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金融/投资
校园网贷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566期 作者:□文/陶 杨 刘 顺 时间:2017/8/1 10:38:43 浏览:6015次

[提要] 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同时,校园网络贷款也得到迅速发展,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不良网络贷款平台利用大学生群体存在的虚荣攀比消费心理,引诱大学生过度消费,致使他们沦陷于“高利贷”而无法还清的地步。高校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存在着隐瞒夸大误导性宣传、平台审核不严谨、市场监管能力较弱、非理性消费等问题,这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及其家庭和睦都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应通过加强网络贷款平台风险管理、净化高校校园环境、培育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加强社会行业监管力度等举措,进一步整治和改进。

关键词:校园网贷;原因;问题;相关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420

现代社会中互联网金融行业和电子商务得到极速发展,有许多互联网金融公司为了赚得更多的利益,将竞争目标转移到高校大学生市场。目前,我国校园网贷平台中只有少数平台能够得到外部的融资需求,各个网络贷款平台为占据更多的市场极力进行宣传推广,不需要任何的担保抵押,贷款程序十分便捷,会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设置不同的信用额度。校园网贷平台会收取高额的利息和服务费用,一旦大学生无法还清贷款金额,不仅会对个人日常生活产生影响,还会造成家庭经济负担,甚至会导致命案,对整个社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一、校园网络贷款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转变。现如今大学生受到当今社会成长与发展的影响,私人消费中品质、形象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不少商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进行极具诱惑力的宣传,推崇物质消费,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消费观念。大学生不仅好奇心强、追求个性独立,而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模仿和从众心理,许多大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存在虚荣攀比消费的念头,容易冲动为满足一时的消费欲望而进行网络贷款。

(二)社会消费方式的改变。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大学生的消费地点从实体店渐渐转移到线上网络消费平台。网上购物的物种丰富、经济实惠、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容易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与接受,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平台在大学生之间已经被普遍应用。

(三)网络贷款平台的吸引力较大。校园网络贷款不仅方便快捷,而且门槛较低,大学生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信息就能申请到分期付款或者提现,不需要任何担保抵押。在需要更多的钱财来满足自己,但又愿被父母得知的情况下,就能彰显出网络贷款平台所特有的极大的诱惑力。

二、校园网络贷款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贷款平台存在隐瞒误导性宣传。一些网络平台在宣传时以虚假口号吸引学生贷款,实际上在背后变相收取高额利率,而且在宣传的时候并没有明确说明贷款逾期之后的责任,贷款人不能及时还贷时,需要支付高额的滞纳金,使用野蛮催债的方式时有发生,这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人身财产安全等合法权益。

(二)相关平台审核不严谨。网络贷款门槛较低,无需任何担保抵押,不需要核实贷款人的身份就能够进行借贷。平台审核非常不严谨,不仅可以在多家网络贷款平台进行重复贷款,而且有些学生利用身边同学的信息获得贷款,事后发现无力偿还,不仅破坏彼此的友谊,还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

(三)存在非理性消费行为。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大学生又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虚荣心作祟,致使盲目攀比消费。校园网络贷款激起了大学生的消费动机,能够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易于形成活在当下、及时享乐的心态,乃至出现了非理性消费的行为。不合理非理性的消费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学习,还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学生用更多的生活费来偿还网络贷款,只能加剧对父母的依赖心理,拆东墙补西墙向同学借钱,又或者向其他的网络贷款平台借钱,陷入高利贷的怪圈无法自拔,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四)行业监管缺失。社会监管职责分配不合理,加上互联网金融产业不停地推陈出新,以至于相关行业监管严重滞后。

(五)校园综合治理难度增大。一些大学生贷款后自己无法还清又不敢告诉家长,也不敢跟老师沟通交流,在网络贷款平台债主的威逼利诱下,有的大学生铤而走险走上抢劫偷窃的犯罪道路,牺牲自己的前途和幸福,有的大学生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跳楼自杀,这些都不利于校园的综合治理。

三、校园网络贷款管理相关对策

(一)高校层面。首先,学校应当了解各个试图进驻校园的网络贷款公司,坚决禁止那些有不良企图的公司到学校宣传;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消费方面的重视,开设互联网金融、消费理财和经济信用等方面的选修课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经常组织班会或者以校园广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网络贷款的风险性教育,如若发现有学生进行网络贷款却不能偿还,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让网络贷款学生及早还清贷款;再次,高校要增强消费教育,可以与一些正规的金融机构合作,以更专业更有用为出发点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金融理财知识,为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结构的合理分配和金融产品的审慎选择提供帮助。与此同时,学校要意识到信用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领会到他们的每一次消费活动和贷款记录都将被社会征信体系记录在册,要珍惜并主动维护自己良好的信用记录,不能为了眼前的消费冲动而忽视自身还款能力,影响今后在信用体系中的个人信用级别。

(二)网络贷款平台。大学生网络贷款平台应该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其正常营业,能够承担信用支付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对大学生借款人群的借款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核实贷款人的身份,在宣传时说明实际利率以及贷款逾期应该负的责任。网络贷款平台应本着真诚服务的理念,遵守相关行业法规,实心实意为社会服务企业的盈利才会长久。

(三)大学生。大学生已经成年,作为成年人应该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加自立自强,思想更加成熟,尊重父母的辛劳,少让父母担忧。高校大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金融消费与理财方面的知识,自觉养成科学的消费观,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对待自己的消费能力,规范自身网络消费行为。牢记网络贷款的危害,必要时通过合法可信赖的网络贷款平台筹资,清楚自己的还款能力,具备应有的风险意识。

(四)家庭方面。家长作为孩子容易模仿的对象,应该拥有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从小给孩子潜移默化的正确影响,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家长不应忙于事业却用金钱来弥补对孩子的愧疚,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实时了解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把钱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不能被外界诱惑一时冲动而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情。同时,要告诫孩子网络贷款的弊端,不能为图眼前利益而误终身,有需要可以直接跟父母说,一起想办法解决。

(五)周边同学。当同学向你借钱或是想要了解身份信息时,作为同学,或是好朋友,不应当碍于面子讲表面义气,要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要树立正确的借钱观,了解对方真正用途,结合自身能力判断是否借钱给他,一定不要答应他人以自己的名义通过网络贷款平台办理分期贷款。多留意身边同学,若发现有不正常借贷行为,及时劝阻,或者与老师沟通交流,而不能坐视不理。

(六)社会行业监管。行政部门要规范网络贷款平台的行为,明确网络贷款机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完备的专门性的经营监管法律体系,维持金融领域的有序竞争和合理发展。应当对那些进驻高校校园的网络贷款公司的利率进行明确的限定,并且对于大学生贷款的金额、贷款的范围都要明示。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法律监管,建立风险测评和内部监控体系,互联网金融消费平台一定要对大学生做特别的风险提示,倡导其适度消费,在评估信用水平和授信额度时,审核标准应高于其他群体。社会各部门分工合作,明确各自的权力与义务,共同维护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

总之,大学生应当量力而为,适度消费,网贷有风险,借贷需谨慎。

(作者单位: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柳庆.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模式及法律监管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7.

2]傅幼萍,马利国,王聪聪.大学生网贷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6.11.

3]逢索,程毅.大学生网贷成因分析及其风险规避路径[J.实践研究,2017.2.

4]张淼.大学生网贷行为法律规范分析[J.法制博览,2016.32.

5]陈卫东.“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校园网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613190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