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安徽省在中部崛起中的发展策略
第566期 作者:□文/杨卉芷 时间:2017/8/1 10:57:32 浏览:8157次

[提要]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用SWOT分析法,首先分析安徽省在中部崛起过程中存在优势,同时也存在劣势,分析当前安徽在中部崛起中遇到的机遇,并思考当前安徽面临的威胁。最后为安徽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提出四点战略性建议,即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外资引进力度,努力形成产业集群;加大沿江地区的开放开发力度,坚持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提升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具有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夯实经济崛起基础;坚持科学发展,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助推全省经济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安徽;中部崛起;SWOT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54

一、引言

中部地区是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六个省份,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地理位置优越,并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历代历朝兵家必争之地。如果把整个国家比作巨人走路,东中西三个地区必须协同发展,中部地区不仅要带动西部地区发展,还要做好承接东部地区过剩产能的转移,可以说,中部地区是我国的“心脏”,是我国的“背脊”,只有腰板直了,中国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形势下,2016年安徽省GDP总量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四位,但GDP增长率居六省第一位。所辖地区共有31个贫困县,其中19个国家级贫困县。可见,安徽省当务之急是补齐贫困短板,实现突破式经济发展,不断培养新的增长极,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因此,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是实现中部崛起必须研究的内容,明确安徽省在中部崛起中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消除相对劣势,提防可能遇到的威胁,发挥最大优势,赢得最佳发展时机,有效地将安徽省的战略发展目标与全省经济发展的总局面、区域内部资源、外部要素进行有机整合,进一步促进安徽省经济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SWOT分析

本文用SWOT分析法,对安徽在中部崛起中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安徽省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提出战略性的指导建议。

(一)安徽省在中部崛起中的优势(S

1、区位优势。安徽省处在连接几个经济块的非常重要的枢纽地区,在中部崛起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和联动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地图上看,中部六省中安徽处在靠东的位置,为中部联结长三角地区的最前沿,最先接受来自东部的先进理念,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首先考虑的区域,是地缘上和经济上的中、东结合部。尤其是现在长三角经济区把安徽省划在内,给安徽带来了最佳的发展机遇期。东部的人力、物力和信息流动在向中西部推进的过程中,将会有大部分流经安徽甚至“渗漏”于安徽。安徽是长三角地区的纵深腹地,合作遍布很多领域,如: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

2、后发优势。(1)人力资源的后发优势。截至2015年末,安徽省常住人口6143.6万人,比2014年增加了60.7万人,同比增长了1.0%,而全省户籍人口数6794万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差650万人。这是因为安徽省的劳务不断向东部沿海地区输出。这原本是安徽发展的劣势,但21世纪后,安徽省抓住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机遇,把劣势逐渐转变成一种后发优势。因为,安徽省人均工资水平低,所以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低,利用这种优势可以弥补生产效率低、技术水平落后的劣势,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福音,有利于江苏和浙江相关产业进驻安徽,比如:皖江城市带主要承接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从而加快安徽资本积累的增长速度。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各大产业能容纳的就业人数增多,部分新产业不断挖掘新的就业点,各地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一部分省外务工人员返回家乡创业,有助于将潜在的人力资源后发优势转变为内生发展动力,充分激发市场活力;(2)产业后发优势。安徽在产业集群培育中具有下列明显的后发优势。主要体现在装备制造业、中部能源原材料产业占GDP比重较高。从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装备制造、电气、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占GDP比重为23.4%,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以上,在中部地区这项数据仅低于湖北。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去产能、去库存,安徽正在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奇瑞轿车、江淮汽车、马钢、海螺水泥、丰原集团等一大批成熟企业,是支撑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脊柱。安徽省的汽车、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产业战略优势。国家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和安徽实施的“三重一创”的发展战略,有助于使安徽产业集群发展实现突飞猛进式的发展,这样也可带动安徽的深化改革和各项制度创新。长三角经济带市场化程度高、消费能力强、体制先进,对安徽乃至全国各地的深化改革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两大战略并驾齐驱地推进,使得安徽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与长三角地区全方位地完美对接,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提出的区域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讲看齐、重担当、作表率”,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最佳选择。中部地区地理位置较好、资源配置合理、投资环境较好、生产成本低、市场潜力有待开发,具有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得天独厚的优势,中部逐渐成为国内外投资商的投资热点地区。安徽作为劳动力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

(二)安徽省在中部崛起中的弱势分析(W

1、观念落后,基础薄弱。一方面安徽个别地方领导以及相当一部分群众还存在着把地区经济的发展过分依赖于“等、靠、要”上,寄希望于上级给资金、给项目、给政策;另一方面在创新发展道路、发展方式上,跟风攀比现象较为严重,未能立足当地社会经济现实,开创出具有当地特色、自身优势的发展道路。此外,创业意识不强,小富即安的思想尤为严重。安徽经济基础较薄,发展资金短缺,城镇化水平偏低,工农业产品质量低,市场化程度低,外向型经济所占经济总量比重偏低,政府工作效率及经营管理能力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不协调、不可续的现象比较突出,经济增长点不多。

