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第568期 作者:□文/赵海燕 张 山 时间:2017/9/1 16:27:34 浏览:4336次

[提要] 黑龙江省因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位置,城镇化建设一直领先其他省份,但其后劲不足,增速缓慢。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和体制深化改革,处于转型中的黑龙江却并没有充分显示传统优势。为此,黑龙江省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身实际优势,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多措并进,共促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率;地域差异;产业调整

基金项目: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大庆市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度研究”(项目编号:DSGB201711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黑龙江垦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项目编号:YJSCX2017-Y79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613

一、黑龙江省城镇化现状及特点

(一)黑龙江省城镇化现状。黑龙江省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较快的省份。从整个国家发展层面看:黑龙江省城镇化建设水平较高,城镇化率名列前茅;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排名来看,黑龙江省位于第二名,成绩喜人。截至2016年底,其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无论是整体发展水平上,还是在质量、规模上,都有骄人成绩。它拥有特大城市3个,大城市7个,中等城市若干,基于“哈大齐”工业长廊经济带建设和哈大高铁的建成,其工业带和交通网的辐射带动将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建设水平。

(二)黑龙江省城镇化特点

一是地方特色优势相融合。多样化自然风貌,森林矿产资源促使城镇成为多民族集聚的地方。其特有经济发展方式和城镇化建设主要受历史、自然条件和地域影响。资源型城市发挥资源优势;森林型城市发挥旅游优势;边境口岸发挥对外贸易优势。

二是城镇人口总量增加。自建国后,城镇人口由265.8万人增长到如今2266万人,净增加城镇人口2000.2万人,增长率为752.52%

三是城镇人口增速放缓。19491961年其增长率为238.64%19621978年其增长率为38.42%19791989年增长率为39.37%19902001年增长率为17.48%20022016年增长率为9.19%。城镇人口增幅呈下降趋势。

四是依靠区域优势促进城镇化发展。包括:(1)旅游刺激。林海雪原拉动海林市城镇化建设、黑河特有极光美景吸引众多游客等都推动农村居民向城镇移动和迁徙;(2)离境口岸、边境贸易。利用地理优势与邻国开展国际贸易,带动经济发展,提升城镇化建设;(3)服务行业兴起,依托资源型城市,铁力市、小岭镇就是其典型代表;(4)政府行政带动小城镇建设,其规模集聚主要依靠自身政府的服务机构;(5)交通带动小城镇发展。依靠公路、铁路沿线便利的交通路线,自身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二、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城镇化率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深思。绝对数量上,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处于高水平,但基期增速相对落后,其综合平均增长值为2.93%,呈现增长后劲不足的情况。同比城镇化率增速最高的江苏省20.25%、浙江省16.78%、广东省15.35%,显得极不协调。

(一)国家政策导向引起的人口流动。国家近年政策倾向第三产业,以重工为主的黑龙江缺乏政策扶持,工业化缓慢促使人口反向流动。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南方沿海地带转移,制约了城镇化发展速度。另外,管理制度相对严格,为防止高考移民等,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人口流动,制约了黑龙江省城镇化进程。最后,受制于我国改革开放格局。黑龙江省地理位置偏远,辐射带动作用差。资源枯竭、产能过剩、结构单一等弊端,也影响其城镇化发展。

(二)地域差异显著。从分布看,地域差异明显。中心人口高密度集中,中轴线以“哈大齐”工业长廊为主的特大型城市归属于松嫩平原,兴起于早期铁路建设,是整个工农商集中的区域,也是人口集聚规模最大的区域,大约占全省人口的2/3。黑龙江省面积较大,人口相对较少,人均耕地占有面积居全国前列,居民收入较高,人口向城镇转移就相对容易。东北和北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除大型城市因工业发展形成人口集聚优势,其余各个城镇发展速度明显缺乏前进的动力。多以农业生产为主,聚集形式多为村庄、屯子。未能形成大型城镇。自然条件恶劣,气候不适宜居住导致人口外迁,所以整体城镇化水平较低。

三、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建议

在高度市场化发展的今天,政府不断进行体制化的改革,力求建立服务型政府,地方政府决策权相对扩大。如何促收入、扩内需,建立城镇一体化新农村,成为地方必须面对的问题。黑龙江省更应该认清楚当前城镇化建设方面的严峻局势,在中央的政策扶持下,采取适合本区域发展的有利举措,协调、稳步促使其城镇化建设。

(一)因地制宜,立足自身实际情况。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以往重效率、轻建设,设备陈旧、机器老化,城镇化建设无章可循。因此,之后的城镇化建设应吸取其他省份建设的有利经营,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努力发展自身经济。注重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通过就业带动人口迁移,形成定居型城镇化建设。另外,大城市应积极发挥辐射联动效应,建立城市中心圈,向外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小城镇化建设,建设一条具有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大中小城镇化建设之路。

(二)多渠道筹资,发展自身小城镇建设。黑龙江省自身财政实力相对较弱,而城镇化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建设资金缺口就很大。虽然中央政府实施东北再振兴计划,但资金毕竟有限。黑龙江省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社会大众和投资机构的作用,多方面、多渠道去筹集专项用于城镇化建设的资金。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人口相对分散。建立自身特有的小城镇化是明智之举。但是要注重规模效应和带动机制。加强区域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不能出现孤立、分散等现象。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人口发布情况,合理进行区域划分,适当减少城镇数量,合并新设。既节约土地又充分发挥城镇聚集效应,形成规模优势和整体协同发展优势。

(三)加强供给侧改革,完善自身产业结构。如今,黑龙江省面临产能过剩、设备陈旧的弊端。在产业结构上存在明显不合理现象。以资源为主的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产品相似结构比中,黑龙江省排名第五位,结构比为0.877,导致自身区域内恶性竞争,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推动。所以,响应供给侧改革,调整自身产业结构,成为黑龙江省必须解决的矛盾。立足整个省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特大型城市以自身实力为依托,向外围辐射带动,发展高新技术行业及服务零售业,将工矿类型企业向外围延伸;资源型城市应调整结构、去产能,向高新环保层面推进;农垦系统应结合自身独特优势,发展绿色农业、进行产品深加工,提高经济附加值;森工系统立足独特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服务行业,带动城镇就业。多方齐下,推动其城镇化的建设发展。

(四)重视教育,多层次促进城镇就业。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结构转型,导致企业经营出现危机,工人失业较为严重。就业压力大。大部分城镇人口开始外流,给城镇化建设带来阻力。21世纪的经济竞争,究其根本是人才竞争。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吸引更多人才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甚至是定居于此。充分利用人才优势提升企业结构升级,注入环保和效率因素,提升科技层次的创新发展。以科技促进企业转型,带动就业,推动城镇化建设发展。除此之外,黑龙江省自身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偏远地区人口相对分散,需要政府加强引导,鼓励城镇居民自主择业、勇于创业。政府也应做好帮扶制度,以资金进行资助、以政策加以引导。

(五)抓住改革机遇,依靠政策资金扶持。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地区之一,为全国经济建设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同样,中央也越来越重视其再次的振兴。20164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国家投入巨资,进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复兴计划。将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制度、加大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专项资金用于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和城镇化建设。黑龙江省应牢牢抓住这次历史机遇,通过自身独特优势结合政府的扶持政策,全面深化城镇化建设的改革力度。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丹,纪秀琴.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特点与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4.10.

2]王晓玲,王玥.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J.对外经贸,2016.11.

3]陈永昌.黑龙江省城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北方经贸,2013.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19688 位访客