的信息服务、农业技术培训服务、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设立专门的农业金融保险机构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资金及金融保险服务等等。建立综合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技术运用,将农业产业集群相关市场信息放到平台上,实现市场信息共享,以市场定生产,以需求定销售。最后,建立科技共享网络平台,帮助集群内企业共同打造产品研发平台、共享科技进步成果,共同分析产业前景。

(三)加大扶持,建立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促进制度。政府应该建立相应的协调制度来促进农业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如:可以通过各地区的合作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建设不再局限于行政区划,按照产业资源分布、特色产业群整合为基础进行布局;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优势,进行产业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通过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各地区共同协调机制,促进经济资源自由流动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农村经济产业向城镇集聚。努力解决建设用地紧张矛盾,培育产业集群发展新机制,化解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的资源障碍、体制障碍、管理障碍等问题。

(作者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PorterM.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2HymerS.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D.MIT PressCambridge MA1960.

3MilesM.B.HubermanA.M.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与实践(第2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4]陈斌.产业集群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度及其影响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20.

5]李丹.工业园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4.6.

6]杜宁,赵民.发达地区乡镇产业集群与小城镇互动发展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1.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088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