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贵州省“城镇化带动”战略成果评估与展望
第566期 作者:□文/梁玉磊 时间:2017/8/1 10:57:58 浏览:985次

[提要] 贵州省城镇化进程中,政府的城镇化政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贵州省在城镇化进程中省委省政府在其中做了哪些工作以及取得了哪些成绩、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都做了详细的梳理和论述,这就为未来贵州省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贵州;新型城镇化;政策研究

本文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省领导圈示战略合作课题:“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成果的评估与展望”(QSZL2016008);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资助项目:“贵州省新型城镇化的制度构建”(16XYBS15)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523

一、贵州省城镇化政策目标的演变

(一)传统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省城镇化政策的目标:加快贵州省的城镇化步伐,力图在2002年左右实现贵州省城镇化程度到达20%左右。贵州省根据自身地理因素以发展小城镇为重点。

(二)转型阶段贵州省城镇化的政策目标:贵州省经过十年的城镇化发展进程,需要在下一个十年即:2010年实现贵州省城镇化35%的目标。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贵州省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贵州省城镇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使城镇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三)新型城镇化阶段贵州省城镇化的政策目标:2015年实现贵州省城镇化率达到40%(这一目标已经实现),2020年将城镇化率提升到50%以上。完善贵州省城市群的框架构建,从而使贵州省的城市可以充分发挥区域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和城市的功能,实现城镇居民安居乐业,同时还要保持城镇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文明三者的高度协调发展。

二、贵州省城镇化政策评价

(一)贵州省城镇化政策目标是实事求是的。当今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城镇化,贵州省城镇化是在中国日益成熟的市场化和现代化下向前推进的,是为了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以从耕地中彻底解放出来,并且可以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贵州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贵州省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与本地的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贵州省城镇化进程中,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目标都是立足于贵州省本省的实际情况,所以其政策制定的都符合现实,因此贵州省的城镇化目标是实事求是的。

 

(二)贵州省城镇化政策目标的制定符合省情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传统城镇化阶段,贵州省城镇化政策目标的制定是基于对贵州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完全符合该省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和客观的地理条件。结合其特殊的山地地形,循序渐进,优先发展小城镇,进而带动贵州省交通环境的改善,也为日后的城镇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型阶段,贵州省政府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前一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十年贵州省城镇化战略,即:“未来10年首先要确保贵州省城镇化过程健康、稳定、持续向前推进,争取2010年贵州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5%,使贵州省的城市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日趋健全,环境质量得以改善。”实践证明,2010年贵州省城镇化率提高到了34%,各项基础设施也进一步得到发展,城镇的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根据调查统计结果,20012010年期间贵州省城镇化政策目标符合省情,城镇化率大幅度提高,城市的规模扩大,城市的数量显著增加,使贵州省经济圈的实现有了良好的城镇网络保证。

新型城镇化阶段,贵州省20102015年每年的城镇化率分别为33.81%35%37%38.7%40.01%42.01%,城镇化水平年平均增长率为1.64%,预计2020年达到50%左右。同时,贵州省要通过完成以贵阳为龙头和以凯里、安顺、六盘水和遵义为东南西北四个点支撑的城市群建设,贯通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编制完成贵州省城镇的物质性网络和非物质性网络,为贵州省进一步实现其城镇化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

三、贵州省城镇化的政策内容

其主要内容有:城镇化的目标、理念、目的、发展模式等。

(一)贵州省城镇化政策内容分析。在传统阶段,因为物质根基非常薄弱,经济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导致了经济发展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贵州省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因此该阶段城镇化的一个重要使命和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和以发展经济作为城镇化的重点。在城镇化转型阶段,贵州省借助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契机,实现了特色经济产业的长足进步,注重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的素质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城镇化逐渐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为下一阶段的城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城镇化转型阶段,省委省政府结合贵州省的特点,在综合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的基础上,采取积极而又具有相对稳健性的城镇化策略推进城镇化建设。建设以贵阳为中心的经济贸易区,协调好各区域发展的进度和发展方向,并从全局出发对各个城镇进行合理布局。

