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体育与经济浅议
第567期 作者:□文/宋 璟 时间:2017/8/16 15:38:07 浏览:935次

[提要] 体育与经济的关系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作为上层建筑的体育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等生产力条件的制约,也对经济发展有着能动的反作用。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经济的发展也受惠于体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所带来的高效率。体育与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动共存,正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

关键词:体育;经济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530

一、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于经济的繁荣

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同步的基本节奏,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有着最根本的因果关系。体育发展不是主观的东西,想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它一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要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体育事业的发展,基础在于经济。经济是体育的基础。体育事业的发展,最根本的就是经济。“经济是整个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与消费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观点。经济发展的水平高低关系着体育事业的兴盛,因此经济的发展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能够为体育发展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才能使体育发展起来。经济为当代体育发展提供基本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如果没有经济为体育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条件,那么体育的发展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当代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产物。体育的发展首先需要一些体育产品的投入、体育设施的完善以及大量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这一切体育产业要素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意识也愈来愈高,体育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因此可以说,体育的发展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在当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并且物质文明在二者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体育运动产生于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的发展为体育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是当代体育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社会需要,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和社会基础。这一客观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与经济协调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本身就包含着经济方面的因素。体育产业可以为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科学技术,提供熟练的劳动力和专门的人才。总之,体育产业是新兴的、具有发展前途的、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健身等需求的产业。它必将成为新世纪我国乃至河南省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体育走企业化道路,建立体育市场经济体系,对体育和市场经济都是一个极大的推动与发展,新时期我国的体育事业必然会迈向更健康、更完善的发展道路,所以体育的经济效益有迟效性的特点。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从根本上决定着体育运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着体育事业内部的结构和比例。马克思指出:“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二)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决定体育发展的规格与方向。物质资料再生产的水平,制约并最后决定着体育的质量,即制约并最后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因而也决定着体育培养人才的规格和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体育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体育与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也日趋明显。体育运动水平同经济关系从第23届奥运会奖牌分布中可以看出,参加的140个国家中,获得奖牌的47个国家,未获奖牌的93个国家,前者绝大多数是发达国家,后者绝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摩洛哥的马赫迪教授则认为能否举办奥运会,能否取得奖牌和奖牌多少,主要取决于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经济水平决定着当代体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体育的发展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是分不开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的发展需要有体育产品的投入,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为基础,才能保障体育的稳定运行和快速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同时制约着这个国家能否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经济实力强,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就会较多,也就必然会促进体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经济更好地遵循了社会主义市场的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变化,促使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指数不断攀升,并在社会资源配置与整合方面也渐趋合理,促使了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直接影响着体育的发展规模与速度,社会越稳定、经济发展越快,体育的发展规模就越大,发展速度就越快;反之,在经济发展缓慢时,体育发展的规模就会相对缩小,发展速度就会缓慢甚至停滞。

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决定了体育的发展方向。只有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投入到体育事业中的费用才能高,这样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体育器材的质量才能高,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只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才会给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会引起生活方式的转变,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金钱的增多,就会使人们更多地将金钱投入到健康领域,体育俱乐部的不断增多,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也不断增加,全民健身才会不断地开展起来。体育才能走进群众,走进生活。

二、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依靠体育事业的推动

体育是社会文化事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既具有生产性的特征、又具有消费性的特征,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体育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快速发展,体育潜在的经济价值也在富有生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被逐步挖掘出来。现阶段,体育的功能逐步被延伸和放大,体育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还通过体育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联动效应,必将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经济的发展同发展体育事业一样,也不是主观的东西,单凭调整生产关系是不行的。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技术”。按这个意义,科学技术是属于生产力范畴的。特别是现代经济越来越要依靠科学技术,依靠人的劳动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体育技能的培养。经济的发展与体育技能的这一“依靠”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体育技能训练是劳动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也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这两种生产在数量上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在质量上也要相适应,整个社会再生产才能实现。有一定生产经验和技能的劳动力的再生产在任何社会都是实现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而体育训练则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体育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最基本的联系是通过劳动力的再生产来实现的。

(二)体育技能的训练可以增强人们的健康,并且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体育运动的最终目标是增强人的体质,让人的身体更健康。在工作之余,人们多参与体育活动可以使自己的身体得到锻炼,增强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促进身体健康,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体育活动可以预防一些慢性病,减少人们患病的概率。参加体育运动和观看体育竞技比赛,都可以舒缓劳动者的工作压力,重新获得充沛的体力和精神,从而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只要劳动者拥有强健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就会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好。劳动者的身体越健康,身体的抵抗力和适应力越强,就能尽快适应各种艰苦的自然环境,工作的同时还能抵抗职业病的入侵,减少了劳动力的流失。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有了整体提高外,他们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力也越来越强。当他们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时,还是会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完成工作任务。通过参加体育运动,还有利于培养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这让人们在日常工作中的配合更加默契,顺利完成各种劳动任务。

(三)体育事业发展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经济的重要途径。科学本身就是经济,但是它还不是具体的、直接的经济,而是一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经济,要把科学转化为具体的直接的生产力,一部分是可以通过体育来实现的。一方面通过体育教育,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变成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构成劳动力的要素;另一方面通过技术的发明创造,物化在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上,构成生产资料的要素。这一过程也是通过体育科学所培养的科技人才来实现的。社会科学也可以通过体育科学转化为物质力量。一方面社会科技的发展可以不断开拓劳动者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产生新的更高的劳动效率;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的发展,可以不断揭示生产活动的社会组织规律,提高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水平。