2、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安徽省2016GDP24117.9亿元,居全国第13位,居中部地区第4位,属于中等偏下。人均GDP低于中部其他省份,未来经济发展起点低、底子薄;工业起伏较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尚不稳定。2016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安徽仅占12个,安徽首位的排名第110位;消费需求力没能充分激发,消费品市场不够活跃;创造的政府收入少,因此内需受财力制约无法扩大。

3、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城市群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浙中城市群”是浙江中西部和浙皖赣闽四省交界地区规模最大、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群体,也是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就安徽目前经济实力而言,尚未具备形成一个有较大规模、较强实力的城市群的条件。2016年省会合肥市在全国城市主要经济数据中排名第25位。加快城市群建设是安徽要在中部崛起中率先发展的必要条件,既是提升安徽省核心竞争力、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需要,又是中部区域联动发展的客观要求。

4、县域经济滞后,增速慢。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已成为阻碍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2016年全国百强县中,河南省占5个,湖南省3个,江西省2个,山西省2个,湖北省1个,而安徽省没有,差距明显。统计显示,安徽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实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自己特色。所以,要实现安徽在中部崛起中加快发展和率先突破必须集中精力突破县域经济薄弱这个坎。

(三)安徽省在中部崛起中面临的机遇(O)。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为安徽发展提供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1、提供新的政策资源。政策就是资源,这是我国区域发展多年的经验得来的。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国家所给予众多的优惠政策,包括拨给60%的外资指标、优先扶持东北新型工业企业上市、发行基础设施彩票等,直接惠及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极大地改善了各省市区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安徽的投资环境也将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好。

2、提供巨大商机。中部崛起对于中部地区来说无疑是福音,隐藏着巨大的商机,肯定会为安徽的快速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笔者暂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参照:2016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30项重点工程,投资7438亿元。重点投向西部地区交通设施、水利枢纽和能源基础建设等重大项目。这些建设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而且有利于当地商品市场的扩大。同样,中部崛起也会为安徽提供巨大的商机。

3、有利于提升安徽的战略地位。伴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几次调整,安徽一直是国家忽视的省份。一方面作为农业大省,安徽发展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及传统农业发展的拖累;另一方面东部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及其他生产要素,安徽发展的人才及劳动力优势、区位优势、能源优势以及产业优势均未能充分显现。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毋庸置疑可以安徽在中部的战略地位,这不仅能使安徽发挥本身具有的优势,而且能够增强安徽对海外资源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带动安徽经济发展战略提升一个新台阶。

(四)安徽省在中部崛起中遇到的威胁(T)。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使得中部六省都想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中部崛起”的机遇已演变成“崛起中部”的竞争。安徽要发展,面临着极大压力和威胁。

1、人才资源环境面临着东部的强势吸引。长三角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区之一,吸纳人才及其他生产要素的能力很强。安徽的区位特点,即离长三角最近,造成本省高素质人才资源流失现象较其他省份更为严重。正如西部大开发的西北龙头是陕西、西南龙头是重庆一样,中部崛起也需要龙头或核心带动。综合考虑中部的产业发展状况和人口密度,事实上中部各省都在打造以省会为中心的城市,比如湖北的大武汉战略、湖南的长沙、河南的郑州和开封的一体化战略都是各省为了使本省抓住机遇、趁机而上提出的发展思路。马鞍山、滁州被纳为南京一小时经济圈,应该以“金三角”格局,成为省域经济发展的中心结点。相比之下,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到全国各地均有铁路到达;江西能接受到来自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三角共同辐射作用。而安徽经济布局的中心结点不够突出,缺少区域交汇点。

2、同质化竞争难以避免。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行政区经济”从根本上导致了各地区利益冲突严重,使中部各省都只从自身出发,注重自身的局部利益,相互排斥,合作较少,形成强大的行政性壁垒。由此,中部地区利益总是难以调和,产业结构大多相同,没有自己的特色,互补意识不强,地区比较优势难以充分发挥。而且,地方保护主义思想抬头,区域合作的市场很难建立,主要体现在中部六省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以及人才流动不畅、资本互换不频繁、信息不对程、技术交流不畅通等。如何突破旧思维模式和同质化竞争的困扰,是实现安徽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必须面临的课题。