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后,中国投入四万亿拉动内需,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发展,也开启了贵州省新型城镇化步伐。贵州省委省政府通过全盘考虑,在综合各种因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将贵州省建设成为工业大省和工业强省的目标。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提高服务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注重生态发展,将贵州省打造成为生态城市。

根据省情,贵州省政府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特有的喀斯特地貌迈出了有特色的集约型多样化的山区绿色城镇化步伐,努力优化贵州省城镇化布局和产业化布局,协调城镇化、工业化、农业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发展健康的黔中城市圈,重点培养和扶植具有潜力的大城市成为中心城市,构建布局合理而又科学的城镇体系,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注重生态保护,确保增强城镇的生态承载力;重视城市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增强吸引外来资本注资实业,促进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采取高效有序和平等自愿的原则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最终打开贵州省城镇化新的篇章。

新型城镇化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贵州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核心,坚持城镇化服务于人、满足人的需求,致力于打造便利的交通设施、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宜人的生态环境,使贵州省成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生态城市。

传统城镇化阶段以农村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为主,生产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生产和其他第二产业转移为主,以城镇空间地理面积的扩大为主;城镇化的转型阶段,重视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注重整个区域的统筹规划,将各地区乡镇城市作为整体协调合作共同发展;新型城镇化阶段,重视城镇化整体布局,以贵阳为龙头,实现城乡一体化、功能多样化,最终实现城镇化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

(二)城镇化的发展方式。传统城镇化阶段主要采取粗放型发展模式,重视城市规模扩大,城镇土地面积的扩展速度远远快过农业人口进城速度,城市人口密度明显下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城镇化转型阶段,人们开始真正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城镇的规划也逐步趋于合理,生态压力逐步趋于缓解。新型城镇化阶段,提出集约、高效、环保发展模式,开始合理安排城市的结构和功能,通过紧凑的城市规模合理调节人口密度和城市布局。最终实现城市质量的提高和人口、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产业集群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而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城镇化得以发展的原始动力源。传统城镇化阶段之前,贵州省的工业几乎为零,进入传统城镇化阶段,才正式拉开工业发展序幕,其发展模式为粗放式发展,工作重点是从省外甚至是国外引进资金、项目和人才,建立开发区来推进贵州省的工业发展,进程极为缓慢。这一时期省政府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并未重视,导致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于第二产业,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推动力度。直到城镇化的转型阶段第三产业才开始被重视起来,并且逐步得到发展,这时候的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业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方面,对贵州省的城镇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新型城镇化阶段,贵州省政府提出“工业强省”发展策略,开始从传统工业化向现代工业转型,为实现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动力。这段时期贵州省大力发展航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经济,城镇布局、产业布局以及配套集群都日趋合理和逐步完善,进而推动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四)城镇化发展的规模与功能。贵州省在传统城镇化阶段只是关注经济领域的空间扩展,即产业空间的持续发展,而忽视了生活功能的发展,传统城镇化阶段的城市布局不合理、不科学,城市生活的功能和设施不配套,无法凸显在城市生活中的优越性。而到了城镇化转型阶段,贵州省开始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布局开始向生活方面倾斜,城市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在新型城镇化阶段,贵州省委省政府开始重点关注生态环境的治理,对棚户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贵州省的城市生活质量得以提高,重视并逐步完善其城市的各项功能,城市的各项软硬件设施得以趋于完善并且开始合理布局城市的空间结构和人口分布密度,最终将贵州省打造成为适宜居住、环境幽雅的生态文明城市。

(五)城市管理服务与城乡关系

1、城市管理服务。在传统城镇化时期,贵州省城镇化更注重的是城镇规模的扩大而忽视了城市居民素质的提升和城市服务功能的提升。这就使得贵州省城镇脏乱差现象屡禁不止,其城市形象较差。同时,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得城市负担大增,交通堵塞愈加严重。这一时期,翻修马路、扩大广场和公园、大规模开发新的工业园区,加大了财政支出,耗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但是,这一时期贵州省在城市建设方面未能做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阶段,开始重视城镇的服务功能,并且将改善城市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作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核心任务来完成。城市交通愈来愈便利,并且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对城市的历史文化的内涵进行保留和传承,重视生态的改善和环境的提高,致力将贵州省打造成为舒适宜居、功能齐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集群。