(四)体育事业的发展更能直接为经济带来利益。近十年来,全球体育产业化速度加快,发展迅猛,因为体育产业与娱乐休闲产业仍在日益融合,体育事件仍然继续在跨国公司的营销支出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这一重大决策,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注入了一股蓬勃发展的新动力。它给体育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自我发展机遇和刻不容缓的自我完善任务。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现在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同市场经济接轨,尽快建立和完善体育市场经济体系,使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与世界体育的时代潮流更进一步地协调起来。

体育俱乐部的建立,体育用品的销售和体育赛事的举办等都会直接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带来可观的利益,并会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第一,体育用品产业。体育用品主要包括服装、服饰、运动器械;第二,建筑行业。举办大型体育运动会,除了需要体育场馆外,还需要其他一些如住宿等基础设施;第三,体育旅游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现代工作方式日趋脑力劳动化,加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把越来越多的花费投入到体育、健身活动中,寻找一种更为健康的生活和休闲方式,体育旅游项目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开拓体育旅游市场,经济效益将是十分可观的;第四,名人效应和标志产品制造业。以职业体育队最为突出。如体育运动纪念品、印有体育队员号码的服装、运动会选定的吉祥物、拉拉队用的物品等产品,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商人所重视,这类产品的生产已成为他们竞争的重要方向;第五,广播电视等传媒业。随着世界范围跨国经济合作的增加,以及卫星电视直播技术的发展,体育竞争的广告价值不断提高。

三、对体育与经济的未来展望

21世纪,人们消费总的趋势是对物质消费品需求的增势将会减弱,而对服务消费品,尤其是与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直接相关的服务消费品的需求将会迅速上升。体育产业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产业,体育消费是能给人们带来健康、欢愉、享受的消费。所以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

(一)转变观念,实行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体育与经济协同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现阶段,我国实行的体育与经济之间的宏观管理还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体育与经济之间也没有相关的一体化的部门进行管理,而是分别属于体育和经济两个不同的职能系统,这就是我国体育与经济协同发展在制度上的缺陷。由于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可以增加市场资源和合理利用和开发的优点没有被充分的发挥出来,还是以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来进行体育与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体育与经济资源综合功能的开发。所以,要想让体育事业与市场经济进一步结合起来,就必须对体育事业的运作模式进行改革,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借鉴成功的管理经验来建构符合实际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按照有利于管理功能、体育与经济综合功能充分发挥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建构相互关联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体育既然是产业,就要按现代企业体制建立和运作。实行政事、政企、政群分开。体育行政机构要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建立产业管理部门,使体育走向社会,进入市场。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必须积极主动地同市场经济接轨,尽快建立和完善体育市场经济体系。使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与世界体育的时代潮流更进一步地协调起来。

(二)解放思想,走产业化道路。首先,发展体育品牌经营。体育用品品牌经营,就是将体育用品即相关产品的服饰、饮料等实行品牌经营。中国体育用品有李宁、青岛等名品,但敌不住耐克、彪马等国外名品的强大攻势。国内市场难以把守,在进攻国际市场时往往实力叉远远不够。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及全国上下正在兴起的“全民健身运动”为体育界提供了无限商机,但又充满挑战。面对竞争激烈的体育用品市场、各商家应认清市场形势,主动进行企业的产品、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主动调整去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问和发展空间。在体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国内市场的同时,闯出去占领国际市场。在中国体育日益步入社会化、产业化发展轨道的大背景下,把一个体育赛事经营成一个名牌赛和把一个体育产品经营成名牌产品一样,同样可以获得名牌效应;其次,实行体育设施多种经营。很多体育馆由于经营不善,很大的场地闲置,体育馆也入不敷出,体育馆可以以个体为主,按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开发体育市场,走出一条全新的体育产业化道路。例如,开放篮球馆、羽毛球馆等场馆,服务全民健身,趁着我国“全民健身”的热潮,让闲置设施活起来,变单调用途为多用途,以馆养馆,反哺体育;最后,体育部门。特别是基层单位要走企业化道路,它们对运动场馆和器材设施等国有资产拥有使用权和管理权,并要承担使这些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义务。它们应是独立核算单位,有掌握人、财、物的权利,并具有法人资格。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

(三)科技兴体。建立科研和训练联合机制,科研为运动队提供有偿服务,使体育科技从公益型走向经营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需求,参与竞争,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科技训练效果,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四)竞技和群体并重。在竞技体育走向产业化的同时,也要积极培育和开发群众体育的消费市场,加强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面向民众的基础组织的服务水平,使全民健身计划落到实处,达到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水平的目的。

(五)加强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理队伍,有一批优秀的经营、服务和管理人才。缺乏熟谙体育和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是制约我国乃至河南省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努力造就既懂经济理论又懂技术的经营管理型人才。首先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加强培育与培养,逐步建设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知识面广、结构合理的体育管理、体育经营的人才队伍;最后是要广泛开展国际、城市间体育经济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国内体育经济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

总之,体育与经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在现代社会中无声地印证了体育与经济互为关联、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

(作者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党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发强.体育经济漫谈[M.世界图书出版社,2000.

2]曹可强.体育产业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秦小鹏.浅析体育与经济的关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

4]黄晓灵.体育经济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万星.重庆经济快速增长对城乡居民群众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

6]李兵.论现代体育促进经济发展[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7.

7]潘瑞成.浅析体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8.25.

8]苏彬.管窥体育与经济的关系[J.陕西教育,2009.7.

9]李娜.当代体育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研究[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0.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1967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