3、产业传承冲击。随着东部地区产业高度化的变革,将有一部分劳动密集产业和一般加工产业被淘汰和转移,相对于中部各省来说,安徽具有承接和转移的直接优势。但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的实际路径并非严格按照区位序列依次推进。因此,在承接东部产业的激烈竞争中,随着整个中部交通环境的改善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会出现畸形的越位或越权承接和错位现象。尤其是背靠西部的中部各省,在抢滩西部市场的过程中产品竞争力得以不断增强。安徽在中部地区发展面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4、区域竞争和资源争夺更加激烈。在中部崛起中争取主动权,努力提升中部地区一体化竞争力,每个省都在利用各国经济回落形成的逆境机制,拼尽全力抓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抓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积极调整生产力战略布局,打造发展新平台,培育下一轮新增长极,抢占产业发展最高点。如中部地区湖北的光电子行业、湖南的生物医药行业和江西的光伏产业都已发展成熟,江西正借入围大飞机项目契机,开建南昌航空工业城,打造大飞机研制生产基地和国际航空转包生产基地。区域竞争加剧导致对资金、技术、人才等重要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

三、安徽省在中部崛起中的发展策略

(一)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外资引进力度,努力形成产业集群。面向“十三五”,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地区,创造与江浙沪合作的机会,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创一条独具安徽特色的开放之路。一是为了适应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积极参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头作用,加强省与省、市与市之间的合作,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准入为主攻方向,拓宽经济合作的宽度和广度,并以长三角为平台,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二是将招商引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之一,尤其是对境外招商,主动出击,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政府各部门各司其职,为有投资意向的国内外客商来皖考察投资环境做好充分的准备,洽谈业务将给予最大政策优惠,使利用外资的方式多样化。

(二)加大沿江地区的开放开发力度,坚持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提升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利用天然的比较优势,即黄金水道及沿江地区产业基础雄厚、水资源多及环境基础好,把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结合起来,沿江地区可以上一批资源消耗大的重化工业项目,尽快弥补安徽重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充分开发和利用沿江岸线资源,选择位置好、土地资源丰富的岸线,规划建设若干开发省级开发新区,使沿江产业成片状集中。

作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皖江城市带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接东西部产业转移的最佳选择之一。就目前来看,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产业发展共生圈”皖江城市带的产业大部分是与长三角配套的产业,但汽车、家电等产业所需的重要零部件主要来自长三角,是沟通东中西传承发展的重要枢纽。设立产业示范区,不光有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作用,实现量的增加,同时也要实现质的突破,为东部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生产端入手,为东部提供更优质的产品。统计发现,安徽省“2016年各市生产总值”排行显示,全省GDP24117.9亿元,在16市中,合肥排名第一位,GDP总量达6220亿元。处在前5位的地级市分别是合肥、芜湖、安庆、滁州和阜阳,其中芜湖GDP总量为2625亿元,安庆1501亿元,滁州1462亿元,阜阳1407亿元。2016年,皖江示范区九个城市的经济总量16025.5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66%GDP增幅芜湖排行第一位。

(三)着力培育具有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夯实经济崛起基础。“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关注热点,县域经济是整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着力点。2015年,安徽62个县(市)GDP总量突破1000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超过50%,增速13.3%,快于全省1.2个百分点,自2005年以来已连续十年快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安徽中部崛起闯出新路过程中的作用非同小可。

全省要坚持内外因素共同发力,为县域经济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县域资本市场要完善,深入推进县域内市场改革,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商,引进优质的资本进入本县,扫除资金这一重大发展障碍;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展优势产业,跟得上高科技的脚步,形成与自身传统优势和相配套的差异化产业;同时,还要创造条件留住高科技和优秀管理人才,把优秀人才留在关键岗位,为提升县域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做贡献。

(四)坚持科学发展,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助推全省经济迈上新台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助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砝码。以项目支持为手段,以载体建设为依托,培育和建设优势团队。目前,安徽省高等院校的数量位列全国第8位,有211院校三所,985院校一所,在中部地区属于中等水平。安徽各类高等院校的设置结构较为合理,其中本科院校占总数的1/3,专科院校占2/3,其中高等职业学院数量占一半以上,民办高校约占1/4。“十三五”后期必须加强本科和技术型高等职业学院教育,促进高职教育方式由书本教育向实践型教育模式转变,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学生。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和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和教师队伍,鼓励校企合作和供需合作办学。

(作者单位:中共亳州市委党校)

 

主要参考文献:

1]肖良,郑思亭.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安徽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3.

2]梁吉义.区域经济通论[M.科学出版社,2009.

3]郭凤.中部地区政府博弈行为与中部崛起战略[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郭冬梅.中部地区城市集群化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汪大正.皖江城市群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

6]卢利红.商洛市GDP动态发展规律之比较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5.

7]丁家云,冯德连,付旭军主编.皖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1)[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8]马晓河.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N.农民日报,2015.2.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1896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