2、城乡关系。在传统城镇化阶段,贵州省注重城市的发展而忽视了农村的发展,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进一步强化,导致农民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由于户口原因)无法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新型城镇化阶段贵州省政府注重以人为本理念,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方针,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步伐。注重城乡之间的互动,注重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注重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加大投入,使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得以改善。

3、区域关系。贵州省城镇化初期,由于境内山多平地少、生产力落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传统城镇化阶段贵州省内各个地区各自为政进行发展,严重影响了贵州省城镇化的推进速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贵州省城镇化转型期,经过五年基础设施的发展,使得贵州省的交通条件得以改善,城镇区域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才得以展开。在新型城镇化阶段,贵州省政府将贵州城镇化当成一个整体,系统规划各区域功能、重视区域整体协作发展。最终实现整个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四、贵州省城镇化的战略效果

(一)贵州省城镇化的各项成就。19942015年期间贵州省城镇化在各个方面交了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1994年贵州省城镇化率只有19.8%,到2015年贵州省城镇化率已经高达42.01%21年间城镇化率提高了22.21%1994年贵州省全省的城镇人口仅为453万人,到2015年已经就达到1482.74万人。消费模式会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城市居民人数的增加扩大了贵州省各城市的消费规模;农业劳动力从农村的土地上被解放出来,为二三产业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从贵州省人均GDP来看,1994年为1527元,到2015年提高到了30200元,这21年间提高了20倍左右。同时,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也在逐年提高。

2014年贵州省全省城乡就业人员1909.69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达到690万人,比上年增加50.61万人,增长7.91%。而第一产业为1171万人、第二产业为291万人、第三产业为447万人。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还是占极大比重的,农业生产效率依然很低,农民向城市转移成为城市居民还大有可为。自从新型城镇化以来贵州省实施了工业强省的战略目标,从数据来看2014年贵州省生产总值达到了9266亿元,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值也得到了转变,分别占13.8%41.6%44.5%,产业比例日趋合理,生产总值较1994年的573亿元增加了8693亿元。

(二)贵州省城市综合水平提升。20062014年贵州省全省城镇面积792.40多平方公里增至1380多平方公里,其规模仍在持续扩大。其中,贵阳的常住人口的数量超过300万人,遵义和毕节这两座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已经达到百万以上。贵州省以贵阳为龙头形成了区域功能健全、交通条件便利的贵州省城市群。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贵州省的社会公共服务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与2014年相比,2015年贵州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了392.09万人,增长了8.4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372.74万人,增长了5.07%;失业保险的参加人数205.31万人,增长了7.01%;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290.22万人,增长了5.38%;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263.64万人,增长了5.96%;城镇(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82.71万人,增长了75.3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49.03万人,增长了3.93%2015年,贵州省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再创历史新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5.38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12.11亿元;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7.71亿元;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4.21亿元;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基金收入4.56亿元。

20062015年贵州省森林覆盖率从39.93%增加至50%,增长了10多个百分点。2015年贵州省森林面积达1.321亿亩,首次超过原有林地面积10万亩。贵州省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增加到13.16平方米,增加了5.43平方米,环保资金投入提高到2014年的175.25亿元,提高了142.46亿元,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2014年的86.9%.提高了65.7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在城镇化政策指引下,贵州省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都得到了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5年贵安新区建立,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同时,“五个工程”、十件民生实事等都为贵州省的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发挥后发优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贵州省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铺平了道路。贵州省城镇化在城乡统筹一体化和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实现了稳健发展。

(作者单位: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任晓聪.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及政策建议——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9.

2]于立.英国乡村发展政策的演变及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2.

3]潘璠.发达国家促进城镇化就业政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4.

4]吴垠.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以刘易斯拐点期为背景的理论、模式与政策研究[J.经济科学,2015.2.

5]陈超.贵州工业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现状、障碍及对策[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

6Suata GboshUdayan Roy.Fiscal policylong-run growth and welfare is a  stock-flow model of public goods.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4.37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1938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